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基督山伯爵》《三剑客》《二十年后》和《布拉热洛纳子爵》,后三部通称为达尔达尼央浪漫三部曲。
大仲马的同名儿子也是法国著名文学家、《茶花女》的作者。为区分,遂称呼为大仲马。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民粹主义的创始人,也是基于农村公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奠基者和对贵族革命的发起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哲学上批判贝克莱、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观点,力图以唯物主义精神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在政治上受到赫尔岑、别林斯基和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影响。车氏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所以他努力揭露“农奴解放”的骗局,号召农民起义。但是,车氏的《怎么办》一书被陀思妥耶夫斯基斥为“思想幼稚”,陀氏在《地下室手记》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主要作品有论文《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1855年),论著《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1856年) 、《资本与劳动》,长篇小说《怎么办?》(1862年—1863年),长篇小说《序幕》(1867年—1869年)。
慕夏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新艺术运动特征,也有强烈的个人特点,他创作了大量的画、海报、广告和书的插画,同时从事珠宝、地毯、壁纸及剧场摆设等设计。他的新艺术风格常被模仿,然而,这是慕夏终生不想尝试的风格。他声称艺术的存在只是为了传递精神上的讯息,如此而已;因此他对他在商业艺术界得到的声名感到挫折,而希望专注于那些更为崇高的艺术,及使他的出生地更为尊贵的计划。
在法西斯主义风起云涌的1930年代末期,慕夏的《斯拉夫史诗》被报纸指责为反动派,当1939年德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之际,慕夏是第一个被盖世太保逮捕的艺术家。在一连串的审问中,死于肺部感染。
艾金斯曾说:“裸体女子是最美丽的东西——除了裸体男子。”
纪晓岚认为自己的作品超不过古人,所以不重著述,“随手散失,并不存稿”。李元度言:“公胸有千秋,故不轻著书,其所欲言,悉于四库书发之。”亦有不少人认为, 这在兴文字狱的清朝里是明哲保身之举。
纪昀流传有《阅微草堂笔记》、《纪文达公遗集》,并撰《评文心雕龙》。
柯洛的一生都住在巴黎,到26岁才从商人转为画家,曾在画家米谢隆与柏坦的画室中学画,相当喜爱写生与旅游,追循着他的画,可说踏遍了全法国,以及英国、荷兰、瑞士及意大利乡间等地。从柯洛的画中尤其可看出他很喜欢意大利田野风景。然而柯洛也很擅于画肖像画,欧洲就有不少博物馆也收藏了他的肖像画。他也是19世纪留下画作量最丰富的画家之一。
贾格尔的职业生涯横跨50年,被称为“摇滚史上最受欢迎和最有影响力的主唱之一”。他独特的嗓音和舞台动作,与基思·理查兹的吉他演奏风格一起成为了滚石乐队的标志。
小仲马的剧作是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产物,话剧《茶花女》也被视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开端的标志。他的剧作不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取胜,而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谨严,语言流畅,富有抒情意味。1897年,翻译家林纾翻释《茶花女》,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费尔巴哈对反基督教的政论家有很大的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对卡尔·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虽然马克思并不赞同他观点中的机械论,马克思曾写过《费尔巴哈论纲》,批判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哲学批判》和《基督教的本质》等。
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考证数十本秦汉古籍,排出先秦时各事件的先后顺序。后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书;该书以论证完整的二十八个不可通驳斥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使当时再无学者替康有为辩护,清末以来影响极大的经学今古文之争方才告一段落。
钱穆的徒弟余英时称他“一生为故国招魂”。正是出于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放在中国文明系统的框架内求客观的了解,钱穆主张应该在固有文明的真相基础上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而非以后见之明浅薄地非议与污蔑之。
