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林纾:中国首位翻译《茶花女》的文学人图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人各有命,也有运。虽有富贵贫贱,但都不枉此生。

如今福州的莲宅村,早不是当年的农村,位于市中心六一中路西侧,虽然在路口竖着牌坊,但里面没有一亩田,齐刷刷的都是居民楼,只是在建筑群中有着一块空地,在一座红亭子的后面有着一幢古民居,那就是林纾的出生地,也是他的纪念馆,更是全国唯一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

住宅区的人很多,来来去去的人都急匆匆路过,仿佛这座坐西朝东、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由石门框、插屏门、厅堂、厢房、天井、披榭的建筑只不过是一座普通房子而已。

反而是远道而来的外地人,如同“朝圣”一般的崇敬。他们似乎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看得神圣,尤其那本《巴黎茶花女遗事》更让来者肃然起敬。那是一套两册线装木板刻书籍,封面存原签,扉页浅绿色色纸,上有林纾手书“巴黎茶花女遗事,冷红生自署”,背面刻“己亥正月板藏畏庐”。卷末刊“福州吴玉田镌字”。

或许福州得功名的人很多,读书人更是无数,因此人们不太记得身边这位村秀才,更不知道这套价值6位数的书的主人居然就与他们近在咫尺。

林纾,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其实很多别称笔名都是后半生成名之后才有,每个雅号都有缘由,不仅是人生经历的阶段,更是对事物的感悟与思虑。

家境不好的他,晚上读书只能和缝补衣裤的母亲共用一盏油灯,越是这样,越想读书中举,用仕途改变命运。他发奋诵读《毛诗》《尚书》《左传》,酷爱《史记》,并节衣缩食购阅残破古籍,至20岁以前,校阅不下2000余卷。在得到福建督学孙诒经的赏识后,破格录入县学读书,28岁的他终于告别“童生”为秀才。1882年秋,他乡试中举。

至此,林纾以为离人生目标不远,于是信誓旦旦赴京赶考,结果“七上春官,屡试屡败”。那时福州交通闭塞,赴京考试路途艰难,少则几个月,多的一年半载,不仅耗时,更是耗资不菲。几次的赴京赶考就耗尽了半辈子的时光,由此可见读书不易,考状元更不易。

不仅如此,就在那几年家里的亲人也接连病逝,在他发妻刘琼姿去世后,他以锥心之痛写下《亡氏刘孺人哀辞》,将“孺人(刘氏)竟不终事余”归结为天意,痛悔刘氏生前他们夫妻或有争执之时自己不知谦让。

之后有人说,林纾成为中国第一个翻译外国文学人,他翻译的《茶花女》,是因为小说触动了他对亡妻刘氏的思念,融入了对亡妻刘氏的真情。也有人说,《茶花女》很可能触动了林纾的另一条神经,或者说在翻译《茶花女》的过程中,很可能融入了他对另一位女子的情感:这人是苍霞洲歌妓谢蝶仙,这位色艺俱佳女人想给林纾续弦,屡屡赠送礼物表达心迹,写信邀他前往相会。

出于自身与家庭的种种现实考虑,林纾最终还是拒绝了。之后,谢蝶仙嫁给一个广东茶商,仅3年便抑郁而死。林纾写过自我小传《冷红生传》,便有此类记载,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秋悟生》更有详细描写。更有人将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与谢蝶仙联系,觉得两者有着相似的故事,因此在听到好友王寿昌介绍名著《茶花女》时,感情瞬间迸发,决意用中国文言文将此故事记载下来,至少给自己一个存念。

现在看一本外国名著不难,但在100多年之前封闭的中国,那可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可以说,在林纾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本“中文”版的外国小说,正是这个“金榜不题名”的林纾,在情感交融之际,无意开启了一个先河。

如果林纾还在,一定会对“外国文学翻译家”这个称呼感到纠结。他虽略知文学,但不懂外语,他的翻译作品全都是借助别人的翻译,然后用自己的“文言文”将其记录,更何况加入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以及赋予自己的感情,因此有人对林纾提出了“译文不忠”看法。

如林纾翻译的狄更斯《滑稽外史》第17章中:那格……始笑而终哭,哭声似带讴歌。曰:“嗟乎!吾来十五年,楼中咸谓我如名花之鲜妍。”——歌时,顿其左足,曰:'暖夫天!’又顿其右足曰:“嗟夫天!十五年中未被人轻贱。竟有骚狐奔我前,辱我令我肝肠颤!”

这样的翻译效果见仁见智,“学院派”人士可能认为“译文不忠”,但文学家却有认同感:胡适说“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郭沫若说“林纾的小说,是我嗜好的一种读物。”;钱钟书说“我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本,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

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20多年后,林纾感慨写下了“不向情田种爱恨,画楼宁负美人恩”的诗句。他在意自己的情感世界,不在意怎么翻译,何况他是翻译“第一人”。

1884年,法国军队突袭福州马尾港,福州海军溃败。听到这个消息,林纾与好友相抱而哭。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林纾愤然疾呼:“吁嗟乎!堂堂中国士如林,犬马宁无报国心?”

