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书名与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楼梦》书名与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楼梦》书名与古诗词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中写到:“《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自唐以来,古人诗词中,“红楼”一词用的较多,多与女人的爱情,思恋有关。《红楼梦》书名来自何首诗词,专家、学者说法不一,没有定论。从诗词的意境和书中内容分析,以下几首与《红楼梦》极其相关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书名与古诗词,欢迎来参考!

一、“红楼富女”出自白居易的《秦中吟·议婚》

《红楼梦》甲辰本梦觉主人在序言中写到:“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作是书者藉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这一段序文是说:《红楼梦》写的就是富贵家簇的儿女之情,有真的,也有假的。这种写法来自白香山(即白居易)的诗和庄子的文章。

“红楼富女”出自唐朝诗人白香山写的《秦中吟·议婚》,诗全文如下:

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人间无正色, 悦目即为姝。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贫为时所弃, 富为时所趋。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见人不敛手, 娇痴二八初。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绿窗贫家女, 寂寞二十余。

荆钗不直钱,衣上无真珠。几回人欲聘, 临日又踟蹰。

主人会良媒,置酒满玉壶。四座且勿饮, 听我歌两途。

富家女易嫁,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 嫁晚孝于姑。

闻君欲娶妇,娶妇意何如?

这组诗作者站在同情贫家女的立场上,劝人娶妻不要娶富家女。并提出了一个审美的观点,即“悦目”的标准,既含容貌美,尤含心灵美。富家女虽易嫁,却“嫁早轻其夫”,贫家女难嫁,却“嫁晚孝于姑”。足见选美标准有贫富善恶之别,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状况。“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也就是富家女的生活现状。“诗证香山”是否指的这一首呢?没有明确的答案。但红学家冯其庸认为是白香山的另一首《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并序》的长诗,诗中描写了“到一红楼家”,一个“红楼富女”的生活,以及描写的“窗下人”,颇有《红楼梦》的味道。白香山的诗几处写到“红楼富女”因此,梦觉主人认为白香山的诗和庄周之梦就构诚了《红楼梦》,但这仅仅只是梦觉主人的看法。

二、“红楼女”出自韦庄的《长安春》和《闺月》

无独有偶,红学大师周汝昌在《红楼十二层》提出:此楼为何而非“红”不可?我则喜引晚唐韦庄的诗,比白居易的诗有味得多――“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

这几句诗出自韦庄《长安春》和《闺月》两首诗:

《长安春》:长安二月多香尘,六街车马声辚辚。家家楼上如花人,千枝万枝红艳新。帘间笑语自相问,何人占得长安春?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尽属红楼女。如今无奈杏园人,骏马轻车拥将去。

《闺月》: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清风行处来,白露寒蝉急。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欲言无处言,但向姮娥泣

这两首诗都写了“红楼女”,前一首写的长安的景色,长安的春色是红楼,居住在红楼是一些什么人,暗示当时社会一些问题,后一首以景写美女的心境。唯独一个“情”字,周汝昌大师作了一段论述: “情”是什么?不必到字书词典里去查“定义”“界说”。此字从“心”从“青”而造。中华语文的心,与西医的“心脏”不同,它管的是感情的事,而感情亦即人的灵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再者,凡从“青”的字,都表最精华的涵义:“精”本米之精,又喻人之精;“睛”乃目之精;“清”乃水之精;“晴”乃日之精;“倩”“靓”也都表示精神所生之美。那么,我不妨给“情”下个新定义:“情,人之灵性的精华也。”《红楼梦》里所谓“大旨谈情”,也不是专指“男女爱情”,是借写男女‘情’为名,为‘情伤’的女人,为天下普通女人鸣不平,为她们的命运而悲愤。故此周大师认为 :明白了这些文化关联,才会领略雪芹所用“红楼梦”三字的本旨以及他的文心匠意。

