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林纾:中国首位翻译《茶花女》的文学人图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人各有命,也有运。虽有富贵贫贱,但都不枉此生。

如今福州的莲宅村,早不是当年的农村,位于市中心六一中路西侧,虽然在路口竖着牌坊,但里面没有一亩田,齐刷刷的都是居民楼,只是在建筑群中有着一块空地,在一座红亭子的后面有着一幢古民居,那就是林纾的出生地,也是他的纪念馆,更是全国唯一以他名字命名的建筑。

住宅区的人很多,来来去去的人都急匆匆路过,仿佛这座坐西朝东、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由石门框、插屏门、厅堂、厢房、天井、披榭的建筑只不过是一座普通房子而已。

反而是远道而来的外地人,如同“朝圣”一般的崇敬。他们似乎将这里的一砖一瓦都看得神圣,尤其那本《巴黎茶花女遗事》更让来者肃然起敬。那是一套两册线装木板刻书籍,封面存原签,扉页浅绿色色纸,上有林纾手书“巴黎茶花女遗事,冷红生自署”,背面刻“己亥正月板藏畏庐”。卷末刊“福州吴玉田镌字”。

或许福州得功名的人很多,读书人更是无数,因此人们不太记得身边这位村秀才,更不知道这套价值6位数的书的主人居然就与他们近在咫尺。

林纾,原名群玉、秉辉,字琴南,号畏庐、畏庐居士,别署冷红生,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其实很多别称笔名都是后半生成名之后才有,每个雅号都有缘由,不仅是人生经历的阶段,更是对事物的感悟与思虑。

家境不好的他,晚上读书只能和缝补衣裤的母亲共用一盏油灯,越是这样,越想读书中举,用仕途改变命运。他发奋诵读《毛诗》《尚书》《左传》,酷爱《史记》,并节衣缩食购阅残破古籍,至20岁以前,校阅不下2000余卷。在得到福建督学孙诒经的赏识后,破格录入县学读书,28岁的他终于告别“童生”为秀才。1882年秋,他乡试中举。

至此,林纾以为离人生目标不远,于是信誓旦旦赴京赶考,结果“七上春官,屡试屡败”。那时福州交通闭塞,赴京考试路途艰难,少则几个月,多的一年半载,不仅耗时,更是耗资不菲。几次的赴京赶考就耗尽了半辈子的时光,由此可见读书不易,考状元更不易。

不仅如此,就在那几年家里的亲人也接连病逝,在他发妻刘琼姿去世后,他以锥心之痛写下《亡氏刘孺人哀辞》,将“孺人(刘氏)竟不终事余”归结为天意,痛悔刘氏生前他们夫妻或有争执之时自己不知谦让。

之后有人说,林纾成为中国第一个翻译外国文学人,他翻译的《茶花女》,是因为小说触动了他对亡妻刘氏的思念,融入了对亡妻刘氏的真情。也有人说,《茶花女》很可能触动了林纾的另一条神经,或者说在翻译《茶花女》的过程中,很可能融入了他对另一位女子的情感:这人是苍霞洲歌妓谢蝶仙,这位色艺俱佳女人想给林纾续弦,屡屡赠送礼物表达心迹,写信邀他前往相会。

出于自身与家庭的种种现实考虑,林纾最终还是拒绝了。之后,谢蝶仙嫁给一个广东茶商,仅3年便抑郁而死。林纾写过自我小传《冷红生传》,便有此类记载,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秋悟生》更有详细描写。更有人将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与谢蝶仙联系,觉得两者有着相似的故事,因此在听到好友王寿昌介绍名著《茶花女》时,感情瞬间迸发,决意用中国文言文将此故事记载下来,至少给自己一个存念。

现在看一本外国名著不难,但在100多年之前封闭的中国,那可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可以说,在林纾之前,中国还没有一本“中文”版的外国小说,正是这个“金榜不题名”的林纾,在情感交融之际,无意开启了一个先河。

如果林纾还在,一定会对“外国文学翻译家”这个称呼感到纠结。他虽略知文学,但不懂外语,他的翻译作品全都是借助别人的翻译,然后用自己的“文言文”将其记录,更何况加入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以及赋予自己的感情,因此有人对林纾提出了“译文不忠”看法。

如林纾翻译的狄更斯《滑稽外史》第17章中:那格……始笑而终哭,哭声似带讴歌。曰:“嗟乎!吾来十五年,楼中咸谓我如名花之鲜妍。”——歌时,顿其左足,曰:'暖夫天!’又顿其右足曰:“嗟夫天!十五年中未被人轻贱。竟有骚狐奔我前,辱我令我肝肠颤!”

