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实是一部明亡史,红学大厦轰然坍塌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红楼梦隐喻的太深了,一般人看不懂,看懂了明史和傅青主才看懂红楼梦。

傅青主就是通过红楼梦把种子给种下,结果被毛主席看懂了。

太祖为啥那么喜欢看红楼梦,因为红楼梦就是反清复明的故事。

确切的说,吴梅村写的是《石头记》,也就是明亡史。《红楼梦》是一些江南文人根据《石头记》改编的言情小说。《石头记》是108回,《红楼梦》有80+40回。《石头记》虽是原著,但红学爱好者喜欢的是《红楼梦》。吴氏石头记已经面世10年,红学家全噤若寒蝉,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也禁止讨论,已经摆明态度。红(朱)楼梦,石头城(南京),贾王薛史(家亡血史)。昨夜朱楼梦(朱明),今日水国吟(满清)。还有黛玉几次葬花的时间等书里的实锤太多了,只不过他们不愿相信而已。

熟读《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府乃“百年望族”,冷子兴介绍贾府时用了这样两句话:“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何谓“钟鸣鼎食”?直白的解释就是:古时的豪门贵族进食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放珍馔佳馐,列于案桌。毫无疑问,“钟鸣鼎食”的豪华排场非贵族莫属,故以此指代豪门贵族。

按照胡适派红学的观点,《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之孙曹雪芹,写的是曹家事。曹雪芹作为清廷内务府世代“包衣”,其再如何夸大,还不至于如此形容自己的家族。我们不能一面在虔诚地歌颂他的铁面无私,一面又悄悄地贬损他是厚脸皮,做人不能如此不地道。至于“翰墨诗书”,大白话,不用翻译,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那么曹雪芹家族称得上“翰墨诗书”之家吗?查曹氏家族,除出了个曹寅外,无有可传可颂之文人名世。笔者现将著名编辑、学者周劭(周黎庵)所著的《清诗的春夏》一书介绍给大家,其中有一篇“满族诗人”的短文是这样讲到满族文化的:

“满族崛起黑水白山间,从游牧到建成帝国,为时不久,强弓铁骑,固其所长,文化却非常落后,到了天命、天聪时期,才有图海其人创造文字,这便是入关后所谓“清书”或“国书”。书籍著述,当然更谈不上,据说为作战行军所必备的军书,也只依靠从汉文翻译过去的《三国演义》小说,只靠诸葛亮指挥战役而不知孙吴、司马为何物。”

曹雪芹先祖为朱明军曹,降后入旗,事实上已成满人,还是周劭在本书中说:“大诗人、大小说家曹雪芹,有人说他是汉人是不对的,曹雪芹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满族作家”;现在的官方文献、百度等正规媒介上都称其为满族;所以,将“翰墨诗书”冠以自己家族头上,同样也有自我加码之嫌,也是不符合这样一位伟大作家的胸襟和人格魅力的,请勿随意轻亵他的灵魂。清朝立国后,先后有两位汉族重量级人物降清,一个是范文程,一个是洪承畴,看似带去了汉族文化,实则一个是谋臣,一个是武将,从文化上来说几乎不足一提。单从以上两点,也可否定寅孙曹雪芹的著作权。

关于《红楼梦》,这本千古奇书,可以说迄今为止在中国最有名的一本鸿篇巨著了。而有关它的研究更是门派众多,胜似武林江湖。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和文稿文字远远超过红楼梦本身的文本字数量上百倍。最近发现一片这样的文章,算起惊奇,权当一论耳,不妨一读。

旧时真本横空出世,红学大厦轰然坍塌

《红楼梦》确是一部千古奇书,倾倒了古今中外众多读者。广大红学研究者不断地探佚考证,千万红楼爱好者一遍又一遍地孜孜苦读,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知道红楼故事的最终结局,想弄清文本背面到底隐藏了一部怎样的“家亡血史”。随着《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的横空出世,真相终大白于天下,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迎刃而解!遗憾的是,胡适、周汝昌等红学大师们辛辛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大厦,顷刻间轰然坍塌了!

