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吴承恩 改编:郑渊洁
第八章 唐僧受命西天取经
观世音菩萨来到唐朝长安城内悄悄隐身,整日寻我合适的取经之人。寻了好久,也未寻到。一天,忽然听说唐太宗李世民离开金銮宝殿,去化生寺上香。而这化生寺的坛主,正是高僧陈玄奘。菩萨十分欢喜。她就把如来佛赐的宝贝捧在手里,变个模样,与惠岸行者在街市上叫卖。
菩萨变成一个癞和尚,身穿破衣,赤脚光头。手捧袈裟、锡杖。街上有个愚僧看见,上前问道:“那癞和尚,你的袈裟要卖多少钱?”菩萨说;“袈裟卖五千两银子,锡杖卖两千两。”愚僧听了笑道;“你这两个疯和尚,这两件破东西就要卖七千两银子。就是穿上长生不老,也值不了这么多,快拿去吧!”那菩萨也不与他争吵,只是笑了一笑,仍同惠岸向前走。
他们来到长安东华门前。正撞着唐朝宰相萧瑀,那菩萨不但不避,反而拿着袈裟,直迎着宰相而去。宰相看见这和尚手里的袈裟直发金光,忙问卖多少钱。菩萨道:“袈裟要五千两,锡杖要二千两。”萧瑀说:“有什么好处,这么贵?”菩萨说:“有好处,也有不好处;贵,也不贵!”宰相问:“此话怎么讲?”菩萨说:“先说好处,穿了我这袈裟,可以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穴。再说不好处,若是贪淫乐祸的愚僧,不斋不戒的和尚,毁经谤佛的凡夫,难见我这袈裟之面。”宰相又问:“怎么说贵又不贵?”菩萨说:“如果不遵佛法,不敬三宝,强要买我这袈裟、锡杖,定要卖他七千两,这便是贵;如果敬重三宝,见善随喜,我宁愿将这袈裟、锡杖赠送给他,不要分文。”宰相一听,便知他是个好人,随即下马,与菩萨以礼相待,说:“大法长老,我是大唐的宰相,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满朝文武无不奉行。从今起建‘水陆大会’,这袈裟正好与法师陈玄奘穿用。我和你入朝拜见圣驾去。”
菩萨欣然从之,随宰相进了东华门。唐太宗见宰相萧瑀引着两个癞和尚立于阶下,问萧瑀有何事。宰相叩下说:“臣出了东华门,偶然碰见二僧,乃是卖袈裟与锡杖者。臣想法师玄奘若穿此服最为合适,故领僧人启见。”唐太宗大喜,便问那袈裟值多少钱?菩萨和惠岸行者立在阶下,也不向皇帝行礼,只是答;“袈裟五千两,锡杖二千两。”太宗问:“这袈裟锡杖有什么好处,就值这么多钱?”菩萨说;“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食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它是仙娥织就,神女机成。”
唐太宗在宝殿上听了十分欢喜,又问:“那锡杖又有甚好处?”菩萨说:“我这锡杖,是那铜镶铁造九连环,九节仙藤永驻颜。人手厌看青骨瘦,下山轻带白云还。不染红尘些子秽,喜伴神僧上玉山。”唐太宗即命展开袈裟从头细看,果然是件宝物。道:“大法长老,实不瞒你,朕今大开善教,广种福田,在那化生寺召集众僧。演诵经法。里面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你到底要多少钱?”菩萨闻言,躬身道:“既有德行。贫僧情愿送给他,决不要钱。”说罢,转身就走。
却说唐太宗设午朝,召玄奘进殿来说:“早间萧瑀迎着二僧,赠送袈裟一件,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受用。“玄奘叩头谢恩。唐太宗说:“法师可穿上与朕看看。”玄奘便将袈裟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你看他:
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辉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玄奘法师大有缘,现前此物堪承受。
当朝文武阶前喝采,唐太宗喜之不胜,即着法师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又赐两队仪仗,并文武官员送出朝门。只见玄奘在长安大街上向前行进。大街上的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大男小女无不争着夸奖,都说:“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界,活菩萨临凡。”玄奘到了寺门,众僧出来相迎。
过了七日,是寺里正会,玄奘上书,请唐太宗拈香。太宗即率文武百官,后妃国戚早赴寺里。那一城人都到寺里听玄奘讲经。这日,菩萨和惠岸行者说:“今日是水陆正会,我们就混杂在人群中,一则看那会怎么样,二则看看玄奘穿上宝物的模样,三则听听他讲的是哪一门经法。”两人进到寺里,听了一会儿,菩萨就走到玄奘面前,拍着宝台高叫道,“那和尚,你只会讲小乘教法,可会讲大乘教法?”玄奘闻言心中大喜,忙翻身跳下台,对菩萨起手道:“老师父,弟子只会讲小乘教法,却不会大乘教法。”菩萨说,“我有大乘教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正说着,有人禀报唐太宗:“玄奘法师正谈妙法,被两个癞头和尚,插上来胡言乱语。”唐太宗让擒来。两个和尚见了唐太宗,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问:“陛下问我什么事?”唐太宗一看,原来就是七天前送袈裟的和尚。唐太宗说:“你们既来此处听讲,为何与我法师乱讲,搅乱经堂?”菩萨说:“你那法师讲的是小乘教法,不能使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唐太宗忙问;“你那大乘教法放在何处?”菩萨说:“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如来佛祖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唐太宗问:“你可记得否?”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叫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只见那菩萨带了惠岸行者现出原身飞上高台。遂踏祥云直上九霄,喜得唐太宗忘了江山,爱得那文武百官,失却朝礼,众人都念“南无观世音菩萨!”那菩萨的样云渐渐远去,一会儿就不见了金光。只见半空中落下一张帖子,上面写着: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取回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太宗看了天上落下来的帖子,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差人去西天取经。“不知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取经?”唐太宗话音刚落,闪出一法师说;“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保陛下江山永固。”唐太宗大喜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路途遥远,跨过万水千山取回真经,朕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太宗果然与玄奘拜为兄弟,口称玄奘为“御弟圣僧。”玄奘感激地说,“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取不回真经,死不回国,永堕地狱。”唐太宗喜之不胜,即命回朝,待选时辰为玄奘送行。
玄奘回到寺里,众徒弟问:“师父发誓上西天取经,是实吗?”玄奘说;“是实。”徒弟们说:“听人说,西天路远,尽是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性命。”玄奘说:“我已发誓,不取真经,永堕地狱。我此去真是缈缈茫茫,吉凶难定。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二三年,或五七年,你们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就回来了;不然断不回矣。”众徒将此言牢记心里。
次早,唐太宗设朝,聚集文武百官,写了取经的文牒,用了通行宝印。唐太宗对玄奘说:“御弟,今日是出行吉日,这是通关文牒。朕有一个紫金钵盂,送给你路上化斋而用。再选两个善走路的从者和马一匹。你就起程吧!”玄奘大喜,即领了赐物,谢了恩。唐太宗领文武百官送至关外,然后执壶酌酒。
太宗问:“御弟雅号怎么称呼?”玄奘道:“贫僧乃出家之人,未敢称号。”太宗说:“当时菩萨说,西天有经三藏,御弟可指经取号,号作三藏如何?”玄奘谢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一戒,贫僧不会饮酒。”太宗说:“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这是素酒,只饮此杯!”三藏不敢不受。三藏接了酒,刚要饮,只见唐太宗从地上撮了一点土,弹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着问:“御弟呵,你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说:“三年之内,定回上国。”太宗说;“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饮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唐太宗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朝西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