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看过的人不少,解读它的人也挺多,但是曲解它的人更多。
课程有多受欢迎呢?虽然仅仅开设了三年,但已经有六百多所高校、多达数十万人听了这门课。
这些学者,学术造诣深厚,却能讲得不艰涩高深。他们说“红楼”,常常超出我们的认知,鞭辟入里,又生动有趣。
但可惜的是,这门精彩的“红楼课”除了高校学子,其他人甚少有机会听到。于是三联中读联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为“北大与红学”系列课程加入了一堂新课 ,打造了一堂顶尖品质的、可以随时听的音频课——《永远的<红楼梦>》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了解《红楼梦》?
《红楼梦》被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不是平白无故的。
首先,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涵盖广泛,从贵族到市井生活无所不包。小说对衣着、饰品、器物等的描写极其考究,连对美食都有详细的描写。
比如刘姥姥初进贾府听闻的茄鲞做法,就展现出当时贵族阶级的奢华和讲究:
“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㔐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 这种复杂的做法让刘姥姥听了直呼:“我的佛祖!倒得十来支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其次,它是经典,是凝练过的精华。曹雪芹毕生的心血尽在于此,“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小说塑造的人物,几乎个个都成了经典。
如果你读过《红楼梦》就会发现,书里刻画的大量角色,无论是贵族老爷、公子小姐,还是佣人仆妇,都是血肉丰满而非脸谱化的。
比如王熙凤,她不仅仅是“丹唇未启笑先闻”,曹雪芹通过描写她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祠、毒设相思局、赚取尤二姐等种种作为以及生动的言语姿态,立体地塑造了心机、狠辣、能干、诙谐、口舌伶俐的“凤辣子”形象。
不单王熙凤一人,“红楼”众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面貌各异,却无法简单地用好坏来区分。就像鲁迅所说:“《红楼梦》叙述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也因此,这些人物在百年后依然是经典中的经典。
里面不但有写不尽的景色之美: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
不仅有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眠芍药荫,还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曹雪芹用优美洗炼的汉语写遍了美人美景,阅读《红楼梦》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红楼梦》全书,写法多样、构思奇妙,曹雪芹将纷繁的头绪、众多的人物、琐细的事件、多变的场景、多层故事线的交织复杂,安排得调理分明。《红楼梦》可谓小说写作的教科书。
02
《红楼梦》的魅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古今中外,《红楼梦》不乏大有来头的书迷。
张爱玲曾说人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她一生痴迷《红楼梦》,“每隔几年又从头看一遮”,而且是各种版本都看,一直研究到“不同的本子创作方法、书中细致的心理刻画、形象生动的人物语言,乃至作家本人独具一格、经常标新立异的叙述语言”。这些都影响着张爱玲,甚至在她自己的创作中也能看到《红楼梦》的影子。
毛泽东经常征引《红楼梦》中的典故来喻事说理。
他曾说:“不读《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林青霞的床头也总摆着一本《红楼梦》,时不时就会翻看一下。
03
不可错过的释梦解味之旅
本课程的策划及其他主讲人几乎都是原班人马,保证了权威性,也保证了老师观点的多样性。
在课程中,他们讲《红楼梦》,却不止《红楼梦》。
他们谈小说中的哲学:
《红楼梦》之伟大,曹雪芹在中国文学史上之不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提出人的本源性存在问题,就在于他提出“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的问题。
他们讲情之外的新思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痴”在何处?“味”在何处?“痴”和“味”在两点:一点是追求儿女之真情,一种纯真的爱;一点是追求人间之平等,超越等级观念、等级制度的平等自由世界。
他们带你走出名著,看真实生活:
元妃省亲时所点第一出戏《一捧雪·豪宴》是一个“戏中戏”的结构。《一捧雪》是一个关于欲望、阴谋和陷害的故事,揭示了繁华荣耀背后不为人知的阴谋、陷害和残杀。
比如“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这个改名非常重要,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
《红楼梦》中的戏曲描写不仅是单纯的情节,与人物命运与故事走向都有着映照关系;
小说一再说宝玉“腹内草莽”,但细读他的诗歌,会发现未必如此。
……
他们会带领你拨开《红楼梦》中理不清的疑云,点出曹雪芹的匠心独运之处,解读经典的红楼人物,阐述书中辉煌的人文艺术之光。
除此之外,课程还会搭配经典段落演播、彩色插图,带给你一场浸入式体验,让听课更有氛围。
重温经典,以红楼之貌,观世间人情,就从这场释梦解味之旅开始。
01、 北大人如何读《红楼梦》
02、 数万字关键章节、紧要人物分析
《红楼书》是许多人的精神食粮,梁启超、毛泽东、巴金、林青霞……太多人从中汲取过营养。主讲人将会针对重点情节进行详尽的解读。
03、 时下新鲜的学术思想
源于“北大与红学”系列课程的金牌主讲阵容,带给你时下新鲜的学术观点、详实有趣的史料考证,带领大家探索《红楼梦》的重重疑团与妙境。
04、 聆听红学专家的见解
通过老师们的倾情讲述,感受他们对《红楼梦》的热情,了解为什么自《红楼梦》问世以来,无数人为之着迷,甚至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地步。
原价198元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
原标题:《“中读”课堂丨两百年常读常新的《红楼梦》为何如此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