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自杀后,舒乙产生心结,只愿称其“老舍先生”,晚年终于改口冰心茅盾编剧胡絜青郭沫若中国文物民国作家

就在舒乙陷入回忆的空当,电话铃突然响起,按照电话中给的地址,舒乙来到了市文联,那儿的负责人拿出一张证明信给他,上面写着:“我会舒舍予自绝于人民,特此证明。”看到证明信上的内容,舒乙睁大了双眼,他还未反应过来,那人又让他赶快到德胜门西路豁口外太平湖处理后事。

舒乙只感觉双腿一软差点坐到地上,他不能明白也不理解,事情为何变成了这样?

“人民是了解我的”

舒乙几乎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来到太平湖,在有半人多高的杂草中,他看到了躺在小土道上的父亲。眼泪从眼眶里涌出,脸上瞬间多出了两行清泪,舒乙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只觉得眼睛被糊成一片的黄色的光晃得怎么也睁不开。

舒乙

他用力擦掉眼泪,这才发现,那道光的出处正是来自父亲身上裹着的那张破黄席。父亲就仰躺在那里,头朝东脚朝西,眼睛紧闭,眉头却是舒展的,似乎他走得十分安详。

父亲没戴眼镜也没有穿外衣,脚上穿着一双千层底的鞋,没有泥土,肚子里面也没有水。经过一整天的日晒,他的衣服鞋袜早已干了,只是衣服有些凌乱,那是法医检验导致的。最醒目的,是他头上、手臂上已经干涸的血迹,还有大片大片的淤青。

看到父亲遍体鳞伤的身体,舒乙很难想象父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事情。

前几天,市文联的好几个干部和领导被点名到成贤街的孔庙,作为市文联主席的老舍立马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正直的他主动站出来要一起去,结果就是到回家时,他的头已经破了,原本雪白衣服上沾染了血迹。

老者

直到凌晨的时候老舍的妻子胡絜青还在为他清理伤口,看到丈夫身上的惨状,胡絜青忍不住哭了出来,声音不高,因为她不敢。

处理完伤口之后已经是下半夜了,老舍没有心思睡觉,因为他明天还要到市文联报到,迎接他的将会是什么,他心里其实十分清楚。他的眼神从痛苦转向绝望,从回家就默不作声的他突然对妻子说:“人民是了解我的!党和毛主席是理解我的!总理是最了解我的!”

胡絜青感到丈夫很不对劲,但看到丈夫悲戚的神情,实在不愿意刨根问底揭他伤口。

舒乙突然意识到,可能在那个时候,父亲就已经想要自杀了,因为他说:“又要死人了。”当时家人只觉得奇怪,但谁也没有放在心上。

老舍

本该第二天出现在市文联的老舍并没有去,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当时闻讯从单位赶回来的舒乙就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从胡同口开始,一直到屋里都站满了人,他们是来找老舍的,因为他没有到单位去,他们询问胡絜青,她表示不知道,那些人不相信,在家里搜了个遍。

当家中所有的地方都找遍也不见老舍的身影时,那些人又都慌忙地撤走了,舒乙这时也感觉到了不对劲,他立刻起草了一封信,稍微准备了一下,拉着妹妹直奔国务院接待站。

到了之后,他解开上衣,里面露出了昨天老舍穿的那件衣服,接待的人仔细听了他的陈述说:“我立刻报告上去,请你们放心。”

舒乙虽然没有扭转乾坤的能力,但他清楚的知道,现在能拯救父亲的,也只有父亲最信任的总理了。时间好像变得很慢,回到家中的舒乙焦急不已,他不停地看表,不停地望向电话,终于在几个小时后,总理秘书打来电话说,总理已经派出人手寻找老舍先生,等有了消息一定告知他们。

舒乙

除此之外,舒乙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等待,直到第二天下午,他才终于见到了已经没了气息的父亲。

向舒乙移交遗体的,是一位市文联的年轻人,在他的身后站着的是老舍的司机还有他的汽车。不过,此时汽车已经不属于老舍了,这位年轻人是汽车的新主人。

年轻人问舒乙要了名字和证件,在确定舒乙就是老舍的儿子后交代了几句就转身上了车,临走时,年轻人说:“你必须赶快处理掉,这里晚上有野狗。”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舒乙的心,他看着绝尘而去的汽车的背影,感到无比悲凉。舒乙没有立刻处理遗体,而是直接坐在了父亲的身边,他想等母亲来。

