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写作题,与考《红楼梦》阅读没太大关系

原标题:2022年高考写作题,与考《红楼梦》阅读没太大关系

作者:詹丹

因为继2017年高中新课标颁布,这是全国多个省市的高中推行教育部统编教科书遭遇高考的第一年。语文必修教材下册收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让许多教师、学生为高考是否会考《红楼梦》而纠结。此次甲卷写作题选入《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一段文字,作为考生写作的依据。试卷的材料是这样的: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对此命题,算不算是考《红楼梦》了?

我的回答是,写作材料虽从《红楼梦》中选出,但从具体要求看,跟考《红楼梦》的阅读,没太大关系。

对于考不考《红楼梦》问题,其实要先澄清考阅读还是考写作的问题。虽然有教师把写作的要求,视为阅读测试最高层次的创造运用,但落实到某一材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上述试卷的写作题来说,确实还不能算是在考《红楼梦》的阅读,特别是已经进入教材的《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

从材料看,话题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试卷概述出的原文材料已经交代得比较清楚,足够考生利用。命题者暗示出更广泛的领域,并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其实重心已经从《红楼梦》转移出来,抽象出来,不同的题名方式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这才是考生写作时需要关注的,《红楼梦》仅仅是展开思路的一个起点或者说引子。

当然,不去深究命题者提供的有关《红楼梦》材料,而更多从命题要求着眼,其实也有实际的操作便利。即便我们通常要求对材料有整体的把握,但细细推敲命题者概述的《红楼梦》内容以及随后的提示,整合两者,是有可能给人带来困惑的。因为,淘汰题名“翼然”“泻玉”而取用“沁芳”,至少在小说中已经明确,这是一个艺术优劣的问题,但命题者希望得到更广泛的启示,把其间的褒贬作了弱化处理,以“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来说明“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这就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三种题名都是根据情境而来,命题者只在“独创”这一点前加以“根据情境”修饰,并与前两种并列,这就带来误导,似乎前两种题名是架空瞎说一气的。这当然不对。这里的关键是,情境本身的复杂性,其对题名多重制约的考虑是否周全,才让题名有了高下之分。

第二,原文三种题名的艺术优劣之分,在命题者“不同的艺术效果”措辞中,似乎变成了一个艺术的差异性、多元性问题。这就导致前后叙述的逻辑无法自洽。所以,从实际操作看,不去深究其中的可能断裂,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命题者的要求方面,以“根据情境”作为展开自身经验的思考场域,不失为一种应对考场操作的明智。所以,我在接受采访时说,学生事先有没有读过《红楼梦》,或者从《红楼梦》整本书进高中统编教科书的阅读要求看,学生是否熟悉《红楼梦》,对于此篇文章的写作构思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事先读过的,最多对材料不陌生,多少获得了心理安慰。当然也不排除读得不仔细,这样的段落偏偏跳过没有读,反而给自己写作带来了后悔和懊恼。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2022年的高考,等于没考进入教材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当然,最真切的感受,应该让考生自己来回答,而这样的命题是否合理,只有经过大量阅卷的教师才最有发言权。

这里想进一步探讨的是,如果不考写作而是考阅读理解,特别是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理解,这里的思考空间有多大?

先看试卷的材料,命题者提供的第二段提示就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有多大合理性,正可以结合进来作为案例分析。

比如,从题名一般原则来说,为何园林景观需要有题名?情境对于题名究竟有怎样的制约性?艺术的优劣是否也可算不同的艺术效果?贾政认可宝玉的题名,是否就是一种定论?还有,人物的立场是否就代表着叙述者立场而得到概括?诸如此类,都是作为阅读理解可以讨论的。再从具体题名来分析,为何“沁芳”得体而又亮眼,“翼然”立即被淘汰,“泻玉”还让贾政有些斟酌?其间的细微差别,究竟意味着什么?此外,很重要的是,题名的过程,也写出了人,写出了贾政宝玉父子的另一面(还有周边的清客等)。毕竟,贾宝玉曾给人以“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印象,而此番给桥上亭子匾额题名,宝玉似乎展露出了他的歪才,他善写应制体文字的另一面。难得的是,他因此获得贾政赞许,也丰富了读者对贾政、宝玉父子关系的理解。

