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陵⼗⼆钗⼈物鉴赏红楼梦⾦陵⼗⼆钗⼈物鉴赏1、林黛⽟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带林中挂,⾦簪雪⾥埋。
林如海与贾敏的独⼥。
因⽗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虽然她是寄⼈篱下的孤⼉,但她⽣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相爱,但这⼀爱情被贾母等⼈残忍地扼杀了,林黛⽟泪尽⽽逝。
特点:她⽣性孤僻,天真率直,和宝⽟同为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她⾏事谨慎,处处留⼼;她留给世⼈最深刻的印象是她的多愁善感及年少才⾼2、薛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带林中挂,⾦簪雪⾥埋。
⾦陵⼗⼆钗之⼀,薛姨妈的⼥⼉,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莹润,举⽌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背地⾥斥之为“混帐话” 。
她恪守封建妇德,⽽且城府颇深,能笼络⼈⼼,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锁要拣有⽟的⽅可配”,在贾母、王夫⼈等的⼀⼿操办下,贾宝⽟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法忘怀知⾳林黛⽟,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
特点:她宽厚随和、豁达⼤度让她拥有了最好的⼈缘;她天资聪慧,深谙为⼈处世之道、明哲保⾝之理;她才华横溢,在⼤观园的众姑娘中,只有黛⽟可与之媲美;她具有“事不关⼰,⾼⾼挂起”的冷漠3、贾元春判词:⼆⼗年来辨是⾮,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兔(兕)相逢⼤梦归。
贾政与王夫⼈之长⼥。
⾃幼由贾母教养。
作为长姐,她在宝⽟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
后因贤孝才德,选⼊宫作⼥吏。
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座省亲别墅。
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中的角色繁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便是红楼梦十二金钗。
他们作为贵妇人和宫女,身份尊贵,既是故事的重要推动力,也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艰辛处境。
本文将以十二金钗为切入点,对这些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进行判词。
林黛玉:才情出众,聪慧敏锐,却饱受命运的不公。
她是一朵娇弱的花朵,受尽凡尘的磨砺,却依然怀抱着纯洁的爱情之梦。
她的悲剧,让人怜惜却无能为力。
薛宝钗:才情不及黛玉,却拥有尊贵的家世和智慧的头脑。
她稳重贤淑,是大观园中的一抹温暖。
她的梦想与现实相伴,代表着努力与坚持的力量。
贾元春:出身贾府,高贵而端庄。
她是荣府中唯一的长女,肩负着承继家族血脉的责任。
她对家族的忠诚及孝道,展现了封建礼教的力量。
贾迎春:性情温和,善良淳朴。
她以优雅的气质和柔和的性格,为大观园增添了一抹清新。
尽管命运多舛,她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
贾探春:聪明且直率,善于思考。
她对人生的领悟深刻而独到,善于洞察人心。
她的智慧与悲剧交织,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史湘云:天真活泼,性格开朗,善良可爱。
她像一片清泉,为红楼梦注入了童真和活力。
她的单纯与欢笑,给读者带来无尽的快乐。
王熙凤:聪明狡诈,心机深沉。
她是贾府中权力的象征,也是贾府的软柿子。
她对待权势的渴望与手段的残酷,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们为了利益所付出的代价。
贾母:是贾府中的家长,也是贾府的灵魂。
她仁慈宽厚,凝聚了家族的骨肉情怀。
她的心胸与包容,成为红楼梦中的精神寄托。
秦可卿:出生寒微,深受命运的摆布。
她有着柔弱的身躯,却保持着坚强的意志。
她的经历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苦难与无奈。
尤三姐:贫贱之身,为生活所迫。
她是大观园中的一抹平凡,却带来了不寻常的机遇。
她的坚持和努力,展示了个人奋斗的力量。
李纨:温和端庄,为贾府增添了一抹文雅。
她是红楼梦中的理想媳妇形象,对待家庭和事业充满责任感。
妙玉:身世迷离,充满神秘。
她是红楼梦中独特的存在,与众不同的气质引人入胜。
金陵十二钗以及性格1.林黛玉林黛玉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
2.薛宝钗薛宝钗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3.王熙凤王熙凤,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并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4.李纨李纨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
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5.贾元春贾元春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
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6.贾迎春贾迎春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
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7.贾探春贾探春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
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
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
金陵十二钗简介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陵十二钗简介,欢迎阅读!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
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後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贾元春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
自幼由贾母教养。
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
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
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
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
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
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贾迎春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
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头”的诨名。
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
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
第二曲《终身误》指薛宝钗。
(大观园·蘅芜院)(别号:蘅芜君)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来自四大家族之薛家,薛姨妈之女。
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
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规谏宝玉读书做官。
有一个金锁,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被外人称金玉良缘。
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即世故,会做人和处世处事周到)。
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性冷无情,破有心机。
第三曲《枉凝眉》指林黛玉。
(大观园·潇湘馆)(别号:潇湘妃子)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与宝钗并列)。
林如海与贾敏之女,宝玉的姑表妹,寄居荣国府。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
她与宝玉真心相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十二金钗《正册》,画只十一幅。
黛玉是宝玉意中人,宝钗是宝玉镜中人,故为同一幅。
“宝玉看了仍不解。
