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梦幻般的童话对人们而言司空见惯,反而是具有黑暗色彩的故事更具吸引力,令读者既不安又期待,忍不住踏上兴奋焦虑的奇妙漂流。
问题是,世间本无童话,无非是大人编造的谎言,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旁敲侧击给孩童提供某种夹杂现实的素材,让他们早些认清人世险恶、人心叵测,还是一味地给他们投喂甜甜圈和棉花糖?对此,童话大师郑渊洁早有标尺:宁可让小朋友认清现实,也不愿意让他们被虚假的糖衣炮弹所迷惑。
小时候谁没有被改编自郑渊洁同名小说的《魔方大厦》诡异的画风和配乐惊吓过?
的确,世上哪有如此多的花好月圆、岁月静好以及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毒舌大王王尔德在其一生写过的9篇童话中便不吝善意且深刻的提醒,故事几乎都以悲剧收场:不再自私的巨人把花园让给孩子们,自己老死了;快乐王子伴着“燕子”的死去;小丑意识到西班牙公主是利用他的丑陋取乐,心碎致死.....
暗黑童话的存在与生产,一方面满足人们难以启齿的趣向、绝望和感官慾望,另一方面则引导孩子们明白世界的多元、荒谬和蛮荒,等到它的帷幕在他们面前猝然拉开时,不至于上当受骗、恐慌无措。
而富于创造力的艺术家们更是乐此不疲地颠覆经典童话,大胆还原著作的腹黑属性,试图打造独具性格的“暗黑宇宙”。
《人间乐园》:人兽恋鼻祖
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形物语》讲述了同为边缘人的哑女和鱼人互相吸引并相爱的故事。而早在500多年前,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仿若神启,创作了惊世骇俗的怪异三联画《人间乐园》,荒诞且讽刺地展开对天堂、人间、地狱平行空间的限制级想象。
其中更是惊现超越时空的人鱼求欢图像,此外,还充斥着十大酷刑、七重罪孽和各种欲壑难填的“开车”现场。
●横屏观看●
《人间乐园》,博斯,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1495-1505
放大的局部照片的左上角,俨然穿越版的人鱼相恋。
该画作于1500年前后,如未来寓言极尽夸张的男女怪相,到处是飘忽不定的寻欢作乐场景和纷乱情欲,博斯将人性深渊与各种诱惑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画家当时所处的背景正逢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带来了各色奇怪植物和水果,如草莓就是画中标志性的莓果符号。随航海时代而引入欧洲的异国轶事,原始男女的生活奇观等也经由博斯艺术渲染呈于画面。
象征异端的鱼尾鸭嘴兽正在看书,犹如开启黑暗之门。
岩石上爬满各种可怕的异型虫子,隐喻欲求不满的浆果周围,聚集着赤裸裸的肉身。
于是,人兽界限模糊,到处都是不可描述的人之初行为,拥抱、亲吻、大喇喇地窥探、触摸,花式体位极致体验,满眼尽是白花花的下体、裸臀,甚至是漫不经心的迷醉表情和贪欢淫笑。
再将目光看向熊熊大火的炼狱之旅,非人怪兽把人吃掉再拉出来,本应弹奏出华丽旋律的鲁特琴变身为火刑柱,喇叭则成了烤炉。
画家本人却堪为”人间清醒“淡定如常,幻化为树人隐于画面,脚踩彼时用作驱赶精神病人的”愚人船“,嘴角泛起耐人寻味的“蒙娜丽莎般神秘微笑”,其身体形同蛋壳,后庭敞开,暗夜难明,唯有壳中一盏内心明灯——哲学与真理。
童话里藏着阴谋
据传,童话的最初受众并不是儿童。简言之,早期童话是经由民间说书人结合民俗掌故、神话传说,再加入符合时下社会文化思潮融合而成的兼具想象力和曲折情节的口头文学,便于口口相传,亦可理解为人们暂时躲避现实的情感宣泄口,因此挑战认知极限的桥段不仅不被排斥,反倒大受欢迎。
格林兄弟
最具代表性的当为格林兄弟编著的《格林童话》,其原版绝非温馨感人的床头读物,更不是抚慰孩子们的欢乐颂歌,而是涵括毁灭三观的扭曲故事,不乏早孕、暴力、强奸、虐童、丧命等情节。
