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对贾宝玉妻子的人选更倾向于薛宝钗,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虽然我也希望是林黛玉,但贾元春就是薛宝钗。其一十八回省亲的时候,贾宝玉不是喜欢【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才有了怡红院这个名字。而仔细追溯怡红院命名的过程,大观园刚刚建好,贾政去检验效果,贾宝玉取名【红香绿玉】,根据是院中种植海棠、芭蕉,如此命名【方两全其妙】,所以省亲的时候,贾宝玉写诗的时候,【怡红快绿】【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这四句诗分别蕴含深意,脂砚斋批语蕉、海棠、海棠之情、芭蕉之神,足以显示双全兼备的苦心。而且其中穿插绿、红、绛、青颜色,运用对仗手法。这个来源自贾宝玉在幻境的一番经历,遇到一个【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就意味着只有将黛玉和宝钗两个人的优点同时具备,才是完美,也是贾宝玉的理想样子。但就是这样几乎完美的理想还是被元春否定,改名为【怡红快绿】其中代表黛玉的【玉】被删除。并且把【绿】也删除,最后的结果就是海棠一个独大的局面。后来贾宝玉写诗的时候,还想继续使用【绿玉】,薛宝钗发现后提醒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宝玉会再次使用【绿玉】几乎是不假思索,可见是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绿玉】也就是【黛玉】【黛】本来就是一个颜色,接近黑色,古代女性用来画眉毛的颜色,贾宝玉在第三回解释过,【《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宝玉对于绿玉的喜欢,其实就是对黛玉的喜爱。当然宝玉胆子再大,也不敢得罪当了贵妃的姐姐,便改了过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姐弟两审美的不同。其二二十三回的时候,元春回宫,认为大观园空着也是空着,便让姊妹们搬到园子里面生活。元春下达的谕令“宝钗”为首【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也能发现宝钗在元春心中的地位高于黛玉。要知道黛玉是被收养的妹妹,宝钗是暂时住在贾府的姨母的女儿,但元春就是喜欢宝钗。二十八回的时候,端午节元春从宫中赏赐礼物,只有宝钗的与宝玉是一样的,黛玉的礼物和其他姐妹一样,明显比宝钗低一个级别。宝玉心想【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这个时候金玉良缘已经日渐成熟,元春的态度十分清晰。龄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线索,表面看龄官的性格、容貌、才情,孤弱,多病等等都与黛玉十分相似。【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以元春的眼光自然能够发现龄官和黛玉相似,但值得关注的是元春赏赐龄官,龄官的表现是不开心也不嫌弃,模棱两可。书中描写【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这里能不体现元春对于艺术的鉴别能力很高,在很短的时间,在一群小戏子中发现龄官的优秀和过人之处,还赏赐礼物,更是对她的一种肯定。但是,随后的演出龄官坚持己见,拒绝演出“游园”“惊梦”,理由是非本角之戏,非要演出“相约”“相骂”,最后还是顺从了龄官的意思。元春知道后,不仅没有责罚,还给了额外的赏赐。龄官这个孩子不是一次发生“意外”,之后在第三十六回,龄官还拒绝过宝玉,【嗓子哑了。前儿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有唱呢。】这两次的事情体现了龄官敢于拒绝权贵,不会趋炎附势,其实和林黛玉十分相似,在性格上是一致的。元春对于高傲的龄官都能包容,那么对于素来【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本性懒与人共】的林黛玉,也应该包容的。这实际上是元春的理性思维,她可以抛开个人喜好,客观的选择更加需要的东西。客观的现实因素是:家族利益。显而易见薛宝钗的确比孤身一人的林黛玉要更适合!而且后来黛玉身体更不好,病情严重,不足以承担管理家族的重担,甚至活不到结婚的年龄。毕竟宝玉结婚是这个家族的事情,不单单是宝玉自己的事情,所以说元春也是站在大局上做事。
红楼梦解读见仁见智,如有歧误,敬请雅正。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