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林纾也与陈衍、高凤岐等人“叩阙上书,抗争日本占我辽阳、台湾、澎湖诸岛事”,但俱被都察院驳回。

1898年,林纾等人往都察院上书,抗议德国借教案强占胶州湾,请清帝“下罪己之诏”,并写《将出都与某御史书》抒发内心愤懑。

可见,“不向情田种爱恨”的林纾,并非不喜欢倾慕他的谢蝶仙,更不是“不闻窗外事”的贤士,他在近200部翻译作品里,以及在祖国危难关头,恰恰是充满深深的爱、深深的恨。

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最后一本《书畏庐三集》后,林纾逝世,终年73岁。

……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林纾的故居依然矗立在莲宅村里,与附近的车水马龙共处,两者仿佛在隔世相望。

时代在变化,命运在变化,情感世界的爱恨却是永恒。(福建侨报 林小宇)

THE END
0.英专翻硕考研复试翻译理论问题整理笔记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https://www.jianshu.com/p/6b1fa9dc96e9
1.20世纪中国最受欢迎的十本外国文学译作(含原版下载)近读大陆学者邹振环的一本著作,名叫《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颇有学术价值,内中提到不少鲜为人知但影响深远的译作,诸如《昨夕闲谈》(近代第一部翻译长篇小说)、《百年一览》(直接影响近代中国的乌托邦思想的小说,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泰西新史揽要》(晚清最风行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25/17/18339917_640063242.shtml
2.lib.cuc.edu.cn/bookInfo真人检测中 自动检测请求,请耐心等待5秒完成检测https://lib.cuc.edu.cn/bookInfo_0201180513.html
3.探索现当代翻译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导语:探索现当代翻译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20世纪初至今是我国翻译的现当代期。我国现代翻译从孕育新思想和新知识开始,不仅为国人排除语言文字障碍,推动了我国的文学建设,更是促进了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域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https://www.gwyoo.com/lunwen/jiaoyue/yinyu/201102/417863.html
4.新女性的“对照镜”——从胡缨《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在该书的最后一章,胡缨关注了晚清另一位著名的舶来文化偶像罗兰夫人,这一个案不仅将全书的叙述视野由国际舞台拉回中国本土,而且还进一步回应了林纾在翻译“茶花女”过程中所珍视的“普遍主义”修辞策略。对此,胡缨选择的核心文本是颐琐的《黄绣球》。在细致的解读中,胡缨抽丝剥茧地为我们呈现出“新女性”建构历史http://literature.cssn.cn/ztzl/mkszywyllypp/202308/t20230830_5682309.shtml
5.英语名著阅读带翻译英语名著阅读带翻译-《茶花女》:Chapter 10 ★以下是®无忧考网英文写作翻译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英语名著阅读带翻译-《茶花女》:Chapter 10》,供大家参考。更多内容请看本站写作翻译频道。THE room in which she had taken refuge was lit by a single candle on a tablhttps://www.51test.net/show/5582617.html
6.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去世曾翻译《茶花女》等名著国际|哈梅内伊出席一宗教仪式 系本次以伊冲突后首次公开露面 00:27 世面 1.5万阅读 国际丨航拍美国得州洪灾大量车辆浸在水中,已致49死 00:28 世面 5947阅读 春秋航空一航班因漏油延误2小时?航司:系临时故障导致溢油 00:44 热点 国际丨多角度瞬间:美国一购物中心突发火灾爆炸 00:30 世面 四川森林消防全力http://m.bjnews.com.cn/detail/160065398515978.html
7.越剧还原《茶花女》翻译史90后主演《枫落寒江》《枫落寒江》为2015年福建芳华越剧团新排剧目,在2015年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上获得剧目二等奖。该剧由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副团长徐建莉导演,以福州籍著名翻译家、福建工程学院创始人林纾和谢蝶仙的爱情悲剧为背景,意在还原林纾翻译法国名著《茶花女》的历史过程。 该剧两位主演徐伟钗、赵阳均为“90”后演员。其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6/04-28/7852691.shtml
8.汉英翻译论文范文“文学翻译是创造翻译文学的手段和过程。”由于文学作品在其创作素材、背景和方式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文学翻译在很多层面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译者必须充分把握原作及作者、目标读者群的文化语境,合理采用翻译策略,译出高质量、受欢迎的译文。 一、语境、文化语境和文学翻译 https://www.gwyoo.com/haowen/74190.html
