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世界的《西游记》,你还认识吗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86版电视剧《西游记》就是童年回忆的代名词。没有昂贵的特效和华丽的服化道,演员们凭借精彩演绎把这部剧塑造成几代人的情怀。但我们恐怕想象不到,《西游记》其实还是其他一些国家家喻户晓的“ Chinese Drama”。

中央电视台曾为1986年版《西游记》做英语配音并向海外发售,英文名叫Journey to the West。里面的角色大到天宫神仙、小到虾兵蟹将,都说着一口流利地道的美式英语,丝毫没有违和感,视频下还配上了翻译好的字幕。

最近,英文版《西游记》在国内也火了起来,简明扼要的翻译、纯正的美式发音、丰富的词汇量激起了不少人学英语的欲望。当《西游记》出现在英文的世界,那些奇奇怪怪的法术咒语、妖怪名号、兵器招式,都变成了什么样?

师徒四人“飙英文”

英文世界中的《西游记》最令人好奇的,应该是角色们的称呼了。悟空被称为Monkey、八戒叫Pigsy、沙僧叫Sandy、三藏叫Tripitaka,那一句句熟悉的“师父”“师兄”“徒弟”“长老”,也变成了“Master”“Brother”“Disciple”和“Gentlemen”。

英文版《西游记》集锦。

除此之外,《西游记》里那些搞笑的小妖怪,也有了自己的英文名。守塔的鲇鱼怪奔波儿灞和黑鱼精灞波儿奔,电视剧采取了音译的处理——Benborba和Baborben;狮驼岭巡山妖小钻风,名为Junior Wind-Piercer。

尽管在中文版《西游记》里,“钻风”有巡逻和钻营的意思,而译为英文后仅仅保留了字面上“穿过风”的意思,少了几分内涵,但小钻风巡山时所哼唱的歌,英文版《西游记》里也完完整整地译唱了出来,尽管有些跑调,但歌词有趣程度丝毫不减——

The king sent me to patrol. Ee-a-yo, Ee-a-yo. He warned me to look out for Monkey King. Ee-a-yo, Ee-a-yo. He can do transformations. He can even turn into a fly!

(大王叫我来巡山呐,咿儿哟咿儿咿儿哟;小心提防那孙悟空啊,咿儿哟咿儿咿儿哟。他有几十种的变幻,特别会变那小苍蝇啊!)

剧中对其他人名和地名的直译,也让人颇为“上头”,例如:美猴王——Handsome Monkey King、 千里眼——Thousand-mile Eye、顺风耳——Wind-accompanying Ear、花果山——Flower and Fruit Mountain、水帘洞——Water Curtain Cave、东海龙宫——Dragon Palace of the Eastern Sea。由于道教中的太上老君原型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因此《西游记》里的太上老君被称为“Lord Laozi”。牛魔王、铁扇公主、红孩儿一家三口则被叫做Bull Demon King、Princess Iron Fan和Red Boy。

《西游记》中还有很多只能用中文“意会”的词汇,在英文版中少了原版自带的“高级感”了。例如孙悟空到东海里找老龙王讨要兵器,拿走了东海龙宫里镇海的神铁——定海神针,这是大禹治水之时用于测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后来成为孙悟空的标配武器如意金箍棒。英文版电视剧将定海神针翻译为Tide Control Pillar,直译为中文就是“控潮柱”。至于如意金箍棒,则被翻译为At-will Gold-banded Staff,直译过来就是“好使的金棒子”,感觉孙大圣的无敌武器瞬间接地气了不少。

虽然是英文配音、英文字幕,但不少网友表示看起来毫无障碍,86版《西游记》的台词已经刻入灵魂,人们对剧情的熟悉已经达到同声传译的程度。那么外国人看《西游记》作何评价呢?

在CCTV电视剧的Youtube账号里,每集Journey to the West下有不少追剧的评论。有人说,《西游记》电视剧是他开始学习中文的契机;越南网友表示,在他们国家,每年夏初电视台都会播放86版《西游记》,真是太熟悉了;来自古巴的网友说,他在20世纪80年代就看过《西游记》了,不过那时还是西班牙语配音;

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悟空迷”,他说自己就出生在1980年猴年,最开始看的是1978年日本拍的《西游记》,而86版《西游记》从未被引入澳大利亚,他感到非常可惜;甚至还有哪吒的粉丝“慕名而来”,在评论区询问:“哪吒的打斗场面在哪一集?”

