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人物众多,名字却处处藏玄机。
你或许熟知贾宝玉这个名字,却未必知道,这只是他的“乳名”,真正的大名另有深意。
而更有趣的是,当你把贾府几位重要子弟的名字——贾琏、贾珠、贾环,再加上宝玉的大名连起来读,竟会发现一个惊人的暗示。
曹雪芹巧妙埋笔,早在名字里就写下了贾家的命运伏笔。
贾宝玉到底叫啥?
贾宝玉,《红楼梦》中最耀眼的存在,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他生来就含着一块美玉,玉石上还镌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
正是因为这块奇珍异宝,他才有了"宝玉"这个小名。
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生怕这个金贵的儿子养不大,特地张贴告示,吩咐府里上上下下的奴仆都用"宝玉"来称呼这位小少爷,以期为他带来好运和庇佑。
连宝玉的表妹林黛玉,初来贾府时也被告知:"宝玉"不过是个昵称,大名另有其名。
贾宝玉大名之谜 可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纵观《红楼梦》全书,曹雪芹偏偏没有明写宝玉的真名。
他是有意卖关子,给读者们出了个难题。
破解这个谜题,需要从多方面寻找线索、分析推理。
比方说,从贾府子弟的取名习俗入手。
贾家男丁这一辈,名字都遵循"王"字旁、两个字的规律。
像宝玉的兄长贾珠,堂兄贾琏、贾环等,无一例外。
那么,依此类推,宝玉名字里必定也有个"玉"字旁。
"神瑛""珠玑"说 可他的名字究竟是什么呢?坊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宝玉当名"贾瑛"。
缘由是宝玉前世乃是天上一位名唤"神瑛侍者"的仙官,如今转世投胎,理应名字里带个"瑛"字,以彰显其身份。
这个说法颇有几分道理。
也有观点认为,宝玉大名该是"贾玑"。
因为府里有一副对联,上联云"座上珠玑昭日月",下联则写道"堂前环玉映春秋"。
珠玑环玉,分明指的就是宝玉及其兄弟。
既然哥哥叫贾珠,老三叫贾环,作为老二的宝玉,名字里用"玑"字再合适不过。
"宝""玉"之说 除此之外,还有两类大相径庭的说法。
一说宝玉当名"贾璞",取"璞玉"之意。
《史记·晋世家》中记载,楚国献给晋文公一块没有雕琢过的玉璞,晋文公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反而责备楚使。
后来这块玉璞流落到楚国令尹子文手中,子文用它制成了一个祭祀宗庙的玉器。
宝玉在《红楼梦》中也是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直到遇见了神瑛侍者,才显露出它真正的灵性。
以"璞"名之,可谓别有寓意。
还有人干脆就猜宝玉本名"贾玉"。
论证很简单,贾家排行老二的孩子用"玉"字,既突显宝玉与玉的渊源,又符合大家族取名的规律。
这个观点虽然未免有些牵强,但从字面上看,倒也颇为贴切。
"珏联"暗喻说 而最有想象力的,当属从贾府子弟名字的联读来破解宝玉之名的说法。
众所周知,宝玉的哥哥叫贾珠,堂兄是贾琏、贾环,若宝玉名"贾珏",四人名字合起来念,正好是"珠联璧合",寓意着家族昌盛,欣欣向荣。
可若当真如此,又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贾珠早亡,贾琏、贾环虽长袭高官,终究难逃没落的命运。
合起来再读,竟成了"珠联绝宦",預示着贾府从辉煌走向衰败的过程。
曹雪芹是何等精于构思、善于设置悬念的作家,会不会早已将这层深意隐藏其中,令人不得而知了。
曹公笔下人生如梦 其实,纵观《红楼梦》,处处体现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人生哲理。
曹雪芹以贾宝玉为笔下之我,借宝玉之口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家道中落,正如宝玉在贾府的人生,看似锦衣玉食,实则身不由己。
《红楼梦》中,宝玉最后弃家出走,削发为僧,归隐山林。
这何尝不是曹雪芹内心的渴望,想要挣脱世俗的束缚与牵绊,回归精神的自由与洒脱。
所以,曹雪芹有意模糊宝玉的真名,赋予这个人物一种独特的象征意义。
他是个浪漫而又空灵的存在,见证了红楼一梦的荒唐与虚幻。
他的命运,他的追求,他的迷惘与觉醒,无不折射出人生无常、名利皆空的主题。
读者们殚精竭虑地猜测宝玉的本名,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可归根结底,名不名已经无关紧要。
宝玉就是宝玉,一场梦幻泡影的见证者,一个虚无缥缈的浪漫符号。
宝玉无名亦无妨 事实上,宝玉之所以成为宝玉,正是因为他无名。
他是特立独行的怪石,不肯随波逐流;是天上坠落凡间的星子,注定与世俗格格不入。
若是有个确切的名字,他反倒成了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少了几分空灵洒脱。
试想,若他当真叫"贾瑛",未免与他前世的神瑛侍者身份重叠,反倒少了几分悬念。
若他名为"贾琏",又像是过于世俗化,被套入凡尘的因果诅咒之中。
惟有"宝玉"这个似是而非的称呼,才衬得出他的独一无二,体现出他游离于红尘之外、超脱物外的本质。
曹雪芹以宝玉喻人生,寄托哀思。
宝玉经历过人世繁华,见惯了世态炎凉,虽然身在尘世,却又游离其外。
他追求美好,渴望自由,对功名利禄不以为意。
他悲天悯人,体恤下层民众的苦难。
可惜时不与他,最终只能黯然离场。
这何尝不是那个时代所有仁人志士的缩影? 宝玉的名字,模糊在历史的尘埃里,成为一个永恒的谜团。
可他的形象,他的精神,却超越时空,成为亘古不变的浪漫主义者的化身。
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理想和追求。
他注定是孤独的,是落寞的,是不被时代所容的。
但也正是这种超脱,让他的魅力经久不衰,令世人魂牵梦萦。
贾宝玉的大名,恐怕只有曹雪芹自己知晓。
读者们穷尽一生,也难以参透作者的良苦用心。
他何以故意隐去宝玉本名,又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许,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是想告诉我们:名利权衡皆过眼云烟,人生在世,不如洒脱随性,及时行乐。
宝玉无名,反倒成全了他浪漫主义者的身份,衬托出他超然物外、洞彻人情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