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崔判官的再三嘱咐,太宗皇帝谨记于心。还阳之后,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那消个月之期,天下多僧俱到。唐王遂着魏征与萧星、张道源,邀请诸佛,选举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坛主,设建道场。这位大德行者会是谁呢?

玄奘法师。

次日,三位朝臣,聚众僧,在那山川坛里,逐一从头查选,内中选得一名有德行的高僧。这位高僧颇有来历,他自幼为僧,出娘胎,就持斋受戒。他外公见是当朝一路总管殷开山,他父亲陈光蕊,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小字江流古佛儿,法名唤做陈玄奘。也就是我们说的唐僧。

当时三位引至御前,拜罢奏曰:臣星等蒙圣旨,选得高僧一名陈玄奘。太宗闻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学士陈光蕊之儿玄奘否?江流儿叩头曰:臣正是。太宗喜道: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用心再拜明僧,排次庠黎班首,书办旨意,前赴化生寺,择定吉日良时,开演经法。

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多僧,打造禅榻,装修功德,整理音乐。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

有了魏征的引荐,玄奘成了坛主。众所周知,《西游记》讲的是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那么这场水陆大会和西天取经有什么关联呢?

取经由来。

光阴拈指,却当七日正会,玄奘又具表,请唐王拈香。此时善声遍满天下。太宗即排驾,率文武多官、后妃国戚,早赴寺里。那一城人,无论大小尊卑,俱诣寺听讲。

正当玄奘在台上,念一会《受生度亡经》,谈一会《安邦天宝篆》,又宣一会《劝修功卷》时,观音菩萨变化成一个丑陋的游僧近前来,拍着宝台厉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谈小乘教法,可会谈大乘么?玄奘闻言,心中大喜,翻身跳下台来,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失瞻,多罪。见前的盖众僧人,都讲的是小乘教法,却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出此状况,司香巡堂官急奏唐王,太宗命令擒下。却认得他,道: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菩萨道:正是。太宗道:你既来此处听讲,只该吃些斋便了,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扰乱经堂,误我佛事?菩萨道: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那菩萨带了木叉,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至九霄,现出救苦原身,托了净瓶杨柳。左边是木叉惠岸,执着棍,抖擞精神。喜的个唐王朝天礼拜,众文武跪地焚香,满寺中僧尼道俗,士人工贾,无一人不拜祷。那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太宗见了颂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当即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

一场声势浩大的水陆大会,在观音菩萨一句“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中被暂停了下来。要说崔判官嘱咐的水陆大会能不能度亡脱苦?菩萨给出的答案是可以的。只是这次水陆大会的配套设备跟不上,小乘教法拖了后腿嘛!要想水陆大会达到实效,就要引进我佛如来处的大乘佛法三藏。

无可争议,所谓的唐僧取经,实际上是唐太宗取经。唐僧的西去只不过是愿效犬马之劳,帮太宗消除困苦而已。这也非常符合《西游记》的原名《西游释厄传》。           现在我们来理一理,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是如何将如来的传经演变成唐僧的取经!

第八回,如来曰: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经,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这是如来的本意,要把大乘佛法三藏永传东土。但是东土大唐的倒佛现象普遍!已有的小乘教法就遭遇了倒佛派的毁谤。比方说,太史丞傅奕的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不足为信。

在这样一片土地上,作为后来者的大乘佛法很难打开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效应。就好比我们现在的汽车市场,在政府的带动,合资车在中国大放异彩。如果当初政府带动的是我们的自主品牌,可想而知,今天的汽车市场肯定会是另一番局面!

只要皇帝接受了,大乘佛法必能发扬光大。结果也看到了,太宗开启水陆大会之时,下了一道圣旨——但有毁僧谤佛者,断其臂。因此为了这个结果,出现了一系列的局。

首先,和龙王本无瓜葛的袁守诚挑起事端!以袖传一课给渔翁,叫他百下百着。龙王为保水族和袁守诚来了次赌赛。这次赌赛在玉帝的帮助下,龙王输的一塌糊涂,糊涂到违了圣旨。性命攸关之际,龙王请求袁守诚指条生路,这条生路把龙王和唐王的恩怨指了出来。

