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为何要写两个宝玉甄宝玉贾宝玉分别有何隐喻

红楼梦,是作者经历一番梦幻写成的,写的是前尘旧梦。既然是梦幻,自然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于是书中第一回就写到了甄士隐、贾雨村,第二回便写到了贾宝玉、甄宝玉。

作者为什么写了一个甄士隐,还要写一个贾雨村?

在开篇的楔子里解释了,因为作者经历了一番梦幻,所以要把真事隐去,写了这部石头记。石头就是通灵宝玉,因此,第一回前半句叫“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又因为这本书里,主要写的是闺阁女子,于是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所以第一回后半句叫“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里的真(甄)、贾(假)寓意很明显了。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为什么梦幻里反而是甄(真)?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为什么风尘中反倒是贾(假)?

其实这便是“假作真时真亦假”,作者故意正话反说,真说成假,假说成真。真事故意隐去,假语偏要留存。

红楼梦还有另一个书名,叫《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又是一面镜子。

镜子外面的是真身,是现实当下,却可能是假。

镜子反面是明月,是骷髅,是死亡,却是虽死犹生;

镜子正面是清风,是美人,是苟活,却是生不如死。

贾雨村,留存的是假语,当然是满口荒唐言;

甄士隐,隐去的是真事,原来是一段血泪史。

为什么作者写了一个贾宝玉,还要写一个一模一样的甄宝玉呢?

我们先看看贾宝玉、甄宝玉,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两个宝玉的“相同点”

1)相貌相同——都是生得一副好皮囊。

2)出身相同——都是侯门公府的世家子弟,都深受家中祖母疼爱,而父亲管教严格。

3)禀性相同——贾宝玉是见到女儿就清爽,见到男子就觉得浊臭逼人;甄宝玉认为“女儿”两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挨打时只要喊几声“姐姐妹妹”便不觉得痛了。

4)家族命运相同——他们两家后来都被抄家治罪,从此家道中落。

5)都做了和尚——根据批语、伏笔,以及通行本和吴本,都表明他们后来都做过和尚。

两个宝玉的“不同点”

1)年龄不同——根据文本判断,甄宝玉好像小一岁。

2)籍贯不同——甄宝玉是在南京,贾宝玉是在京城。其实京城也是在石头城,也是在南京,但作者字里行间在暗示,京城是北京。但全书根本没有出现“北京”二字,如果同时出现北京、南京,很容易让人想到明朝了,会招来文字狱。

3)背景不同——甄宝玉没有任何仙界背景,他没有通灵宝玉,他不是神瑛侍者转世,他不认识林黛玉,没有木石前盟。

4)结局不同——120回通行本里,甄宝玉在甄家被革职抄家之后,竟然积极进取,投身仕途经济。十八岁时终于和贾宝玉相见,结果贾宝玉大失所望,认为甄宝玉也成了一个禄蠹!

同年八月,甄宝玉参加乡试中了举人。贾宝玉参加完考试后却心迷走失。甄家和贾家都先后被免罪,双方的父亲都官复原职,两家都似乎再次复兴。而甄宝玉娶了李纨的第二个堂妹李绮。而贾宝玉彻底看破红尘,拜别父亲后,回到了仙界青埂峰。但贾宝玉和薛宝钗生了一个儿子,叫贾桂。

通行本后四十回这一点是明显的漏洞,因为贾宝玉的儿子,应该是草字头,不可能叫贾桂。

但事实上,后四十回的续写,还真不是空穴来风,贾桂这个人名在另一个本子竟然出现了。那就是被骂得一文不值的《吴氏石头记》。吴本里薛宝钗确实生了个儿子,也真的叫贾桂,不过不是和贾宝玉生的,而是另一个姓贾的男人。这等到说薛宝钗时再说。

