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辞源》(第三版·音序本)
“有此一书,胜它万卷”
百年《辞源》首次出版音序本!
一部更适合现代读者使用的《辞源》!
1915年诞生的《辞源》,至今已走过109年的历史。百余年来,《辞源》一直沿用12集214部的排序方式供大家查阅。
随着人们知识结构和阅读习惯的改变,音序检索逐渐成为辞书检索的主要方式。为适应时代变化和读者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创新推出《辞源》音序本,使之更符合现代读者的使用习惯,方便大家随时查阅。
从2016年着手策划,到2023年顺利推出,七历寒暑,其间反复推敲,确定排序方案,制定八大细则,在电脑初排序的基础上进行三次人工校准,共计校改音节30余万个、注音11万余条,改动5000余条,处理多音字、符号字、读音争议字等各种难题,经过四次复核,确保读音准确无误。
《辞源》(第三版·音序本)
《辞源》(第三版·音序本)
《辞源》音序本填补了《辞源》百年来的版本空白,呼应了现今普通读者使用词典时对音序检索的强烈需求,在《辞源》(第三版)系列产品中可谓是使用最为便捷的一种。
2.《现代小说化读》
王鼎钧
王鼎钧先生择选近四十篇现当代作品来拆解小说的艺术,看小说家如何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也启发读者如何“有中生有”,通过学习到达创作,有融会贯通之妙,也有才思敏捷之趣,很有启发意义。
——北京大学 陈平原
小说百变身,一脉相承自天地造化。
——作家 王安忆
《现代小说化读》是王鼎钧先生为有志于文学者所写的路径之书,从故事到故事来拆解小说的艺术,看小说如何产生小说,既有意规避了理论术语的晦涩难解,也有心保留了创造之法的趣味盎然。
从鲁迅、巴金、沈从文到徐志摩、林语堂、莫言,所选都是一流名家,所收却并不必是其代表之作,因为从学习的角度看,小说家留下的不是故事,而是故事的表达方式。
他择选这些作品为样本,看小说家如何排兵布阵、落子无悔;又另行以故事作推演,启发读者举一反三、另辟蹊径。如作者所言:“‘写作’是有中生有,以范文样本为教材,可以教也可以学。当然,学习者也不能止于范文样本,他往往通过学习到达创作。”
3.《人类思想发展史:关于古代近东思辨思想的讨论》
[荷]亨利·法兰克弗特 等著 郭丹彤 译
一场思辨之旅正围绕着人类、神灵、自然、生死、宇宙展开
此书作者都是埃及学、亚述学领域的先驱
长期驻守考古现场,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学习和研究近东思想史的学生和学者的推荐书
了解古代近东思想史的重要途径
在遥远的古代,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近东文明时,会看到一个充满生命的现象世界:雷电、阴影,甚至一片未知的旷野,都被认为是有生命的。亨利·法兰克弗特带领他的考古队追溯了古代近东迷人的思想发展史,揭示了在哲学和科学产生之前,古埃及人和两河流域的居民对生命和死亡、国家功能和自然现象所持的基本态度。
在古代近东,古埃及人的思想深受每天日出日落和每年尼罗河旱涝循环的影响;在美索不达米亚,人们相信星辰、月亮和石头都是“宇宙之邦”的公民;还有希伯来人,他们把宗教中的神话色彩降到最低。
通过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作者将支离破碎的神话故事进行了系统整理,分析探讨了古代近东神话的内在逻辑,以及基于其上的道德标准和宗教观念。而本书在最后也迎来了将人类思想从神话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希腊哲学。
4.《韩家往事》
徐泓
本书以天津“八大家”之首的“天成号”韩家为中心
旁及李连普、梅贻琦、傅铜、邝寿堃、卫立煌家族
记述了韩家所经历的百年风云
韩家姐妹是20世纪中国女性中最早接受现代教育的一代先驱,她们的际遇与选择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家族在这一变局中的沉浮与命运。书以韩氏家族为中心,旁及李连普、梅贻琦、傅铜、邝寿堃、卫立煌家族,以此吸纳更厚重的历史容量,也折射更丰富的时代底色。借由信件、日记、老照片和访谈,作者用先辈悲欣交集的人生经历与彷徨求索的精神世界来对接大历史叙述,力图以个体来展现时代的宏阔与复杂,为每一个生命寻找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从而勾画出多层次、立体的历史图景。
