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草婴离世他的一生,像小草更像战士

翻译家草婴离世,享年93岁;曾花费20年时间翻译托尔斯泰他的一生,像小草更像战士

昨天,草婴生前书房已设置灵堂。(本图由草婴家人独家为北京日报提供)

在病床上躺了三年,经历过四次病危之后,中国著名翻译家草婴最终没能躲过死神。10月24日18时02分,他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93岁。

草婴以一己之力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全部小说作品,这一壮举在全世界独一无二。他还是我国第一位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其译作《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这棵小草顽强挺到了现在

盛天民说,草婴多年来一直受病痛折磨,多年前就因骨折入院,后来又身患败血症、前列腺癌等多种疾病,历经几次抢救,都一次次闯了过来,“他最后是因为心肺衰竭,最终没有闯过来。”

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草婴还是记挂着亲人。“姗姗来了。”盛天民在草婴耳边轻声说。10月23日,定居美国的女儿盛姗姗刚下飞机就直奔医院。听到女儿的名字,草婴竟然睁开眼睛看了她最后一眼。

“他喜欢白居易的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给自己起名叫比小草还小的‘草婴’,这棵小草挺到了现在。”盛天民说,抗日战争爆发后,草婴说中国人民太痛苦了,他想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他受鲁迅影响,学俄文、英文,又学鲁迅拿起笔来搞翻译。“他这一辈子,像小草一样经受磨难,更像战士一样顽强,搞翻译是这样。得病后也是这样,他住院近七年,一次也没有出过院,始终在和病魔搏斗。”草婴的外孙张盛海哽咽着说。

张盛海说,巴金去世后,他外公就希望开办草婴书房,存放毕生收藏的书籍,并开放给读者借阅,但这个计划一直没有落实。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也说,草婴夫人曾希望他能帮帮忙,“草婴先生像傅雷一样,是很有影响力的大翻译家,哪一个当代作家,哪一个热爱托尔斯泰的读者,没受过他的影响呢?他收藏的书、他的译稿、他的文字,完全可以通过书房的形式留给世人。”曹元勇曾经将此事讲给作家莫言听,莫言表示,如果实在找不到地方,中国现代文学馆肯定能接收。

草婴长期靠稿费生活,没有多少积蓄。“草婴书房希望能得到有关方面的支持,靠我们个人力量很难实现。”张盛海说,外公生前不希望有墓碑,而是希望其精神能传承下去,“他希望由此引发社会对翻译界、翻译者的关注,这也是对后世翻译家的激励。”

他曾像小草一样被人踩踏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熟悉草婴的人并不多,而曾经走近他的人,得知他离世的消息,都很悲痛。

在89岁的著名翻译家高莽的印象中,草婴身体消瘦,头发总是梳得很整齐,衣服总是穿得干干净净,走路从来不慌不忙,他和蔼、文雅,话不多,在任何地方都不希望引人注目,“他真的像棵小草,一辈子默默从事艰辛的工作——他心爱的翻译工作。”

“他也像小草一样,曾经被人踩来踩去。”高莽伤心地回忆起往事,草婴1955年翻译完成尼古拉耶娃的《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曾一度成为热门,全国青年掀起学习娜斯嘉、反对官僚主义、关心人民疾苦的热潮。但他翻译肖洛霍夫的《新垦地》《一个人的遭遇》,之后因中苏关系破裂,他遭到了批判,“有人说过‘译者无罪’,草婴表示同意,并以此鼓励后辈翻译,但他却挨批了。”

高莽清楚记得,“文革”中,肖洛霍夫被江青定性为“苏联修正主义文学鼻祖”,草婴遭到隔离审查,后来又到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草婴体重不到一百斤,但要搬一百多斤重的水泥,他被水泥彻底压倒了,胸椎压缩性骨折,在木板床上一躺好几年,“但在那种情况下,他也没被生活压倒。”

“他外表显得很弱小,但他在精神和毅力上是非常强大的人,若非如此,很难想象他一个人持之以恒花费20年时间去翻译托尔斯泰。”2003年初,因为要出版《托尔斯泰小说全集》,曹元勇第一次拜访草婴。当十二卷绘图典藏版《托尔斯泰小说全集》出版后,曹元勇曾建议草婴编译一本托尔斯泰画传。可惜的是,草婴后来因为身体状态不太好,尽管搜集了很多资料,完成了大部分准备工作,但画传的编译还是搁浅了。