看来通行本后四十回的作者,很可能对80回以后真实内容有所了解。所以他在改写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保留了真本的一些蛛丝马迹。比如与故意保留了薛宝钗的儿子叫贾桂。明眼人一看这名字,就知道贾桂不可能是贾宝玉的儿子。但续写者偏偏要这么写,是不是在点醒读者——我这个是续书,而真正的红楼梦结局,是另有出处。

甄宝玉的真正结局

既然说到了吴本,那就顺便说说吴本里,甄宝玉的结局。

吴本只有108回,我们前面说了108对应的是36天罡、72地煞,也是情榜108人。我们看到的所有版本,前面80回几乎都一样的。就是八十回以后的故事成谜。前80回里,对甄宝玉一直是虚写。

吴本后28回里,甄宝玉终于正面出场。原来通灵宝玉眼看贾府家道中落,就自行离开了贾宝玉,去南京找甄宝玉。结果甄家被贾家更惨。曾经四次接驾的甄家,现在是家破人亡,陋室空堂,甄宝玉竟然对着一堆白骨痛哭,那是他的红颜知己。掩埋了白骨之后,甄宝玉万念俱灰,做了和尚,将通灵宝玉送回贾府,就是甄宝玉送玉的故事。

送玉来时,两个宝玉终于正式见面。听了甄宝玉关于佛法的高论,贾宝玉也动了出家的念头。甄宝玉做了一个如乞丐般的和尚,颠沛流离,受尽打骂。一次被当作小偷,遇到了在当地做知县的贾雨村。接着又遇到了北静王,他们都把他认作了贾宝玉,北静王见他眉清目秀,想收他做身边的伴读。甄宝玉愤然离去。从此不知所踪。

而甄宝玉的这些经历,竟然成了贾宝玉后来命运的预演。贾宝玉在一年后回到大观园,发现早已是断壁残垣,并且发现了林妹妹已经成了一堆白骨。而薛宝钗帮助他一同埋葬林黛玉,贾宝玉大受感动,加之宝姐姐略施诱惑,两人在红灯帐里成了一对鸳鸯。这就是第一回里说的“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和薛宝钗结婚后,贾宝玉终于不堪忍受宝姐姐每天逼着他读书去参加科考,最后悬崖撒手、离家出走。先是做了和尚,后又做了乞丐,遇到已经发迹的金荣,被一顿毒打。后来又遇到史湘云,两人相伴度过余生。最后投海自尽,被带回太虚幻境。

真假宝玉,镜中人

那我们该怎么看待作者设置的“甄贾”两个宝玉呢?

以胡适为代表的曹学家,认为甄宝玉贾宝玉都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的化身,而甄宝玉才是作者的生活原型,是写实,贾宝玉是写虚。

前面我们多次说了,胡适的错,就错在把作者当作了江宁织造曹寅的后代。这么一部大格局的血泪之作,不可能是一部自怨自叹的自传体小说。

红学家有一点说得对,甄宝玉是贾宝玉的镜中幻影。

脂砚斋在批语也说:“写甄家之宝玉,……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如此看来,甄宝玉便是贾宝玉的镜中人。

其实从字面上看,甄宝玉的甄,本来就是镜子,并引申出鉴别、甄别的意思。而甄的读音,在三国以前,就是读jiān。只是后来因为避讳,避谁的讳呢?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孙权做了吴国的皇帝后,把他老爸也追封为皇帝,于是孙坚的jian,就不能虽然说了。于是甄,而改读zhēn。在汉代时,甄宝玉,本该读jiān宝玉。甄别,就是鉴别的意思,甄就是鉴,就是镜子的意思。

说到镜子,当然得想到红楼梦里跛足道人的镜子——风月宝鉴。

贾宝玉、甄宝玉,正好是风月宝鉴的两个面。

贾宝玉是在正面,是有美人的这一面,是代表风的一面。

甄宝玉是在背面,是有骷髅的那一面,是代表月的一面。

在京城的贾宝玉,和薛宝钗最终结成了金玉良缘,代表他还是屈从了清风。清风,就是指清朝。其实就是影射满清入关,在北京得到了宝玉,拥有了政权。只可惜在天下人看来,满清是鸠占鹊巢,是关外蛮夷,不是华夏正朔,你得到的是贾宝玉,是假的宝玉,是伪政权。