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也有四句言词,道是:(黛玉、宝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形容娇美,才学横溢,聪明绝顶;真挚善良,率直热情,温柔大方;坚贞纯情,敏感自尊,孤傲叛逆;多愁善感,任性多疑。
是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第四曲《恨无常》指贾元春。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贾府大小姐。
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
秦可卿出殡不久,元春晋封贵妃。
贾府为了迎接她省亲,建造了大观园。
她给家族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自己幽闭深宫,不能尽天伦之乐。
元春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的长女。
她以“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做了女史(女官名),后来又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是荣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贾家煊赫的势力,除靠祖宗功名基业外,还靠着家里出了“皇娘”这层重要关系。
宝玉看了仍不解。
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
遂又往后看时,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古典《》中最优秀的十二位女儿。
金陵是一个省,“钗〞指女儿,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上、中、下三等女子编成正、副、又副三册。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一、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贾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
虽然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多愁善感。
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
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黛玉/宝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假设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假设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二、薛宝钗。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家族没落,不久便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宝钗/黛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红楼梦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缺乏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红楼梦人物——金陵十二钗正册沽源县第五小学冯国英贾元春(宫情):是贾家的大小姐,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后被选入宫中,做了元妃,即皇帝的娘娘,最后病死,终年43岁。
对她一生的总结,即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贾迎春(懦情):是贾家的二小姐,贾赦偏房所生,生母不详,被贾赦许配给孙绍祖,家里人都不愿意这门亲事,唯迎春父亲贾赦同意。
孙绍祖人品不好,一味好色、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还经常打骂迎春,迎春心中不悦,日久生病,可怜一位如花似玉之女,被录家揉搓以致身亡。
她的判词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探春(敏情):是贾家的三小姐,贾政偏房赵姨娘所生,与贾环一母,嫁了一个好夫婿。
她的判词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惜春(绝情):是贾家的四小姐,贾珍的亲妹妹(65回介绍),父亲贾敬偏房所生,母亲叫什么书中未表,后看破红尘出家,在大观园附近栊翠庵(妙玉原修行处)带发修行。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册子上看到一首诗写的就是惜春,这首诗是(也是判词):“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林黛玉(情情):小名颦儿,父亲林如海,是当地盐政官,前科探花,母亲贾敏,是贾政的亲妹妹,她的奶娘王嬷嬷,丫环雪雁是她从南边带来的,贾雨村是她的老师,上了一年学,学了四书,在红楼梦众姊妹中她的文采最好,她和贾宝玉心中相爱,但未结良缘,在宝玉和薛宝钗成亲的那个时辰去逝,归入太虚幻境,做了花神,成了潇湘妃子。
因她生性刻薄,只需用言语说别人,不需别人说她,小心眼,爱把事情往坏处想,所以常常流泪,故不高寿。
传说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一株绛珠草。
因得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久延岁月,受天地精华,脱草木之胎,得换人形,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
常说自己受神瑛侍者雨露之惠无以偿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详解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刻画了众多美丽灵巧的女子,其中有十二最出众的女子,她们温柔灵巧,美丽多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沐风来剖析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女子,根据她们的判词和曲子来探知她们的命运和悲欢离合。
林黛玉【判词】钗黛合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林黛玉前世是一株绛珠仙草,为了还泪而来了人间。
在贾府,林黛玉确是最爱流泪的那一个,因为情,她为宝玉流了不知多少泪水。
正合曲子中所云:从春流到夏。
黛玉早亡,最终并没有和宝玉走在一起。
薛宝钗【判词】钗黛合一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红楼梦》小说中,贾宝玉有一个生而带来的玉,薛宝钗有一个金项圈,正所谓金玉良缘。
可宝玉心中想的却是黛玉,正是曲子中所说: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在红楼梦中,宝玉和宝钗结合后,宝玉依然对黛玉念念不忘,正所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贾元春【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曲】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贾元春是贾家最大的政治靠山,她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
她很小就被送入宫廷,与父母骨肉分离。
《红楼梦》中“贾元春归省元宵”大篇幅写她在元宵节这天回家省亲,骨肉亲情让人落泪。
贾元春的判词中,“虎兕相逢大梦归”也预示着她最后死于残酷的政治斗争。
贾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 【人物介绍】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与贾府千金贾敏的独生女林黛玉,少时其母因病辞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判词与黛玉合二为一,故不究一二),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宝钗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贾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贾政与赵姨娘所生,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玫瑰花”之诨名。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大的心结。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丫鬟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最终印证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悲惨结局。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金陵四大家中史家的千金小姐,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鼐和史鼎抚养,而两个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三更半夜做针线活儿。