我们知道,红楼梦也曾叫《风月宝鉴》。甚至在《吴氏石头记》开篇有段批语,明确告知是清初大诗人吴梅村(吴伟业)写的《风月宝鉴》。 那这书名又有什么玄机?
有客官说了,这风月二字,不更加证明了《红楼梦》是部风月小说吗?可能是太容易被当做风月艳情读物,所以作者后来没用这个名字。
如果这么想,那又是中了作者的障眼法。 风月宝鉴,在书中可是明明白白出现过的,是却有其物的(不像红楼梦,书里并没有叫‘红楼’的楼)。
在第十三回《贾天祥正照風月鉴》,贾瑞中了凤姐的相思局,结果患病,跛足道人送给他一面风月宝鉴,这镜子正面是美女,背面却是白骷髅。看背面病很快就好,看正面就沉溺其中死得快。 我们不妨来回顾这一段: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風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双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我倒再照照正面是什么。”想着,又将正面一照,只见凤姐站在里面招手叫他。贾瑞心中一喜,荡悠悠的觉得进了镜子,与凤姐云雨一番,凤姐仍送他出来。
再读红楼,最吸引我的是这条批语中的诗:
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这些红楼掩面人,很快就要变成青冢白骨了,可笑贾瑞还沉迷于 风月的假象而不能自拔,最后也丢了性命。
那红楼掩面人,当然是指朱明子孙(个人看法),甚至可以指千千万万的明朝遗民,他们都曾经是红楼里的红颜,如今都成了青冢里的累累白骨。
正所谓: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接下来的笔墨更是奇峭了。
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庚双夹: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遗害于世不小。”〖庚双夹:腐儒。〗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庚双夹:观者记之。〗
贾代儒要烧镜子,已是很奇怪了,批书人的话更奇怪 —— “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 这到底是镜子还是书? 说 野史可毁,言下之意此书是 正史,不可毁。
原来《风月宝鉴》不只是一块镜子,乃是一部隐写的正史!
鉴,以史为鉴,可以知更替。宝鉴,便是宝贵的历史借鉴。
那风月又当做何意解?
风月是指风花雪月吗?那依然是字面上的。风月宝鉴的本意并不是要告诫后人不要沉溺女色,而是一部隐写的历史,是充满白骨血泪的历史借鉴。
那风,究竟指什么,月,又是指什么?
其实,风月,在那个时代,很容易让人想到 清风明月。 但不能随便说出来,因为有人将“清风明月”入诗,结果引来杀身之祸。
那就是著名的“清风诗”案,是明末著名文人徐乾学的儿子徐骏,写了那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从他家里还查出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样的反诗。徐家有当时闻名天下的藏书楼——传是楼,由于书实在太多,朝廷要从里面找“反动”书籍和文字实在太麻烦,所以雍正下令干脆一把火烧了传是楼,将徐骏斩立决,将已经死了的徐乾学平坟,差点开棺戮尸。
风月,就是清风明月,就是喻指清朝和明朝,风月宝鉴,便是指“清兴明亡的那段历史”,这样的历史,野史写得乱七八糟,正史又不记载,唯有这《风月宝鉴》记录了,当然是“烧不得”。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