这样的翻译效果见仁见智,“学院派”人士可能认为“译文不忠”,但文学家却有认同感:胡适说“林纾是介绍西洋近世文学的第一人”;郭沫若说“林纾的小说,是我嗜好的一种读物。”;钱钟书说“我发现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本,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

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20多年后,林纾感慨写下了“不向情田种爱恨,画楼宁负美人恩”的诗句。他在意自己的情感世界,不在意怎么翻译,何况他是翻译“第一人”。

1884年,法国军队突袭福州马尾港,福州海军溃败。听到这个消息,林纾与好友相抱而哭。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林纾愤然疾呼:“吁嗟乎!堂堂中国士如林,犬马宁无报国心?”

1895年,康有为发动了“公车上书”,林纾也与陈衍、高凤岐等人“叩阙上书,抗争日本占我辽阳、台湾、澎湖诸岛事”,但俱被都察院驳回。

1898年,林纾等人往都察院上书,抗议德国借教案强占胶州湾,请清帝“下罪己之诏”,并写《将出都与某御史书》抒发内心愤懑。

可见,“不向情田种爱恨”的林纾,并非不喜欢倾慕他的谢蝶仙,更不是“不闻窗外事”的贤士,他在近200部翻译作品里,以及在祖国危难关头,恰恰是充满深深的爱、深深的恨。

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最后一本《书畏庐三集》后,林纾逝世,终年73岁。

……

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林纾的故居依然矗立在莲宅村里,与附近的车水马龙共处,两者仿佛在隔世相望。

时代在变化,命运在变化,情感世界的爱恨却是永恒。(福建侨报 林小宇)

