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涵竹,90年生人,媒体人,四川红学原点阅读管理成员,曾任川大学生社团红学会首任会长。本文有删改。
作者
涵竹
《红楼梦》一书中最知名的对联当属开篇首回甄士隐到太虚幻境,看到一大石牌坊上一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副对联非常重要,可以被看做是全书的基调,书里书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如梦幻泡影。
全书真假对应的情节有很多,最常被拿来对比和分析的是“真假宝玉”之甄宝玉和贾宝玉。贾宝玉我们非常熟悉,当之无愧的男一号,而文中还有一位和贾宝玉从容貌到性情都极为相似并略带有神秘色彩的甄宝玉。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提及自己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与贾宝玉性格无异,名叫甄宝玉,提及的特征有:甄宝玉常说“必得两个女儿陪着读书”、“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你们这种浊口臭舌万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挨打了要叫“姐姐”“妹妹”的乱叫起来。
第五十六回,金陵甄府家眷进京,甄府四个女人见到贾宝玉以为是甄宝玉,还聊到甄宝玉今年十三岁,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太太很疼。随后贾宝玉在镜子面前睡觉,梦见甄宝玉,甄宝玉也和很多女孩生活在一处园子里。
我们来整理一下甄宝玉的基本情况,甄宝玉家住金陵,系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容貌上,和贾宝玉外貌一致,皮肤白净,因此都叫做宝玉;性情上,和贾宝玉一样,不爱读那些仕途之书,喜欢和姐姐妹妹一起;经历上,也曾住在类似大观园的园子里;家室上,甄家和贾家都曾是钟鸣鼎食之家,族中有女儿为妃,家中未出阁姑娘也有三位等等相似之处。
世人对于甄宝玉在文中出现的价值和意义有很多猜测,最玄幻的一种说法是认为甄宝玉指代真的神瑛侍者,林黛玉还错了泪给贾宝玉;也有书友认为甄贾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后“壳”和“魂”的分身;当然最受推崇的则是甄贾宝玉镜像说。
我是支持镜像说的,从镜面映射呈现的是相似,是对照,是真假,是虚实。
首先,甄家是真实曹家在书中的隐笔,甄宝玉也是真实作者的自我隐笔 。红楼开篇就提到“甄士隐”即“真事隐去”,“贾雨村”即“假语村言”,隐去的是什么?我认为是作者家事。
作者曹雪芹书中所写甄府情况和真实曹家有不少相似之处,甄家是钦差外任,而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江宁织造,实际上也是钦差外任,有权向皇帝汇报各种情况。另外非常明显的对应点则是接驾和抄家,曹寅作为康熙的伴读和心腹,曾接驾康熙南巡四次,后在雍正时期被抄家。而书中也提到“江南的甄家,独他家接驾四次”,大观园抄检时,作者借探春的嘴讲出甄家被抄家的事实。曹公明写着贾府,又借着对甄府的暗写和映射来讲述自己的家事。
而贾家、贾宝玉以及红楼梦主线故事,我更愿意将它看做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命运和人生体会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并非红学考证派推崇的自传说。而真实的家族和个人故事则被曹公隐藏在了甄家、甄宝玉这一意象上。曹雪芹把“真”家隐藏在了镜子背后,而用“假”家演绎出一段故事。
胭脂斋曾批言:
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
曹公也借着甄贾宝玉,对应描写自己的人生历程和内心深处的挣扎。
《红楼梦》前八十回,甄宝玉的形象没有直接出现过,都是他人转述或现于贾宝玉梦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伴随些许神秘色彩。第五十六回,正是因为贾宝玉睡觉时镜套没有放下来,才梦到了甄宝玉,这也是全文仅次于第五回梦游太虚幻境后贾宝玉最神秘的梦境。
续书中,甄宝玉说他也梦见到了太虚幻境,醒来后病好了,也改了脾气开始念书为事。甄宝玉到贾府拜访,讲了一些仕途经济的话,令得贾宝玉好不耐烦。
如果贾宝玉是曹公虚实结合创作出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那么甄宝玉可能更接近那个真实的作者自己。前期二人性情相通中的叛逆、善良、痛恨世俗功名、尊重同情女性、向往美好事物或许也是曹公年轻时的影子,但是随着家族命运倾覆,现实生活所迫,曹公选择了如甄宝玉一样风尘碌碌,裹挟前行。而贾宝玉不同的人生坚持和选择,自始至终的反叛却蕴藏着曹公内心想为而不可为的理想化状态,“真”宝玉是现实的投射,“假”宝玉藏着真雪芹,现实如何,吾心不灭。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真假假并没那么明显的界限。
从情感互通来看,文学作品是作者客观与主观世界碰撞后的艺术创作。就红楼来说,朝代是假,人物是假,故事是假,但情是真。无论是曹公“十年辛苦不寻常”,还是我们阅读后产生的愉悦、悲戚、追忆、落寞、感悟、释怀等等情绪,这些都是真实的。
从故事内容来看,太虚幻境是作者相对于世俗世界而创造出的神仙空间,那世俗空间的“太虚幻境”呢?人们对功名、金银、娇妻、子孙的执念,是不是另一种把假当真的虚幻之地?
《红楼梦》前五回,都在营造一种真假交融的哲学氛围。甄士隐在听到《好了歌》顿悟后创作出的注解,将这种人生循环往复讲到极致。曾经真实的笏满床和歌舞场,现在不过是陋室空堂和衰草枯杨。“有无”是什么?“真假”又是什么?当你跳脱出来观察时,一切真假都是模糊的,甚至荒诞和悲凉。
我们常常梦醒后,反复思量这是真是假,这是虚幻还是真实。其实“真假有无”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彼此交融,往复循环。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