青蛙不是被公主“吻”后变身王子,而是被粗暴地扔在了墙上;长发公主抱怨衣服变紧,是因为怀孕了;灰姑娘的姐姐们是削掉了脚后跟和脚尖硬塞进水晶鞋的,因血流不止而暴露,尔后在灰姑娘婚礼上被大群鸽子围攻,眼珠子也被琢了出来。小红帽则是讲述了性侵儿童的案例,睡美人苏醒亦是源于国王的奸污。诸如此类触目惊心的设计,或多或少都是作者对现实的投射且有迹可循。
Eugenio Ruenco 是西班牙最具创想力的摄影师之一,他曾为《Vogue》(西班牙)拍摄了一组偏离少儿童话调性的摄影作品。
Eugenio Ruenco作品
在美国摄影师 Mark Velasquez 的观念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你富有创新能力,敢于试错,所有的经典都可被再造。
他自传世童话中取材,创作出怪诞且幽默的摄影佳作,令人大跌眼镜。我们看到尚在孕期的白雪公主需要和七个小矮人做亲子鉴定;圣诞老人在节日以外的一年内左拥右抱,醉倒温柔乡;灰姑娘和小红帽神态疲惫,不复懵懂与纯真。
Mark Velasquez作品
法国摄影师 Thomas Czarnecki 《破碎童话》系列彻底戳破迷人虚假的童话梦,将乖巧美丽的贵族公主们亲手打落凡间,置身于幽暗颓废的场域。
Thomas Czarnecki作品
丛林中迷失的贝儿、被冲上岸边的美人鱼,被抛弃到地下室关起来的爱丽丝,在沙发上哭昏了的宝嘉康蒂、被神灯毒死的茉莉、咬一口苹果就倒下的白雪公主、躺在类似凶案现场上的小红帽…..不加掩饰的惊悚与破碎,预留给女主角的结局只有堕落与死亡。
Thomas Czarnecki作品
我们透过作品可以联系到当下社会中女性的复杂困境,诸如绑架、折磨、冷暴力、视奸、P U A、性别属性污名化及矮化等。
值得玩味的是,诸如《格林童话》类的作品中,“女性”常常是被凝视和被讲述的主要对象。纽约艺术家 Natalie Frank 索性高度强化童话里女性视角下的情感叙事。
Natalie Frank作品《玫瑰公主》
Natalie Frank作品
她的作品多涉及女权、性别、权力和身份议题。暴躁的继母、虚荣的皇后等类似配角被提升到比主角还要显眼的位置,专横的父权及父娶女等乱伦、谋杀事件也是艺术家乐于挖掘的元素。
Natalie Frank作品《灰姑娘》
人类极端的本性、不合理的欲望回荡在由画面营造的灰色地带,色彩光感引发观者视觉上的不舒适,丑恶的异类女巫、侏儒、生物包围着主体人物,不同人物关系间的冲突矛盾与荒诞的配色,让人错愕的同时好奇心倍增。
Natalie Frank作品《 长发姑娘 》
从众是人类天性中的心理劣势,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思维惰性,人云亦云的最终后果是群体的麻木与生命力消失。
炙手可热的美国艺术家 Paul McCarthy 从改造童话人物性格特质着手,以此告诫大众,那些不曾质疑的流行文化及符号,很可能暗藏骗局。
Paul McCarthy作品
在McCarthy的影像作品中,扮演成白雪公主的演员下肢裸露,笑容放荡,与小矮人间没有纯洁的友情。作品因混入了大量伪暴力和性 行为,被定为未成年禁止入内的限级展览。
Paul McCarthy 作 品
McCarthy将这些篡改而成的新角色定义为从娱乐影片中衍生出的——派生物。
这些人物无一不陷入癫狂与崩溃 ,有的伤痕累累,有的自我阉割/亵玩,他们似铺开精神分析的卷宗,大肆曝光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媒介舆论导向、庞大商业主义的猥琐不堪,他们正视创伤和痛点,与宣扬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进而拒绝盲从,而童话就是表明态度的突破口。
Paul McCarthy 作 品
反迪士尼的“迪士尼”
要说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是共济会成员,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了。