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湘云真正的结局也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湘云嫁给了卫若兰,而卫若兰早卒,所以结局应该不好。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六,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修行。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所以人物结局无考。 贾迎春,金陵十二钗之七,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下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预示着荣国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衰败。 贾惜春,金陵十二钗之八,贾珍的妹妹,自小喜爱画画。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因《红楼梦》80回后的篇章已失落无考,惜春真正的结局也失落无考了,而因第五回有宝玉游太虚时听闻的曲文,后世推测,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入庵为尼。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九,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为人处事也十分圆滑周到,图财害命的事也是干过的。但世人只道凤姐之毒辣,却很少体味凤姐心中之苦,王夫人为了自身利益把她娶到贾家,后因有了更亲近的宝钗又要拿她的权,这是不用八十回后的篇章也能猜到的,又有丈夫怨恨,下人忌惮,自然是“生前心已碎,死后心空灵”。 贾巧姐,金陵十二钗之十,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曾受过王熙凤接济的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但在贾府败落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也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巧姐带入乡下,她才不至于沦落到为奴为婢。 李纨,金陵十二钗之十一,字宫裁,出身金陵名宦,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以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几个贤女便了,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闻不问,只知道抚养亲子,闲时陪侍小姑等女红、诵读而已。她是个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十二,贾蓉之妻。她是营缮司郎中秦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小名可儿,大名兼美。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但公公贾珍与她关系暧昧,致使其年轻早夭。其人身世极为神秘,且其房内所摆的物品没有一样不是大有来头,即使是贾宝玉恐怕都没有这个资本!而有一次周瑞家的替薛姨妈送宫廷的十二钗花给各个人时她看到那钗花竟拽着它哭了,若说是感激那是不可能的,她并非没有得到过。死后那些和她比较亲近的几个人居然都没有人反对她用只有皇族之人才能用的樯木做棺材,更何况她用的那份樯木还是原本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后来因变故而退了的,这种连贾母都不敢用的东西却被她一个应该说是比较渺小的蓉大奶奶用了,却无人反对,皇室里也全无反应,说实话,恐怕可卿原系皇室之女!
【金陵十二钗判词】 1、林黛玉 画:两株枯木(二木为林,指林黛玉) 花相:黛玉—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判词: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作品注释——“咏絮才”源自才女谢道韫。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后人用“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怜惜。“玉带林中挂”,倒过来是指“林黛玉”。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对封建制度叛逆,命运凄惨悲壮的写照。同时也指出贾宝玉对其的牵挂。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2、薛宝钗 画: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花相:宝钗—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 判词:可叹停机德;金簪雪里埋。 作品注释——“停机德”指的是出自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的故事。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3、贾元春 画:一张弓(为“宫”的谐音),弓上挂着香橼(“元”的谐音)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兕)相逢大梦归。 象征物:炮竹(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作品注释——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写元春在宫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对人世间的荣辱甘苦有了新的认识,觉得自己实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去处”,“终无意趣”。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写元春从女史到凤藻宫尚书,直至贤德贵妃,荣耀一时。古代宫廷花园多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意,寓意宗门人丁兴旺,香火永继。据红楼专家讲,贾元春应该是在怀孕的之后受到皇帝较多好感和宠幸。其腹中子估计没有出生就夭折了。在外人看来,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应该满足了,但元春的结论却是懂得了“辨是非”,认识到了宫廷内部的种种黑暗和腐败,对自己的生活道路采取了否定的态度。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的三春是指元春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寓指元春,这句意思是说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荣华富贵。最后一句“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兔相逢”指虎年和兔年之交,元春死的十二月既是虎年的末尾,又是兔年的开始,所以说“虎兔相逢”,兔被虎吃掉了,是元春入宫作妃的必然结局。作者在这里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一般人都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皇权! 还有一个版本是“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皆为争权的猛兽,在文中寓意着两种势力的相争,贾元春很可能就是这场政治斗争的一个牺牲品。 4、贾探春 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花相: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象征物:风筝(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作品注释——探春是贾政之妾赵姨娘之女。“才自精明志自高”指的是她的志向高远,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贵蒙昏了头。“生于末世运偏消”写她生于封建社会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才”,“志”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可惜。“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暗示探春将远嫁他乡,如断了线的风筝般一去不返,出嫁时乘船而去。句中的“清明”点出她将在清明时分远嫁他乡,如在综观画里的女子一样在船上对着江边“掩面泣涕”,挥别父母家人,往后只能在睡梦中与家人团聚。 5、史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花相: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作品注释——“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晖”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以及家破的预兆,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