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为什么叫李纨曹雪芹的大师想法真绝了

红楼梦人物名字背后的故事|李纨|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中的名字,每一个都不是作者随意取的,都有其背后隐喻。有的对事件有提示,比方小丫头“靛儿”“坠儿”,更多是影射自身。之前聊过林黛玉、晴雯、袭人等人名字,今天说说“李纨为什么叫李纨”。看似很废话,实则并不是。

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

李纨是《红楼梦》中唯一有名有字的女子。王熙凤也是大名,却有名无字。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看似大名,实则都是乳名。李纨字宫裁,足以证明李家书香门第,礼出大家的风范。脂砚斋对李纨父亲李守中也有一句点评【甲戌侧批:妙!盖云人能以理自守,安得为情所陷哉!】借以点出李纨嫁入贾家金玉满堂的豪门仍然能安守本分,不受繁华浸染,终能教子成才!

李纨用父亲李守中的话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有德”二字是曹雪芹对李纨的最高评价。因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贾家富贵传家,三代而终,李纨“有德”,贾家抄家后仍教育贾兰成才复兴贾家,都在这“有德”二字。“有德”当然是李家书香门第“道德传家”的根本。也是曹雪芹为“木石姻缘”的属性定位!

所谓“木石姻缘”表面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前世今生,实则代表了曹雪芹为《红楼梦》设定的价值观。“金玉良姻”代表富贵传家,贾家娶了薛宝钗,三代传承被抄家。“木石姻缘”代表“诗书”“耕读”“道德”传家,贾家要改变“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家风,转为书香门第,即便没有爵位也可以像林如海一样白手起家,像李家一样传承不绝!“木石姻缘”本是贾家最好选择,被弃如敝履,代表贾家传家思想出现问题。子孙教育不成功是贾家家败的关键。正所谓“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林黛玉和贾宝玉这对“木石姻缘”虽然失败。曹雪芹还为贾家预留了一段“木石姻缘。就是李纨”和“贾珠”。李纨名字代表木,贾珠名字为石,曹雪芹刻意用“木石”为二人命名,本就有申明“木石姻缘”是正确的价值观。

贾家做的最正确选择是娶了李纨,才得以在贾家抄家后,借李纨的“有德”,培养贾兰成才,正是“道德传家,绵延不绝”的雏形,不惧怕家族出现灾祸,只要传承不断,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纨的“纨”字表面看,代表了“纺绩井臼”。却是男耕女织,耕读传家的本分。李纨的名字代表她安贫乐道的本质。她在豪门贾家甘于居住茅屋瓦舍,从不让儿子贾兰过多浸染贾家的富贵繁华。贾家抄家,除了吃穿对贾兰有影响,居住的环境差别不大。不过从假的稻香村搬到了真的稻香村。贾兰心态不变才有安心读书科举高中的成功。这都是李纨成功教育的功莫大焉。不怪稻香村的对联是: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曹雪芹借《诗》《风》《雅》赞颂李纨,可谓最高评价了!

贾家抄家后,李纨母子“昨怜破袄寒”,一度生活特别窘迫。李纨纺织女红为业尽心培养儿子,贾兰得以安心读书,博取功名。《红楼梦》中贾宝玉反仕途功名,不能说曹雪芹就坚决站在他的那一面,对家族传承以及男子举业,是那个时代最普遍的价值观,就像今人对财富的追求一样,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不可以因此贬低李纨和薛宝钗。作者对此并不排斥。

纨字意寓非常细的绢,宫裁是最好的御用丝织品。借以指明李纨的出身以及品性是贾家最好、最正确的选择。她最终成为贾家传承的“护道人”,验证“木石姻缘”的正确性,“有德”二字绝非浪得虚名。当得起【晚韶华】最后“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此言看似讽刺,实则真挚!“虚名”能被后人赞佩,正是“二十四孝”以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样的前人故事!

