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场亦有真爱丨威尔第《茶花女》

——出自朱塞佩·威尔第的书信

《茶花女》歌剧剧照

歌剧《茶花女》创作于1851到1853年间,其意大利剧本由弗朗西斯科·玛利亚·皮亚韦编写。这是一部三幕歌剧,讲述了十九世纪初巴黎的交际花薇奥莱特与农家少爷阿尔弗雷德之间的爱情故事。

阿尔弗雷德仰慕游走于权贵之间的薇奥莱特,他在男爵的引荐之下终于与心中的女神相识。在相识的酒会中,二人唱起那首著名的咏叹调《饮酒歌》。

曲目:《饮酒歌》,女高音:Diana Damrau,男高音:Juan Diego Flórez

原本对爱情已经没有向往的薇奥莱特,最终被这位农家少爷质朴且浓烈的感情打动,在二重唱《那快乐的一天》中确定彼此的心意。

曲目:《那快乐的一天》,女高音:Ermonela Jaho,男中音:Alfredo Germont

二人远离纸醉金迷的巴黎社交圈,在郊外的小屋中平静而幸福地生活着,直到阿尔弗雷德的父亲,乔治的出现。这位父亲劝说薇奥莱特离开他的儿子,因为他担心薇奥莱特的身份会影响家里女儿的婚嫁,以咏叹调《上帝赐我一位天使般的女孩》百般请求。

曲目:《上帝赐我一位天使般的女孩》,女高音:Lisette Oropesa,男高音:Brandon Hendrickson

薇奥莱特为了不连累心爱的阿尔弗雷德,便答应了乔治的要求。得知消息的阿尔弗雷德误以为,薇奥莱特是舍不得交际花的生活而与他分手,便愤怒地赶往巴黎的派对,将薇奥莱特羞辱了一番。本来就身患肺病的薇奥莱特更是深受打击。

卧病在床的薇奥莱特自觉时日无多,孤寂的身影与街道上的狂欢形成强烈反差。她收到乔治的信件,信中说阿尔弗雷德已经知道实情,正赶来巴黎见自己。但薇奥莱特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还能不能撑到爱人归来,唱起《永别了,美好的回忆》。

曲目:《永别了,美好的回忆》,演唱者:Angela Gheorghiu

最终,阿尔弗雷德赶到薇奥莱特的病榻前,二人在咏叹调《告别巴黎》中,冰释前嫌,互诉爱意。奈何薇奥莱特已无力支撑,在众人的惊呼中,倒地离世。

曲目:《告别巴黎》,女高音:Diana Damrau,男高音:Juan Diego Flórez

《茶花女》的成功必然少不了这些脍炙人口的咏叹调的功劳,但谁能想这样优美的作品在首演时竟被大喝倒彩,也难怪威尔第会在次日与朋友的书信中写下,“昨晚的《茶花女》首演无疑是场失败的演出。是我的错还是歌者的错?交给时间判断吧”。

朱塞佩·福图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但这样的想法被剧院方面否决了,剧院认为这个故事应该发生在十七世纪,路易十三的时代!而这与威尔第的创作初衷大相径庭。

除此之外,角色的选择也不合作曲家心意,过于丰腴的女高音很难诠释出病弱的薇奥莱特的感觉,男主演也不尽人意。直到1854年,修改过的《茶花女》再次上演,这才大获成功。

《茶花女》的吸引人之处不仅是优质的配乐与歌曲,那亦真亦假的爱情故事也是吸引观众们不断回到剧场的原因。《茶花女》的原作,小仲马的同名长篇小说的故事原型其实就是作家本人与一位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之间的故事。

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

小仲马对玛丽一见钟情,但他却无法说服玛丽退出巴黎的交际圈。一次争吵之后,愤怒的小仲马与玛丽决裂。但不久,就传来玛丽因肺结核过世的消息,年仅二十三岁。

玛丽死后,小仲马将这个故事写成了小说《茶花女》,意外得到了一致好评。小仲马一直对自己将这位过往情人作为创作素材,而感到内疚。

不过,小仲马的这个故事和威尔第最终呈现的歌剧《茶花女》的剧情还是有些许不同。第二幕第二场中,阿尔弗雷德大闹派对现场的场景就是歌剧为了戏剧效果而添加;歌剧的最后,阿尔弗雷德最终赶回到爱人身边的剧情也是威尔第个人的改动。