9.鲁迅传统汉语翻译文体的历时考察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严译《天演论》风动全国,国内文化氛围随之大变。在短短四五年时间里,晚清的翻译文体从理论到实践迅即成熟。翻译文体规范一经确立,即为紧随其后蜂拥而至的众多译者所遵循,所模仿,成为具有约束力的翻译文体规范――它既制约着译者的文体选择和操控,同时又规范着读者的文体期待。成也萧何,败也https://njucml.nju.edu.cn/5b/19/c22609a351001/page.htm
10.口译一部茶花女造就一个翻译家——记被遗忘的翻译家王寿昌口译一部茶花女 造就一个翻译家——记被遗忘的翻译家王寿昌,王寿昌,翻译家,《巴黎茶花女遗事》, 提起法国小仲马名著《茶花女》,许多人都知道它的第一位中文译者——大翻译家林纾。但遗憾的是,对他的合作者王寿昌人们却知之甚少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ZGFY200304013.html
11.林纾:“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文史不谙烹饪的美食家与不识乐谱的作曲家大有人在,可是不懂外语的翻译家,就叫人百思难得其解了。然而在清末民初,就有这样一位古文很棒却不认得ABCD的教书匠,阴差阳错翻译了一本法国文豪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其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居然广受追捧,红到发紫。康有为曾经“点赞”过近代中国两位最出色的翻译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05/c404063-30958412.html
12.译学观点|宋炳辉:汉语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总之,就中国现代书面语言体系的形成而言,口语(包括不同的方言资源)、书面语(包括古典文言书面语和宋元话本—明清小说—近代白话小说书面语)和汉语翻译实践,是新文学语言的三大源头。而近代以来的文学翻译,从语词、句式、语法等多个层次深深影响了新文学表达方式。 https://iots.shisu.edu.cn/9c/70/c15638a171120/page.htm
13.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A.王寿昌B.王强C.张为昌D.林之昌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1ffc29b66d6047bda9154cd376fd9947.html
14.林纾的翻译[钱钟书].pdf祈祷本诸实心 布施由于诚意 当皆蒙上帝鉴照 且伊人美貌短命 舍我无谁料理其丧葬者 当亦邀上帝悲悯 这些例子足以表示林纾翻译时 不仅不理会 古文 的约束 而且常常无视中国 语文的习尚 他简直像 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里那个勇猛善战的 道人 一换 去道袍 就什么清规都不守了 50 在林译第一部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 里https://www.renrendoc.com/p-57336385.html
15.生物学家译的《茶花女》,风行台湾半世纪读过翻译侦探事务所 2023-10-23 17:16:18已编辑北京 我尤其不喜欢他把夏康农“一个娼家姑娘的房子”直接改成“妓院”。茶花女当然是卖身的,但妓院也未免太贬低她的身份了,她至少也算是个体户吧。 ———\ 哈哈 引自 生物学家译的《茶花女》,风行台湾半世纪 90人阅读 赞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28893293/
16.《卡门(法语翻译界泰斗傅雷和法语翻译家李玉民合译经典。文学史上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卡门(法语翻译界泰斗傅雷和法语翻译家李玉民合译经典。文学史上不朽的传奇女性)(读客经典文库)》,作者:[法]普罗斯佩·梅里美 著; 读客文化 出品,出版社:文汇出版社。最新《卡门(法语翻译界泰斗傅雷和法语翻译家李玉民合译经典。文学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60374.html
17.可能是最好的翻译版本32穆旦先生的雪莱,其实当代世界出版社出过先生的一本《拜伦,雪莱,济慈抒情诗精选集》,很好。 33金堤和萧乾夫妇的《尤利西斯》。还是读原著吧,哪种译文也不适合乔伊斯的东西。 34屠孟超、朱景冬、陈众议的译本是拉美文学方面可靠的翻译。 35石枕川的俄文学翻译也不错 https://m.douban.com/note/344881759/
18.翻译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构成某种程度上,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正是在文学翻译实践和翻译文学的刺激和直接推动下逐渐实现的。“在文学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翻译的历史并不长,始于19世纪后期,比较系统的翻译是在1898年,从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起才真正开始文学翻译。”[1]五四时期,为了革除旧文学的弊端,文学革命的倡导者陈独秀、胡适等都充分http://literature.cssn.cn/ztzl/xsyjzt/lzpj/202407/t20240709_5763546.shtml
19.郑克鲁:翻译的过程是一种享受英美人在翻译时会删改,他们有这个习惯。《第二性》英文版中有些实例和段落被整段整段删掉了,有的缩写了,那些实例都是好东西,被删掉很可惜。有些则是因为难译而放弃翻译,而恰恰这些正是这本书的精华所在或趣味所在。这样删节反映了英文译者的判断力有很大失误,也反映了英美译界有些译者的翻译主张和态度不可取。http://www.ewen.co/sjcb/bkview.aspx?bkid=236012&cid=71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