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红楼梦,不是中国人”

如果这话是我说的,你肯定不服气,但这话是毛泽东他老人家说的。只不过他老人家的原话是:“中国有三部名小说,《三国》《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可以说是最受毛泽东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从青少年时代就对这部小说情有独钟,直到晚年还常读不厌。他把《红楼梦》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等并列在一起,作为我们的骄傲,他说:

“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他还多次用《红楼梦》中的典故说明事情,1949年初,国民党战败求和,提出以其军队有确实保障为和平谈判的前提。毛泽东用《评战犯求和》一文予以反驳:

“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

毛泽东多次引用《红楼梦》里的故事来评议时事:用林黛玉的话“东风压倒西风”来比喻国际形势,给东风、西风赋予政治上的含义;用王熙凤说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来说明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用丫环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来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

如果说毛泽东是一个搞政治斗争的伟人,他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研读《红楼梦》,他的对《红楼梦》的态度不足为证,那么可以再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1)少女读《红楼梦》着迷而死。乐钧《耳食录二编》(卷八)有这样一个故事:

近时,闻一痴女子以读《红楼梦》而死。初,女子从其兄案头搜得《红楼梦》,废寝食读之。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想,继之以泪。复自前读之,反复数十百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书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言语无伦次,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也。延巫医杂治,百医弗效。一夕,瞪视床头灯,连语曰:“宝玉,宝玉在此耶!”遂饮泣而瞑。

(2)老友为《红楼梦》“几挥老拳”。邹弢《三借庐笔谈》,说到他与好友许绍源争论《红楼梦》“几挥老拳”的故事。

己卯春,余与许伯谦论此书(指《红楼梦》),一言不合,遂相龌龃,几挥老拳。而毓仙排解之。于是,两人誓不共谈“红楼”。秋试同舟,伯谦谓余曰:“君何泥而不化耶!”余曰:“子亦何为窒而不通耶!”一笑而罢。嗣后放谈,终不及此。

(3)慈禧太后喜爱《红楼梦》。徐珂在其《清稗类钞》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难之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吾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抄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抄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庠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亟携之归,而不敢视人。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其书每页之上均有细字朱批,知出于孝钦后之手,盖孝钦最喜阅《红楼梦》也。

文中的孝钦就是慈禧。如果说这段故事还有点离奇,让人不大相信的话,还有实物为证。在北京故宫长春宫与体元殿外游廊的墙壁上,有18幅十分精美的壁画,它的引人注目之处在其取材于《红楼梦》,描绘了神游太虚、宝钗扑蝶、晴雯撕扇、湘云醉卧等场景。这些壁画创作于光绪年间,而当时这位老佛爷正居住在这里。显然,壁画的内容是得到她认可的,甚至很可能就是她出的主意。如果她不喜欢《红楼梦》的话,可以想象,没有哪个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干这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知道当时《红楼梦》在外面已经是禁书,严格遵守法律的话,平民百姓是不能随便读这部小说的。当然,禁令能否得到认真执行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据陈毓罴《〈红楼梦〉与西太后——介绍管念慈的〈锦绣图咏序〉》一文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的乔象钟收藏有管念慈的写本《锦绣图咏序》。该文是管念慈受慈禧太后之命而写的,时间在光绪十七年(1891),其中有如下的语句:

岁在重光单阏,皇太后驻跸西苑,宫闱之暇,取世传《红楼梦图》,隐其人名地名,缀以曲牌,而各系以词,定其名曰《锦绣图》。

清人邓之诚《骨董琐记》也说:

闻孝钦颇好读说部,略能背诵,尤熟于“红楼”,时引史太君自比。

(4)将《红楼梦》比鸦片。清末有个叫毛庆臻的,写了一本《一亭考古杂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入阴界者,每传地狱治雪芹甚苦,人亦不恤。盖其诱坏身心性命者业力甚大,与佛经之升天堂正作反对。嘉庆癸酉,以林清逆案,索都司曹某,凌迟覆族,乃汉军雪芹家也。余始惊其叛逆隐情,乃天报以阴律耳。伤风教者罪安逃哉!