老舍与家人

就这样,舒乙一直坐到了晚上,天已经完全黑了,整个公园已经完全没有了人。公园里没有路灯,黑漆漆的一片,忽然天开始下起雨来,舒乙只感觉到脸颊湿润,却分不清那到底是雨还是泪。

不知过了多久,舒乙终于听到了母亲的声音,同她一起来的还有火葬场的车。

称父亲为“老舍先生”

父亲为何要自杀?他是怎样走到太平湖的?他又为什么来到太平湖?一系列的问题在舒乙的脑中徘徊。

为了搞明白这些问题,舒乙调查了许多事情。父亲的遗体是清晨在后湖中被发现的,当时一位住在附近的演员到湖边锻炼身体,无意中看到水里有东西,仔细一看却看到一个露出水面的后脑部。

演员被吓坏了,赶紧喊人,可当时公园里没有人,演员只能到远处几户湖边的渔民寻求帮助。

众人七手八脚地合力把人捞了上来,发现人已经冰凉,在附近的岸边,人们还发现了他留下的上衣制服、眼睛、手杖和钢笔。制服口袋里有工作证,当看到里面的工作单位和姓名时,大家都惊呆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派出所,派出所派出警员、法医对老舍的身体进行了细致检查,最后不知道是谁往他身上盖了一张破黄席。

舒乙还了解到,就在父亲自杀的当天,一位老人曾看见他在这里坐了整整一天,从上午到晚上,几乎没动过。老人估计悲剧发生在半夜,早上人们打捞的时候还看到在湖面上飘着一些纸,却并不是遗言,而是手抄的毛主席的诗词。

没有从目击者身上找到答案,舒乙又从父亲的作品中寻找。可他翻遍了父亲的书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太平湖的事情。

他还记得1944年日本包围重庆时父亲说过:“北边是滔滔的嘉陵江,那里便是我的归宿。”在其身边的王冶秋说:“此话当真。”父亲说:“当真。我看不出往哪里逃,好在嘉陵江又近又没有盖儿。”那时候的幽默反倒成了真,造化弄人。

舒乙始终没有找到父亲到太平湖的原因,直到父亲去世十二年后,有一次,他偶然打开解放前的北京老地图,一下子发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太平湖的位置在北京旧城墙外的西北角,和城内的西直门大街西北角的观音庵胡同很近,从地图上看两者近在咫尺。观音庵是老舍母亲晚年住的地方,她在那里住了近十年,于1942年去世。

老舍

舒乙想,或许父亲投身太平湖,是见他的母亲去了。

即便是多年后得知了父亲去太平湖的原因,父亲的死终究给舒乙的心里结上了一个难解的疙瘩。

老舍去世前,舒乙一直在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作,但在父亲死后,他放弃了事业开始从事和父亲一样的文职。人们还发现,舒乙在向别人回忆自己父亲的时候,从来不称“父亲”,而是称为“老舍先生”。

有人说这是因为他与父亲的感情不深,沉浸在文学世界的老舍可能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因为舒乙曾说过,老舍是一位严肃而沉默的父亲,他每天不是写作就是在思考如何写作,就连大年三十也在写。

舒乙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童年的舒乙虽然与父亲聚少离多,但老舍先生给孩子给予了足够的父爱。

在舒乙的印象中,父亲是严肃的,自己非常敬畏他,但有时候父亲又是充满童心的,常常逗乐。在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成绩不突出,但是有一天竟然考了全班第一,父亲知道后立马给老师寄了一只鸭子,还写了一张条:奉上肥鸭一只,老舍。

这说明,老舍一直关于着孩子的情况,但他又对孩子们几乎没有要求。

舒乙回忆,父亲从来不向他们输送大道理,不督促他们的学习,认为小孩子就应该玩儿。父亲对他们姊妹几个没有特别的期望,甚至觉得他们长大后当木匠或者拉车也可以。当他学了理工科时,父亲表现得非常高兴,因为当时理工科是建设国家最实用的。