《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共有一百零八回,现在网上已公开发布了从第八十一回起的后二十八回。笔者读之再三,感觉除却部分段落语言粗俗外,绝大部分还是作者的原笔原意,文气一以贯之,情节与前回毫无脱节之感,更重要的是人物判词和“畸笏”等人的批语大都得以验证,当属真本无疑。吴祖本的出现,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红楼梦》的传统认识——原来《红楼梦》隐写的就是明亡清兴、改朝换代的那一段血泪历史!在清初严酷的“文字狱”高压下,作者不得不借“以家寓国”的方式隐写了那段残酷历史(清人编写的历史全是美化自己的),实在算得上是古今天下第一奇书!中国“红学”经过一百年的轮回,最终证明当年蔡元培的“索引派”是正确的,实在是让人感慨!

红楼研究经历二百余年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如今终归是正本清源、拨云见日了。

一、《红楼梦》的主题就是“毁清悼明,伤时骂世”。细读文本,回顾历史,作品中的许多人物是有原型的:

贾母是老太太、老祖宗、老太君,影射朱元璋。

宝玉是传国玉玺,喜欢红色喜欢吃胭脂,也就是离不开那红色的印泥。“通灵宝玉”上镂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传国玉玺”上篆刻的“受命于天,即寿永昌”也极为相似。

黛玉就是崇祯帝的象征,爱哭,小性儿,多疑,率真。“玉带林中挂”就是一朱明王朝的“朱”字——“木”字上加一带子。其仙逝亦同崇祯,崇祯自缢煤山古槐,黛玉亦自缢于柳叶渚边的槐树上,且时间都是阴历三月十九。

王夫人影射明熹宗朱由校,也是意外落水成疾。朱由校1627年服用“灵露饮”而死,把皇权交给了兄弟朱由检,即崇祯帝。而王夫人的死何其相似于朱由校,她最后把她的“命根子”宝玉(玉玺)托付给了黛玉(明思宗崇祯帝)。

宝钗象征满清,因为她的名字里带“金”,这是满清的象征符号。她那金锁是人造的,不像“通灵宝玉”是神造的,金锁上面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是铸造上去的,暗喻大清的“不正统”。带金的多代表满清,像鸳鸯(姓金)、玉钏、金荣等,后来都成了反面(清派)人物。鸳鸯是压垮贾府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有带水的、带北的,后来都倒向满清,例如北静王水溶、贾雨村等。

夏金桂影射吴三桂,狡诈尚气,出尔反尔,对宝玉怀觊觎之心,且付诸于行动,最后不得善终。

贾敬影射嘉靖皇帝。“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嘉靖帝在位45年,居然20年不理朝政。贾敬之死用的是“老爷宾天了”,“宾天”是指皇帝“驾崩”了。

贾环就是“家患”,喻指闯王李自成。

贾蓉、贾蔷谐音“戎羌”,乃胡虏蛮夷之徒,象征满清。

另外,湘云隐喻历史,香菱影射南明永历帝,王熙凤影射宦官魏忠贤,邢夫人象征大明刑法,贾政喻指大明朝政,元春、林红玉影射袁崇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大都能找到历史原型。

二、《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曹雪芹”只是在原创基础上加以增删润色的修改者,并且只是一个化名。试想在清初“文字狱”高压之下,谁敢在一部“伤时骂世”之书上署自己的真实姓名,不是找死吗?这“曹雪芹”极有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团队,与吴梅村志同道合。这些人皆文学功底深厚,兴趣爱好广泛,且深知作品创作底里。现有人考证指出,对原作“增删五次,批阅十载”之“曹雪芹”,是吴梅村的学生严绳孙,笔者在此不发表意见,有兴趣的读者自己探究思考。

吴祖本第一回里有一条非常惊人的批语:

“此书本系吴氏梅村旧作,名曰《风月宝鉴》,故事倒也完备,只是未加润饰稍嫌枯索,吴氏临终托诸友保存,闲置几十载,有先人几番增删皆不如意,也非一时,吾受命增删此书莫使吴本空置,后回虽有流寇字眼,内容皆系汉唐黄巾赤眉史事,因不干涉朝政故抄录修之,另改名《石头记》。”