如果从整本书阅读的更大视野来分析,越出卷面材料的边界,那么,最为直接的,与宝玉题名“沁芳”得到贾政默许相呼应,在游园接近尾声时,又写了一段父子对话:

(贾政)“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

那样的口风大变,究竟是说明他在默许中不想太骄纵了宝玉,还是作者想表明他对待宝玉一贯的严峻与不近情理,前后联系起来看,既让人觉得贾政可笑,也觉得宝玉可怜的。

不过,深入一步看,展露宝玉的才情也好,表现贾政、宝玉的父子关系也好,或者给《红楼梦》主要人物活动营造一个大观园的基本环境也好,都有其小说相应的功能和价值。但更令我关注的是,在这一章回中有两段似乎并不怎么和谐但却自身关联的段落,显示出深远的意义来。

一处是对稻香村(又称“浣葛山庄”)的描写,遭到了宝玉的严厉批评。其实写到这一处所就让人有些意外,因为贾政等带着宝玉去游走题名时,小说主要写他们去了湘湘馆、蘅芜苑、怡红院、大观楼和稻香村五处。前三处涉及到以后入住大观园最重要的三位人物黛玉、宝钗和宝玉,而大观园是元妃省亲的场所,交代大观楼正殿,也合理。但为何要写稻香村?这院落后来入住的是李纨,似乎不能与探春的重要性相比。但又写了,这是为什么?在我看来,恰恰是这处所跟李纨相连,才有可能暗示了作者的一种写作意图。因为贾宝玉对这场所的批评,是从违背自然入手的,他对于贾政赞赏这场所,加以反驳说:

“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

一番话,把贾政气得够呛。

由于在小说的整体写作意图中,大观园的居所特点对入住人物的趣味、个性或者命运有所暗示,那么,从情种宝玉的立场强调稻香村之违背自然,似乎也在暗示,李纨年轻守寡恪守礼仪的生活也许并不自然。尽管李纨自认外号稻香老农,而抽得的花签,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折射了她的一种人生态度,但这种态度,却未必是宝玉也可能是作者所认同的。如果贾宝玉借着批评稻香村环境来批评了恪守礼仪人物的虚假,那种违背自然的“假”,那么,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判词中有关李纨提示的“空”和曲词中明示的“虚名”,似乎提供了对诗礼之家的礼仪规范重新思考的可能。(尽管作者没有全盘否定,宝玉自己也有遵守礼仪规范的举动而得到夸奖。也许,作者更想思考的是礼仪与真情的平衡问题。)而之后,有一段不经意的描写,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当贾政感慨大观园建筑得过于奢华时,众人却又拿礼仪来说事,所谓:

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

违背人的自然本性,又带来极大的物质浪费(也是造成贾府经济困扰的重要原因),这二段描写的插入,让大观园在刚刚呈现出美丽、风光、开阔的所谓理想世界的同时,又夹杂了不和谐的一面,这种不和谐的段落呈现得越轻描淡写,越显示了礼仪之家意识形态自欺欺人的遮蔽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从阅读理解角度来考《红楼梦》,即便这样的选材哪怕是在引导考生探讨艺术效果的优劣问题,但这种讨论,如果缺少了前后联系的整体视野,是很难指向作品的真正深刻之处的。而这种缺失,恰恰是倡导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当然,整本书的整体也是相对而言的,就像笔者这篇短文讨论的整体视野,也只具有相对性。(詹丹)(詹丹)

