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因何又名《石头记》

我国四大名著中最跌宕起伏的感情戏莫过于《红楼梦》了。而这一出被传颂了数百年的儿女情长与悲欢离合,起初却有一个硬邦邦的名字——《石头记》。曹雪芹为何会为这样一部柔情似水、绵绵不绝的情感小说冠以“石头”之名呢?奇石圈带你一起问石找因。

《石头记》作者曹雪芹的少年时代在南京度过,晚年又来过南京。其对南京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了如指掌。书中的环境、人物、故事,多以他在南京的生活经历为素材。荣宁二府便是曹家在南京的“金陵织造府”。《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云:“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那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观园是曹家的大花园,这样的花园在南京就有好几处遗址;“金陵十二钗”是曹雪芹少年时代在南京相识和相交的女子;甚至连书中语言,也有江南方言。南京一名石城,曹雪芹写石头城里的人和事,这大约是该书取名《石头记》的缘由之一。

此外,曹雪芹把书命名为《石头记》还因为曹家世代爱石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喜欢石头,他游燕子矶,曾写过一首题为《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的诗:“我有千里游,爱此一片石;徘徊不能去,川原俄向夕;浮光自容与,无风鼓空碧;露坐闻遥镜,冥心寄飞翮”。弘济寺旁有石壁,据《随园诗话》云:“往来士大夫,往往阻风小泊,辄有题句”。老僧默默,曾刻有一诗集,可惜后来被火焚了。曹寅来此,从晨至暮,“徘徊不能去”,可见对燕子矶奇石爱之至深。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极有文才,骑马都在看书,能诗善文,是否写过咏石诗,小编未见,但从他亲自主持建造的“大观园”的景观布局来看,他也是极爱石的。一进园门,“下面自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砌成纹理,不落富丽俗套”,迎面是奇石叠成的假山,只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进入园内,更有奇峰异石,贾政(即曹頫)见了,自是欢喜”。

曹雪芹本人更是爱石。他在北京西郊的新居,有小溪阻路,溪上有石桥,见土屋四间,砌石为壁,垣堵不齐,户牖不全,然却有陋巷箪瓢之乐,醉月迷花之趣。曹雪芹近邻明君之居室,题名“养石轩”,曹常至养石轩与友人高谈阔论。可见他们都是爱石头的。曹雪芹不仅是位作家,还是位诗人和画家,他长于画石,郭敏《题芹圃画石诗》云:“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曹雪芹酒后画石,傲骨嶙峋,正是石如其人。曹雪芹还写过自题画石诗:“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诗言志,画石,咏石,都是曹雪芹胸臆的抒发。这与《石头记》中的“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是非”,可谓异曲同工。爱石、赏石、画石、咏石、与石同居,曹雪芹堪称“石痴”了!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的曹雪芹,他在经历了家道兴败、世态炎凉、身处困境之际,他便自喻“顽石”,因“无才去补天”,无法解决社会和家庭的种种矛盾,只得“潇洒做顽仙”了。把这位“顽仙”在人世间“惹是非”的经历记录下来,这就是《石头记》。

除了作者生于石头城且自幼爱石,《石头记》书中也有石头贯彻始终。主人公是贾宝玉,贾宝玉者“假宝玉”也。他衔玉而生,从娘胎中带出的“通灵宝玉”是一枚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美石头。这块被叫作“通灵宝玉”的石头,经诸多考证认为是雨花石!曹雪芹少年时代生活在南京,南京最美的石头就是雨花石,他既然爱石,不可能不接触雨花石。南京博物院举办的《红楼梦》展览中,展出许多用玛瑙质雨花石雕刻的烟具等工艺品。而且明清时代,雨花石被世人视为珍宝,当时的曹府中不可能没有雨花石。曹雪芹“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在南京形如“拳石”而又“玲珑自然”的,只有雨花石;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的,非雨花石莫属。

雨花石需要放在水中才显得玲珑透剔,石无水而不灵,水无石而不清。贾宝玉既然是石之化身,而“女儿是水作骨肉”(冷子兴语),所以他终日泡在女儿国里,显得灵秀神奇,一旦离开女儿他就发癫发痴黯然失色了。

综上可知,曹雪芹的成长环境、爱石之情、赏石之悟促使了其将这部巨著命名为《石头记》,可谓一切“因石而起”,是石头成就了这部鸿篇巨著!

