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人物生平:
曹雪芹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创作。《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芹系谁子
《钦定熙朝雅颂集》,嘉庆九年(1804)内务府刻本,录二敦诗作近三十首,其中四首述及曹雪芹。二敦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见证者、知情者,诗句“秦淮残梦”“扬州旧梦”道出他早年在南京、扬州的纨绔生活,“于今环堵蓬蒿屯”“不如著书黄叶村”道出他晚年在北京著书的生活。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乾隆御制,编订于雍正十三年(1735)至乾隆九年(1744),武英殿刻本,卷七十四记载曹氏族谱。《通谱》中无曹雪芹,因它只收录国家公职人员。曹雪芹终身无职,可能只在右翼宗学任过短期编外教师之类的小职业,与作者自序“风尘碌碌,一事无成”、“一技无成,半生潦倒”吻合。
作品自传:
后四十回实录曹家真事的分量相比前八十回有过之而无不及,举例如下:
后四十回抄家,连珠宝首饰、金银器用、珍稀兽皮、古玩奇宝、高级纺缎、御用衣裙并多少禁用之物及家具、赐第、房地契纸、家人文书、违禁借券都开出清单,且与故宫档案惊人吻合。北静王、西平王庇护贾府,对应现实中的怡亲王允祥、平郡王福彭。
总之,后四十回包含许多曹家真事以及作者对家事的感慨,尤其抄家、海乱等政治军事内容的敏感性、严重性大大超过前八十回。
祖籍之争:
曹雪芹的籍贯可确切追溯到明朝时的今辽宁省辽阳市,他的五世祖曹世选原是明朝驻守辽东的下级军官,大约于天命六年后金攻下辽阳时归附,后随清军入关。
更早的祖籍地则有多种说法:
丰润说
1953年9月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出版发行,全面论证曹雪芹祖籍在丰润,此说得到社会公认。此后,红学专著、工具书涉及曹雪芹祖籍的均载河北丰润。
武阳说
进贤说
2007年,红学家胡德平发现《豫章曹氏族谱》,也就是进贤曹氏族谱。这本保存在进贤县公馆曹村的族谱是1946年木活字版曹氏族谱,谱中载入了曹孝庆一支曹族人姓名。而曹孝庆正是曹雪芹的江西祖先。
人物年谱
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曹雪芹生于金陵(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阳。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曹寅女讷尔苏王妃最后一个儿子(第四子)讷尔苏第七子爱新觉罗·福端出生。
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赦免各项“罪款”。是年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
乾隆四年(己未1739年),雪芹曾任内务府笔贴式或在宗学差事。
乾隆八年(癸亥1743年),墨香(1743—1790)生,名额尔赫宜,是敦诚的三叔父。是《红楼梦》最早的爱好者、抄藏者,后来明义即向他借读《红楼梦》。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曹雪芹生活困难,居处有几次迁移。传说他自祖传大宅迁出后,曾住北京西单刑部街,又曾移居崇文门外的卧佛寺。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红楼梦》初稿于此年或后写成,有“一事无成,半生潦倒”字样。曹雪芹友人于景廉(字叔度,江宁人,从征伤足)难于谋生,自京来访。雪芹初次以扎风筝的技术教于他,帮助他解决了生计问题。此事约在是年或稍后。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自第五回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字样。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曹雪芹由金陵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废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初秋,敦敏写过一首怀念友人的诗,其中有“故交一别经年阔,往事重提如梦惊”之句,可能是指雪芹南游、经年未归而言。重阳后不久,敦敏偶然到友人明琳家养石轩闲话,“曹君沾别来已一载馀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同年雪芹前妻已死,续娶。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年),敦诚叔父墨香(《红楼梦》的爱好者,收藏者)把《红楼梦》借给永忠阅读。永忠作《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中云:“传神文笔足千秋,不是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此三绝句上有瑶华(乾隆的堂兄弟,永忠的堂叔)批语:“此三章诗极妙。第《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而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甲戌本第一回有署“甲午八月(或曰甲午人日)泪笔”的评语一条。属脂评。因为批语中有“:“……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唯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之说。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 ),敦诚《寄大兄(敦敏)书》中说:“每念故人如立翁,复斋,雪芹,寅圃……不数年间皆荡为寒烟冷雾……”,表示对故友的怀念。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 年), 敦诚为故人遗作诗文集《闻笛集》题诗,诗中两次提到曹雪芹,一云“诗追李昌谷”,一云“狂于阮步兵”。《闻笛集》中必有雪芹诗文,惜未闻有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