曹雪芹对李纨这句总结性评价,是对母亲最好的褒奖!靠名字点出李纨的重要性,曹雪芹不愧大师,想法真实绝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

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红楼梦:贾政书房为什么叫梦坡斋?抄家后他的结局就藏在其中红楼梦名字背后的故事|梦坡斋|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贾宝玉在宁国府听过焦大醉骂,混不知道因他与王熙凤坐一起,被焦大混骂成“养小叔子”的当事人之一。平白遭了无妄之灾,不怪脂砚斋都https://www.jianshu.com/p/be8ce48cd35e
1.红楼梦为什么叫红楼梦呢1、红楼梦为什么叫红楼梦呢 因为“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是美人的代称,即女性;楼就是深闺大宅;那红楼往往指的就是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书中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便是《红楼梦》全书的提示。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http://m.cxb4.com/cxbzx/fa89686cBb559C08/
2.王朔:87版《红楼梦》差点给我看吐了红学研究成果就是叫读者发议论嘛,你说按照周汝昌那一版红楼梦那叫什么呀?当年我说中央台拍那四大名著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864810/discussion/614843968/
3.《红楼梦》芳官为什么改名叫“耶律雄奴”?又是宝玉的馊主意《红楼梦》芳官为什么改名叫“耶律雄奴”?又是宝玉的馊主意 元妃省亲时,贾府从苏州采买了十二个戏子——红楼十二官,十二官的小名儿分别是文官、宝官、玉官、龄官、菂官、藕官、蕊官、茄官、芳官、葵官、豆官、艾官。戏子本是非常低下的行当,这些小戏子也是因为家境贫寒,才被卖掉做了戏子,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https://www.jianshu.com/p/ddc8e27eecbc
4.《红楼梦》原名叫什么?−轶事趣谈−博古通今−文化博览据资料显示,《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程伟元搜集到后四十回残稿,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http://www.71.cn/2016/0805/903557.shtml
5.《红楼梦》的由来和发展《红楼梦》的由来和发展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等,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由来和发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367092.html
6.一通百通读红楼(二十八):关于红学的“价值体系”(红楼梦)剧评为什么红楼梦的角色被隐去年龄?2 妙玉招恨的理由是什么?曹公为什么要如此“陷害"笔下的人物?3 到底谁是红学家NO.1,谁只是研究皮毛?4 关于“后脑勺看红楼”的技巧?女:教父先生,有人说您的淫批红楼格调不高,语言粗鄙下流……作为您的小助理,走大街上我都抬不起头!何为高低?连个广告都看不明白那帮人又高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822194/
7.剧院版《红楼梦》重返大剧院此剧凭啥经久不衰?新民晚报【新民晚报·新民网】大剧院版越剧《红楼梦》经过重新包装昨晚再度亮相上海大剧院,可容纳1500余人的剧场内座无虚席。 虽然台下许多观众都已经数不清自己看过多少遍越剧《红楼梦》了,但依然沉醉其中。而每到经典唱段时观众席上更是不时传来情不自禁的哼唱声。甚至有戏迷从香港、台湾、新加坡赶来,只为一睹大剧院版越剧《红楼梦》“https://shanghai.xinmin.cn/xmwb/2015/06/07/27809529.html
8.贾宝玉为什么叫贾宝玉那么贾宝玉为什么叫“贾宝玉”呢?他的名字有何深意呢? 《红楼梦》里说,贾宝玉衔玉而生,所以即取名贾宝玉,这是贾宝玉之所以叫贾宝玉最直接的由来。 贾宝玉衔的那块玉就是无材补天而又凡心不死恳求癞头和尚送它下凡的“蠢物”,“贾宝玉”者,假宝玉也,这是《红楼梦》在讥讽那块看起来很光鲜其实却冥顽不化的http://teacher.ruiwen.com/news/71100.htm
9.红楼梦为什么取名石头记其实,红楼梦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石头记。那么,红楼梦为什么取名石头记?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告诉大家红楼梦为什么取名石头记吧! 红楼梦为什么取名石头记 《红楼梦》最初曾经叫《石头记》。作者为什么要给这部书取名石头记呢? 一是小说https://www.xuexila.com/swgwsm/922944.html
10.红楼梦为啥叫红楼梦–快看漫画问答红楼梦为啥叫红楼梦 71浏览 歹命的麻辣鸡红楼梦为啥叫红楼梦,是因为“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是美人的代称,即女性;楼就是深闺大宅,那红楼往往指的就是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书中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便是《红楼梦》全书的提示。《红楼梦》名字来源详解:据《红楼梦》第一回,女娲补天剩下的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1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