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百余回,作者始终没有透露贾宝玉的大名,行文所到之处使用的都是小名,书中交代这样做是为了好养活。作者这样写无非是暗示读者,宝玉的大名不便言明,一旦写明恐怕“泄露天机”。有人猜测,宝玉为传国玉玺的化身,大名应叫贾玺。此说有些牵强,毕竟贾家第四代名字用的都是玉字旁在左的汉字,玺字是上下结构,不符合这一要求。
研究发现,《红楼梦》隐写明朝的历史(特别是南明历史),写明史就绕不开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年),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书中男主角贾宝玉的大名与朱元璋有关。
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生有二子一女,分别为贾珠、元春和宝玉。从这三个人的名字中分别提取珠、元、玉,谐音朱元育。另外,珠字可拆为朱王。
既然书中隐写朱元育的名字,加之他还是朱明王朝的皇家后裔,读者从朱元育联想到朱元璋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也许有人会问:作为朱元璋的后人,朱由梿出家后为什么要和祖宗用同一个行辈字?这还得从避讳说起。朱由梿拜张碧虚为师后,按道家规矩,应当有道名,北宗轮到朱由梿这一辈时,行辈字为玄。清初,为了避康熙皇帝的名讳(玄晔),北宗只好将“玄”改为“元”字。这样一来,朱元育避开了玄晔的讳,却避不开老祖宗的讳了(明朝时,为避朱元璋的讳,将元宝改为通宝)。虽然朱由梿为皇家后裔,在国破家亡、性命难保的情况下,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由于朱元璋的“璋”字和贾家玉字辈的用字要求完全吻合,因此,推测贾宝玉的大名为贾璋。其实,书中也曾暗示贾宝玉的大名和朱元璋有关。
第三回,在专门描写贾宝玉的《西江月》中就有暗示。全词如下: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取“原来”的“原”,“文章”的“章”,就是原章,谐音元璋。璋,《说文》解释:剡上为圭,半圭为璋。从玉章声。作者先给石头取小名叫宝玉,而玉字恰好符合贾家第四代行辈字的要求,同时将章字隐写在专门描写贾宝玉的词中。只要将玉和章字合在一起,就是璋字。
第十八回,作者又在李纨《文采风流匾额》诗中隐写朱元璋的名字。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取首联出句“明山”的明字和颈联出句“珠玉”的珠字,为珠明,珠和朱同音,暗指朱王和朱明王朝。尾联出句有“名园”,园和元同音,与朱合在一起为朱元,缺璋字。璋字可从惜春诗“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中借来。还有一种解法,取惜春诗中的“园”、“章”,合在一起就是园章,和朱字组合,谐音朱元璋。从颔联对句“红衬湘裙舞落梅”中取“红舞”,谐音洪武,为朱元璋在位时的年号。
由于贾宝玉的大名叫贾璋,暗隐朱元璋,因此,鬼神听到他的名字也害怕。第十六回,地府判官从秦钟口中得知宝玉来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一个让地府判官都害怕的人,除了皇上,凡夫俗子恐怕没这个本事。(马永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