当中国名著开始“西游”

《西游记》在海外广为传播,作为跨文化交际媒介的翻译功不可没。无论在东亚文化圈还是欧美国家,文本翻译都是《西游记》“走出去”的主要途径,也是各种改编类作品得以实现的基础。

在大部分外语语境中,《西游记》经历了从片段节译、改译到全译的数个阶段。早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小说家西田维则就将《西游记》的前26回译成日文,被普遍认定为《西游记》最早的外文译本。在此之后,西田维则继续致力于全书的翻译,该项工作历经三代人74年的努力,最终于1831年完成。

《西游记》真正开始“西游”,大约是在“西学东渐”时期,此时的译本多是西方来华的传教士进行译介的成果。1895年,美籍在华传教士吴板桥(Samuel Woodbridge)根据卫三畏编集的《西游记》汉语读本翻译了英文版小册子,由上海华北捷报社出版。内容主要是《西游记》第十回、第十一回“老龙王拙计犯天条”“游地府太宗还魂”的部分文字。

吴板桥给这本小册子命了个很“西方”的名:The Golden Horned Dragon King  The Emperor’s Visit to the Spirit World(《金角龙王 唐明皇游地府》),是不是有种“地下城与勇士”的既视感?

1913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的A Mission to Heaven, A Great Chinese Epic and Allegory(《天国之行,一部伟大的中国史诗和寓言》)发行,这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西游记》英译本。但李提摩太在翻译过程中对《西游记》进行改写和删减,他采用“化耶入佛”的翻译方法,以基督教教义为主展开译文的改造,使《西游记》符合欧美的价值观念,其中就包括在书名中把玄奘西域取经的目的地“天竺”的(sindhu)翻译为基督教中的“天堂”(heaven)。

1942年,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Arthur Waley)翻译的Monkey(《猴》)出版。韦利同样对《西游记》进行了“二次创作”,他在译本中删掉了原文中的诗词部分,还特别突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对其成长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0世纪70年代,海外华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余国藩着手翻译《西游记》的英文全译本,于1977年至1983年间相继出版了四卷全译本The Journey to the West。他忠实地全译了《西游记》中的诗词,同时考虑到中美语言文化的不同,为了减少翻译中可能产生的“信息接受差”,他在译本中加入了大量的注释,这使得他的译本更科学和全面。

随着电影、电视剧等媒介的流行,寄寓在文学作品中的《西游记》在异域土壤中焕发出“二次生命”。《西游记》作为一个大型“IP”,成为众多国外影视作品的创意来源。

海外最早拍摄西游系列IP电影的是泰国。1975年,泰国拍摄了讲述中、泰神猴交战的电影《哈努曼大战孙悟空》,把泰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该部电影的内容充满异域风情,对泰国观众来讲新鲜感十足。

1978年的日本版《西游记》

1978年。日本拍摄了26集连续剧《西游记》,该剧并未在我国取得较大反响,但在日本、英国等国家颇受好评,之后还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播出。该版《西游记》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接触和认可的第一部西游剧集。在这之后,日本又相继拍摄了多种版本,在日本国内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效果。

文化折扣与错位

《西游记》IP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致使各国都在努力将西游作品本土化。而无论是小说翻译还是影视作品呈现,《西游记》的原著精神都很难在海外市场得到较好的表达。目前,除了余国藩和詹纳尔的全译本,《西游记》小说的英文版多是简译本,致使文学文本在跨文化传播时丧失了平等对话的量级空间。而海外改编的西游影视作品,更使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难以得到全面、真实的展示,导致了一系列文化折扣和错位现象。

2018年,美国流媒体播放平台Netflix拍摄了欧美版《西游记》The New Legends of Monkey(《新美猴王传奇》),在海外获得了较好的口碑与影响,2020年,Netflix又趁着热度,推出该剧的第二季。作为一部由欧美人编剧、导演和主演的影视剧,《新美猴王传奇》不是基于原著来演绎的,而是在中国电影《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手的二次创作”。