THE END
0.2026年起红楼梦不再单独设题:《红楼梦》退出北京高考语文?北京日报记者从多所学校获悉,北京高考语文卷整本书阅读考查方案将调整:自2026年起,《论语》《红楼梦》不在试卷中单独设题考查;继续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安排整本书的考查,范围为《红楼梦》《乡土中国》。 2…https://www.sohu.com/xtopic/TURBeE1UazNOalF3
1.北京高考语文考查方式调整?假的《论语》《红楼梦》仍可能被考北京多所学校透露,自2026年起,《论语》和《红楼梦》将不再在北京高考语文卷中单独设题考查。不过,这两本书将继续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进行整本书的考查,范围还包括《乡土中国》。 2024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卷中,《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题将以一段人物对话为切入点,结合书中其他重要情节,考查学生对主要人物性https://3g.china.com/act/news/10000169/20241024/47444151.html
2.建团百年、双奥之城、红楼梦、围棋术语入高考作文,专家点评6月7日上午,2022年全国高考拉开大幕。首场语文考试于上午11:30结束,澎湃新闻第一时间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获得了2022年全国甲、乙卷,全国新高考Ⅰ、Ⅱ卷,以及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的语文作文试题。 在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中,《红楼梦》、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纷纷入题。 https://news.sina.com.cn/o/2022-06-08/doc-imizirau7134555.shtml
3.热搜: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作文太难了2022年6月7日高考语文一结束,“全国甲卷有关《红楼梦》的作文太难了”便瞬间冲上热搜,我看着作文题,感觉写作难度不是很大,但为什么会让很多人觉得这个作文题太难了呢?这个很多人,不仅仅是考生,还有关注作文题的很多成年人。 现在,对大家都说太难的作文高考题,我想尝试分析一下。 https://www.jianshu.com/p/5e6520d22852
4.《红楼梦》将退出北京高考语文考试?官方辟谣:不实信息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高考语文卷整本书阅读考查方案将调整:自2026年起,《论语》《红楼梦》不在试卷中单独设题考查;继续在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中安排整本书的考查,范围为《红楼梦》《乡土中国》。 10月23日,据首都教育消息,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声明,对此消息进行辟谣。全文如下: https://k.sina.cn/article_1653603955_628ffe7302001nhey.html?from=news
5.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红楼梦》第一回、第二回解读梦》各回故事中的千头万绪来。观照书中人物的前世今生,透视众多形象的命运结局。《红楼梦》这本神奇巨著“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 打开《红楼梦》大门的锁钥应从认真解读太虚幻境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开始。一、解读第一回前“楔子”按语。“此开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720/14/71250085_1089355192.shtml
6.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高考语文作文(通用21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高考语文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文题目】 2022高考全国甲卷: http://www.unjs.com/zuowenku/283315.html
7.红楼梦注解本2册整本书阅读附人物关系表2025年语文高考全国《红楼梦 注解本2册 整本书阅读 附人物关系表 2025年语文高考全国北京卷涉及》,作者:红楼梦 注解本2册 整本书阅读 附人物关系表 2025年语文高考全国北京卷涉及曹雪芹 高鹗 著,启功 主持,张俊,聂石樵,周纪彬,龚书铎,武静寰 校注,苗怀明 导读 著,出版社:中华书局,Ihttp://product.m.dangdang.com/28509533.html
8.北京教育考试院辟谣《红楼梦》退出北京高考语文:20252026年的北京北京教育考试院辟谣 《红楼梦》退出北京高考语文:2025 2026年的北京高考语文学科 考试内容保持2024-10-23 16:34:41 荔枝新闻 江苏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荔枝新闻 7.5万粉丝 litchi news 00:14 多家物业回应青岛大学宿管离世,https://www.163.com/v/video/VBE92TSN3.html
9.高考语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清单!高考语文 |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清单!一、基本知识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 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3.《红楼梦》的两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315/14/42438106_1117262628.shtml
