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摘 要: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所以,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可是,仅仅抓好教科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课堂学习的收获进行课外阅读,带着生活的体验、课外的积累走进课堂,真正实现阅读教学课内外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更需要拓展性积累,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更需要个性的体验。只有把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新语文课程的目标。因此,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下面就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立足课内
(一)单元内横向阅读
1.课文链接
三—六年级上册
年级
单元
主题
课文
链接
(二)
金秋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汪曾祺《自报家门》
《秋天的雨》
《迁徙的季节》
(七)
自然
《大自然的声音》
叶圣陶《瀑布》
(三)
观察
《蟋蟀的住宅》
观察日记《燕子窝》
(四)
神话
《普罗米修斯》
《神话选译百题》
(六)
童年
《牛和鹅》
《牛的写意》
(八)
历史故事
《西门豹治邺》
剧本《西门豹治邺》
(一)
花鸟
琦君《桂花雨》
琦君《<烟愁>后记》《家乡味》
(四)
爱国
《圆明园的毁灭》
闻一多《七子之歌》
(七)
四季
巴金《鸟的天堂》
巴金《筑渝道上》
(一)
风景
《丁香结》
“丁香”诗句
《花之歌》
《杨柳与水莲》
(二)
革命
《七律·长征》
《菩萨蛮·大柏地》
《灯光》
《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伟大的友谊》、《春天的故事》
(六)
大地
《三黑与土地》
《在希望的田野上》
(八)
鲁迅
《好的故事》
《论<野草>》、《鲁迅<野草>注解》
三—六年级下册
年级
单元
主题
课文
链接
(二)
寓言
《守株待兔》
《南辕北辙》
《陶罐和铁罐》
《北风和太阳》
(二)
科技
《琥珀》
《琥珀物语》
(三)
现代诗
艾青《绿》
宗璞《西湖漫笔》
(四)
动物
《猫》
夏丏尊、周而复《猫》
《白鹅》
《白公鹅》
(七)
品质
《黄继光》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一)
童年
《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传》
(二)
古典名著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红楼春趣》
《风筝》
(四)
爱国
《军神》
《丰碑》
(七)
世界名胜
《威尼斯的小艇》
朱自清《威尼斯》、乔治·桑《威尼斯之夜》
(四)
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
《董存瑞》
《为人民服务》
《十里长街送总理》
(五)
科学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詹天佑》
2.课后题
五下第六单元《田忌赛马》: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3.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日积月累)
(1)词句段运用:
·三上第七单元“摘抄好的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摘抄内容右下方注明出处。
·六上第四单元“词句段运用”《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引入《红楼梦》“凤辣子出场”。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kèn)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
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说话声。她先是赞美林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其实在炫耀着自己在贾家的特权……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凤姐的形象跃然纸上。主题都是“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口语交际:
四上第八单元“讲历史故事”和五上第三单元“讲民间故事”。
(3)快乐读书吧:
·四上第四单元“很久很久以前”,推荐《山海经》、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四下第二单元“科普”,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穿过地平线》、高士其《细菌世界历险记》、比安基《森林报》等。
·六上第四单元“成长”小说,推荐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4)日积月累:
·五上第三单元《牛郎织女》,可以直接链接到本单元“日积月累”《乞巧》。
·五上第七单元“四季景物”,《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深秋)、《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冬),引学本单元“日积月累”《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扩展到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
·六下“古诗词诵读”《送元二使安西》,回顾四上第七单元“日积月累”《别董大》。
(5)习作:
·三上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引入本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叶圣陶《稻草人》。
·四上第四单元“神话”主题:《我和 过一天》,开展读书会。
(二)前后年级纵向阅读
1.三下第四单元法布尔《蜜蜂》,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四上第三单元法布尔《蟋蟀的住宅》,连续细致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2.三下第三单元“传统文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六下第一单元“传统风俗”,《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二、着眼课外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但不是终点。
(一)同作者
1.叶圣陶
三上第七单元阅读链接《瀑布》,三下第一单元《荷花》,四上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推荐《稻草人》。
2.冰心
三下第六单元《肥皂泡》,四下第三单元《繁星三首》,五上第八单元《忆读书》。推荐《繁星》《春水》《小橘灯》。《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收入诗人164首小诗。《春水》是《繁星》的兄弟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小橘灯》是冰心创作的一篇散文,是其晚期代表作之一。歌颂母爱、亲情、童心、大自然。
3.老舍
四下第四单元《猫》、《母鸡》,五下第五单元《骆驼祥子》,六上第一单元《草原》,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推荐《小动物们》《林海》《养花》 。
4.冯骥才
四下第七单元《挑山工》,五上第一单元《珍珠鸟》,五下第五单元《刷子李》。推荐《捅马蜂窝》《献你一束花》 《花脸》。
5.萧红
三下第七单元《火烧云》,五下第一单元《祖父的园子》,推荐《呼兰河传》。
6.鲁迅
六上第八单元,鲁迅文集等。
7.***
六上第二单元《七律长征》《菩萨蛮·大柏地》,拓展学习***文章诗词。
8.巴金
四上第一单元《繁星》,四下第五单元《海上日出》,五上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推荐《狮子》《明珠和玉姬》《哑了的三角琴》《一个侦察员的故事》。
9.安徒生
四上第二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四下第八单元《海的女儿》。推荐《安徒生童话》。
10.艾青、沈从文、丰子恺、矛盾、朱自清、列夫·托尔斯泰、泰戈尔等。
(二)同体裁
1.记叙文:
2.散文:《繁星》、《海上日出》
3.童话:
4.诗歌:古诗、现代诗(冰心)
5.小说:
……
(三)同题目或题材
1.同题目
·四上: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之《雪梅》,引读第二首;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王昌龄《出塞》,引学第二首《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翰《凉州词》,引学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从军行》