曹元勇如今回想起来,草婴尽管在“文革”期间遭受过磨难,但他一直热切关心社会,对社会从未抱有仇视心理,他的态度是理性的,“他有深刻的社会关怀,我想他是受了俄罗斯知识分子、‘五四’知识分子深刻的影响。”

不了解他,是现在人的损失

“草大大,感谢你在我童年时带来了那么多国外见闻,谢谢!”一位读者在微博里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事实上,草婴离世的消息,并未像一些明星、名人离世一样,成为网上热议的焦点话题。

“人们不了解他,是现在人的损失,而不是他的损失。”曹元勇感叹,目前在中国,像草婴这样的翻译家可谓独一无二,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他这样的翻译家更令人肃然起敬。

高莽也再次陷入了回忆,改革开放以后,他和草婴碰面的机会多了起来。一次到黄山开会,草婴深夜和高莽大谈翻译心得,“他说翻译是个艰辛的过程,就像登黄山一样,走过弯弯曲曲的小道、密密麻麻的森林,才能看到神奇的世界,要有耐心、要有理想、要有坚守才行。”

草婴对翻译的执着,甚至令人难以理解。据高莽回忆,“他1978年至1998年,花了20年时间翻译托尔斯泰,甚至为此放弃了一切工作,放弃了当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的机会,没有工资来源,完全靠稿费生活。”高莽至今对草婴当年的举动,表示难以琢磨。但高莽也认为,这一切更可以理解为草婴对翻译事业的挚爱。他记起一个细节,草婴一旦翻译完成一部作品,就会请话剧演员朗诵,听听大家意见,再修改。

“他放弃了工作的机会,放弃当高官的机会,而选择了当职业翻译家,这种选择本身对当时的人和后来的人而言,都是很震撼的。”著名翻译家、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说,翻译人才中文要好,外语也要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有收获,说翻译费力不讨好是事实。他举了一个例子,1948年时,叶水夫先生翻译《青年近卫军》的稿费可以在王府井买座四合院,但现在翻译稿费标准是千字60元,干一天可能还比不上小时工挣的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谈草婴才更有意义。翻译家要像草婴一样,做一个有良心的翻译家;甚至还要像当年的传教士一样,勇于奉献。”(记者 路艳霞)

【补白】

《草婴著译全集》明年面世

草婴离开了大家,但他丰富的世界将不断展现出来。“最晚到明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草婴著译全集》应该可以面世。”曹元勇透露,《草婴著译全集》共有20卷,包括草婴所有的翻译作品、他写下的介绍苏俄文学的文章,以及日记、通信、翻译艺术访谈等。全集中还包括草婴评介苏俄三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和索尔仁尼琴的文章。“遗憾的是,草婴先生不能看到这套书的出版,更不能亲手抚摸他的书了。”曹元勇说。

【后记】

“草婴书房”期待落地

2013年12月,我因本版开设的《拜访我们的文化老人》栏目,前往上海采访草婴先生。记得那天是12月19日,我陪伴着草婴先生的夫人盛天民,在上海华东医院目睹了他经历的一次生死考验。那一次,草婴战胜了死神。但家人和朋友们都知道,以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恐怕死神得逞的那天不会太远。

那次采访,盛天民提及草婴有一个愿望,“留一座墓碑,不如留一间书房。”他希望将毕生藏书拿出来,建一座“草婴书房”。草婴家中的书的确非常多,直通到屋子顶棚的大书柜一共有十多个。里面码着的多是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以及哲学、历史方面的书籍。这些书柜中到底有多少书,盛天民和家人一直无力一一清点,但她希望能让这些书籍发挥余热,开放给世人自由阅览。她和家人其实已经看好了“草婴书房”的地点,就在上海徐汇区滨江大道上的“西岸文化走廊”。

不过,时隔近两年,书房的事情至今依然没有着落,“书房的用地不能直接划拨,需要购买。可现在还找不到人出这笔钱。就算是真的有了地方,书房要免费开放也需要专门的人来管理和运营。”不过,让她感到充满希望的是,上海市有关部门已经约好这几天来家中探望,或许可以给书房的落地带来好消息。(李洋)

