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西游记玄奘西天取经详细路线图是怎样的

看了纪录片《玄奘之路》,我真的被玄奘的西行经历震撼了。他孤身一人,踏上丝绸之路,西行!西行!大漠雪山,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九死一生,终于到达心中的圣地。从出发到归来,他用了十九年时间,走了五万里行程,到过一百多个国家,简直就是超级驴友啊!

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想一想,如今的我们,青藏转一圈,无人区穿越一趟,就自豪的无以复加,相比玄奘的西游壮举,这又算得了什么嘛!别忘了,一千多年前,人烟稀少,没有高速国道,没有世界地图,没有网络可以查信息,他可凭借的,只是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

我有一个想法,要把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西行取经路线整理清楚,那么,先搞清楚几个问题:

自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古人终于知道在遥远的西方,有西域这片地方,从西域再往西,翻过天堑葱岭(帕米尔高原),就是现在的中亚,一群“斯坦”扎堆的地方。对古人来说,那就是西方的西方,西方的二次方,俨然是天边的存在,故统称为“西天”。

西域、西天和印度的方位示意图

我们看电视剧《西游记》,听得耳朵起茧的一句话“去西天取经”,但取经的目的地并不在有“西天”之称的中亚,而是在印度(天竺),中亚只是路过,随后要折向东南。从地图上看,印度在我国的西南方向,所以,严格来讲,“去西天取经”的说法不确切,应该叫“去西南天取经”。

经就是佛经。

佛教起源于印度,公元前六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600多年后,公元67年,两位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和佛像抵达中国,将佛教传入中国。纪念该事件而建的洛阳白马寺,从此成为佛教在中国的祖庭。

白马寺(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传入中国的佛经并不齐全,断章取义,对佛法的曲解和误读司空见惯,佛教又分成各派系,相互间争执不下。但能达成共识的就是,在佛学的发源地印度,会有齐全准确的佛经,也就是“真经”。

玄奘,河南人,原名陈炜,生于隋朝末年,出身名门望族,高祖和曾祖作过北魏的太守,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祖父的官,听起来虽没封疆大吏那般拉风,也算是朝廷高官了,父亲陈慧,隋朝一县令,这家人做官也不知咋回事,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玄奘五岁丧母,十岁丧父,人生无常,家道中落,随兄长来到洛阳,从此踏入佛门。聪慧的玄奘,有良好的儒学根底,记忆力惊人,在佛学世界里,如鱼得水,很快便声名鹊起。

公元618年,隋末动乱,玄奘进长安,并由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涯,遍访名师,切磋交流,研读各地佛学典籍。

公元625年,玄奘回到长安,此时已是大唐天下。

玄奘早期国内游历路线(纪录片示截图)

正所谓学的越多,不懂的也就越多。

玄奘开始思考了:佛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终能否成佛?对于一个僧人而言,这是一种根源于灵魂深处的迷惘,他一直找不到确切的答案,玄奘明白,他将用一生的时间去解开心中的迷惘,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再加上佛经的不全和争论,于是,玄奘就萌生了去印度取真经的念头。

他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印度的那烂陀寺院,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寺院的主持戒贤高僧,传说通晓一切佛法经论。古代中国人去印度,可选择走海路或陆路,海路不发达,大多数人只能走陆路。从长安出发,一路往西,经过西域和中亚才能抵达印度。

取经地的方位示意图(纪录片示截图)

大唐初建,在李氏家族的统治下,一个伟大的时代拉开了帷幕。但北方边疆,游牧的突厥人依旧强大,始终是唐帝国最大的威胁,好在强大的突厥分家了,分为东突厥和西突厥,更好的是东、西突厥还不太对付。于是,为了牵制共同的对手东突厥人,大唐和西突厥的关系倒是暂时很友好,这对西行取经的玄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必须要穿过西突厥控制的广袤领土,从西域、中亚,一直到印度次大陆的北端。

国际形势图,玄奘西行取经大致路线图

当时,唐帝国正在积蓄力量,处于和东突厥的决战前夜。为了准备与突厥人的战争,帝国实行禁边政策,严禁百姓外出,没有官方命令,任何人不得越境西行。玄奘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西行,遭拒。

心中的理想之火熊熊燃烧,玄奘最终决定铤而走险,寻机偷渡出境。没有同伴,那就一个人走!虽千万人,吾往亦!

总之,我就是要去!

好了!铺垫的够多了,玄奘该上路了,让我们跟随他的足迹,开始历史上真实的西游记吧:

公元627年秋,刚好是唐太宗李世民上位那一年,玄奘汇入逃荒的人流,离开了长安,时年28岁。这一去,就是十九年!