10.《论语》《红楼梦》等将入北京语文高考题文化原标题:《论语》、《红楼梦》等将入北京语文高考题 原标题:明后年高考语文增12部名著 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近期将公布。今天上午北京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对《考试说明》作了解析,并表示与往年相比,北京卷《考试说明》稳中有变。记者注意到,各科目样题均调整替换进了部分去年高考的真题。此外语文增加了12http://culture.people.com.cn/GB/n1/2016/0113/c172318-28048733.html
11.红楼梦注解本2册整本书阅读附人物关系表2025年语文高考全国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红楼梦 注解本2册 整本书阅读 附人物关系表 2025年语文高考全国北京卷涉及》,作者:曹雪芹 高鹗 著,出版社:中华书局。最新《红楼梦 注解本2册 整本书阅读 附人物关系表 2025年语文高考全国北京卷涉及》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http://product.dangdang.com/28509533.html
12.2023年新高考I卷高考语文作文(精选50篇)新高考I卷高考语文作文时间:2024-04-10 13:20:08 文圣 作文 我要投稿 2023年新高考I卷高考语文作文(精选5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 http://www.unjs.com/zuowenku/283200.html
13.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红楼梦》难哭了多少人?昨日上午,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共有7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全国甲卷的作文题,来自红楼梦。考试结束,网上一片哀嚎,有人甚至说红楼梦的作者看到题目都直摇头,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到底有多难。… 昨日上午,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共有7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全国甲卷的作文题,来自红楼梦。考试结束,网上一片哀嚎,有人甚至说http://www.beijing518.com/gaokao/48659.html
14.红楼梦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梦高考满分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约翰・D・洛克菲勒 作文中,如果使用相同的材料,容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分数自然是可想而知。如果作文中能创新材料,则会让老师眼前一亮,那么,怎么创新材料呢? https://www.gwyoo.com/haowen/45782.html
15.“双减”之后首次高考,语文试题体现了哪些改革信号?权威评析来了!全国甲卷文言文阅读和新高考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均选自《战国策》,新旧教材中都有从《战国策》取材的课文,学生对其内容和形式并不陌生。全国甲卷的写作试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和新高考II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红楼梦》的翻译”,没有直接考查《红楼梦》相关的知识内容,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作答,但是通过教材中《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206/t20220607_696244.html
16.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何特点?多位专家点评要闻要闻板块语文命题很难,出书上的原文肯定不行,完全抛开教材也不行,会造成语文教学难度不断提高。今年试题特别强调与教学规定内容之间的关系。这释放出明确的信号:一线教学首先要把教材念透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而不是盲目扩大范围,仅把教材当作一小部分内容。比如鲁迅的作品、沈从文的作品、《红楼梦》等都是教材里的重点https://edu.iqilu.com/news/20230609/5445385.shtml
17.高考语文北京卷“把课堂表现考出来”,“无界公园”建设等入考题2022年起,北京卷高考名著阅读改为《论语》《红楼梦》二选一考查。今年进入高考卷的是《论语》,题目主要分布在文言文阅读中。 6月7日是2023年北京高考首日。作为首门开考科目,语文试卷备受关注,高考作文相关话题热度不减。记者获悉,今年北京卷语文共分为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文学类阅读、https://m.bjnews.com.cn/detail/1686130056168452.html
18.2022年高考作文题来了四川考了《红楼梦》北京作文题也揭晓了#2022高考作文来了 四川考了《红楼梦》#从成都十二中(川大附中)考点和盐道街中学考点及成都七中(林荫校区)的多位考生处了解到,今年作文题目材料为《红楼梦》。涉及为阁楼命名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该考生表示,自己有练习过这类题目。刚刚,2022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也揭晓了! https://m.dbw.cn/fazhi/system/2022/06/07/058908438.shtml
19.北京教育考试院:网传《红楼梦》、《论语》退出高考语文为不实信息00:35 河南高校专家解读新高考志愿录取变化 00:07 相声名家杨少华去世郭德纲发文悼念,讣告公布:因病抢救无效逝世 00:09 中乙联赛北京理工足球俱乐部被通报批评,罚款10万元 00:09 相声演员杨少华去世,享年九十四岁 00:08 贴地飞行,时速达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来了! 00:14 “甲亢哥”还没走出中国行的https://www.163.com/v/video/VOE923ES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