5.《琴史與琴器》
王風 著
攷訂宋末至明前期三百年琴史
品鑒唐宋元明高古琴器
箋釋恩師鄭珉中藏琴手記
全彩精印,圖文並茂
收錄近160張圖片,展現古琴之美和琴人風範
本書藝舟雙楫,兼收作者琴史與琴器方面的研究成果,互為映襯。琴史集中在南宋至元至明前期,先是董理宋元江浙兩操之對峙消長。繼而話分兩頭,考證元明時期“浙操徐門”和“江操劉門”兩個最具勢力的琴族。二文彙集散碎資料,各橫跨數百年,涉及家族七八代人,最大程度還原歷史情境。琴器部分所論八床唐宋元明古琴,既有王世襄、鄭珉中先生已有結論的高古器,亦有作者新近發現並獨立斷代的重器。論元代的古琴一文,是繼鄭珉中《論唐琴的特點及其真僞問題》《兩宋古琴淺析》之後的綱領性論文,對古琴器鑒定具有指導意義。而為鄭珉中先生藏琴手記所作長篇“箋釋”,娓娓而談,存前朝掌故,成一代信史。
6.《白璧德文集》(全9卷)
[美] 欧文•白璧德 著;聂渡洛 黄东田 译
人是一种注定片面的造物,然而人之所以为人文的,就在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战胜自身本性中的这个命定之事;他所能达到的人文程度,完全取决于他调和自身相反德性的程度。
——欧文·白璧德
自1915年秋天始,白璧德第一代中国学生陆续来到哈佛,后于20年代初将“白师”学说带回中国,以之为理论武器,对胡适等人领导的“新文化运动”大加批判,谱写了美国白(璧德)-杜(威)论争的中国翻版。只不过,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那个曾经无比尊崇传统的国度,已经以最大胆的姿态拥抱了自身的现代转型,杜威式的“激进主义”与来自法、俄的激进主义相比,最多只能归入“新文化运动”右翼阵营,而白璧德人文主义则顶风而上,与中国本土传统力量一起成了“顽固不化”的极端“保守主义”的典型。就这样,白璧德人文主义在美国与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屡屡发生奇特而有趣的“错位”现象,并“将错就错”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自白璧德人文主义首次译入中国(《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载《学衡》1922年3月第3期)距今已百年。百年来光阴如流,时移世易,我国在现代转型期间未及充分吸收转化的思想资源,或将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可能与意义。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时至今日在我国仍然缺乏系统译介与研究,这与该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影响殊不相称,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职是之故,我们特推出《白璧德文集》(九卷本),这将是一座可资挖掘的富矿,宜在今后产生应有的影响。
文集书目:
第1卷 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为捍卫人文学科而作
第2卷 新拉奥孔——论艺术的混同
第3卷 法国现代批评大师
第4卷 卢梭与浪漫主义
第5卷 民主与领袖
第6卷 论创造性及其他
第7卷 法句经——译自巴利文并附论文《佛陀与西方》
第8卷 西班牙性格及其他
第9卷 人文主义的定义及其他
7.《论尼采崇拜:一个批判》
[德]斐迪南·滕尼斯 著; 张巍卓 译
当大师遇见大师:滕尼斯对尼采思想的梳理之作
西方社会学界第一部细致地梳理、阐释和批评尼采思想的著作
也可被视作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德国古典社会学奠基人滕尼斯的代表作,本书以尼采为个案、借助社会学的视角对尼采思想的内在矛盾、模糊之处以及社会后果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之为基,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滕尼斯社会学的思想内涵以及德国古典社会学的思想传统,而且有助于借此反思思想与社会间的关系。