全书的最后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批语:“本书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余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单凭这两条批语,就足以证明《红楼梦》的原创作者是吴梅村,即明末清初大诗人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五月二十日吴梅村出生于江苏太仓的一个读书人家中。七岁开始读家塾,十四岁能属文。

崇祯四年(1631年),参加会试,遭乌程党人诬陷,被控徇私舞弊,幸崇祯帝调阅会元试卷,亲在吴伟业之试卷上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方得以高中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梅村号哭痛欲自缢,幸为家人所觉。出于对明王朝之依恋,尤其对崇祯帝之感恩,吴梅村在其编撰的《绥寇纪略》中,极力诋毁、攻击李自成、张献忠起义。

在明亡后长达十年,吴梅村一直屏居乡里,保持名节。顺治十年(1653年),不得已乃应诏入都,授秘书院侍讲,寻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四年(1657年),吴伟业借口身体有病,辞官请假归乡里。对此经历,内心深感耻辱。

康熙十年(1671年)夏,吴伟业旧疾大作,留下遗言:死后敛以僧装,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梅村之墓。后葬于苏州元墓山之北。

THE END
0.谁是《红楼梦》真作者,历史证据面前一目了然再看曹雪芹这个人物,因为曹雪芹本身就不是真实历史人物,所以曹雪芹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任何文章和诗词。《红楼梦》的作者是汉文学第一高手,这样文学修养极高的人物就是文学草稿都是珍品,就跟唐寅画作一样,不可能一篇文章,一首诗词都没留下的。 大图模式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08/16/41578696_890530959.shtml
1.庆余年:致敬真实历史的梗,你看懂了吗?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类作品,也就是说虽然是历史剧,但是实际上跟真实历史甚至是野史都完全不沾边,是完全虚构出来的这样一个朝代。但是,仔细研究一下这部作品,尤其是原著,会发现许多有意思的地方。里面的一些人物和事件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作者创作之时肯定对此寄予了很多特殊情怀。下面,我来扒一扒作者埋在书中的致https://www.jianshu.com/p/ed6e82c90d7c
2.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高二下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真实是历史剧的品格 毛佩琦 国人大多都有一点历史癖,所以,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有广大的读者和观众。在历史题材的作品中,史占多少,剧占多少?哪些史实可以剧化,哪些史实不可以剧化?史与剧怎样结合?等等。其中一些讨论,与其说是认识上的分歧,不如说是 https://www.yuwenmi.com/shiti/gaoer/328809.html
3.来八卦下真实历史评《商户人家》时间:201206架空小说嘛,真要符合历史,那七侠五义杀的人都不少,其它的武侠小说就更没法看了对吧 [投诉][不看TA的评论和完结评分] [3楼] 网友:= = 发表时间:2012-06-27 10:08:50 杀父妾大概是借鉴的汉末刘晔十三岁斩杀父亲的侍者吧,首先那里杀的是侍者不是父妾,其次父亲责怪的时候刘晔的理由是“亡母顾命之言,敢受https://www.jjwxc.net/comment.php?novelid=1499168&commentid=78254
4.在「临冬城」想明白了,为什么艾德史塔克必须死?(权力的游戏第② 真实的临冬城历史公元122的我国东汉年间,为了避免野人南下,同性恋罗马皇帝哈德良下令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建立了高3米,宽122公里的 “既不长也不绝” 的城墙。公元305年的我国西晋年间,一位叫“君士坦提乌斯”的将军正好在长城附近抵抗野人入侵。由于前两任罗马执政官退位,君士坦提乌斯晋升成了罗马的新执政官。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364713/
5.四大名著的故事是真实的历史吗2、《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只有宋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余皆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故事情节多半也是虚构的; 3、《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神话、魔幻题材小说,除了唐僧、李世民等少数人物,其余都是虚构的人物; 4、《红楼梦》是曹雪芹根据自己家族的命运,而编造的这么个故事,虚构成分很大。为https://edu.iask.sina.com.cn/jy/2NQbRL26Dhb.html