THE END
0.《茶花女法国文豪小仲马爱情经典翻译家李玉民未删节全译本,收录当当佳倪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茶花女 法国文豪小仲马爱情经典 翻译家李玉民未删节全译本,收录作者小传及珍贵照片新增3000字后记书籍 正版》。最新《茶花女 法国文豪小仲马爱情经典 翻译家李玉民未删节全译本,收录作者小传及珍贵照片新增3000字后记书籍 正版》简介、书评http://product.dangdang.com/11937741102.html
1.茶花女的意思茶花女是什么意思茶花女的含义解释书中真情流露,对巴黎上层社会的生活型态有真切的描写,为十九世纪的佳作之一。 茶花女翻译 德语:Die Kameliendame(Werk) 法语:La Dame aux camélias 茶花女是什么意思 茶花女读音 怎么读 茶花女,拼音是chá huā nǚ,茶花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茶花女造句子https://cidian.gei6.com/unhnio0h.html
2.翻译理论与实践(赵秀明)期末复习试题.docx一、翻译的基本理论复习题(一)列举至少三种翻译标准(中、西均可),并指出長由谁提出的,中国的:严复,信雅达三字标准; 林语堂: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傅雷,神似;茅盾:意境论;钱钟书:化境秀明:韵味说外国的:泰特勒的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 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928/5211024323004014.shtm
3.茶花女的解释|茶花女的意思|汉典“茶花女”词语的解释条目茶花女 拼音chá huā nǚ 注音ㄔㄚˊㄏㄨㄚㄋㄩˇ 词语解释网络解释网友讨论 茶花女词语解释 德语Die Kameliendame (Werk)​ 法语La Dame aux camélias © 汉典 茶花女网络解释 百度百科 茶花女 (小仲马创作长篇小说)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https://www.zdic.net/hans/%E8%8C%B6%E8%8A%B1%E5%A5%B3
4.翻译的传说(豆瓣)翻译无疑为探究这一生成过程提供了极佳的视角。作者通过考察各种文体、版本及媒介方式,大跨度地并置、比较形象类型,对“傅彩云”、“茶花女”、“苏菲亚”及“罗兰夫人”等流行形象的生产、流传以至移植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追踪。这些经典“传说”都将成为建构中国“新女性”的重要资源;而通过对它们的生动剖析,《翻译的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708035/
5.21世纪中国典籍英译:谁译?如何译?从接受美学视域看林译《茶花女》 [作 者]:孙开建 [主题词]:林纾|《茶花女》|接受美学|翻译研究 接受美学可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使翻译研究更加注重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林纾的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置于接受美学视域,分析影响文学翻译的诸要素,并以林纾译者的身份为切入点,探讨其如何实现基于文本的作者、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46b97ede4fe1a829ce5f2.html
6.茶花女的英文茶花女翻译茶花女英语怎么说茶花女的英文翻译 基本释义 Camille 茶花女的相关资料: 临近单词 茶包 茶 茶叶冷冻 茶叶减肥作用的研究进展 茶叶出口 茶叶出口贸易问题 茶叶分级 茶叶分选 茶叶分选机 茶叶切断器 茶叶初制加工 茶叶初制机械 分享单词到: 以上内容独家创作,受著作权保护,侵权必究 http://dict.cn/%E8%8C%B6%E8%8A%B1%E5%A5%B3
7.英语名著阅读带翻译英语名著阅读带翻译-《茶花女》:Chapter 10 ★以下是®无忧考网英文写作翻译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英语名著阅读带翻译-《茶花女》:Chapter 10》,供大家参考。更多内容请看本站写作翻译频道。THE room in which she had taken refuge was lit by a single candle on a tablhttps://www.51test.net/show/5582617.html
8.新女性的“对照镜”——从胡缨《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摘要胡缨《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1918)》将过去有关新女性的本体研究,引向了形象生成的研究,同时试图以“翻译”为对话桥梁,站在跨中西文化、跨历史文化、跨性别文化的三重坐标轴中,揭示西方女性之于中国新女性生成的“在场”与“催化”作用。但是,由于作者在中/西、男/女的双重“对照镜”中择取的http://literature.cssn.cn/ztzl/mkszywyllypp/202308/t20230830_5682309.shtml
9.茶花女的意思茶花女是什么意思茶花女的含义茶花女的寓意茶花女拼音:chá huā nǚ 茶花女注音:ㄔㄚˊㄏㄨㄚㄋㄩˇ 茶花女五行:木木火 茶花女属性:名词 茶花女含义解释 ⒈ 剧本。法国小仲马作于1848年。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芒同居乡间。阿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芒盛怒之下,在社交https://cidian.yw11.com/ci/%E8%8C%B6%E8%8A%B1%E5%A5%B3
10.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1898作者:胡缨著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10页数:259定价:26.00 元ISBN-13:9787214059871ISBN-10:7214059878 去豆瓣看看 想要 拥有 00暂无人评价 目录内容简介 晚清民初,以一种构建民族文化身份的现代性焦虑为背景,中国“新女性”形象在中西各种话语与实践的纠缠混合下,逐渐浮现。而作为对话的桥梁,翻译无疑为http://www.queshu.com/book/10107085/
11.林纾:“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文史不谙烹饪的美食家与不识乐谱的作曲家大有人在,可是不懂外语的翻译家,就叫人百思难得其解了。然而在清末民初,就有这样一位古文很棒却不认得ABCD的教书匠,阴差阳错翻译了一本法国文豪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其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居然广受追捧,红到发紫。康有为曾经“点赞”过近代中国两位最出色的翻译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05/c404063-30958412.html
12.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去世曾翻译《茶花女》等名著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去世 曾翻译《茶花女》等名著新京报 记者 吴荣奎 编辑 杜海涛 2020-09-21 10:06 热点 订阅 相关推荐 国际|哈梅内伊出席一宗教仪式 系本次以伊冲突后首次公开露面 00:27 世面 1.5万阅读 国际丨航拍美国得州洪灾大量车辆浸在水中,已致49死 00:28 世面 5947阅读 春秋航空一航班因漏油http://m.bjnews.com.cn/detail/160065398515978.html
13.外国文学社版茶花女(著名翻译大家王振孙翻译,32开本,简装本)作者:(法)小仲马 著 王振孙 译 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04-00 开本:32开 印刷时间:1990-08-00 页数:256 字数:155 版次:1 ,购买外国文学社版 茶花女(著名翻译大家王振孙翻译,32开本,简装本)等文学相关商品,欢迎您到孔夫子旧书网https://book.kongfz.com/6414/1043929086/
14.与林纾一起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是()A、王寿昌B、严复C、高梦旦D与林纾一起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是()A、王寿昌B、严复C、高梦旦D、魏瀚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在C语言的赋值表达式中,赋值号左边必须是( )。 答案: 变量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 答案: 正确答案:上星期你干什么了? 点击查看答案&解https://www.ppkao.com/wangke/daan/a8a91ed558524de6944e3797c66fc94f
15.越剧还原《茶花女》翻译史90后主演《枫落寒江》《枫落寒江》为2015年福建芳华越剧团新排剧目,在2015年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上获得剧目二等奖。该剧由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副团长徐建莉导演,以福州籍著名翻译家、福建工程学院创始人林纾和谢蝶仙的爱情悲剧为背景,意在还原林纾翻译法国名著《茶花女》的历史过程。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6/04-28/7852691.shtml
16.译学观点|宋炳辉:汉语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建构经此二度,数量众多的外国文学作品得以被翻译与介绍,正是它们的广泛流传,配合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本土作家的新写作方式,培养了新的文学读者,也启蒙了新的作者,参与了新文学观念体系的建构。 同时,在文学话语方式和思潮演变层面上,引证外国资源以争夺文学知识话语权,既是新文学不同派别所共享的策略,也成为文学思潮演变的https://iots.shisu.edu.cn/9c/70/c15638a171120/page.htm
17.东西问丨刘成富:文学翻译为何能架起中法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我曾经给这部作品写过序,在文化观方面,我与作者的视野融合到了一起。我想通过对这些作家的研究来告诉人们,文化没有所谓的“先进”与“落后”,文化是平等、多样性的,世界是多元化的。文学翻译就是一面镜子,可以观照法国社会,同时也能让我们从中观照自己。(完)https://www.nju.edu.cn/info/1056/356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