在南京的甄宝玉,才是真的宝玉,才是汉家正统。他固守心中的明月,当时已经被称作南明了。只可惜南明弘光政权一年都灭亡了。弘光帝朱由菘只一年就被押送到北京,被清朝砍了头,江南河山,也拱手送给了清朝。这也解释了吴本里,通灵宝玉本来来投奔甄宝玉,结果发现甄宝玉比贾宝玉更惨,甄宝玉无福消受,主动把通灵宝玉送到京城贾府。

二人隐喻略有不同

前面说了,贾宝玉是影射明朝的臣民,明朝的遗民。那甄宝玉当然也是。

既然都是影射遗民,何必弄出两个宝玉来?

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

贾宝玉在北京,代表他隐喻的是北方的遗民。满清入关后,北方汉人被迫屈从了清朝。但不代表北方汉人就心甘情愿地做了顺民。其实随着满清在北方大肆圈禁土地,北方的反清运动此起彼伏,山西山东很多明朝的将领,投降了又很快反叛,民间起义也持续不断。只可惜南方朱家皇室多得互相内斗,北方却一个也没有,于是这些反清斗争是群龙无首,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所以贾宝玉尽管一时糊涂和薛宝钗结合了,但最终还是离开了薛宝钗。

甄宝玉在南京,代表他隐喻的是南方的遗民。南明政权一度有翻盘的希望,但南明各个小政权内讧严重,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注定了最后的覆灭。

江南遗民,特别是文人,大多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宁愿出家做和尚道士,也不愿去做清朝的官。所以甄宝玉断然拒绝了北静王的收留。吴本里北静王是个反面角色,他在贾府被抄家时落井下石,后来又投靠戎羌,做了大官。戎羌就是影射满清。甄宝玉不愿成为北静王的玩物,代表他不愿意做大清的顺民奴才。

红楼梦作者显然也是遗民身份,所以胡适说贾宝玉甄宝玉,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也不算错。但跟乾隆年间的曹家肯定没有关系的,毕竟乾隆时,所有的遗民,都已经去世了。

