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高鹗与曹雪芹同病相怜并不背离曹氏初衷文化频道

核心提示: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续《红楼梦》八十回本者,尚不止一高鹗,俞平伯从戚蓼生所序之八十回本旧评中抉剔,知先有续书三十回,似叙贾氏子孙流散,宝玉贫寒不堪,‘悬崖撒手’,终于为僧,然详不可考”。文中又引蒋瑞藻《小说考证》,“戴君诚夫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与今本不同,荣宁籍没后,皆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作家,至沦于击 (打更,笔者注)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鲁迅指出,“二书所补,或俱未契于作者本怀,然长夜无晨,则与前书之伏线亦不背”。

刘心武以呐喊出“救救孩子”焦灼呼声的《班主任》翘楚文坛。《钟鼓楼》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完整的人物体系,表现城市的众生相和历史的文化内蕴,荣膺茅盾文学奖。自1990年发表红学论文始,凡二十年一直探寻《红楼梦》文本之谜,而登央视“百家讲坛”。此后,又发表独辟蹊径的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元春之死》和《妙玉之死》,被看成是《刘心武续红楼梦》的“练兵”。刘心武有关红学研究和创作实践,引起关注,也备受争议,甚或诟病。

其实,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续《红楼梦》的话题,一直众说纷纭。

俞平伯谈续《红楼梦》

凡书都不能续

“《红楼梦》是部没有完全的书,所以历来人都喜欢续他”(俞平伯《红楼梦辨》)。二百多年来,续补《红楼梦》的书,除高鹗外,尚有《红楼圆梦》、《绮楼重梦》等数十种。这些续补,都是把黛玉从坟中拖,让宝玉拜相封王,终于“兰桂齐芳”式的狗尾续貂,无一成功者。

即便是汉军旗人、距雪芹极近的高鹗,虽以审慎的心思,正当的态度来续补《红楼梦》,宁失之于拘泥,不敢失之于杜撰,还是因《红楼梦》本非可以续补之书,且高与曹个性相差太远,便还是不自觉地相违远了。俞平伯戏称“光荣地失败了。”

俞平伯也曾心高气傲地恃才去补《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的一节缺文。即黛玉在院内说话,宝玉叫快请,下文就没了。到了三十六回,又另起一事,了不和这事相干。按说黛玉既然来了,宝玉把她请了进来,两人必有一番话说;但各版本这节都缺,明系中有缺文待补。补小小一段文字,况大意已可以揣摩而得,甚至连说什么话也可知道。但俞平伯绞尽脑汁,“竟一字不能下笔”。足见进入“曹体”的叙述文本,何其难也。

文学是一种创造,大凡经典名著,无不是作者的血肉之躯与苦难现实碰撞出的电光石火,必有大的哀凉和哲思,也必有鲜活个性的张扬。曹雪芹与高鹗二人的环境、心境、思想、情感,及文学功力手段,皆相去甚远。雪芹乃一名士,是潦倒不堪的,是痛恶科名禄利之人,所以他把宝玉拉出学堂,送进大观园。高鹗则是热衷功名仕途的举人,后又中进士,做御史,故将宝玉从大观园拽到学堂,让他日后中举。俞平伯说,“高氏的失败,不在于‘才力不及’,也不在于‘不细心谨慎’,实在因两人性格嗜好底差异。而又要强合为一,致一百二十回成了两橛,正应古语所谓‘离之双美,合之两伤’”(《红楼梦辨》)。

比如高鹗写宝玉中举。第五回有“嫡孙宝玉一人,聪明灵慧,略可望成”句。第九回有“众清客相公们都起身笑道:‘今日世兄一去,二三年便可显身成名了’”,又“黛玉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这些话明明是些应酬闲聊的套话,并无深意,而黛玉的话,分明是讥讽之语。热衷仕途的高鹗竟据此“续出”宝玉中举,完全误会了曹雪芹的本意,也违背了他视功名为粪土的清高。此外,贾氏复兴,凤姐之死,湘云守寡,妙玉被污等,也莫不如此穿凿。气得俞平伯在给顾颉刚的信中说,高鹗“与雪芹的性格差得太远了,不适宜续《红楼梦》”。没有性格精神的契合,高鹗之续,岂能尽如人意?

俞平伯说:“文章贵有个性,续他人底文章,却最忌的是个性。因为表现了你底个性,便不能是续作;如一定要续作,当然须要尊重作者的个性,时时去代他立言。但果然如此,阻抑自己底才性所长,而俯仰随人,不特行文时如囚犯一样未免太苦,且即使勉强成文,也只是‘尸居余气’罢了”(《论续书底不可能》)。俞平伯的结论是,“我以为凡书都不能续,不但《红楼梦》不能续,凡续书的人都失败”(同上)。

俞平伯的红学研究启蒙 新,开一代之风。他的“凡书都不能续”的警告,迄今已是余音绕梁的“谶语”,但枉费心力者,仍绵绵不绝矣。

鲁迅谈续《红楼梦》

续之“浮云”

关于续《红楼梦》,鲁迅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续《红楼梦》八十回本者,尚不止一高鹗,俞平伯从戚蓼生所序之八十回本旧评中抉剔,知先有续书三十回,似叙贾氏子孙流散,宝玉贫寒不堪,‘悬崖撒手’,终于为僧,然详不可考”。文中又引蒋瑞藻《小说考证》,“戴君诚夫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与今本不同,荣宁籍没后,皆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作家,至沦于击 (打更,笔者注)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鲁迅指出,“二书所补,或俱未契于作者本怀,然长夜无晨,则与前书之伏线亦不背”。