THE END
0.如果现代中国的两大圣人是雷锋和鲁迅,毛主席就是圣人中的圣人鲁迅与毛主席的心是相通的,鲁迅被毛主席称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笔者于2009年8月17日写了一篇文章:《鲁迅,一个痛苦的人》(见附文),充分说明了鲁迅先生对于当代中国的伟大意义。 鲁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是中国的托尔斯泰,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是世界文学巨匠和文学大师,是https://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19/10/409504.html
1.还原“赛先生”:近代中国“科学”概念人格化溯源文史他好将外国人名译成中国人名,如“译Shakespeare(莎士比亚)为叶斯璧,译Kropotkin(克鲁泡特金)为柯伯坚,译Franklin(富兰克林)为樊克林,译Tolstoi(托尔斯泰)为陶斯泰” 。他还喜欢挪用中国称谓表达外国人的身份关系,从而将中西社会的大人物拉下神坛,混同于普通的市井之人。他在1911年初版的科普小说《上下古今谈》中称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321/c442005-32648238.html
2.张直心:《狂人日记》:鲁迅与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互阐《狂人日记》:鲁迅与托尔斯泰同名小说互阐 原创2016-10-20张直心 鲁迅研究动态 鲁迅研究动态 作者简介:张直心,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著有《比较视野中的鲁迅文艺思想》《思想·文本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2172867/
3.赵景深与鲁迅的交往同年鲁迅编《奔流・托尔斯泰专号》,赵景深投了一篇托翁长子写的《托尔斯泰自己的事情》,鲁迅很慎重,向赵景深要了原刊物去看,可见他编辑刊物负责和认真。他还说:“欧洲的事情,仅有赵景深先生写给我一点消息。”他把赵景深告诉他的英、法纪念托尔斯泰百年祭的情形都收集在《奔流・托尔斯泰专号》的后记里,这篇后记也收https://www.shtzb.org.cn/shtzw/shtzw2017/n3718/n3736/u1ai1879978.html
4.2017大师对话: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史2017年9月11日,夏目漱石的长孙夏目房之介(右)与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在绍兴参加“大师对话:鲁迅与夏目漱石”活动合影,夏目房之介作漫画一幅留念。 鲁迅和夏目漱石的长孙们的会面 今年是日本二十世纪著名的“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也是中国二十世纪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在日本开始文学写作的一百一十年。9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011/c404064-29580822.html
5.鲁迅在俄国两大文豪之间的选择文摘报鲁迅早期思想一个关键的亮点是关于“人”的描述,这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的一种表达。其间流动的就有托尔斯泰的元素。可是后来,当他凝视中国社会生活的时候,“立人”这个正面的话题被苦难的负面阴影代替了。他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本里找到了共鸣,那就是对无法“立人”的焦虑,出现的是与托尔斯泰相反的东西。你会感到他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4-10/25/nw.D110000wzb_20141025_2-08.htm
6.鲁迅:在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之间的选择光明日报鲁迅早期思想一个关键的亮点是关于“人”的描述,这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的一种表达。其间流动的就有托尔斯泰的元素。引用俄国的资源,这在他是一种新文化建设的渴望。可是后来,当他凝视中国社会生活的时候,“立人”这个正面的话题被苦难的负面阴影代替了。他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本里找到了共鸣,那就是对无法“立人”的焦虑,出现的是与托尔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4-10/20/nw.D110000gmrb_20141020_1-16.htm
7.“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⑦]这三个特点,即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构成一种伟大的 “鲁迅精神”。鲁迅的一生就贯穿了这种精神。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从毛泽东总结出鲁迅精神、赞誉鲁迅是新文化革命的旗手、现代中国的圣人看,他们两人在物质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里有着思想上的共鸣。https://www.dswxyjy.org.cn/n1/2020/1026/c423725-31906002.html
8.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由喜爱和平改为崇拜战争,绝不是。他读过托尔司泰、罗素、罗曼罗兰的非战的文字,……人不应当互相残杀。可是,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这后一句话,不但堪称老舍理想中最具人性光辉的内容,而且也要算鲁迅《破恶声论》后中国文学对托尔斯泰主义的又https://sdsdwkxb.cnu.edu.cn/gkll/2020n/2021d6q_d42c5c55bed94493a9d317bd5bc85b0b/a8d10aa29e1f42bcafa8d08d70ee9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