周璇名曲《夜上海》、《何日君再来》、《天涯歌女》、《渔家女》等。成名作:1937年和赵丹主演的《马路天使》; 代表作:《马路天使》、《忆江南》、《清宫秘史》。
2002年,鲍德温被学者Molefi Kete Asante列为100位伟大的美国黑人之一。2005年,《向苍天呼吁》被《时代》杂志评为“1923-2005百佳英语小说”之一。
1987年在ADO的帮助下,崔健发行了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张原创摇滚乐专辑。这张专辑包括了崔健的成名作《一无所有》。之后陆续推出了《解决》(1991)、《红旗下的蛋》(1994)、《无能的力量》(1998)、《给你一点颜色》(2005)等专辑,作品的强烈批判性和启蒙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莫泊桑和老师福楼拜同属于十九世纪法国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不赞成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他讨厌浪漫主义的浮夸作风和逻辑的混乱,不过他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中观察、分析、提炼和概括的做法,对生活抱着旁观的态度,以冷静的描摹来掩盖作家对现实的分析。
安迪·沃霍尔认为艺术与金钱挂勾,因此应该要努力把艺术商业化。他的著名作品中,有一幅不断复制家传户晓的金宝汤图案,就表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一阶段。他经常使用绢印版画技法来重现图象。他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是名人以及人们熟悉的事物,比如玛丽莲·梦露和埃尔维斯·普雷斯利。重复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2006年5月,吉米·威尔士被《时代周刊》选为100个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王力先生一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对汉语语音、语法、训诂、文字、词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在音韵学方面成就最大。在将近60年的学术生涯中,写了1000多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40多种,论文近200篇。著作中中不少被译为美、英、法、日、俄等多国文字,列为研究生必读之书和汉语基础课教科书。
王力先生的学术成就使他成为继王国维、赵元任之后,和罗常培同期著名汉语语言学家。
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AFI百年百大电影名单上,希区柯克的作品入选了4部(《迷魂记》、《惊魂记》、《后窗》、《西北偏北》),在AFI百年百大爱情电影名单上,希区柯克的作品入选了3部(《迷魂记》、《捉贼记》、《美人计》),在AFI百年百大惊悚电影名单上,希区柯克主导了最多的9部电影(《惊魂记》、《西北偏北》、《鸟》、《后窗》、《迷魂记》、《火车怪客》、《美人计》、《电话情杀案》、《蝴蝶梦》),在前7名囊括了3部,包括第1名影片。
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希区柯克共拍摄了超过五十部电影,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回复希区柯克查看其专题全部文章
高尔斯华绥在英格兰萨里的一个富裕家庭出生,曾在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新学院学习法律,1890年成为讼务律师。但他取得律师资格后并没有执业,而是出国帮助打理家族生意,旅程中认识了作家约瑟夫·康拉德。高尔斯华绥在1895年开始写作,1897年的短篇故事集《天涯海角》(From the Four Winds)是他出版的第一部作品。
他发表的第一份剧本《银盒》(The Silver Box,1906年)以及随后的长篇小说《有产业者》(The Man of Property,1906年)都获得成功。他和其他一些同期作家(例如萧伯纳)的作品都涉及社会的阶级系统和其他问题,剧本《斗争》(Strife,1909年)就是这样的作品。高尔斯华绥凭作品《福尔赛世家》三部曲(《骑虎》、《出租》与《有产业的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司各特18个月时患小儿麻痹症而有腿萎缩。12岁时进爱丁堡大学。他十分欣赏德国的“狂飙文学”,翻译过德国著名民谣《莱诺尔》。1802年司各特出版《苏格兰边区歌两集》。1805年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最后一个吟游诗人之歌》问世。此后他投资印刷行业。1808年出版诗歌《玛米恩》,以后他创作了《湖边夫人》、《特里亚明的婚礼》、《岛屿的领主》等一系列诗歌。他最后一部长诗是《无畏的哈罗尔德》。
司各特的诗充满浪漫的冒险故事,深受读者欢迎。但当时拜伦的诗才遮蔽了司各特的才华,司各特转向小说创作,从而首创英国历史小说,为英国文学提供了30多部历史小说巨著。后世许多优秀作家都曾深受他的影响。司各特之死使英国举国悲伤。