要说因老舍的不常陪伴,才导致舒乙称自己的父亲为“老舍先生”,也太说不过去了。

要说导致舒乙不称“父亲”的原因,最有可能的便是:他对父亲突然离世,连一声对家人的交代也没有感到难以接受。

在老舍去世的那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送妻子出门,自己随后也出了门。在出大门前,老舍走到三岁孙女窗前,亲切地唤她出来,俯下身,拉着她的小手轻轻地说:“和爷爷说再见。”再见两个字是加重说的,年幼的孙女并没有感受出爷爷的异常,乖巧地伸出手,朝着爷爷挥了挥手,奶声奶气地说:“爷爷再见。”

老舍和妻子

父亲去世前没有和他说过任何话,一直是舒乙心里的疙瘩。

用一生研究父亲,晚年释然其实,舒乙曾对自己不称“父亲”作出过回应,他说:“从1984年从文以来,我就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来审视父亲 ,称其先生而不称父亲,是要将父亲拉远,客观地研究他。另外,‘先生’是人民对老舍的尊称,我也从众。”

1979年,舒乙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报》连载。在创作的过程中,舒乙采访调查了100多人,其花费的心血可想而知。

老舍和家人

在这之后舒乙又连续创作了《我的风筝》、《老舍》、《现代文坛瑰宝》等著作。1985年5月,出版与母亲胡絜青合著的散文集《散记老舍》,记叙了老舍的生活、创作、交友诸多方面的内容。8月又出版了人物传记《老舍》。

仅仅过了一年,舒乙又出版回忆录《老舍最后的两天》;1988年出版散文集《老舍的关坎和爱好》。

到了1995年,从未从师学过画画的舒乙开始绘画,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举办了12次画展。其实,舒乙在画画方面的造诣,也是来自他的父亲。

在小的时候舒乙就喜欢画画,他还记得父亲从来不拘于管理孩子们的学习,经常教他写生。有一次,组织为老舍过生日,当天有很多人题词、作画,老舍看到舒乙后招手说:“傻小子,你也来画一个。”

舒乙和老舍

当时舒乙只有九岁,也不会在意自己身边都是些在文学上造诣极高的人物。他的左边是郭沫若,右边是茅盾,他在中间画了一只小鸡,就画在徐悲鸿的画旁边。

除了写作,舒乙还研究父亲的作品,翻来覆去地看,一直到书本都因翻页变得破破烂烂。但他还是不明白父亲为何选择自杀。直到有一次和冰心谈话,舒乙才真正想通了。

冰心和他聊天时突然说出一句:“我知道你爸,一定是跳河而死!”舒乙问:“您怎么知道?”冰心说:“他的作品里全写着呢,好人自杀的多,跳河的多。”

舒乙听后恍然大悟,确实,父亲作品中的许多人物都以悲剧收场。一个作家的命运和其笔下主人公的命运可以不画等号,但正是因为这些主人公,才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作家的思维。所以,作家本人的身世总能从他笔下的人物中找到某些痕迹。

老舍

从这个角度说,作品与作家之间存在着切不断的联系。

在老舍的作品中,有着大量的老舍先生的独白,这些独白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表达了他的生死观。在老舍先生的笔下,那些自杀的主人公死得壮烈,不是脆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气节。在老舍先生看来,一个大写的人,是会自己选择死亡的。

了解了父亲的生死观后,舒乙终于释然了,从父亲的作品中,他终于读懂了父亲。

晚年时,舒乙写了一篇名为《父子情》的文章,他用温馨的字眼回忆了父亲与自己相处的时光,这一次他没有称“老舍先生”,而是称呼“我的父亲”。

舒乙

后来有记者问舒乙:“你如何看到你父亲自杀的这一行为?”

