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石头记》的另一个版本俄藏本,全称为《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
这个本子又被称为列藏本,因其藏于原苏联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故名。
此套书完整度上不逊于庚辰本,共存78回(1-80回,内缺5、6两回),有三十五册线装。书中约有300余条批语,但眉批和行间批是后人所加,只有少量的双行小字批才是庚辰等抄本的旧文。
这是一部孤悬海外的《石头记》抄本,价值不言自明。
而最让人惊喜的是这个抄本有完整的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这便和国内的其他抄本有了不同。
如庚辰本缺的就是这两回,而己卯本和戚序本、王府本的这两回其实都是根据程高本补抄的。
而偏偏列藏本这两回的内容和程高本有很大不同。
如第六十四回回目之后、正文之前有一首五言题诗,“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情痴苦累多,未惜颜憔悴。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这是其他版本内所没有的。
又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文字一直定稿为“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而在各手抄版中,却有不同文字。
诸如庚辰本为“两湾半蹙鹅眉,一对多情杏眼”,蒙王本则是“一双俊眼”,而甲戌本和己卯本在此处都有了涂改,只有列藏本工工整整地抄写着“似泣非泣含露目”。
“似喜非喜含情目”和“似泣非泣含露目”哪种写法更好?
个人认为,似乎后者更好,“露”对“烟”,对得更工整,而且又暗含了黛玉还泪的提示。
于是,程高本是真是伪,又添了谜团。
中华书局俄藏本
列藏本的面世也颇具传奇色彩。
据说,这部手抄石头记的原收藏者是一名俄罗斯传教士——帕维尔·库尔梁德采夫。
道光十年(1830),他随同沙俄派到北京的十一批希腊正教传教士来华学习汉文,期间在北京获得了这个抄本。
两年后,即1832年,他因病提前回国,随身带走了这部抄本《石头记》,后来又交给了沙俄外交部亚洲图书馆收戴。
一转眼便是100多年过去了,无人知晓这部抄本的存在。直至苏联汉学家里弗京(李福清)于1962年在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发现了它。
1964年李福清撰文,对这部石头记进行了介绍,随之在红学界引发了震动。
1983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得知此事后,于1984年6月召集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李侃商谈列藏《红楼梦》回归问题,同年12月,周、冯、李肩负民族责任赴苏。
这个本子是真是假?
中方很紧张,担心与珍宝失之交臂。
苏方更紧张,担心发现成为笑话。
鉴定完毕后,红学两大权威冯其庸和周汝昌分别给出了意见。
冯其庸的意见为:
1、这个抄本的底本是脂砚斋本系统的本子,是一个好的底本;
4、此抄本值得影印。
周汝昌给出的意见为:
1、本人目损,如此巨帙,只看了一个多小时,无法掌握全面,所以个人意见可能不够正确。如有误说,请保留以后纠正的权利。
2、此本是一部“脂批本”系统的旧抄本,未经程、高等人篡改过,文字是接近雪芹原笔的(这本身就是价值所在)。
3、但是一部“脂批本”的原书,却被抄得几乎成了“白文本”——即脂批被删得只剩了极少几条(而书眉上的若干批语,并非脂批,并无价值)。
4、综合而言,价值在于正文,删掉批语是个缺点。但仍然值得影印,可供研究之用。
尘埃终于落定。
国家图书馆俄藏本
1986年4月列藏本《石头记》由中华书局出版,如今此版本的一版一印水涨船高,最低价约4000元。
2003年12月中华书局版第4次印刷,大32开精装六册,定价430.00元。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年11月四色仿真影印出版,更名为《俄罗斯圣彼得堡藏石头记》,线装五函三十五册,定价9800.00元。
我所收藏的仍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影印版,2014年出版,一套六本,3509页,定价560元,我则以270元购得。
这本子抄写者并非一人,据说有8个抄手,但抄写的确实都很漂亮,而且前14回都有标点。仅就欣赏书法而言,也算是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