THE END
0.《红楼梦》为什么又叫《石头记》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就讲,它除了叫《红楼梦》还有诸多的名字,一开始叫《石头记》。 红楼梦首先写的是,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有一块顽石,这块顽石被女娲所采。女娲为什么要采顽石?因为“共工怒触不周山”把天捅了一个窟窿,女祸要采石补天。她采了36501块,采完之后女娲又用她神奇的功力,来铸炼这些石头,经过这个女神铸炼以后,这些石头它就 https://www.jianshu.com/p/cdcf3c6b577c
1.《石头记》为什么又叫《红楼梦》,这要追溯到乾隆年间众所周知,《红楼梦》其实有很多名字,譬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等等,《红楼梦》这个名字反而是乾隆年间高鹗与朋友一起整理编纂《石头记》时由高鹗题写的。小编记得小时候看《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有一部分专讲纪晓岚和曹雪芹的侍女怎么保护《红楼梦》原稿的,当时《红楼梦》已经是禁书,小月格格为了https://k.sina.cn/article_7073854328_1a5a27378001013epy.html
2.《红楼梦》整篇没有一座“红楼”,却为何叫《红楼梦》?|高鹗|乾隆|第三,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非出于曹雪芹之手而是续写已经无疑;前八十回基本依据“脂评本”抄集改写。就是说,曾经传世的这个百二十回本,也不是曹雪芹写作的原貌。 《红楼梦》以前不叫这个名字。从“脂评本”批语看,曹雪芹自题为《金陵十二钗》,脂砚斋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EBDFKB00543AMOL.html
3.《红楼梦》原名叫什么?−轶事趣谈−博古通今−文化博览红楼梦,文学巅峰,小说翘楚,世不出二。那么红楼梦原名叫什么呢?据文史资料显示,红楼梦原名石头记。 据资料显示,《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程伟元搜集到后四十回残稿,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红楼梦》 http://www.71.cn/2016/0805/903557.shtml
4.南京随园典型的例子,《红楼梦》原来不叫《红楼梦》,叫《石头记》,还有一个名字,叫《金陵十二钗》,这是个铁证,用不着争论。 曹雪芹是在南京长大的,以南京的生活为基础,后来被抄家到了北京。小说是在北京写出来的,但生活基础在南京,关于这点,是不用争论的。 https://www.meipian.cn/1bpl8sxv
5.脂砚斋为何重评《石头记》既然是重评《石头记》,那么就有过初评。 为何要重评《石头记》? 应该是基于两个原因: 一是对初评不满意。 二是初评之后,曹雪芹对小说进行了一些增删修改。 第二回有这样一句批语:且诸公之批,自是诸公眼界;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 上面这句批语,脂砚斋把自己的评点和其他评书人做了区别。他为何要做区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3882913/
6.《石头印红楼之传国玉玺传》试读:"红楼梦"即"朱明之梦"——秦可卿《石头记》中有这么个谜语,谜底是崇祯,但这就能证明《石头记》是"明史"了吗?《红楼梦》中的人物就不能作这么个谜语玩玩吗? 那么,我们再来解读《石头记》中的一个人物:秦可卿。 秦可卿,很多人都意识到这是个关键人物,有人还创造了"秦学",说秦可卿是康熙朝废太子的"公主"。 但秦可卿究竟是谁呢?乃大明末代皇https://book.douban.com/reading/10347039/
7.《红楼梦》的经济文史《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资料图片 《红楼梦》的超功利取向在其主角贾宝玉身上表现得尤为分明。这种超功利取向,有可能导致对其经济生活视野的忽视。但一个深入文本的读者,却不难从小说纷繁复杂的描写中,感受到经济因素的巨大影响力。 《红楼梦》以一个家族的盛衰为背景展开了对大观园内外的描写,而家族的盛衰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0429/c404063-31692050.html
8.红楼梦为什么取名石头记“石头记”,一名双关。至于后来为什么又以“红楼梦”为名,就里就讨论不了了。 红楼梦人物取名艺术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上至朝庭,下至平民百姓, 作者写了900多个人物,典型人物就有几十个,在命名上,曹雪芹可谓煞费苦心。其命名的艺术,叫人回味无穷。全面考察《红楼梦》人物的命名,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挖掘其和人https://www.xuexila.com/swgwsm/922944.html
9.《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后28回手稿回国中国民族宗教网讯(刘延旭) 9月28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基金会、国学专项基金会、世界文化论坛东方国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暨《石头记》回归祖国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记者从发布会获悉,遵照李约瑟的提议,由张贵林重新编写了《石头记》后28回,并将其带回祖国大陆,续写的文稿和《红楼梦》的前卷http://finance.cnr.cn/a/story/201309/t20130930_513732307.shtml
10.读完《癸酉本石头记》,红楼梦在我心里真正完结了自小我家里就有本红楼梦,到十几岁时痴迷其中,钻研过好一阵。当时获取信息渠道远不如现在的网络世界发达,我像许多人一样对红楼梦抱有很多疑惑和遗憾。 最近读了一本名为《癸酉本石头记》的续书,重拾了对红楼梦的热情。这个版本是一个人自称小时候家里有全本红楼梦,现在遗失了,通过记忆和曾经誊抄的内容,把后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8612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