6.盘点历史上真实的女状元夜读《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看到身披凫靥裘出场的宝琴,固然眼前一亮,然而,更让我惊艳的,却是那个女扮男装的史湘云。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女子耍帅比才华,就没男人什么事儿了。 其实,历史上或是书中,女扮男装的不在少数。众所周知,从武的有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学文的有《梁祝》中的祝英台,等等。 https://www.jianshu.com/p/d25806e75cc6
7.《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历史上就没有曹雪芹,查无此人!但是,所谓的曹雪芹,到现在,那些肯定有其人的大家们,那些说是曹公写了《红楼梦》的专家们,那些互吹滥侃胡说八道的红学家们,连曹公的一根儿毛儿一根儿头发丝儿的证据都没有。说白了,关于曹雪芹的一切,都是凭空捏造的。到现在为止,丝毫没有曹雪芹的任何历史确有其人的证据。 还有比如,说曹雪芹的儿子死于8月15,也就是中秋节的https://www.jianshu.com/p/103fda528784
8.红楼梦的历史原形是谁?红楼梦的历史原型就是曹雪芹自己的家庭。《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https://www.jianshu.com/p/d4521abf45c2
9.毛泽东是怎样把《红楼梦》当作历史读的2党史频道他对《红楼梦》的评论不少,中央文献研究室2002 年编辑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收入了他从1959 年到1973 年谈论《红楼梦》的八段文字,其他未收入的还有很多。把他的评论作一梳理,可看出所谓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有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联系作者曹雪芹所处的时代背景来读。曹雪芹生活在18 世纪上半期即清朝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1122/c85037-23623529-2.html
10.虚构的历史与历史的虚构——评徐则臣长篇小说《北上》专题先祖们“百年修得同船渡”,后人们在百年后又接续前缘,一次选择对先祖而言或许只是个人的历史偶然,对后代而言则可能意味着家族的历史宿命。正像《红楼梦》《百年孤独》或《白鹿原》所呈现的那样,在《北上》中,个人生命史与家族命运史成为“虚构的历史”的重要内核,并使其显现为“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19/0303/c425776-30954247.html
11.中国文艺网《大清宝典》揭秘《红楼梦》中的历史密码 电视剧《大清宝典》海报 听闻人称“秘史专业户”的著名导演尤小刚今年3月开机拍摄电视剧《大清宝典》,笔者日前赶往北京顺义陈衙路的拍摄基地。尤导正在看演员试妆,于是见缝插针地采访了这位中国电视剧事业的第一批拓荒人,他从自己这部新作一直谈到对当前电视剧创作的思考。http://www.cflac.org.cn/ys/xwy/201303/t20130318_176370.html
12.为何毛主席对《红楼梦》如此倾心?毛主席他老人家在世时对古典小说情有独钟,而最令他倾心的无疑就是《红楼梦》了。 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国家建设时期,毛泽东总喜欢提到《红楼梦》,并用不同的视角来解读《红楼梦》。 一、《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 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63&id=139385
13.谢有顺:小说是活着的历史理论评论祥林嫂的悲哀和麻木,被鲁迅写得入木三分,之后我们只要在生活中遇见类似的人,自然就会想起祥林嫂,甚至会直接形容一个人“像祥林嫂似的”——此刻,祥林嫂已不再是文学人物,她也成历史人物了,她仿佛真实存在过,而且就像是我们周围所熟知的某一个人。 看《红楼梦》就更是如此了,像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人物,谁还会觉得他们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人?一旦理解了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17/0109/c404033-29009391.html
14.《红楼梦》说的正是南明史!(转)前面在“以金代玉”中说过,“宝玉”实际影射的是皇帝的玉玺,《红楼梦》书中描写南京和北京真假两个宝玉,可以清楚地看出,就是影射南明时期发生在北京和南京两个“真假太子案”!《红楼梦》作者之所以要这么写,目的不外仍然是要交代作品的历史背景。我们的红学家们,不去考证这段信史,却热中于到乾隆朝的曹雪芹身上去https://m.douban.com/note/34821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