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影射魏忠贤红楼梦实是一部明亡史

《红楼梦》因曹雪芹没有完成而成为大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尤二姐之死是书中极为精彩的一个段落,围绕尤二姐、王熙凤、秋桐和平儿的复杂关系描写,有人认为,这实际上是曹雪芹对明末清初历史的影射。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影射的是满清康熙对耿精忠和尚之信等采取极力笼络的欺诈方法,以分化三藩联盟便于各个击破。回末的脂批写道【蒙回后总评:人谓“闹宁府”一节极凶猛,“赚二姐”一节极和蔼,吾谓“闹宁府”情有可恕,“赚二姐”法不容诛,“闹宁府”声声是泪,“赚二姐”字字皆?(左金右夅)。】“左金右夅”是藏“降金”二字,点出了尤二乃是“降金”被杀的真相。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觉大限吞生金自逝》脂砚斋特意写下回前总批【蒙回前总评:写凤姐写不尽,却从上下左右写。写秋桐极淫邪,正写凤姐极淫邪;写平儿极义气,正写凤姐极不义气;写使女欺压二姐,正写凤姐欺压二姐;写下人感戴二姐,正写下人不感戴凤姐。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之所知。】这里脂批用“史公”称呼作者,明点出尤二之死乃是真实历史的隐喻。而最后的【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之所知。】更是指出尤二事件的写作手法大有乾坤,非念死书的书呆子能够明白的。在尤二之死中,即在朱明包括南明都已彻底覆亡的历史背景下,凤姐客串的是对尤二先是诱骗而后绝杀的满清的戏份,这样出人意料的独创笔法自然“非念死书子之所知”。

有人表示对原本影射魏忠贤的王熙凤又去影射康熙不能接受。

王熙凤扮演康熙的安排的确容易令人迷惑,但是要明白《红楼梦》是因满清文字狱而不得不藏头藏尾的隐述朱明覆亡的真史书,既是历史就脱不开时间的限制,王熙凤是以魏忠贤为原型的,主要影射魏忠贤和阉党,但是魏忠贤和阉党的存在历史是有限的,在所谓的阉党马士英和阮大铖扶立的弘光帝政权后就没有大的作为了。大观园中人物有限,而《红楼梦》却是涵盖了明末清初上下一百多年的历史人物和具体大事件,是连三藩之乱都包含在内的整个明亡史,所以书中人物在具体历史事件的影射上必须有所调整,这也就是朱慈炤笔下人物多重影射的原因。

第六十五回里兴儿对着二尤介绍王熙凤时这样说道:“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其实也朱慈炤对王熙凤在尤二一事上身份转换的提点:王熙凤在明未亡时是阉党魏忠贤即朱明火,在明亡后就是满清主政者即后金刀!正是因为考虑到朱慈炤写作手法的复杂性不易为人理解,才会有了脂砚斋的专门提醒【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之所知。】魏忠贤和康熙虽非不同政治立场,但还是有共同点的,都是主事者,都是心狠手辣,所以朱慈炤这样的安排是有道理的。

第六十九回写道:“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这杀了尤二姐的“秋桐”影射何人呢?前面说了五行学中,“春”生为“木”;“夏”长为“火”;“秋”收为“金”;“冬”藏为“水”,“秋”隐喻后金满清,“桐”音似“童”,秋桐即金童,即八岁继位十六岁主政的儿童皇帝康熙。

尤三姐托梦“小妹笑道:“姐姐,你终是个痴人。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用自己的汉族同胞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顶戴花翎的毫无忠义气节可言的贰臣怎能够获得满清新主子的信任?朱慈炤借尤三托梦点出这些为满清打下汉人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实力派贰臣在满清坐稳汉人江山后最终被狡诈的满清兔死狗烹的可悲可耻可憎的下场!

庸医“胡君荣”其实与薛蟠的相好“金荣”相通,“胡”即后金“胡虏”,“君”即“君王”,即满清皇帝康熙。胡君荣为尤二开药方“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这喻指的是清帝康熙将颇具规模的三藩之乱彻底平定镇压。

尤二姐因“打胎失血、元气大伤”,除此之外,红楼梦中还讲了几人的类似病症:秦可卿“经期不调、血亏气滞”;鸳鸯的姐姐和王熙凤“下红之症血山崩”;香菱“干血之症”。《医碥·血》:“血为心火之化,以其为心火所成……故经谓心生血,又云血属于心”。血为心火,色亦赤朱,乃是朱明气运的象征。这缺血或失血的病症都是喻指朱明的气数将尽无以为继。

尤二姐觉大限吞生金自逝,乃是喻指康熙在平定吴三桂后将尤二秋后算账,背信弃义将这些投降者全部斩尽杀绝!尤二吞金而亡只是朱慈炤使用的一种隐喻的手法罢了,此金非真金,乃“后金”是也!