然若狂者,今亦少衰矣。更得潘顺之、补之昆仲,汪杏春、岭梅叔侄等,捐赀收毁,请示永禁,功德不小。然散播何能止息。莫若聚此淫书,移送海外,以答其鸦烟流毒之意,庶合古人屏之远方,似亦阴符长策也。

《红楼梦》之奇有三:一是她永葆青春的顽强生命力。在我国文学历史和长河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满天星斗,不少作品在当时也是家喻户晓,传诵一时。如晋代左思的《三都赋》,一时“洛阳纸贵”;北宋柳永的婉约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但这些作品流传到今天,知道和喜爱的人已经与当时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了。《红楼梦》却不然,问世迄今,二百多年,光彩依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出版的《京都竹枝词》中,有一首名为《草珠一串》,其中有两句:“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用这两句话来形容今天的状况,不还是很合适的吗?二是她如迷宫般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为之倾倒,欲罢不能。中国近百年来的学术界,很少有一门学问像《红楼梦》研究这样,既吸引大批学有专攻的专家学者,又为一般的读者和爱好者所倾倒;而且历久不衰,学术发展过程,大故迭起,雨雨风风,《红楼梦》里仿佛装有整个的中国,每个有文化的中国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因林黛玉焚稿断情而疯癫,埋怨母亲“奈何烧杀我宝玉”,固是辗转流传下来的文坛佚话,未必尽真;现在深研红学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或者突然宣布自己于红学有重大发现的“红迷”,却代不乏人。甲骨学和敦煌学,在世界上有东方显学之目,如果说红学已成为当代显学,自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三是作品和作者坎坷的身世。曹雪芹经历了从“烈火烹油,鲜花著锦”的繁华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人生悲歌,在贫困潦倒中写作了《红楼梦》,最后天不假年,书未成而逝;在写作过程中,这本书就不断传抄,最后各种版本互异。在这个问题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专门讲到,这里就不多讲了。

THE END
0.《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 - 清代曹雪芹著章回体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书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001/00/6956316_502580503.shtml
1.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中国红楼梦学会)》2023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中国红楼梦学会)》2023章节测试答案-24 搜标题 搜题干 搜选项 搜索 问答题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中国红楼梦学会)》2023章节测试答案-24 答案:正确答案:× 主体故事与局部情节的背反https://www.ppkao.com/wangke/daan/efa7399f22e743dd86879772e77ea8ef
2.《中国古典小说课》阅读感想:重温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中国古典小说课》 周汝昌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清代沈谦 《红楼梦赋图册·海棠结社赋》 清代佚名 《彩绘全本西游记》   周汝昌先生课讲得好,早在四川任教期间即有口碑。当年的华西大学学生在回忆中说:“周老师上课时一口京片子,讲得抑扬顿挫,娓娓动听。有一次周老师说中国语言这个宝库,其中有无穷无尽的源泉,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220901/3f6bbd8833094503a7372b3c5085bc82/c.html
3.《红楼梦》是明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判断题 《红楼梦》是明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 登录查看 解析 登录查看 华图教育 微信扫码咨询更多 热门考试 公务员 事业单位 教师招聘 教师资格证 银行招聘 医疗卫生 特岗教师 三支一扶 公选遴选 选调生 国家公务员 农信社 军转干 军队文职 公安招警京https://ha.huatu.com/question/k76z.html
4.九年级语文上册《刘姥姥进大观园》教案范文三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巨著中,有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她看似与贾府毫不相干,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用她的视野见证了贾府的荣辱兴衰,这个人就是刘姥姥。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曹雪芹的妙笔,看一看刘姥姥在大观园里,上演了一场怎样的好戏。 https://www.xuexila.com/fwn/jiaoxuegongzuojihua/c288429.html
5.为什么毛泽东建议把《红楼梦》当历史读?《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集大成者,毛泽东一生反复阅读,并曾多次向身边人推荐。他有个特殊的读法,“《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 用林黛玉的话“东风压倒西风”比喻国际形势;用丫环小红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言明事物发展规律;告诫青年“不读一点《红楼https://www.12371.cn/2021/05/12/ARTI1620796980588413.shtml
6.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四篇】【#心得体会# #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四篇】#】《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四篇】,供大家的品读。 https://www.51test.net/show/10196560.html
7.中国文艺网《红楼梦》是中国情本体论美学的集大成者。如果说情本体的理论表述是由明代的李贽、汤显祖和袁宏道等共同建构的,则它的作品代表便是曹公雪芹的这部《红楼梦》。 《红楼梦》里的情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因其与现实生命、与社会伦理之礼交织纠缠在一起,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矛盾对立与冲突,因而,其具体表现亦是丰富多样http://www.cflac.org.cn/ys/xwy/201301/t20130107_163797.html
8.世界名著《红楼梦》读后感(精选73篇)《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古典小说的巅峰巨著。书中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尽管他们的`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他们的爱与恨、痛苦与欢乐也呈现在不同的情节,但他们的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红楼梦》通过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的描绘,深刻而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社会http://www.unjs.com/fanwen/Duhougan/mingzhuduhougan/duhougan_25352.html
9.李希凡:《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文史李希凡一生著述丰厚,《红楼梦评论集》《弦外集》《论“人”和“现实”》《管见集》《论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形象》《寸心集》《题材·思想·艺术》《〈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一个伟大寻求者的心声》《京门剧谈》《红楼梦艺术世界》等在文艺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主编有《红楼梦大辞典》《中华艺术通史》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1030/c404064-3036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