在这本小书里,滕尼斯以一位成熟的社会学家的视角,细致考察了他青年时代的偶像尼采的生平以及全体著作。他赞赏尼采发现了作为本原的生命、艺术以及真正的智慧,但其后期思想运动及其在青年中的影响,又令他备感担忧。最终他终于硬不下心肠,追随偶像尼采做一个自由的精灵,而选择了“人性的、太人性的”社会学。
8.《批判法学运动:新时期的伟大使命》
[美]罗伯托·曼加贝拉·昂格尔 著;周国兴 译
享誉国际学术界的法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
批判法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昂格尔的代表作
《批判法学运动》作为CLS的思想宣言、纲领规划,不仅系统分析了所谓正统法律学说中形式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积弊,而且概括了批判后的建设性成果——理论上构建起反叛正统的“异端”学说,实践上重新想象民主与市场的制度形式,并且以宪法平等保护与合同法为例,详细阐述反叛正统的“异端”学说及其设想的制度规划实践应用的无限可能性。
9.《汉译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第四辑)
已出书目:
1.伏尔泰小说选 [法]伏尔泰 著
2.失踪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 著
3.被折断的翅膀:纪伯伦中短篇小说选 [黎巴嫩]纪伯伦 著
4.名人传 [法]罗曼·罗兰 著
5.都德短篇小说选 [法]都德 著
6.蓝色的火焰:纪伯伦爱情书简 [黎巴嫩]纪伯伦 著
7.地下室手记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著
8.第一人 [法]阿尔贝·加缪 著
9.海上劳工 [法]雨果 著
10.夏洛蒂·勃朗特书信 [英]夏洛蒂·勃朗特 著
11.当代英雄 [俄]莱蒙托夫 著
12.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著
13.黑骏马 [英]安娜·休厄尔 著
14.人类群星闪耀时:十四幅历史人物画像 [奥]斯蒂芬·茨威格 著
15.美之陨落:王尔德书信集 [英]奥斯卡·王尔德 著
116.伊戈尔出征记 李锡胤 译
17.巴杜亚公爵夫人 [英]奥斯卡·王尔德 著
18.卡斯蒂利亚的田野:马查多诗选 [西]安东尼奥·马查多 著
19.无足轻重的女人 [英]奥斯卡·王尔德 著
20.伪币制造者 [法]安德烈·纪德 著
21.乌有乡消息(附:梦见约翰·鲍尔) [英]威廉·莫里斯 著
22.缅因森林 [美]梭罗 著
23.鳕鱼海岬 [美]梭罗 著
24.弗罗斯特文集 [美]弗罗斯特 著
25.海华沙之歌 [美]朗费罗 著
26.生命之乐 [英]约翰·卢伯克 著
27.获而一无所获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著
28.莎士比亚诗歌全集:十四行诗及其他 [英]莎士比亚 著
29.弗罗斯特诗全集(全两卷) [美]弗罗斯特 著
10.《节本康熙字典》(典藏本)
[清] 张玉书 等 编纂;张元济 节选
《康熙字典》是汉语辞书史上的一部重要字书。由清代学者张玉书等编纂,1716年刊行。字典共收字47035个。
字典收入许多生僻、不常用字,为此,张元济先生删节为约9000余字,成为这本《节本康熙字典》,于1949年3月刊行。
2001年12月,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建馆一百零五周年和张元济诞辰一百三十五周年,将隐逸半个世纪的《节本康熙字典》重印问世。此次的《节本康熙字典》(典藏本),将原开本16开(152*230)扩大20%重新影印出版,保留了《康熙字典》的优点,同时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和体验,很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