简单介绍尤老娘和尤二姐的真实历史。

孔有德于顺治九年被李定国打败,自焚而死。其子孔庭训后在顺治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被李定国处死。仅馀一女孔四贞,其夫孙延龄起兵响应吴三桂。而孔四贞“日夜感上恩,劝延龄归顺”,导致孙延龄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后吴三桂派吴世琮袭杀孙延龄。孔四贞唯一的儿子也被吴世琮所杀。后来吴三桂把四贞接到云南以笼络原定南王部属,事实形同软禁。孔四贞待在昆明八年,直到“三藩之乱”被平定后回到北京,晚景凄凉。

靖南王耿仲明于顺治六年(1649年)被清刑部查获属下魏国贤私自收匿逃人,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南下征广州途中,畏罪自缢于江西吉安,其子耿继茂袭靖南王,移镇福建。顺治七年(1650年),耿继茂与平南王尚可喜联手攻破广州后,展开“广州大屠杀”,《广州市志》记载“死难70万人”。正如顾城先生所写:尚可喜、耿继茂以汉族同胞的鲜血在清朝功劳簿上记下了“名垂青史”的大大的一笔。

耿继茂于康熙十年1671年亡故,其子耿精忠继承王位。继位后,由于有谶纬“天子分身火耳”之谣,耿精忠便劝令部署将士以待变。吴三桂起兵时,招耿精忠共同起事,于是耿精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冠服,于福州虏杀福建总督范承谟(即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馀人,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并且邀台湾的郑经由海道取沿海郡县为声援,一时兵势甚盛。耿精忠因为深信谶纬之谣,自认为天命在己,对外书信不署吴三桂周王年号,而以干支纪年,以示独立。1674年和1675年,耿精忠军连遭败绩,唯有中路马久玉与满清李之芳相持不下。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耿精忠遣使琉球,要求其成为耿氏附庸并提供军需,尤其是火药原材料硫磺。不久,郑经以耿精忠未遵守约定,出兵攻打福建,迳取漳州、泉州二州,纳其降将。八月,耿精忠被郑经和清军两面夹击,遂投降满清。康熙为分化三藩联盟,稳住耿精忠,于是表示对耿精忠和他的属下皆既往不咎,恢复其靖南王爵和属下人的官职,并“命精忠从军讨锦(即郑经)”。耿精忠夺回了泉州和漳州,又将儿子耿显祚送到北京做人质表忠心。1680年郑经败回台湾,耿精忠请入觐,康熙令三法司按治囚禁。云南平定后的次年1682年,康熙将耿精忠凌迟,范承谟子范时崇分割其肉祭墓。

平南王尚可喜忠于满清,广东境内响应吴三桂起兵的皆被尚可喜剿灭。尚可喜偏爱少子,上奏清廷请求由幼子尚之孝袭平南王爵位,康熙因为尚可喜的忠诚表现,于是晋封可喜为平南亲王,命尚之孝袭平南王爵、授平南大将军,而授尚之信为讨寇将军。康熙十五年二月(1676年),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尚可喜的府邸,夺取了广东最高指挥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73岁的尚可喜在广州薨逝,康熙特意给谥曰“敬”笼络尚家。尚之信在“三藩之乱”中持观望态度守卫广东,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其后,吴三桂以尚之信未能兑现北伐诺言,派董季民、冯甦来替代金光祖和佟养钜之职,尚之信于是暗结清军,并于康熙十六年即1677年六月再度降清,与对付耿精忠一样手法,康熙将降清的尚之信袭爵平南王,并加封其为太子太保。1680年8月在清军节节胜利之际,康熙再无需做戏,尚之信被赐死,其兄弟四人被斩首。

康熙狡猾得很,先是采用既往不咎高官厚禄诱骗耿尚等分化三藩联盟,在平定云南时机成熟后立刻撕掉伪装,对降臣斩尽杀绝,想想他用“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诱捕朱慈炤,而后再以假冒为借口将朱慈炤满门诛杀,凤姐诱杀尤二的精彩描写正是康熙狡诈凶残面目的生动再现。