三、李义山的《春雨》中“红楼”与“梦”遥遥相望

《红楼梦》第四十回,有一段贾府人游湖的描写,其中贾宝玉说了要拔掉那些破荷叶,林黛玉说了一句令人奇怪的话:“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李义山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今天看到这首诗,却略微有些出入。诗是这样写的:“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也许是林黛玉喜欢残不喜欢枯,故将枯改为残了。然而李义山写的《春雨》与《红楼梦》却有些关联。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这是一首情诗,诗中“红楼”与“梦”遥遥相望,春雨中望着对方居住过的红楼,极尽情思之苦,书札难寄,怀念无穷。正表达出梦断红楼的无限思情的意境。从诗的意境分析与《红楼梦》的人物特点有些相似之处。李义山的诗以残花缺月、黄昏迟暮伤感爱情诗为特色,抒情深而厚,造意精而细,可谓典雅华丽,情思缠绵,符合林黛玉忧郁、多疑、烦闷、喜散不喜聚的感伤情调,为何林黛玉最不喜欢?这可能是一句反话。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借香菱之口说宝钗的名字就来源李义山的七言绝句‘宝钗无日不生存’。第四十九回又借宝钗的话说李义山的诗隐僻。另外,《红楼梦》书中很多诗都是仿照李的诗写的,如:《红楼梦》中的四时即事诗,即第二十三回宝玉写的《春夜即事》、《夏夜即事》、《秋夜即事》、《冬夜即事》,全系仿李商隐《燕台四首(春、夏、秋、冬)》而来;第十五回,写到贾宝玉路遏北静王时,水溶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引用的就是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兼呈畏之员外》中的一句。几处引用和仿写李义山的诗说明《红楼梦》深受其影响。

除此外,还有很多李商隐的诗,如《锦瑟》、《残花》、《板桥晓别》等等都与《红楼梦》的某些意境相同,而且《春雨》诗里既有‘红楼’,又有‘梦’,可见《红楼梦》书名与李商隐的诗也是有缘分的。

在古代诗词里与《红楼梦》书名三字完全相同的,最早出现在唐朝诗人蔡京的《咏子规》: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愁血滴花春艳死,

月明飘浪冷光沉。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

肠断楚词归不得,剑门迢递蜀江深。

这首诗虽然写的很悲惨,与《红楼梦》作者的境况有些相似,有的红学家认为那三字似连文,实不连文─ 咏杜鹃啼声哀凄(子规即杜鹃),使长城征戍者下泪而将闺中怀念远离之人的梦中暂聚也给惊断了,所以应理解为“红楼中人连梦也被鹃声惊断”,实是“梦里心”三字为连文。该诗的意境,特别是“梦境”与红楼的不符。但有些学者根据此诗逐字逐句分析,认为这些诗句影射了《红楼梦》书中的人和事,《红楼梦》书名就是来自这首诗,也许这只是一种推理吧。

与《红楼梦》书名三字完全相同的,还有明末诗人陈子龙写的《春日早起》: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这也是一首情诗,以景代情,诗的意境很美,充分表达了恋人的幸福感。有的学者还考证了诗中的人物,认为就是写的陈子龙与著名歌妓才女柳如是的一段恋情,而且人物的背景与《红楼梦》中的故事极相吻合。诗中出现的“红楼梦”三个字,不仅与小说《红楼梦》在意思上直接关联,而且意境息息相通,与作者成书的年代又相近,认定《红楼梦》书名就是出自这首诗。

中国诗词渊源流长,卷帙浩瀚,精品迭出。上述引用的部分红楼诗,不能不说对《红楼梦》作者没有影响。虽然还不能准确地确定《红楼梦》书名就是出自其中的哪一首诗,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些诗都与《红楼梦》有关联,实际上这是一种文化关联,正是这种关联印证了《红楼梦》高超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还有很多有关的红楼诗,有待于专家,学者进一步探本溯源。《红楼梦》的古代渊源非常深厚且广,它吸取了中国古文化的精华,乃融会众家之长,成为一部惊世之作。