有了这场恩怨,阎王以三曹对案为由,把唐王带到地府。这趟地府的经历胆战心惊,唐王见到的尽是因他而死的亡魂。要想消除这些亡魂,必须要办一场水陆大会。

在此铺垫下,观音菩萨的出现让取经计划水到渠成。而唐僧身为水陆大会的主持人,在现有的小乘教法无效下,他的请命也就顺理成章了。

说白了,传经之所以能够演变成取经,靠的就是局。这个局让唐太宗对大乘佛法产生了需求。这也是太宗要走“尽忠的超生贵道”还阳的原因,从还阳的那一刻起,多了二十年光阴的太宗将忠于佛教。

当然,一个局的成功,除了策划人,最主要的是对手和实施人。

作为对手的唐王。

如果唐太宗的帝王路没有过多的杀戮,那地狱就没有针对他的亡魂,没有了这些亡魂,太宗也就没有明显的弱点。所以太宗的入局,是因为他心中有鬼。这也是如来选择南赡部洲的原因,南赡是一个有杀戮,有作为的部洲。

作为主攻的龙王。

按理说,龙王应对袁守诚的挑衅本应无需赌赛,只要在渔翁下网处安排巡水的夜叉吓吓他即可。此招一出,渔翁肯定不再相信袁守诚,鱼没打到,命要吓掉了嘛!龙王的保族行动也就轻松完成了。

退一步说,龙王要和袁守诚赌一下,是为了教训这个挑衅者的话,在袁守诚早于自己洞悉玉帝旨意的时候,龙王应该意识到袁守诚的不简单!即使龙王再糊涂,擅自改了旨意,那他也应该知道,杀他的是玉帝,唐太宗根本没有能力救他是吧!

所以,看似糊里糊涂的龙王,其实是最大的功臣!龙王和袁守诚的赌赛只是一出戏,这出戏成就了恩怨,引发了三曹对案。不然阎王带太宗去了地府,就没有让他还阳的理由了!

不过这里有个疑问,如果龙王是主攻,可为什么他甘愿当炮灰呢?阎王有话要说!十王道: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所谓的生死簿就是生簿和死簿,又因南斗主生,北斗主死,所以生簿又叫南斗星生簿,死簿又叫北斗星死簿。很明显,阎王所说的南斗星死簿并不存在,一本不存在的簿子记录的也就是不存在的事。换句话说,阎王在撒谎。这也意味着龙王没有死。至于他的去处?留在小白龙身世再谈。

作为推手的魏征。

遵如来法旨的观音菩萨,不但要找寻取经人,还要把锦蝠袈裟和九环锡杖送于他。在长安城访察多日,未逢真实有德行者。忽闻得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开建大会,又见得法师坛主,乃是江流儿和尚,正是极乐中降来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长老,菩萨十分欢喜。

于是,菩萨带着佛赐的宝贝来到紫禁城东门。在宰相萧星引见下见到了唐王。唐王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见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经法。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端的要价几何?。菩萨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

经唐王之手,袈裟和锡杖成了唐僧之物。这意味着,唐僧成为坛主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被认定为取经人。或者说,唐僧是内定人选。这个功劳要归于魏征。假设没有魏征的引荐,唐僧就成不了坛主,更不说取经了。

在这一系列局中,魏征的作用很大!一招梦中斩龙,促使龙王和唐王的结怨。一封书信,让判官添寿,太宗还阳,开启水陆大会。一次查选,更是把唐僧推上了漫漫西游路。

那么为什么是唐僧呢?唐僧究竟是谁?我们接着侃......................