舒乙说:“先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无法理解并且悲痛。后来看了许多父亲的书,明白了他的生死观,也就渐渐释然了。我觉得他做到了一个真正大写的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韩寒批评文学大家:老舍文笔差余华不能读新闻中心评论家浩歌撰文回应称,“茅盾、巴金、老舍、冰心是我们这个民族杰出的文学大师,是民族心灵史的书写者,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代表者,其地位是历史的决定、人民的选择,经过了文学史的检验和评价,颠覆大师贬低大家可笑而且徒劳。”浩歌认为,对中国人公认的文学大师贬低嘲讽,伤害了一个民族的文学尊严,对文学大师心怀尊敬之心是https://news.sina.com.cn/s/2008-06-19/103115776387.shtml
1.竹联荟萃‖陈瘦竹对谢冰心素园陈瘦竹;老舍谢冰心。 素园即韦漱园(一九〇二一一九三二),是近代著名翻译家,一九二四年,鲁迅在执教北大之余,主编“未名丛刊”,专收译作,素园是“丛刊”主要作者之一。他虽然只活了三十岁,译作却颇多。果戈里的著名小说《外套》就是他译的。鲁迅对他评价颇高。给他写的墓志铭道:“素园并非天才,也非豪杰https://www.jianshu.com/p/88f742bb3e23
2.读者作文600字(精选46篇)冰心奶奶不仅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还不停地回复着小读者们的来信,直到自己生病了,还仍然坚持着回复小读者们的来信,她真的时时刻刻保持着一颗童心,真让人敬佩呀!同时,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也深切地体会到了冰心奶奶的这一句名言:“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http://www.unjs.com/zuowendaquan/zuowenliubaizi/4420555.html
3.冰心的小短诗(精选5篇)冰心的小短诗范文第3篇 精选最新关于《繁星春水》读后感范文   《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我,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   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字——冰心写的。在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一直都https://www.1mishu.com/haowen/108222.html
4.冰心全集第七卷:纪念老舍八十五岁诞辰冰心在线阅读老舍若是还在,今年该八十五岁了。 我想象:我们几个老朋友,给他开个不大也不小的庆祝会,地点也就在作协的会客室吧。老舍拄着手杖从外面进来了,一进门 ,笑容满面地向周围看了一看,把手杖挂在臂上,抱拳拱手,说:“不敢当,不敢当”,至于这位“语言大师”底下还会说些什么欢喜,感谢,幽默的话,我这个拙口笨舌的人,就不会替他说了! 我们https://www.99csw.com/book/755/22791.htm
5.冰心的抗战“动作”博览群书文协的老舍是常客,每回上山,会带来许多文艺界、抗战前线的消息,令潜庐与山下的文艺界与抗战的前方联系了起来,也给潜庐带来生气。“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且共儿童争饼饵,暂忘兵火贵桑麻。酒多即醉临窗卧,诗短偏邀逐句夸。欲去还留伤小别,阶前指点月钩斜。”这是老舍当年书赠吴文藻和冰心的诗句。https://epaper.gmw.cn/blqs/html/2015-12/01/nw.D110000blqs_20151201_1-03.htm
6.冰心的散文通用12篇并且,这里的“喷发”更显出冰心用词上的匠心,“喷发”也隐含了一个“嗅”,“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嗅到了吗?因为她对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的喜爱而产生的想象――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不让人觉得他们在“喷发着香气息”呢?文中我们的“笑”“迎”“挤”等,一“笑”一“迎”,流露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一https://zgnn.xueshu.com/haowen/37656.html
7.关于读书受益终生的作文(通用53篇)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却将如何读书简洁明了地表达了出来,也使我爱上了读书。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西游记》,我们可以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可以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可以了解到https://www.oh100.com/a/202201/4123766.html
8.推荐一本好书的作文800字(精选95篇)《寄小读者》中,冰心奶奶还艺术地揉进一些天文、地理、历史和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让我们小读者们在妙趣横生中扩大了知识面,增加了智慧。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现在推荐给大家,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一本好书的作文800字 17 前苏联作家、诗人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冰心曾经https://mip.ruiwen.com/zuowen/800zi/3141519.html