自上世纪20年代至今,迪士尼的百年发展史算得上是从魔法师到乌托邦造物主的宏伟进程。但刚刚涉猎动画时的画风,可不是眼下达成共识的合家欢氛围,而是和共济会的神秘感神奇呼应,骷髅舞花样玩转魔性CULT风,这可是1929年的电影啊。
现如今,迪士尼已成功 建构起 世界儿童心中位居榜首的乌托邦童话王国。随着 数不尽的童话故事被搬上大荧幕,有了生动可感 的视觉形象,温情套路渐成主线,清奇古怪的画风反倒逐渐隐退,却给其他艺术创意者们提供了解构的可能。
法国插画家 Grégoire Guillemin 将迪士尼卡通还原成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 挖鼻孔、偷 窥、享受啪啪啪、吃 垃圾食品等,低俗的同时又自带波普艺术的黑色诙谐和反思意味。
Grégoire Guillemin作品
艺术家们热衷把“白富美”公主拉下神坛并不是报复行为,而是想要传达童真并不永恒,直白地面对事实才是“政治正确”的选择。
Jose Rodolfo Loaiza Ontiveros作品
在墨西哥艺术家 Jose Rodolfo Loaiza Ontiveros 的创意实践中,公主王子不仅穿上便装,还拥有了和“干饭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以及痛苦迷惘,他们借酒消愁,偷偷注射药物,苦于肥胖,敢于禁忌恋,更有甚者悬梁自尽、割腕自杀......他们亲切得就像我们身边熟悉的人,抑或是观者自己。
Jose Rodolfo Loaiza Ontiveros 作 品
不要以貌取人是我们从小接受的礼仪教育,但是长大后做到与否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很难抛弃第一印象直接看到对方的内心,长相、装扮和举止不免会影响我们对人的基本判断。然而,对某些人群来说,“阶层”“身份”“职业”却是他们无法回避的卑微与自怜。
Benjamin Bechet作品,Hello Kitty,42岁,女服务生
Benjamin Bechet 作 品, 白雪公主,31岁,色情行业
法国摄影师 Benjamin Bechet 在私人艺术项目里,扮装成卡通人物形象去从事最不起眼的工作,他运用了观念与纪实的拍摄手法来探索个人身份认知的困惑与迷茫,启发人们抛开固有印象和成见,懂得再平凡朴实的人都有可能是超级英雄在伪装,他们也在暗暗发着璀璨的光芒。
Benjamin Bechet 作 品, 唐老鸭,51岁,卖花人
Benjamin Beche t作品,米妮,41岁,清洁工
Benjamin Bechet作品,高飞,54岁,街头摆摊
Benjamin Bech e t作品 , 米老鼠,48岁,无家可归
拒做甜心宝贝
外界的规训与自我的物化是女性终其一生难以调和的两大成长障碍。正是因为有些规则是潜移默化渗入人心,达成多数人的共识后,狡猾地内化成女性完成自洽,合乎情理的标准。
诚如近期热搜上榜的明星程×,自曝男权农耕社会习俗在其身上的适用及自我认同,扬言与丈夫是真爱,不存在自我奉献与牺牲。问题是,在男女于各种重要权利范畴中都尚未实现平等的今天,将主动接受“陋习”视为女性独立的一种,并以一句“一切皆为所愿”搪塞过关未免显得幼稚愚昧,尤像婚姻权利控制下的斯德哥尔摩病患。
女艺术家 Rachel Maclean 故意扮成特别丑和怪的角色,寻求梦寐以求的性别自由,以抗议大众媒体对女孩子自幼的审美霸权。
Rachel Maclean作品
Rachel Maclean 作 品
高饱和度的粉蓝和亮黄糖果色氛围,非但没有凸显出童话梦幻喜乐的一面,而是放大了它的虚假和恍惚性。
艺术家想要告诉女性,正是商业资本和男权借由显示屏大张旗鼓地将对小女孩的消费和意淫合法化,这样他们就可堂而皇之地去“教育”孩子去看小妞电影,抱着洋娃娃,练习嘟嘟嘴卖萌,以成为甜心宝贝为目标。
暴行与干预被包裹在粉红童话屋中,反衬出败坏的端倪——在反乌托邦的城邦里,依靠数字信息投喂的乌合大众有增无减。
西方女性意识的觉醒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古典主义时期对女性言谈举止的约束并不逊于东方,特别是上流社会的繁缛礼节,更是令女性苦不堪言。