从在全球的传播情况来看,对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西游记》或中国文化的海外受众来说,《新美猴王传奇》的故事和人物设定都在其文化接受范围内,尤其是该剧中的魔幻色彩和“英雄主义”十分符合海外受众口味。剧情一开始就向没有西游知识储备的外国人们展开了一顿背景输出: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由神佛统治,妖怪们无法出人头地,但猴王横空出世,打破了刻板的教条规矩。在一场大战中,猴王与神佛两败俱伤,猴王消失了五百年,神佛们躲了起来,世界的统治权被妖怪接手。而一个身穿白色袈裟的黑人女性和尚三藏,被赋予了寻找猴王的使命。只要把金箍带到猴王头上,猴王就能被拯救。

由高大强壮的白人演员所饰演的猴王则留着黑色的中长卷发、身穿中世纪风格的盔甲、戴着黄色围巾、脚蹬中筒皮靴。他要面对的反派们不是山林间由各种动物化成的妖怪,而是西方文学中常常出场的邪恶力量——梦魇(nightmare)。

相信故事说到这里,大部分熟悉《西游记》原著的人们已经坐不住了。尽管《新美猴王传奇》在还原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猪八戒的憨厚善良、沙僧的忠诚勇敢等主角性格特征上较为充分,但具体剧情却做了天翻地覆的改动。取经变成送经、求佛变成拯救世界、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更是演化为男女亲密关系。

中国传统对佛教文化的信仰被稀释,而西方文明中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却被极度增稠。中国观众在豆瓣上给《新美猴王传奇》第一季的打分是5.4,其中五分之一的观众给出了一星的评价。

同属于亚洲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也热衷于翻拍西游记。1978年的日版《西游记》受到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欢迎,但这个版本中,饰演唐僧的演员为女扮男装。随后“女唐僧”便成了一项“传统”,出现在后续日韩和欧美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2017年的韩国电视剧《花游记》借用了《西游记》里主角团与妖怪的身份和名字,但实际上有着偶像爱情剧的内核。

这些改编剧所获得的海外观众认可及媒体评赞,表明文化折扣现象在本土化改造的外衣下,迎合了区域商业利益的需求。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西游记》的改编剧很难降低文化折扣,也难以做到准确的文化传递。

即使是中央电视台翻译配音并向海外发售的Journey to the West,也有人指出其中的许多翻译没有做到全面和准确。例如在第一集中,菩提祖师询问孙悟空想学什么本领时,提到的“流”“静”“动”三字门中之道,以及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的道理等精妙的台词,在电视剧中被翻译成了英文大白话,随即缺失了原有的韵味。

由于英文语境中没有“半夜三更”(23点至凌晨1点)的概念,因此硬生生被翻译成3 o’clock(3点钟),直接把时间都给变了。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的本事,更是翻译成fifty-four million meters(五万四千米),这一数字折算倒是很严谨,但“十万八千里”对于中国人来说的象征含义却无法准确传达到英文语境之中了。

瑕不掩瑜,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无形鸿沟、翻译家们对中国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的片面认识,以及欧美观众对《西游记》存在迥异于中国人的知识背景、阅读习惯和审美眼光等,要想如实、透彻地理解、翻译和解读《西游记》,近乎举步维艰。

事实上,也的确少有汉学家能在对原著的内容、主题、表述和文化意蕴等掌控上达到应对自如的理想高度,更遑论通译和全解。因而,弘扬《西游记》中核心的中华文化内涵才是传播的关键性因素,《西游记》中很多涉及儒释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符号,还有待进一步释读、演绎和传递。

作为一部扬名世界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西游记》历经百余年的传播,早已成为兼具多元文化气质的艺术符号。今天,很多老少皆宜的西游故事在欧美广为流传,其中,齐天大圣的真性情、真汉子和真英雄的形象特质备受推崇。由《西游记》衍生的众多文学、影视、设计作品,更有着巨大的传播和影响潜力。《西游记》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传播价值不可估量,它不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镇著. 何惧西天万里遥 《西游记》在英美的传播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9.05.

[2] 许阳阳,余人,张成智.“转文化”助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以奈飞版《新美猴王传奇》为例[J].出版参考,2022(08):20-24.

[3] 丁磊.从Netflix版《新美猴王传奇》看海外改编剧的中国文化折扣和输出策略[J].北京文化创意,2021(02):25-30.

[4] 王镇,郭艳花.《西游记》在美国的跨文化传播[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0(04):46-55.

[5] 胡陈尧,刘云虹.译与变:关于《西游记》海外传播路径的思考[J].小说评论,2019(01):144-152.