THE END
0.那些年追的央视爆款《西游记》,到底透漏出什么道理?(荐读)也有的人说:当有一天你真正的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同时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同时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 更多的网友有点懵,这西天取经、降妖除魔的故事怎么就成了成功学?还跟人生挂上了钩? 说降妖除魔真的不为过,但是真的仅仅就是一部神魔大战吗? https://www.jianshu.com/p/b726172c1efe
1.西游记读后感800字(通用27篇)《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40812151551_273864.html
2.《西游记》深度解析(耐心看下去非恶搞绝对颠覆你的西游记印象)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3.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去呢,难道不嫌麻烦么?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62272_1112155384.html
3.杨洁:三十年前拍《西游记》难比西天取经故事外的事,有时和故事本身一样精彩。导演杨洁1982年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就是这样。 “《西游记》剧组的全体演职员是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来完成这部巨著的。”杨洁并不认为自己的描述有丝毫夸张。 1982年春节开机,历经6年才拍完的电视剧《西游记》,三十年来获奖非常多,至今仍被不少观众奉为经典,各个电视http://news.youth.cn/jsxw/201704/t20170417_9502569.htm
4.《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精选7篇)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小圣施威降大圣》就是节选自《西游记》,看我们读了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https://mip.jy135.com/jiaoan/755970.html
5.煮酒探西游俗话说:“人无利, 不早起。”人, 一个正常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 都是要经过考虑, 抉择的。凡考虑, 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唐僧去西天取经, 既然他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抉择, 我们就可以认定: 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可是, 他的这个最佳选择却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来https://www.douban.com/note/61829953/
6.《西游记女儿国》┃如何抹去你身影?如同忘却我姓名但是,孙悟空明白唐僧师徒拖家带口自然顾虑多,那么西天取经必然难以成行。为了完成师傅最初的愿望,必须解胎。但是,唐僧是要成佛之人,怎么能够是杀人之人呢?因此,孙悟空想到的是自己来做恶人成全唐僧。 这个世上人人都想做好人,都想有一个好名声。让人捐款容易,让人毁誉难。而孙悟空却能够为了唐僧牺牲个人的名誉https://www.jianshu.com/p/5b7375c27d89
7.《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换来师傅一纸贬书,你怎么理解?场景简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三遇妖怪变身寻机伤害唐僧,从给丈夫送饭的妻子、寻找女儿的老太太,再到寻找妻女的老头,孙悟空火眼金睛及时识破,三打白骨精。师傅唐僧难以理解此情此景下悟空的行为,师徒决裂。 《西游记》不愧为一部经典作品,每次看,都会从中获得这样或那样的感受与思考。今天分享三点https://www.jianshu.com/p/1f69a72f2fb6
8.《西游记》的思想意义从整个情节内容来看,《西游记》一百回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写孙悟空的出生、学道和大闹天宫这些故事;第二部分从第八回到第十三回,主要说的是唐僧的出生和经历,以及他和唐太宗的关系,包括西天取经的缘起;第三部分从十三回到结束,写西天取经一路上的事情。 https://shuangyashan.dbw.cn/system/2007/05/23/050823262.shtml
9.竺洪波:《西游记》为什么成为经典更值得后世称道的是,正是吴承恩,才将《西游记》写成了一部独一无二的神话小说。按以往文学史的命名规则,表现“西天取经”母题的西游“记”,大概率应该像《马可·波罗游记》或《鲁滨逊漂流记》那样,是一部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或者,从“取经求法”的题材上看,它更有理由成为一部弘扬佛法的宗教小说。然而,《https://www.ecnu.edu.cn/info/1095/60807.htm
10.简发对《煮酒探西游》的笔记(1)如果唐太宗不知道如来佛有这个经可以为他解灾,那他也就不会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了。所以整个事件的关键之处还在于观音菩萨。 那么,观音菩萨又为什么要来指点唐太宗呢?《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讲得非常清楚: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https://book.douban.com/people/189669975/annotation/4086927/
11.高校教师用《西游记》解释管理学:唐僧为啥当领导?教育原标题:高校教师用《西游记》解释管理学:唐僧为啥当领导? “西天取经时,唐僧为什么能做领导人?”昨天上午,在武昌工学院《领导科学与艺术》课堂上,这个问题引起全班66名学生的热议。 当天上课的王丹老师并没有给学生们讲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唐僧担任领导人的理由,并要求每组给出不同结论http://edu.people.com.cn/n/2015/0409/c1053-26819190.html
12.西游记书推荐理由(精选13篇)西游记书理由 2 《西游记》是明朝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神话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个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这本书中,你可以认识心底善良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还有天不怕地不怕、本领高超的孙悟空。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们https://mip.yjbys.com/jiuyezhidao/fanwen/qitafanwen/1222313.html
13.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精选2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 篇1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磨难重重,经历了九九八十一大难,才从如来佛祖的手中拿到http://www.unjs.com/fanwenwang/ziliao/536448.html
14.名著阅读|《西游记》最全考点汇总,高分必备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3/11/16205163_10586404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