THE END
0.谁是《红楼梦》真作者,历史证据面前一目了然再看曹雪芹这个人物,因为曹雪芹本身就不是真实历史人物,所以曹雪芹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任何文章和诗词。《红楼梦》的作者是汉文学第一高手,这样文学修养极高的人物就是文学草稿都是珍品,就跟唐寅画作一样,不可能一篇文章,一首诗词都没留下的。 大图模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08/16/41578696_890530959.shtml
1.庆余年:致敬真实历史的梗,你看懂了吗?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类作品,也就是说虽然是历史剧,但是实际上跟真实历史甚至是野史都完全不沾边,是完全虚构出来的这样一个朝代。但是,仔细研究一下这部作品,尤其是原著,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地方。里面的一些人物和事件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作者创作之时肯定对此寄予了很多特殊情怀。下面,我来扒一扒作者埋在书中的致https://www.jianshu.com/p/ed6e82c90d7c
2.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 毛佩琦 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史与剧怎样结合?等等。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 https://www.yuwenmi.com/shiti/gaoer/328809.html
3.来八卦下真实历史评《商户人家》时间:201206架空小说嘛,真要符合历史,那七侠五义杀的人都不少,其它的武侠小说就更没法看了对吧 [投诉][不看TA的评论和完结评分] [3楼] 网友:= = 发表时间:2012-06-27 10:08:50 杀父妾大概是借鉴的汉末刘晔十三岁斩杀父亲的侍者吧,首先那里杀的是侍者不是父妾,其次父亲责怪的时候刘晔的理由是“亡母顾命之言,敢受https://www.jjwxc.net/comment.php?novelid=1499168&commentid=78254
4.在「临冬城」想明白了,为什么艾德史塔克必须死?(权力的游戏第② 真实的临冬城历史公元122的我国东汉年间,为了避免野人南下,同性恋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建立了高3米,宽122公里的 “既不长也不绝” 的城墙。公元305年的我国西晋年间,一位叫“君士坦提乌斯”的将军正好在长城附近抵抗野人入侵。由于前两任罗马执政官退位,君士坦提乌斯晋升成了罗马的新执政官。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364713/
5.四大名著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吗2、《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只有宋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余皆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故事情节多半也是虚构的; 3、《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神话、魔幻题材小说,除了唐僧、李世民等少数人物,其余都是虚构的人物; 4、《红楼梦》是曹雪芹根据自己家族的命运,而编造的这么个故事,虚构成分很大。为https://edu.iask.sina.com.cn/jy/2NQbRL26Dhb.html
6.盘点历史上真实的女状元夜读《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看到身披凫靥裘出场的宝琴,固然眼前一亮,然而,更让我惊艳的,却是那个女扮男装的史湘云。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女子耍帅比才华,就没男人什么事儿了。 其实,历史上或是书中,女扮男装的不在少数。众所周知,从武的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学文的有《梁祝》中的祝英台,等等。 https://www.jianshu.com/p/d25806e75cc6
7.《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历史上就没有曹雪芹,查无此人!但是,所谓的曹雪芹,到现在,那些肯定有其人的大家们,那些说是曹公写了《红楼梦》的专家们,那些互吹滥侃胡说八道的红学家们,连曹公的一根儿毛儿一根儿头发丝儿的证据都没有。说白了,关于曹雪芹的一切,都是凭空捏造的。到现在为止,丝毫没有曹雪芹的任何历史确有其人的证据。 还有比如,说曹雪芹的儿子死于8月15,也就是中秋节的https://www.jianshu.com/p/103fda528784
8.红楼梦的历史原形是谁?红楼梦的历史原型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家庭。《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https://www.jianshu.com/p/d4521abf45c2
9.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的2党史频道他对《红楼梦》的评论不少,中央文献研究室2002 年编辑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收入了他从1959 年到1973 年谈论《红楼梦》的八段文字,其他未收入的还有很多。把他的评论作一梳理,可看出所谓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有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联系作者曹雪芹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读。曹雪芹生活在18 世纪上半期即清朝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122/c85037-23623529-2.html
10.虚构的历史与历史的虚构——评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专题先祖们“百年修得同船渡”,后人们在百年后又接续前缘,一次选择对先祖而言或许只是个人的历史偶然,对后代而言则可能意味着家族的历史宿命。正像《红楼梦》《百年孤独》或《白鹿原》所呈现的那样,在《北上》中,个人生命史与家族命运史成为“虚构的历史”的重要内核,并使其显现为“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19/0303/c425776-30954247.html
11.中国文艺网《大清宝典》揭秘《红楼梦》中的历史密码 电视剧《大清宝典》海报 听闻人称“秘史专业户”的著名导演尤小刚今年3月开机拍摄电视剧《大清宝典》,笔者日前赶往北京顺义陈衙路的拍摄基地。尤导正在看演员试妆,于是见缝插针地采访了这位中国电视剧事业的第一批拓荒人,他从自己这部新作一直谈到对当前电视剧创作的思考。http://www.cflac.org.cn/ys/xwy/201303/t20130318_176370.html
12.为何毛主席对《红楼梦》如此倾心?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时对古典小说情有独钟,而最令他倾心的无疑就是《红楼梦》了。 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时期,毛泽东总喜欢提到《红楼梦》,并用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红楼梦》。 一、《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 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63&id=139385
13.谢有顺:小说是活着的历史理论评论祥林嫂的悲哀和麻木,被鲁迅写得入木三分,之后我们只要在生活中遇见类似的人,自然就会想起祥林嫂,甚至会直接形容一个人“像祥林嫂似的”——此刻,祥林嫂已不再是文学人物,她也成历史人物了,她仿佛真实存在过,而且就像是我们周围所熟知的某一个人。 看《红楼梦》就更是如此了,像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人物,谁还会觉得他们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人?一旦理解了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17/0109/c404033-29009391.html
14.《红楼梦》说的正是南明史!(转)前面在“以金代玉”中说过,“宝玉”实际影射的是皇帝的玉玺,《红楼梦》书中描写南京和北京真假两个宝玉,可以清楚地看出,就是影射南明时期发生在北京和南京两个“真假太子案”!《红楼梦》作者之所以要这么写,目的不外仍然是要交代作品的历史背景。我们的红学家们,不去考证这段信史,却热中于到乾隆朝的曹雪芹身上去https://m.douban.com/note/34821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