10岁学习敲击,12岁学习笛子,均为父授,开始参与法事,未知何时开始学习二胡和琵琶。17岁正式参与道教音乐吹奏,因外表、声线讨好,被当地人称为“小天师”。
21岁继承亡父雷尊殿“当家道士”职位,与族兄轮流主管收入。后华彦钧好吸食鸦片和嫖妓,入不敷支。34岁因梅毒导致双目失明,无力参与法事工作,遂以街头卖艺为生。46岁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婚。
1950年8月下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曹安和欲为其录音,因当时华彦钧已弃业三年,延至9月2日下午7时30分开始录音,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传说中最得意的《梅花三弄》与其他约300首乐曲,因为录音钢丝不够而没有录制。《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 (琵琶曲)》《昭君出塞 (琵琶曲)》。
1950年代中后期,卡尔内更是被日后成为“新浪潮”导演的一批年轻影评者视为“优质电影”的代表人物,对他大肆抨击。尽管如此,卡尔内依然继续拍片,直到1977年才退休,其导演生涯几乎长达半个世纪。1979年他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这是有史以来作为电影导演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主要作品:《珍妮》《怪事》《雾码头》 《海港的玛丽》《朱莉叶或梦的钥匙》《苔丽丝·拉甘》《巴黎的空气》《作弊者》《圣经》。
1953年,他在午夜出版社出版了首部小说《橡皮》,此后成为全职作家。1961年,他编写的电影剧本《去年在马里昂巴》由法国新浪潮导演亚伦·雷奈的摄制成电影,并获得该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从1960年代起,格里耶本人也曾创作并导演过数部电影,有《欧洲快车》、《撒谎的人》、《欲念浮动》、《使人疯狂的噪音》等,他于1963年单独摄制的影片《不朽的女人》荣获路易·德吕克电影奖。2006年的《格拉迪瓦找您》是他生前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回复格里耶查看其专题全部文章
罗曼·波兰斯基曾在波兰、英国、法国与美国制作电影,被认为是为数不多“真正的国际电影制片人”。波兰斯基的电影启发许多导演,其中包括科恩兄弟、韦斯·安德森、大卫·芬奇、艾腾·伊格言、戴伦·艾洛诺夫斯基、朴赞郁、阿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与韦斯·克雷文。
1917年他创办了《新文学杂志》(Nuovo giornale letterario),发表第一批诗作;1930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水与土》(Acque e terre),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夸西莫多其他诗集包括《消逝的笛音》(Oboe sommerso,1932年发表,包含了他1930年至1932年间的所有作品)、《日复一日》(Giorno dopo giorno,1946年发表)等。
在创作之余,夸西莫多也翻译了不少经典作品如《约翰福音》、《奥德赛》等。
洛夫克拉夫特自称其写作的主题为“宇宙主义”,这一主题的基本概念就是:人类有限的的心智无法理解生命的本质,而宇宙对于人类来说是残酷陌生的。洛夫克拉夫特通过一系列围绕着非人诸神主题展开的关联松散的小说开发出了克苏鲁神话体系;同一时期他还在作品中设定出了《死者之书》,一本关于魔法仪式及失落知识的虚构魔法书。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大多包含悲观与愤世嫉俗的情感,与启蒙思想,浪漫主义以及基督教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格格不入。
虽然洛夫克拉夫特的名气在他有生之年一直很小,但他死后其名声却日益高涨;今天,洛夫克拉夫特被看作是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恐怖小说家之一。
他的画风受拉斐尔前派、印象派、古典主义、巴洛克、日本浮世绘等风格的影响,但又独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尤其是对线条的出色运用和黑白画的创造性成就。
早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比亚兹莱就在中国引起一阵旋风,鲁迅、梁实秋、徐志摩、闻一多、郁达夫等人,莫不为他的作品所倾倒。 鲁迅评价道:“没有一个艺术家,作为黑白画的艺术家,获得比他更为普遍的声誉;也没有一个艺术家影响现代艺术如他一般广阔。”“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性艺术家,比亚兹莱是无匹的。”
其音乐对自他以降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一些作家如罗伯·施密兹(E. Robert Schmitz),塞西·格雷(CecilGray)亦认为德彪西是一位“象征主义者”而非“印象主义者”。《新格罗夫音乐辞典》内文也写到,将德彪西的音乐美学称为“印象主义”是不尽准确的。
水星上位于33.9°S, 347.5°W的撞击坑命名为德彪西撞击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