关于贾宝玉的谜团还有很多,后面我们结合其他人物一起说,下一回来聊聊神仙妹妹林黛玉。

THE END
0.清改琦《红楼梦图咏》欣赏甄宝玉 这部图咏运用传统的单线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体态神情、服饰变化、景物衬托,对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刻划。构图丰富,线条流畅。同时在刊刻方面,刻工细腻、刀法纯熟,较好地保持了原作的笔意,是清代插图画中难得表现出较高技术水平的作品。 https://www.meipian.cn/4yne9uxx
1.甄宝玉,功成名就的贾宝玉甄宝玉青年进取,母亲带他造访贾府,见过贾政、王夫人,两个宝玉见面谈人生。因彼此心中早已认对方为知己,初次见面难免拘谨,相互试探。甄宝玉坦言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家族变故对性格的重大影响。贾宝玉越听越烦,二人不欢而散。 贾宝玉顿悟“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最终他从梦中醒来,知道万事皆不可转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07/05/137012_934338235.shtml
2.《红楼梦》大结局分析——两个宝玉大家都知道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第一男主角,很大一部分主线情节都围绕着第一男主角来展开,但是书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宝玉,就像贾宝玉的影子似的,虽然在公认的曹雪芹原著的前八十回没有正式出场过,但仍旧给人印象深刻,这个宝玉就是甄宝玉,甄宝玉各个方面都跟贾宝玉很相似:首先,名字一样,只不过一个是甄(真)宝玉https://www.jianshu.com/p/8b8b897d05fa
3.红楼·贾宝玉与甄宝玉的两次会面,一梦一现实接着进入屋子,贾宝玉便听到甄宝玉说的:“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宝玉忙上前说他是贾宝玉,两个宝玉还没来得及交流,就https://www.jianshu.com/p/e6034d58b129
4.贾宝玉,甄宝玉,究竟谁真谁假?(二)甚至还有人说,让薛宝钗嫁给甄宝玉,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才是天作之合,这样的设想固然完美,但与作者曹雪芹的理想大相径庭。 总结一下: 在《红楼梦》的文本中,贾宝玉是作者描写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甄宝玉是贾宝玉的梦幻和镜像。 作者设置一个甄府和甄宝玉,是为了暗示这本书所虚构的故事是有真实蓝本的,这个蓝本就是https://www.jianshu.com/p/e443aa567959
5.一文看懂红楼梦!贾政贾琏王熙凤贾环薛蟠宝玉甄宝玉后考中举人。 87.包勇 甄府家奴。因甄府败落,甄家便把他推荐给贾家。包勇身长五尺有零,肩宽背阔,浓眉爆眼,磕额长髯,气色粗黑,人甚憨厚。来到贾府,包勇便想真心办事,见有人欺瞒主子,就时常不忿,偏因是新来之人,一句话也插不上,他便生气,每日吃了就睡。 有一日,喝了几杯酒后到荣府街上闲逛,https://www.163.com/dy/article/FLLM3Q9F05439A3X.html
6.探佚后二十八回猜想(下)宝玉黛玉宝钗妙玉李纨巧姐罗玉凤直到他遇见甄宝玉,终于彻底醒悟,人生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弃了“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的通灵玉和“倒是丢了印平常,若丢了这个,我就该死了”的金麒麟,悬崖撒手,不知往何处去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宝钗终于也没等来她的丈夫,唯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伴她终老了。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UG38T40521D9N5.html
7.42贾府中有个贾宝玉,江南的甄府中还有个甄宝玉,这甄贾宝玉不仅性情相同,而且长得也一模一样。 第五十六回,贾宝玉得知在江南甄家有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连名字也一样的甄宝玉,回到房中睡午觉时竟然梦见自己到了甄府花园中,见到甄宝玉,甄宝玉竟然说自己也梦见贾宝玉。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VOI6GS05564D0E.html
8.《石头记》索隐|解读春秋笔法藴藏守候服侍之人,贾宝玉甄宝玉(一邪一正) 神瑛:五彩玉石,带有瑕疵,朱红欠正色也。 绛珠仙子,一人一物: 成仙的草木之人,林黛玉、薛宝钗(一正一邪); 绛红色泪珠,(红色眼泪、源于白山黑水被漂白的白色清水) 仙界:生活地点:九重天灌愁海方春山 人间:昌明盛世温柔富贵之乡簪缨世族。朱明家,桂林方家。 https://www.meipian.cn/50m7g3l1
9.甄宝玉和贾宝玉什么关系?甄宝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甄宝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24期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个男孩儿。 他抓周的时候,选的是胭脂水粉。 七八岁的时候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7837_1091425896.html
10.《红楼梦》贾家甄家与曹家的联系与区别元妃省亲点的第三出戏《仙缘》,脂砚斋评语是“《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甄宝玉送玉的故事小说里看不到了,但是甄宝玉大梦醒来看破红尘将“玉玺”送走,不正是象征着曹家放下皇明心态,接受并且过上了平常百姓生活了吗?贾曹之间的关系只能通过甄家与贾家的关系来求证。 https://www.sxllnews.cn/2023-03/01/3_140637.html
11.除了甄宝玉,还有一个人和贾宝玉相似,只是这个人是个女的!可是,除了甄宝玉,还有一个人和贾宝玉相似,只是这个人是个女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不管是甄宝玉,还是贾宝玉,都有一个至理名言,那就是视男性为浊物,视年轻女性为水做的。也就是说,不管是甄宝玉还是贾宝玉,都不把自己当成男人看待,所以才会和这么多女性,有这么多的交集。 https://www.jianshu.com/p/294b411ebc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