赏析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书名与古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 一词,在古诗词中早有出现,为《红楼梦》书名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种观点认为,《红楼梦》书名中的 “红楼” 出自白居易《秦中吟》的诗句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 。这句诗描绘了住在富丽堂皇楼阁里的富家小姐,身着金丝线绣的绫罗嫁衣,展现出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秦中吟》对当时受封建门第观念影响,重财轻人、攀高结富的婚姻恶俗做出揭露与批判,这与《红楼梦》批判封建礼教、展现大家族兴衰及人物悲剧命运的主旨有相通之处 。“红楼” 代表着富贵人家的闺阁,而 “梦” 则体现了作者曹雪芹对人生的感悟,他经历了家庭从富裕到贫寒的转变,从繁华旧梦中醒来后创作此书。

也有人觉得,《红楼梦》书名灵感源于李商隐《春雨》中的 “红楼隔雨相望冷”。此句营造出一种朦胧、清冷的氛围,红楼在雨中更显孤寂,这种氛围与《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悲剧结局和情感的凄婉有着微妙的契合。隔着雨幕相望的红楼,恰似书中人物之间复杂而难以触及的情感,以及他们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无法挣脱的命运。

还有人提出,韦庄《闺月》中的 “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 也十分切合《红楼梦》的基调。美人在红楼上独自伫立,心中满是伤感,这与《红楼梦》中众多女子的情感状态相符。书中女子大多命运坎坷,才情出众却难以逃脱封建礼教的桎梏,她们的情感细腻且容易受伤,正如诗中美人在红楼上的孤独与哀愁 。

此外,还有说法称 “红楼梦” 出自唐朝诗人蔡京(非北宋奸臣蔡京)的诗句 “惊破红楼梦里人” 。虽然这一说法相对小众,但也为《红楼梦》书名的由来增添了一种独特的解读角度。不管《红楼梦》书名具体源于哪一首唐诗,都不可否认其深受唐诗 “红楼” 意象的影响,这些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情感,为《红楼梦》奠定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情感基调,让读者在品味书名时,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深沉情感。

