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了《红楼梦》真正的作者,应该是明末清初怀念明朝故国的遗民,怀着亡国灭种、剃发易服的悲愤,写下了这部书。而为了避文祸而借用闺阁钗裙之事,暗写异族入侵,明朝灭亡的史实。(不熟悉《红楼梦》的朋友建议先阅读上一篇。)
对,贾宝玉不是大名,而是小名。除了“宝玉”这个名字不符合书中字辈规则以外,书中第三回借林黛玉之口清晰的指出了这一点:“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可能不求甚解的读者会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就叫贾宝玉怎么了?如果是别的什么书,可能确实不那么重要。但是《红楼梦》这样含有特殊主旨,且把文字游戏玩到登峰造极的巨著,主角的名字,是重中之重。脂砚斋的批语更是执着的表示:“作者具菩萨之心,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既然说了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可偏偏整部书中,都没有出现贾宝玉的大名。这个就能少吗?就连必须出现大名的情节,比如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宝玉呈给皇家的题字落款,也用的小名:“臣宝玉谨题。”
这只能说明,作者是有意不写贾宝玉的大名。如果写了,这本书怕是个傻子也能看懂,就失去了“真事隐,徦语存”的目的。那么贾宝玉的大名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贾宝玉没有大名,因为表示“大明亡了”。不排除作者有这样的心思,毕竟作者的黑色幽默在书中体现的太多了。但我认为贾宝玉的大名在书中还是有迹可循的。
要搞清贾宝玉的大名,首先要搞清楚《红楼梦》中取名的规则。古人取名讲究“字辈”,在古代“皇权不下乡”的宗族社会中,“字辈”是用于区分长幼,维系管理宗族关系的重要工具。
我们来看看《红楼梦》中贾府的字辈规则:
第一代:三点水,“氵”。如:贾演、贾源。
第二代:代字辈,“代”。如:贾代善、贾代化
第三代:反文旁,“攵”。如: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第四代:斜玉旁,“𤣩”。如:贾珍、贾琏、贾珠、贾环
第五代:草字头,“艹”。如:贾蓉、贾蔷、贾菖,贾菱,贾兰(有人说贾兰不是草字头!兰,繁体字为:蘭)。
搞清了贾府的起名字辈,那再去看贾宝玉对应的第四代,贾宝玉的名字也应该是斜玉旁:“𤣩”。那么书中有没有暗示贾宝玉跟斜玉旁的字有什么关系的呢?
有,开篇第一回就有,说贾宝玉前世是赤霞宫的“神瑛侍者”。这个“瑛”就是斜玉旁,而且“瑛”也是玉的意思。于是很多人都说贾宝玉的大名应该就叫“贾瑛”。
而我觉得,这正是作者的狡猾之处。如果答案真的这么简单,为什么后文中一次也不明确说明贾宝玉的大名是“贾瑛”?在文学作品中,给一个线索,但是后面一次也不使用这个线索,那就说明这个就不是线索!脂砚斋就多次在文中点评作者“狡猾之甚”,我们千万不要上当。这只是作者又一次为了戏弄满清文祸而使的障眼法。
找完了贾府字辈的命名规则,再来看看贾宝玉兄弟姐妹的命名规律。贾宝玉是贾政正妻王夫人所生,王夫人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分别是老大贾珠、老二贾元春、老三贾宝玉。答案似乎呼之欲出,我换个排版在列一遍。
老大:贾珠
老二:贾元春
老三:贾 (请填空)
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里该填什么字。王夫人三个孩子的名字连起来是:朱元璋。
所以我认为,贾宝玉的大名,叫:贾璋。
璋,也是玉器。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的时候,就有“诛灭元朝的利器”的意思。最终他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壮举,建立了鼎盛的大明王朝。
同时贾宝玉暗喻传国玉玺,璋谐音章。贾宝玉爱吃胭脂的恶习也有了进一步的解释。
这就是作者的狡猾之处,《红楼梦》这本书的主旨是讥清悼明,暗写被满清修改过的真实明朝亡国血泪史。把明太祖朱元璋的名字,巧妙的安排在主角家谱里。但又不能让你一眼看懂,满清就算再没文化,朱元璋三个字还是认识的。所以才设置这么一个机关。所谓“十年幸苦不寻常”就不寻常在这些细节里。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解读有些牵强附会,不,那是因为你还不懂《红楼梦》这本书。《红楼梦》整本书就是一个巨大的谜面,而解读谜底的工具,就是浩瀚磅礴的中华文化。
在给角色起名方面的特殊用意,是《红楼梦》里司空见惯的。我再举个里跟名字相关的例子你品品。
宁国府的贾珍,是现在贾府的族长。他的儿媳妇叫秦可卿,是金陵十二衩之一;后来秦可卿死了,续娶的儿媳叫许氏;他本人的老婆叫尤氏。
如果你小时候背过百家姓,就会脱口而出:“朱秦尤许,何吕施张。”贾珍这一家子的女人姓氏,秦、尤、许都占了,唯独缺少一个“朱”,朱元璋的朱。这可能是巧合吗?对于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的人,没有巧合,就是故意为之。
刘姥姥的亲家叫王成、女婿叫狗儿、外孙女叫青儿。反过来念,就是“清狗成王”。刘姥姥暗喻的可能是满清的孝庄,带着小板儿(顺治和小康熙)进贾府(满清入驻紫禁城)。这也是为什么刘姥姥会被众人戏弄,丑态百出。这也是为什么主角林黛玉要给她起名“母蝗虫”,因为这就是一个作者痛恨的丑角。这些情节以后有机会再展开讲。常看一些人,借此情节说林黛玉瞧不起劳动人民。我滴天,这帽子都扣到清朝了,我只能说你这九年义务教育没白学。
类似的例子还有,第九回大闹学堂的主角:金荣。他母亲是金寡妇(满清后金的寡妇,还是指皇太极的遗孀孝庄),姓胡。(就是指胡掳,还是满清。)金荣是“东胡同里璜大奶奶的侄儿”。东胡,东北的胡人。贾璜,谐音:假皇帝。这一整段情节,都是在变着法的骂改后金为清的皇太极一家子。最令人震惊的是贾宝玉的小厮茗烟对着金荣喊的一句:“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明)大爷!”
《红楼梦》里关于名字的巧思,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出,后面的几个例子,也是为了佐证,作者在给角色起名方面,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反之,作者是用了大心思在起名这块。而独独最重要的主角没有大名,那只能说明,主角的名字,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