有人诟病这样的改动破坏了凄美的结局,但其实如果了解威尔第早年的婚姻经历(威尔第的第一任妻子因脑炎早早过世),就会理解这样“温情”改动的缘由。

《茶花女》以动人的情节、美丽婉转的歌唱旋律赢得了世人的喜爱与关注,时至今日依然是最常上演的歌剧作品之一,威尔第倾注了心血的改编,也令小仲马的原著的价值更为永恒。

THE END
0.小仲马诞辰200周年!“茶花女”的底色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茶花女”的故事,还是非常有必要读一读小仲马的原著。《茶花女》反映了男女主人公所处的那个社会动荡时期的特征,阶层的不平等和社会习俗的偏见,成为两个人结合在一起的难以逾越的障碍。这障碍本身构成了这个故事的背景,而人物在这一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品质,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这个爱情故事的https://cj.sina.cn/articles/view/1893892941/70e2834d02001oicw
1.杯中流转的瞬息:歌剧《茶花女》饮酒歌的深刻寓意《饮酒歌》出现在《茶花女》的第一幕,背景设定在女主人公薇奥莱塔的家中。久病初愈的她正在举行宴会,青年阿尔弗莱德被朋友带到这里,深情地唱起这首歌。后来薇奥莱塔和舞会上的其他成员也加入了进来。威尔第运用了轻快的舞曲节奏和明亮的大调色彩,展现了主人公对真诚爱情的渴望与宴会的热闹。 https://www.meipian.cn/57uo36fu
2.书评丨《茶花女》:爱情与社会的双重悲剧当然,《茶花女》也并非没有瑕疵。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其中的某些情节或描述可能显得过于陈旧或过于理想化,作者对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和背景的描写不够深入,小说中的语言比较陈旧,有些地方甚至难以理解,这可能会让一些现代读者感到困惑,使得一些读者可能会感到人物形象单薄。但正是这些“陈旧”与“理想化”之处,使得这部作https://www.jianshu.com/p/93b9b17bab47
3.《茶花女》和《杜十娘》遭遇同样悲惨,有何异同?二、玛格丽特与杜十娘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何异同? 玛格利特所处的时代,是法国七月王朝快速发展的时候。而显然,国王路易·菲利普并没有意识到,当大门完全向上流贵族与资本家,敞开的后果是怎样的。在小仲马《茶花女》的写作背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法国还没有出现经济危机。因此举国上下的生活基调,正如书中开篇描绘https://www.163.com/dy/article/ER6TOBJ605427O17.html
4.《茶花女》背后的真实故事《茶花女》是举世闻名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此书完成于1847年,出版于1848年。 《茶花女》出版那年,小仲马刚好24岁。 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能在极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完成这样一部传世之作,背后一定有他的故事和原因。 小仲马的父亲是被后世称为大仲马的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亚历山大·仲马https://www.jianshu.com/p/9326b2552956
5.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1、背景介绍 1848年,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问世。后来,他又亲自将其改为剧本。1852年,威尔第在巴黎访问,并在此观看了话剧《茶花女》,随即产生了将其改为歌剧的想法。1853年初,皮阿维写成歌剧脚本。随后,威尔第用了四周的时间便写成了歌剧《茶花女》。同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的费尼切剧院演出。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演员的'https://mip.ruiwen.com/jiaoxuesheji/2450755.html
6.茶花女(豆瓣)到目前为止 茶花女有12个以上比较有名的版本 其中最出色的只有两部,1936年美国版和1995年波兰波。本文将评析这2个版本 1936年的美国版嘉宝出演,因为好莱坞以及明星效应,是最出名的一部,但绝不是最好的一部,甚至不能称为出色的“茶花女式电影”, 与茶花女深邃的文化背景 (展开)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899114
7.与茶花女有关的6篇(全文)摘要:茶花女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茶花女》的女主人公, 羊脂球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的女主人公。茶花女和羊脂球虽同为风尘女子, 但都是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妓女人物代表, 处在资本主义大的时代背景下, 经历了几近相似的悲剧命运, 相似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命运走向安排使这两个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p0kfy8v.html
8.小仲马的艺术传承与人道主义情怀|编剧|大仲马|茶花女|小说家|剧导语:亚历山大·仲马,法国著名小说家,是文艺史上一位独具天赋的作家。作为大仲马的私生子,小仲马继承了父亲的文学血脉,他的作品以人道主义思想和真挚情感为基调,打动了读者的心灵,并深受欢迎。本文将从他的生平背景、代表作《茶花女》以及其他一些剧本作品来探索小仲马独特的艺术传承与人道主义情怀。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AMF180I0556499L.html
9.《茶花女》——一部揭示19世纪巴黎社会伪善与道德沦丧的爱情悲剧《茶花女》是一部触动人心的爱情悲剧,通过阿尔芒与玛格丽特的命运多舛的爱情故事,展示了19世纪巴黎上层社会的伪善与道德沦丧。这部作品不仅让读者深感爱情的无奈与挣扎,还引人深思社会道德观念的扭曲。在当代社会,虽然时间与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茶花女》仍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品味。https://www.jianshu.com/p/06b992dd27ae