沿丝绸之路西行,经宝鸡、天水,兰州,一个月后,到达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今武威市)。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凉州城实行军管,戒备森严,违法越境,如果被抓,“杀”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如何才能走出凉州?这是玄奘遇到的第一难。

玄奘走到凉州路线图(纪录片示截图)

正值佛教鼎盛期,凉州的佛教气氛非常浓厚,玄奘设立道场,一边讲经,一边等待机会。作为成名的高僧,信徒众多,大家视其为精神导师,来捧场的粉丝无数,演唱会结束,哦,不!是道场结束后,信徒们布施了大量珍宝财物。玄奘留下一部分旅费,其余的全部捐献给寺院。精通佛法真好!

玄奘在凉州开设道教,讲经说法(纪录片示截图)

一个多月后,在凉州僧人的帮助下,玄奘悄悄离开凉州城,继续西行,从此只能隐姓埋名,昼伏夜行。沿着河西走廊,来到了瓜州城,这就是大唐的边境了,再往西,就是西域地界了。瓜州古城,遗址仍在。

玄奘走到瓜州路线图(纪录片示截图)

瓜城古城遗址

当时的瓜州城,战争气氛更是紧张,如何偷渡瓜州城外的咽喉要道玉门关(唐玉门关旧址与现在的玉门关位置不同),这是玄奘的第二难。玉门内,百草繁茂,玉门关外,黄沙漫漫,夕阳西下,孤独的玄奘,远远注视着玉门关,心中弥漫着绝望…

破城子遗址(专家推测为唐玉门关)

公元627年秋末,玄奘仍然滞留在边塞瓜州。地方官李昌找上门来,拿出一份通缉令,捉拿擅自西行的僧人玄奘。神情威严,不苟言笑的李昌念完通缉令,办完了公事,突然换了一副面孔,满面春风地握着玄奘的双手说:大师见谅!我也是例行公事,我佛慈悲!我不会为难你的,但你得尽快离开,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了!原来这李昌也是个虔诚的信徒。(画面是我脑补的)。

一筹莫展的玄奘来到一座寺庙,求佛祖保佑,转机来了!一个叫石槃陀的胡人,请求高僧玄奘为他摩顶授戒,并主动提出帮他偷渡出境。看看吧!在佛教盛行的时代,精通佛法,得是多大的财富和法宝,简直就是“学好佛文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第二天,石槃陀带着一位年老胡人,牵着一匹瘦小的枣红马,和玄奘城外相见。老者说,瓜州以西尽是戈壁和沙漠,迷路丧命的人不计其数,结队的商人也不能幸免,劝玄奘不要西行。但玄奘心意已决,遂把枣红马换给了玄奘,这是一匹识途老马,关键时候,救了玄奘的命。

玄奘穿越大沙漠(图片来自网络)

随后,石槃陀带着玄奘绕开玉门关,从此往西,大漠中还有五座烽火台,有唐军驻守,五烽过后,穿过八百里的大沙漠,才能到达西域的第一个小国——伊吾。

从瓜州到伊吾示意图(莫贺延碛即为沙漠)

按说这石槃陀被玄奘摩顶授戒,就算是他的徒弟了,这是玄奘的第一个徒弟,是身陷瓜州的玄奘最后的救命稻草,“胡僧”也有“猢狲”之意。所以,一些学者相信,石槃陀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但真实历史上的石槃陀,实在是首鼠两端,莫名其妙,他帮玄奘偷渡越境,并主动提出随玄奘同行,可没走多远,就动摇了。他怕被抓住,受牵连处死,于是就想杀人灭口。在玄奘赌咒发誓绝不出卖他之后,石槃陀才离开。你看看!这个熊样子,哪里像《西游记》中那个顶天立地,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师兄做派嘛?

从此,玄奘就要孤身一人,走向大漠,走向无法预知的未来了。这将是他西行路上最大的挑战,是他最大的一难,其中又包括多少小难,数都数不过来了:干渴、冒险取水、迷路、幻觉、体力衰竭等等,不一而足,纷至沓来,详情请看下一章。

