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这位有着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在生前就密切关注中国,而且与中国发生过直接联系。他的作品进入中国的大约120年里,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文学性吸引了无数中国读者,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现当代作家,比如鲁迅、瞿秋白、茅盾、郁达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汉等。
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进入中国读者视野的过程中,俄语翻译家草婴先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草婴原名盛峻峰,15岁开始学习俄语,后期工作中大量的翻译实践为他成长为一代翻译大师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2020年,在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10周年和草婴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携精装纪念版《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走进上海草婴书房,与观众一起“云游”翻译现场,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回忆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中国知音草婴。
草婴先生的名字进入更多作家和读者的视野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翻译的《拖拉机站站长与总农艺师》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广大读者争相传阅。草婴坚持“艺术为人生”的信条,有意识地选择感情丰沛、发人深省的作品作为翻译对象。他在青年时期就拜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书中的人物形象、独特结构、人道主义思想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草婴先生开始从中短篇小说入手,开始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并于1964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高加索故事》。
从1977年起,草婴先生开始酝酿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宏伟计划。历经二十载春秋,草婴先生坚持雷打不动的作息,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凭一己之力完成了从俄语直接翻译列夫·托尔斯泰所有小说的巨大工程。
从1852年发表处女作《童年》至离开人世,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生涯持续了58年。而草婴从1964年出版译著《高加索故事》至1977年出版十二卷集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他将自己约三分之一的生命献给了列夫·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事业。
草婴先生喜欢艺术,常常说艺术都是想通的。他喜欢古典音乐,而且和列夫·托尔斯泰一样,都喜欢柴科夫斯基。晚饭后他常常听听唱片,完成一段翻译后他会大声朗读,有时还请专业的播音朗读,以求译文文字通顺、节奏适合。家里有大小不等的人物或动物塑像,他翻译的人物形象立体可感,仿佛就在眼前,或许与他长期细致地观察这些塑像有一定关系。
在翻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之前,草婴先生就对作家其人做了充分研究,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撰写了大量文学评论,应邀在全国各地做演讲、开座谈,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并爱上他的作品。可以说,草婴先生是列夫·托尔斯泰在中国当之无愧的知音。
10月25日,在上海朵云书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振亚、作家赵丽宏、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五位学者的对谈活动上,他们深情回忆起与草婴先生交往的点滴,分享通过草婴译本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体验。草婴先生的外孙张盛海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他对读者们依然喜欢阅读草婴先生的译著表示欣喜,更对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版本表示赞赏,认为这一版本非常符合草婴先生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尊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