其它续书,纷纭尚多。仅据一粟之《红楼梦书录》所载,便有:逍遥子撰,三十回乾嘉间刊本《后红楼梦》;还有两部同名《续红楼梦》,一为秦子忱撰,三十卷,嘉庆四年抱瓮轩刊本。一为题“海圃主人手制”,四十回,嘉庆间刊本。前者秦子忱撰《续红楼梦》,亦称《鬼红楼》,据《忏玉楼丛书提要》载:“是书作于《后红楼梦》之后,人以其说鬼也,戏呼为《鬼红楼》”。此外还有《红楼复梦》,题“红香阁小和山樵南阳氏编辑”,一百回,嘉庆十年金谷园刊本;《红楼梦补》,归锄子撰,四十八回,嘉庆二十四年疏影斋刊本。还有《红楼幻梦》、《红楼圆梦》、《增补红楼》等等,不赘述。

鲁迅对这些续作,一针见血地评道,“大率承高鹗续书而更补其缺陷,结以‘团圆’,甚或谓作者本以为书中无一好人,因而钻刺吹求,大加笔伐。”相较之下,鲁迅基本肯定“有悲剧眼光”的高鹗之续。鲁迅说,“其补《红楼梦》在乾隆辛亥时,未成进士,‘闲且惫矣’,故于雪芹萧条之感,偶或相通。然心志未灭,则所谓‘暮年之人,贫病交攻,渐渐的露出那下世光景来’(戚本第一回)者又绝异。是以续书虽亦悲凉,而贾氏终于‘兰桂齐芳’,家业复起,殊不类茫茫白地,真成干净者矣”。

高鹗续《红楼梦》,不仅对原著“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伏笔探佚钩沉,更重要的是对曹雪芹的悲剧命运,有同病相怜的深切的感受,于是才有两心的“偶或相通”,才成就了悲剧的后四十回。而那些违背曹雪芹原笔原意,随心所欲的续作,无不是狗尾续貂,皆成浮云。

THE END
0.曹雪芹,程伟元,高鹗时空对比《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与《红楼梦》第一次活字印刷出版商程伟元,编者高鹗的时空对比。 曹雪芹(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享年49岁左右。 程伟元,(1745至1747)前后出生,(1818)前后去世。享年73岁左右。 高鹗(1758年—约1815年),享年57岁。 程伟元比曹雪芹小30岁左右。高鹗比曹雪芹小43岁左右。高鹗比程伟元https://www.jianshu.com/p/1f5df1c08cda
1.曹雪芹写红楼梦和他的身世有什么关系一部《红楼梦》道尽了一个封建大族的兴衰沉浮,从头至尾,让人慨然哀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雪芹写红楼梦和他的身世有什么关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雪芹本人身世经历的特殊性,首先在于我们对他的身世经历知道得太少。1921年以前,很多人并不知道或者说还不能确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书中第一回胪列书名一段文字,有“后 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55058.html
2.曹雪芹与高鹗是什么关系高鹗为什么续写红楼梦?《红楼梦》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是由于曹雪芹的去世,红楼梦只完成了前八十回,并没有结局,后来的文人想给《红楼梦》协商一个结局,而高鹗就是这样的文人。高鹗是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那么高鹗跟曹雪芹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要写红楼梦呢!一起去了解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515/15/18314967_654134428.shtml
3.尤三姐原本是失身的,被高鹗改成了没失身,为什么说曹比高悲悯?就跟ts打人一样,又没打你你害怕什么。你为什么不自尊自爱。 赞(22) 回复 paradox 楼主 2022-06-17 09:29:31 [该条回复已被删除] Abner 为什么非常不认同高鹗啊?你分明是不认同曹雪芹啊。曹雪芹:虽然尤三姐和混账的贾珍父子有关系,但是她仍是桃花,是玉山。高鹗:尤三姐和贾珍父子没有肉体上的关系,贾珍还算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68892716/
4.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究竟和曹雪芹差距在哪?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究竟和曹雪芹差距在哪?_北京时间 传统点亮——京津冀非遗嘉年华走进稻香湖,非遗大师对话《红楼梦》,从《诗经》到《红楼梦》——那些年我们读过的经典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北京时间带你独家探秘! 传统点亮——京津冀非遗嘉年华走进稻香湖,非遗大师对话《红楼梦》,从《诗经》到《红楼梦》—https://item.btime.com/547k4arfe4d9c8qnff8kknn5n1b
5.曹雪芹为什么没写完红楼梦?高鹗为什么要续写红楼梦?根据红学家周汝昌和刘心武考证,曹雪芹实际上已经写完了红楼梦,共108回,结构采取的是9X12的格式。 由于是手抄本,又经过那么长时间,在岁月的长河中遗失了后面的28回,现仅存曹雪芹原笔红楼梦前80回,后40回为高鹗续写。 高鹗为什么要续写红楼梦? 中国红学会“高鹗与《红楼梦》研讨会”10日在辽宁省铁岭市闭幕,中国红http://www.fakutownee.cn/shehui/huati/14906.html
6.高鹗和曹雪芹有什么关系?高鹗和曹雪芹有什么关系?姓氏名人历史知识 关注问题 回答 2022-11-17 1 2911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只是在完成《红楼梦》这部巨著方面,二人有着先起后承的关系。高鹗,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https://jing7.zupu.cn/zhishi/91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