THE END
0.我国四大名著书名的由来.doc我国四大名著书名的由来 《红楼梦》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还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书名,但都没有《红楼梦》更符合原书旨意,原书的“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我国四大名著书名的由来 https://m.taodocs.com/p-773287396.html
1.三分钟带你认识《红楼梦》的版本,但研究它可能要用十年关于《红楼梦》成书的故事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是二书合成的说法。 在《红楼梦》甲戌本的开篇,有一篇“凡例”,谈到《红楼梦》书名的来历,说其“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红楼梦》第一回也有脂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有人认为,《风月宝鉴 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34338
2.红楼梦第五回读书笔记曹雪芹的玄幻之说,并非当今作家的专利。却更胜一筹。文中再次使用:“假亦真时真亦假”。用以比喻宝玉“红楼一梦”并非真实存在,但这恰是《红楼梦》书名的由来。 宝玉这次太虚幻境之游,都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无非也是在贾府之中平时做过的一些事情,即:品茶、饮酒、观舞、听曲,但这些并非尘世可比,那茶是“千红https://www.jianshu.com/p/499b919eb1d5
3.《红楼梦》第一回粗读浅评《红楼梦》的版本现存有十三种之多,而我读的这本是“庚辰本”。 下面,简单地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第一回的一些粗见,因学历和知识储备都有限,肯定会有露怯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指点和赐教。 一、写明《石头记》的故事由来、过程及目的,并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 https://www.jianshu.com/p/3f89340467c7
4.《红楼梦》的不同“题名”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金钥匙根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凡例和第一回内容透露,《红楼梦》先后共有过五个“题名”,依次为《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每个书名都有一定的深意,且与小说主题关系密切,是理解原著真义的金钥匙。 所谓《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小说言道,女娲炼石补天时遗弃在https://www.jianshu.com/p/871bb168197e
5.《红楼梦》的读后感100字感悟13篇(全文)一、书名的由来 张爱玲从十一二岁开始读《红楼梦》, 十四五岁写了一部《摩登红楼梦》共六回目。“《红楼梦》在我是一切的泉源”, “直到一九五四年左右, 才在香港看见根据脂批研究八十回后事的书, 在我实在是个感情上的经验, 石破天惊, 惊喜交集, 这些熟人多年不知下落, 早已死了心, 又有了消息”。张爱玲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oi6ll9b.html
6.“伟大的传统”:《红楼梦》与清末民初小说文史摘要:作为“伟大的传统”,《红楼梦》对清末民初小说影响显著。“拟旧”“翻新”之风中有《真假宝玉》《新石头记》,后者也是《红楼梦》最重要的一部现代续书。《林黛玉笔记》重写了《红楼梦》,《泪珠缘》是现代小说中仿写《红楼梦》最像的一部。而《广陵潮》宏大的历史视野、纷繁的世相描述,突破了《红楼梦》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023/c404064-31415255.html
7.《红楼梦》读后感(通用47篇)看《红楼梦》的故事,感同身受,喜他人之喜,悲他人之悲。“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可叹,可悲! 《红楼梦》读后感 2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还是投机分子的欺世盗名?好像每种都有一点。但总是觉得那不是全部。从一http://www.unjs.com/zuowen/duhougan/20210506082305_3556985.html
8.《红楼梦》的别称曹雪芹的《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早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就传入日本,但最早翻译《红楼梦》的却是英国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人汤姆将它的几个章节译成英文,书名为《红楼梦幻》。 《红楼梦》的别称 2 它有很多别名,书上提到的就有好几个,诸如:《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https://m.yuwenmi.com/baike/1039528.html
9.从改琦《红楼梦图咏》看纸上雅集艺术收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文人雅士,借由题写题跋而得以“聚集”在同一件书画作品之上,或互相唱和,或因画而咏,可以称作“纸上雅集”。清代松江文人改琦的《红楼梦图咏》,一图一咏,是典型的“纸上雅集”模式,而其人的生平和社交圈也是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模式的一个缩影。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一种雅集活动,一批朋友,同时聚在一起,吟咏景物,观赏书 http://art.people.com.cn/n/2013/0916/c206244-22938286.html
10.红楼梦教案(精选6篇)3、《红楼梦》的书名变迁史,请大家详细阅读第一节,理出。 明确:《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 (二) 1、阅读《导言》第二部分,概括本部分主要内容。 明确:本部分主要介绍《红楼梦》的版本与“增订补作”的情况。 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23311.html
11.文学院举办一多中文讲座第105讲木斋从甲戌本的《红楼梦》谈起,层层递进,抛出观点。他谈到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认为做学问是极其孤独的,可唯有与孤独作伴,才有可能在学术研究当中有所突破,《红楼梦》研究亦是如此。他还提到了脂砚斋其人与《红楼梦》其书的由来,“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认为脂砚斋最早来自《红楼梦》的书名。木斋https://www.ynnu.edu.cn/info/1100/30264.htm
12.红楼细读第一回:故事缘起因为这一大段的弯弯绕绕 导致《红楼梦》至今为止著作权依旧不明。而滑稽的一点是,至今为止作者自己给出的四个书名都没有被广泛流传于世,反而是《红楼梦》这个名字众所周知了。 甄士隐 前面所有的长篇大论是整个故事的架构,这个架构是借由女娲补天的神话搭建起来的。接下来才是故事的细节,也就是前面说的那块石头上https://www.douban.com/note/777801705/
13.一揭红楼梦作者之谜《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问题一直是红学界十分关心的。在学术界关于《红楼梦》作者的争论由来已久,刘梦溪先生在《红楼梦与百年中国》中对《红楼梦》作者之争有过详细的、客观的评论〔2〕:"《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自胡适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以来,《红楼梦》研究者绝大多数对这一结论都是肯定https://wenxue.httpcn.com/info/html/20071122/KOTBUYMEUY.shtml
14.🌊对《红楼梦》的笔记(9)引自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引自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https://book.douban.com/people/88167915/annotation/2076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