10.《茶花女》:一场注定的爱情悲剧!人生没有捷径,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唯有自我强大,自尊自爱自立,否则不管是职场还是爱情,你注定是个输家,这大概就是《茶花女》要让我们明白的真谛吧!!!https://www.jianshu.com/p/52b2b3ca7a96
11.《茶花女》为爱奋不顾身的交际花|爱情|成全|小仲马|杜瓦尔|阿尔芒《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了交际花玛格丽特与青年阿尔芒之间的爱情故事。 玛格丽特虽是一位为爱奋不顾身的痴女,却也是巴黎风月场所无人不晓的交际花。在这场不对等的恋爱关系中,玛格丽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却换来了误解和侮辱。 小仲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了茶花女的故事,也通过玛格丽特的故事想要告诉https://www.163.com/dy/article/I9F1II050553SPV0.html
12.《茶花女》读后感(15篇)伴着徐徐清风,品尝一口涩茶,我读完了手中捧着的《茶花女》,这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之作,他的发行是对法国资产阶级社会道德问题的探讨,这使我对法国的社会背景有了最初的了解,也使我受益匪浅。 茶花女是追求纯真美好情感的.先驱。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一个城中的名妓,玛格丽特爱上了阿尔芒,在她的眼里,父母的障碍http://www.unjs.com/dhg/6606569.html
13.幻灯图:大剧院推出新版《茶花女》观众身临其“镜”著名歌唱家李光羲评价“在马泽尔的指挥下,好像所有的动作、所有的声音都是从他手中流出来的一样”,264平米的巨幅镜面,茶花女近景,茶花女倾诉内心,茶花女在情感中纠结,大剧院版《茶花女》用光影营造的“太虚…http://slide.ent.sina.com.cn/slide_4_704_10386.html
14.芭蕾《茶花女》:足尖上的凄美虽然服装极尽奢美,但是诺伊梅尔却将整个演出的布景设计得十分简洁,几乎让人看不出故事的时代背景。诺伊梅尔解释说:“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容易把这个100多年前的故事放到现代社会中来理解。” 音乐的选择也是《茶花女》的别具匠心之处,诺伊梅尔在背景音乐中,选择加入肖邦的钢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更强于刻画http://www.cflac.org.cn/ysb/2010-01/22/content_18842050.htm
15.剧赏丨《茶花女》:朦胧水彩风格打造19世纪的唏嘘爱情《茶花女》是舞台上复排次数和版本最多的歌剧之一,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2019年,上海芭蕾舞团推出全新版本芭蕾舞剧《茶花女》,由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英国芭蕾大师德里克·迪恩担任编导。 + + + + + 芭蕾舞剧《茶花女》以文学原作为创作蓝本,讲述了发生在法国七月王朝背景下的悲剧故事:为生计而沦为上流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c2MTM1NTGD331lsYbOcw.html
16.歌剧《茶花女》首演时无人喝彩被认为离经叛道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茶花女》每在一地上演都会被一次又一次地改造。 在此次上海歌剧院版《茶花女》里,故事的背景被设定在了上世纪20年代的上海,场景则被放置在一艘白色“茶花号”国际邮轮的后甲板上。 “茶花号”从外滩起航,途经越南西贡、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最终抵达巴黎。而茶花女薇奥列塔此番则穿上了旗袍,成了http://www.chinawriter.com.cn/wutai/2016/2016-03-18/267889.html
17.关于小仲马《茶花女》作品的分析《青年文学家》2020年27期国内外很多著作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永远不变的主题,而《茶花女》就是著名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之作,向读者展示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典型女性人物形象—玛格丽特,她美丽可爱,但是却由于生活所迫而沦为了风尘女子,虽然在腐朽的社会底层艰难的生活着,但是始终保持 (共3页)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QNWJ202027072.htm
18.《茶花女》着旗袍站斜坡全新阵容明晚“回归”文化频道昨晚,这部东方韵味浓郁的《茶花女》在上海大剧院进行彩排。著名指挥家罗贝托·阿巴多受邀执棒,著名女高音杰西卡·普拉特(饰演薇奥莉塔)和著名男高音弗朗西斯科·德牧罗(饰演弗朗西斯科),两位国际大咖联袂“登船”,也让这部具有东方魅力的西方经典更有看点。 上海版《茶花女》的故事背景被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被誉为东方巴黎的https://culture.china.com/art/11159887/20170316/30332563_all.html
19.我见、威尔第!Valentino与SofiaCoppola联袂打造歌剧《茶花女》“我们与Sofia开始着手切入这出戏时,我们认为一定要赋予当代气息于其中,而且要考虑如何能让这一版特别的《茶花女》与年轻一代产生共鸣,”Pierpaolo说,而MariaGrazia则坦言一开始她非常担忧会不会“使歌剧蒙尘”。 因此,关于这部作品最大的问题在于,Sofia是否能够让这个以19世纪巴黎上流社会为背景的故事“下来接一接地https://www.vogue.com.cn/no/news_1513325ed19b03fd.html
20.歌剧《茶花女》创作背景 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观赏这部以法国文学家小仲马著名小说为本的戏剧《茶花女》后,备受感动,立即邀请剧作家修改剧本,以短短6周时间谱曲完成,改编为歌剧。1853年在意大利凤凰歌剧院首演时,因男女主角表现不佳,惨遭失败,面对这样的结果,威尔第只说了一句话:“时间会证明这次的失败究竟是主演的错还是我的错。”https://www.jianshu.com/p/156bb4b53e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