THE END
0.《西游记》在海外韦理的译文能传达原文的风格,在西方被公认为是高水平的,所以这一译本曾印刷多次。译者在为此译本所作的序言中说:“《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我的选译文大幅度缩减了它的长度,省略了原著插进的许多诗词,这些诗词是十分难译的。书中主角'猴’是无可匹敌的,它是荒诞与美的结合,猴所打乱的天宫世界,实际是反映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327/12/39564225_1118509944.shtml
1.《西游记原著上下两册吴承恩著详注详解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语文阅读西游记原著上下两册吴承恩著详注详解版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语文阅读书籍带注释译文无障碍阅读名著小说四大名 【完整无删减版】西游记上册+下册 收藏 ¥ 累计评价 0 降价通知 - + 加入购物车 https://item.jd.com/10083313603219.html
2.《西游记原著正版上下两册吴承恩著详注详解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当当昌盛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西游记原著正版上下两册吴承恩著详注详解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生语文阅读书籍带注释译文无障碍阅读名著小说四大名著》。最新《西游记原著正版上下两册吴承恩著详注详解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生语文阅读书籍带注释译文无障碍阅读名著小http://product.dangdang.com/11432660113.html
3.西游记原著正版上下两册吴承恩著详注详解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游记原著正版上下两册吴承恩著详注详解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生语文阅读书籍带注释译文无障碍阅读名著小说四大名著¥32.00 (5.84折) 降价通知 定价¥54.80 暂无评分 2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吴承恩 查看作品 出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查看作品 分类 图书>文学>外国诗歌 http://product.m.dangdang.com/11458259081.html
4.西游记译文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西游记译文小说西游记原著的现代文言文翻译版,根据西游记原文进行翻译,可能有作者个人理解的问题,希望读者大大谅解,不要骂我就行。 目录100章 第一卷:美猴王共4章 第1章 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2章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3章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4章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https://fanqienovel.com/page/7457085043777752088
5.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故事讲述了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取经的传奇旅程,展现了惩恶扬善、信仰与修行的主题。书中角色已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经典故事如“大闹天宫”等在全国广为流传。《西游记》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思想,隐喻当时社会现实,影响深远。作品经过多次改编,形成了https://www.zggdwx.com/xiyou.html
6.将《西游记》译成德文的瑞士学者,这回翻译了德文《千字文》短短一千个中文汉字,林小发一共用了半年左右时间来翻译。除了译文,她还写了许多德文注解和一篇四十多页的后记,书中还收集了很多《千字文》历代书法名帖。 林小发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专业,导师是著名汉语言学专家楼含松教授。之前她曾花17年翻译德文版《西游记》,现在又翻译《千字文》,都是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114/c1006-30526173.html
7.《西游记》名著简介西游记情节介绍西游记作者→MAIGOO百科玉帝下旨游奕灵官、翊圣真君请来如来佛祖,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西游记》原著中的“五百年”形容年代很久远,并非具体时间。根据原著第十四回中记载,五行山是王莽篡汉之时从天降下。据此推算,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实际已经过去大约六百多年)。饥时,给他铁丸子吃,渴时,给他熔化的铜汁喝。 如来佛祖说西牛贺洲https://m.maigoo.com/citiao/143010.html
8.线装书局线装书局作品线装书局线装书局图书线装图书全4卷西游记原著正文言文 版原著无删减完整版初中生七年级undefined ¥141.60定价:399.00 线装图书全套4卷史记全册书籍青少 年版原著加译文原版 原著少年品undefined ¥71.76定价:299.00 线装图书全4卷山海经 原版 全套线 装仿古书籍古国家地理百科珍藏版undefined ¥82.80定价:218.00 【线装藏书馆】 三国演义https://www.dangdang.com/publish/%CF%DF%D7%B0%CA%E9%BE%D6%CF%DF%D7%B0%CA%E9%BE%D6_48
9.寻找达致文化彼岸的桥梁国际此外,全译本还利用有限的空间,用随文脚注和译后记的方式,向德语读者传递作品中的各种文化信息。全译本中共添加500余个随文脚注,其中大部分是对中国古典哲学和宗教核心概念的解释,此外还包括少量对历史人物、文化典故等的介绍。《西游记》全译本打破了德国翻译界文学译作不加脚注的常规,达到译文与脚注的完美结合。 https://world.people.com.cn/n1/2017/0709/c1002-2939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