2.主题:爱国、品质、亲情、节日等
·品质:四下第七单元王冕《墨梅》,引读郑燮《墨竹图题诗》,教学《囊萤夜读》时引学《凿壁偷光》。
·节日:三下第三单元《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六下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学习《元日》(王安石)、《清明》(杜牧)。
·亲情:五上第六单元《慈母情深》,链接朱自清《背影》,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送别:
3.同系列:
·中国名著
五下第二单元“四大名著”:《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
·外国文学
六下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三、衔接策略
(一)形式
句段,篇,整本书。
如:1.三上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推荐进行全文阅读;2.宗介华散文《带刺的朋友》,告诉学生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对小刺猬有了哪些新印象。3.三下第二单元《鹿角和鹿腿》,推荐阅读《伊索寓言》。4.四下第六单元《芦花鞋》,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该小说曾获《中国报纸》2005年十大好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江苏精品图书奖,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世界出版政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5.六上第八单元《少年闰土》,推荐阅读《故乡》。
(二)环节
课前(预习):四上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小故事。
课中(课堂教学):多在词句分析、品悟感情和拓展延伸环节进行。
课后(课后题、作业布置、讲题):故事改编、续写。
(三)方法
1.巧设安排
把握学情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石。我们生活在一个母语的环境中,语文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语文的机会很多。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给孩子30-40分钟,给一篇与他年龄相符合的文章,孩子能读懂70%,读不懂的不是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情感,而是各种语言现象。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上第三单元《去年的树》让三四年级的学生读,能体会到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那么,面对五六年级学生,我们选择什么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呢?作为教师,我们要从文本中看到学生看不到却很重要的东西。因此本节课,应努力让学生已经熟悉的故事变得陌生起来,让学生在自以为读懂的地方读出新鲜的东西来,从而带领学生进入童话故事的新视界。
鉴于上述理由,为了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连续多篇作品,由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把《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大项:①把握主要内容;②感受人物形象;③体会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你觉得伐木人、火柴厂工人和小女孩需要为鸟儿和树的生离死别负责任吗?为什么?④总结读法,尝试运用。如此设计,相信比一句一词进行琐碎而概念化的讲解更能发挥文本的价值,经典的魅力,给学生的童年阅读埋下文学的种子,以后可以生根发芽。
2.强化训练
加强课内外阅读衔接锻炼,可以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给学生安排适当的阅读量,在海量阅读中逐渐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衔接的实效性。
比如在学习了三下第二单元《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这两篇寓言故事之后,学生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不能想着不劳而获,不能不知变通,只有付出努力、看准方向去奋斗才能获得好的结果。教师适时推荐《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用比较式鉴赏解读的方法,引导他们把几篇文章所蕴含的哲理讲出来,变简单的阅读为分析文章主旨,学生在阅读中学到做人的道理:不遵守客观规律,只会让事情变糟,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要投机取巧以及出了差错要及时补救。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又在阅读中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有着十分重要的德育意义。
又如在学习了二上第一单元《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叶圣陶《爬山虎的脚》一文,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赏析作品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描写的变化。
3.开展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学生生活中相对熟悉阅读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例如,给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根据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阅读教学中选择充满奇特想象,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的读物,明确要求学生一个周期内至少要读多少本书,通过组织学生阅读分享会,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阅读兴趣领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再如,读后感、读书小报、诵读比赛等。
此外,生活化的阅读体验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比如上街的时候在家人的帮助下识记商店的广告短语以及活动规则;报纸上,电视里也时不时有很多学生感兴趣,想了解的新闻资讯,通过多种途径或在别人的帮助下自主阅读,多样化的阅读之后,培养兴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师生交流中,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成果和阅读兴趣方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四、注意问题
1.根据学情选择性衔接。冯骥才(《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低衔接高为主,高回顾低为辅。
3.切合语文要素。
如:四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第七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不适合链接《十里长街送总理》,六下第四单元《为人民服务》可以链接,主题相同,“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感悟品质”,而且已经编入本课“阅读链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链接周恩来的事迹。
再如:五下《红楼春趣》,语文要素为“学习阅读方法,学写读后感。”不适合引入“王熙凤出场”那段。
4.只安排,无落实。
五、达到效果
1.落实要素
2.加深理解
3.学习写法
4.感悟语言美
五下第七单元《威尼斯的小艇》的“阅读链接”:朱自清的《威尼斯》,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内和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阅读是语文学习之本,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性,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周荣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4(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