大英帝国鼎盛期的维多利亚时代虽然将国家贸易经营到全球顶尖,其间还诞生了诸如拉斐尔前派、浪漫主义、新古典主义等文艺流派及《简爱》《雾都孤儿》等名垂青史的著作,但该时期的极致“奢华”总给人矫揉且反人性的造作,散发着无端的傲慢与偏见。
Mark Ryden作品
发迹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南加州的地下美学代表——“低眉艺术 ”(Lowbrow Art)与崇尚高雅艺术的官方正统相对立,艺术家们热衷嘲讽正经文化,原本象征高贵生活的维多利亚生活变成了创作的主要对象。
Mark Ryden作品
被誉为“低眉艺术教父”的美国艺术家 Mark Ryden 以瑰丽与神奇的暗黑童话语言编排着维多利亚的秘密。粉雕玉琢、养尊处优的童稚女孩与血腥屠杀彼此关联,过分大的眼睛,不仅不清澈,反而透着一股过于早熟的世故与寂寞,仔细看还有一丝乖戾,亦正亦邪。
Mark Ryden作品
与女孩相伴的图像经常是一些切肉、肠子、骨骼、残肢、眼睛,还有粉白色的兔子、带着黑色礼帽的 Q 版林肯、标本模型、旧玩具、宗教圣物等。而这些道具都是艺术家私人宅邸里随处可见的收藏。
Lady Gaga彼时“惊世骇俗”的“生肉礼服”是来自Ryden的启发
Mark Ryden作品
稚嫩的萝莉最爱玩筋骨外露的解剖游戏,反差萌的兔子手握锯条切火腿,围裙上全是血迹,天线宝宝像极了阴晴不定的外星生物,代表政治的林肯打算接近代表涉世未深民众的小女孩,不止于对生死和性的讽喻。
Ryden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在自画像里给自己额头加上第三只眼睛,画小狗时画出它的肠子。成年后的他保持了纯正的天性,在艺术领域任性挥洒,直到他遇到了妻子,即未来生活的长期合作伙伴—— Marion Peck 。 Ryden说,同为艺术家的妻子充当生性内向羞涩的他的发言人。
Marion Peck 与 Mark Ryden 在工作室,摄影:Elizabeth Daniels
夫妇二人的作品中都有幼齿般大眼睛的女孩,但她们都不是好惹的性格。Ryden将流行元素与毛绒玩偶结合,妻子Peck则将人们领进深刻内省的女孩精神维度,怀旧的基调暗藏生命的玄机与孤独。
Marion P eck作品
他们的婚礼在太平洋北部的热带丛林中举办,他们的家既是工作室,又是爱的城堡。他们都热爱旅行与收藏,家里连摆带挂全是解剖图、林肯画像、猴子标本、芭比、奇异骷髅、各地圣像和限量版玩具和手伴。
Marion Peck 与 Mark Ryden婚礼现场
Marion Peck 与 Mark Ry den的家及工作室
童话,对他们来说,是创作的工具,用以反对社会的势利感,毋宁说,是一种艺术的革命。
我们为什么无法割舍对暗黑童话恋恋不舍的情感?哪怕需要承受一次次惊吓与忐忑。或许那些看似放荡不羁的无厘头叙事,能够让我们痛快地感受反套路的酸爽过瘾,能让自我离假象远一些,离真相近一步。
如果所有人都沉迷于吃糖,掩耳盗铃般捂住眼睛和耳朵,就会丧失辨别真伪是非的能力,鲜花和巧克力能让我们开心快乐,也能让我们堕落荒废。偶尔被荆棘刺痛,能重新回归清醒与理智,无论大人还是小孩。
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莱姆指出:“适度野蛮的故事有助于孩子宣泄可怕冲动,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拥有阴暗想法的人,进而产生莫名的解脱感。”
用童话作家杰克·西普司的话来说,含有虐待、暴力对抗等社会问题的童话,能让孩子们提前进行一场生存演习。
内心阳光与自信,就能以宽容姿态接纳人性的多变。当我们看穿血腥、罪孽、杀戮、死亡及阳光背面的不光彩后,依然满怀澄澈之心,向往着光明与善良,不抱空想,珍爱生命,务实地对待活着的每一天,这大概才是暗黑童话经久不衰的最大价值。
本文由“常青藤计划”编辑整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