THE END
0.那些年追的央视爆款《西游记》,到底透漏出什么道理?(荐读)也有的人说:当有一天你真正的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同时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同时懂得了整个人生的真谛。 更多的网友有点懵,这西天取经、降妖除魔的故事怎么就成了成功学?还跟人生挂上了钩? 说降妖除魔真的不为过,但是真的仅仅就是一部神魔大战吗? https://www.jianshu.com/p/b726172c1efe
1.西游记读后感800字(通用27篇)《西游记》的作者是罗贯中,是一部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师兄孙悟空。他原来是一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调皮任性的`无拘无束的“野猴”。他夺走老龙王的镇海之宝——定海神针;游乐地府撕碎“生死簿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40812151551_273864.html
2.《西游记》深度解析(耐心看下去非恶搞绝对颠覆你的西游记印象)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3.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去呢,难道不嫌麻烦么?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762272_1112155384.html
3.杨洁:三十年前拍《西游记》难比西天取经故事外的事,有时和故事本身一样精彩。导演杨洁1982年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就是这样。 “《西游记》剧组的全体演职员是用当年唐僧取经的精神和毅力来完成这部巨著的。”杨洁并不认为自己的描述有丝毫夸张。 1982年春节开机,历经6年才拍完的电视剧《西游记》,三十年来获奖非常多,至今仍被不少观众奉为经典,各个电视http://news.youth.cn/jsxw/201704/t20170417_9502569.htm
4.《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精选7篇)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小圣施威降大圣》就是节选自《西游记》,看我们读了有怎样独特的感受。 https://mip.jy135.com/jiaoan/755970.html
5.煮酒探西游俗话说:“人无利, 不早起。”人, 一个正常的人, 做任何一件事, 都是要经过考虑, 抉择的。凡考虑, 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唐僧去西天取经, 既然他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抉择, 我们就可以认定: 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可是, 他的这个最佳选择却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不知道各位看出来https://www.douban.com/note/61829953/
6.《西游记女儿国》┃如何抹去你身影?如同忘却我姓名但是,孙悟空明白唐僧师徒拖家带口自然顾虑多,那么西天取经必然难以成行。为了完成师傅最初的愿望,必须解胎。但是,唐僧是要成佛之人,怎么能够是杀人之人呢?因此,孙悟空想到的是自己来做恶人成全唐僧。 这个世上人人都想做好人,都想有一个好名声。让人捐款容易,让人毁誉难。而孙悟空却能够为了唐僧牺牲个人的名誉https://www.jianshu.com/p/5b7375c27d89
7.《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换来师傅一纸贬书,你怎么理解?场景简述: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三遇妖怪变身寻机伤害唐僧,从给丈夫送饭的妻子、寻找女儿的老太太,再到寻找妻女的老头,孙悟空火眼金睛及时识破,三打白骨精。师傅唐僧难以理解此情此景下悟空的行为,师徒决裂。 《西游记》不愧为一部经典作品,每次看,都会从中获得这样或那样的感受与思考。今天分享三点https://www.jianshu.com/p/1f69a72f2fb6
8.《西游记》的思想意义从整个情节内容来看,《西游记》一百回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第一回到第七回,主要写孙悟空的出生、学道和大闹天宫这些故事;第二部分从第八回到第十三回,主要说的是唐僧的出生和经历,以及他和唐太宗的关系,包括西天取经的缘起;第三部分从十三回到结束,写西天取经一路上的事情。 https://shuangyashan.dbw.cn/system/2007/05/23/050823262.shtml
9.竺洪波:《西游记》为什么成为经典更值得后世称道的是,正是吴承恩,才将《西游记》写成了一部独一无二的神话小说。按以往文学史的命名规则,表现“西天取经”母题的西游“记”,大概率应该像《马可·波罗游记》或《鲁滨逊漂流记》那样,是一部名人旅行记或英雄历险记。或者,从“取经求法”的题材上看,它更有理由成为一部弘扬佛法的宗教小说。然而,《https://www.ecnu.edu.cn/info/1095/60807.htm
10.简发对《煮酒探西游》的笔记(1)如果唐太宗不知道如来佛有这个经可以为他解灾,那他也就不会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了。所以整个事件的关键之处还在于观音菩萨。 那么,观音菩萨又为什么要来指点唐太宗呢?《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讲得非常清楚: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https://book.douban.com/people/189669975/annotation/4086927/
11.高校教师用《西游记》解释管理学:唐僧为啥当领导?教育原标题:高校教师用《西游记》解释管理学:唐僧为啥当领导? “西天取经时,唐僧为什么能做领导人?”昨天上午,在武昌工学院《领导科学与艺术》课堂上,这个问题引起全班66名学生的热议。 当天上课的王丹老师并没有给学生们讲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们自由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唐僧担任领导人的理由,并要求每组给出不同结论http://edu.people.com.cn/n/2015/0409/c1053-26819190.html
12.西游记书推荐理由(精选13篇)西游记书理由 2 《西游记》是明朝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神话小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讲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个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这本书中,你可以认识心底善良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僧,好吃懒做的猪八戒,还有天不怕地不怕、本领高超的孙悟空。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们https://mip.yjbys.com/jiuyezhidao/fanwen/qitafanwen/1222313.html
13.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精选26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吴承恩《西游记》读后感 篇1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磨难重重,经历了九九八十一大难,才从如来佛祖的手中拿到http://www.unjs.com/fanwenwang/ziliao/536448.html
14.名著阅读|《西游记》最全考点汇总,高分必备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3/11/16205163_10586404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