9.名人名事冰心奶奶的故事 冰心奶奶很坚强。冰心奶奶在80岁那年,因为脑血栓,右半身不能活动了,连笔也拿不了,接着她的腿又骨折了。但是,冰心奶奶没有放弃,像小学生一样重新练习拿笔,重新 练习写字 ,终于又可以写东西了。 冰心奶奶很勤奋。冰心奶奶有句座右铭: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冰心奶奶一辈子几乎没有停止过读书和写作,从19岁一直读写到94岁,就在去世前https://www.meipian.cn/1rkcqokk
10.冰心>冰心文集老舍和孩子们(760) “咱们的五个孩子”成长起来了(765) 颂“一团火”(772) 三寄小读者(通讯三)比如我给他们念:“金咕噜棒,银咕噜棒,爷爷打板——”不用我往下念,他们就说:“奶奶唱。”我说:毗湿奴派诗人有声有色地歌唱拉达如何在风雨之夜去赴和克里希纳约定的幽会。我不知道他们曾否停下来想http://www.bwsk.com/mj/b/binxin/bxwj/6.htm
11.老舍的诗词集《贺冰心先生移寓歌乐山》 年代:现代作者:老舍 敢为流离厌战争,乾坤终古一浮萍; 茅庐况足遮风雨,诗境何妨壮甲兵。 移竹渐添窗影绿,飞花时映彩霞明; 鸟声人语山歌乐,自有文章致太平! 《赠涤非词人》 年代:现代作者:老舍 词客天南去,碧鸡金马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529/16/1500339_474234960.shtml
12.m.lizhi.fm/vod/50916728/2742591615326049798https://m.lizhi.fm/vod/50916728/2742591615326049798
13.读书笔记600字作文(精选29篇)冰心奶奶是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冰心奶奶的一些散文,其中《小桔灯》这篇文章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桔灯》向我们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几十年前,到重庆郊外去看望一位朋友,在等朋友时,一个小姑娘来打电话来叫医生给她妈妈看病,后来冰心奶奶去探望了那个小姑娘和她的妈妈。走时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dushuxindetihui/11301192.html
14.读一本书读后感400字(通用26篇)母爱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抚慰我的心房。又如一杯浓浓的奶茶,温暖我的肺腑。我爱看冰心奶奶的'《繁星》它犹如一曲优美温婉的天籁之音,随着冰心奶奶的吟唱,将一份炙热滚烫的爱在我眼前幻化而来。 在我的生活中,母亲给我的爱又是何等的深层。且不说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这些纷繁的家务活,光是辅导我的功课就已https://www.oh100.com/a/202207/4914398.html
15.茅盾巴金老舍冰心……他们的新年梦想是什么?---冰心 我们将建设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个人为了群众而生存,群众也为了个人而生存。军阀的争斗、饥饿、水灾以及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遗梦,这并不是什么梦想,我们努力便没有什么不会实现的。 ---郑振铎 我只想中国人个个都不要钱,而只把它们全部精力用到发明生产互助与有意义的牺牲上去,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 https://www.gmw.cn/guoxue/2019-01/02/content_32284546.htm
16.春节特辑·记忆丨老舍、冰心、沈从文、林语堂、梁实秋是怎样过年的【导读】于中国人而言,一年之中那么多的节日,没有比春节更意味深长的了。春节意味着辞旧迎新,喜乐的团圆与真挚的守望在这一刻交织成独特的年味,令无数人备感温暖。且看文学名家在散文中深情回忆的春节往事。 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叙述——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https://www.whb.cn/zhuzhan/wybj/20180215/189517.html
17.读者作文(30篇)冰心奶奶写这一章,写自己离开父母的怀抱,不正是想让我们长大,不正是想让我们明白,从现在起记得多拥抱一下父母,多孝顺父母,只因他们为了我们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一切,他们硬是把毕生的期望都寄托给了我们。而这只是第一章,她的一次见闻,而她的第一个见闻,就给予我们这么多感慨。但如果单单从文字,从一本书的角度https://www.chinesejy.com/zw/145413.html
18.冰心的文章范例6篇冰心的文章范文3 我曾读过冰心奶奶写的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二》。信中,冰心奶奶写出了她对母亲的怀念,并教育我们这些小读者,母爱是永远的。 我喜欢作家字,会客室里高挂着郭老、茅公、叶老、闻一多、王统照、老舍、郑振铎等十多位师友的手迹条幅。我去信向冰心大姐求字,她一直不作答。我一再催促https://www.baywatch.cn/haowen/163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