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文学院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读书报:您出版过《红楼梦》的相关著作,如《风起红楼》《曹雪芹》《话说红楼梦》《红楼二十讲》等,《话说红楼梦》还有韩文译本。能否谈谈,您所理解的《红楼梦》在众多红学家中有何独特性?您研究《红楼梦》更看重什么?苗怀明:和其他红学研究者相比,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如果说还有点独特性的话,那就是我更强调作者创作的心态和动机,更注重贴近文本,不主题先行,不套搬理论。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忏悔录,作者出于忏悔和怀念的心态来创作小说,忏悔主要指向家族,怀念则主要指向女性,因此解读《红楼梦》有四个关键词,那就是家族、爱情、青春和生命。这基本上代表了我目前对这部作品的认识。我研究《红楼梦》更看重其文学性,主张通过文本的细细品鉴,领略作品的文学之美、才情之美和语言之美。中华读书报:作为古代小说网创办人及主持人,您愿意简单概括下古代小说网的创办及发展吗?现在情况如何?苗怀明:说起古代小说网的创办,已经有将近十五年的时间了,坚持了这么多年,还真是不容易,其中的甘苦一言难尽。最早是2006年创办古代小说网网站,后来于2016年创办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创办古代小说网的初衷是利用现代科技为学术研究和普及服务。我对其定位是新型网络学术杂志,本着学术、原创、公益的原则,刊发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说唱及文史哲方面的文章和信息。公众号每天更新,推出一篇具有原创性的文章,其中有很多是其他报刊、网站上没有发过的文章。所提供的学术信息也往往是最新的、第一手的。古代小说网创办以来得到海内外学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订阅人数将近七万五千人,在学术自媒体里算是比较大的。中华读书报:《红楼梦》是您读得最多的书吗?苗怀明:就目前而言,《红楼梦》还真是我读得最多的书了。这主要与我承担的课程有关。我每个学期都要开一门红楼梦阅读课,每年秋季那个学期还要再开一门红楼梦研究课。课程一直开,年年如此,我就要一直读《红楼梦》,乃至干脆和同学们一起背回目。除了我本人的红学专著外,光同学们的课程作业我都已经出版了两本,即《寻梦金陵话红楼》和《南京大学的红学课》。我本人又从2017年起担任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要做很多和《红楼梦》有关的事情。所以《红楼梦》不仅是我读得最多的书,现在也已经成为我最熟悉的书了,真是欲罢不能,可谓一入红门深似海,从此人生不太平。中华读书报:您的枕边书有哪些?这些书为什么会成为您的枕边书?苗怀明:我的枕边书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红楼梦》等。这些书成为枕边书主要是因为自己真心喜欢,虽然这些书看过多次,还是想不时看看,每次看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时候临睡前也会翻翻刚出版的杂志比如《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这些杂志内容丰富,品位高,且文章篇幅不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术动态。中华读书报:能否具体谈谈,您眼下读枕边书的感受?苗怀明:在我看来,看枕边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享受,比临睡前看手机要好。枕边书不必按照先后顺序读,很随机地翻到其中一篇或一页就看,完全是看故事、看热闹、没心没肺的那种,也不存一定要读出什么的心思,读得很开心,然后埋头就睡。中华读书报:您喜欢什么样的枕边书?苗怀明:我喜欢那种篇幅不长、读起来轻松、内容及语言都爽心悦目的枕边书,比如文言笔记、随笔小品之类。这几年因眼睛不太好,枕边书看得少了,主要改为听书,临睡前开一会收音机,半睡半醒地听评书,听田连元的《水浒传》、单田芳的《白眉大侠徐良》、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等,也听过《鬼吹灯》《话说明朝那些事》之类。中华读书报:您常常重温读过的书吗?反复重读的书有哪些?苗怀明:由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一些比较经典的书常常要重温,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类,学术著作比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等,说起来数量还不少,都是时不时就要重读。中华读书报:在成长的过程中,您有被推荐过的“必读书”吗?您会给学生开书单吗?如果有书单,是哪些?苗怀明: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有多少书可读,基本上是抓到什么书都看,从连环画到政治宣传小册子,从日历到旧报纸,没有被推荐过什么必读书。如果课本算的话,那就是当时的必读书。因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我每一门课程都会给学生开书单,开的量非常大,有课程总书单,也有每次课的书单。以红楼梦研究课程来说,总的课程书单是除了三种作品整理本、三种资料集外,要看三部研究著作,即刘梦溪等几位名家的红学著作《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红楼启示录》《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上课的时候,讲到《红楼梦》的版本就推荐版本研究方面的书,讲到《红楼梦》的评点就推荐评点研究方面的书。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推荐的书总有好几十本。中华读书报:您读过最有意思的书是哪一本?苗怀明:应该是《西游记》吧,小的时候就非常爱读,家里没几本书,反复读了好多遍,甚至去背诵里面的诗词。到现在也爱读,虽然已经相当熟悉了,但还是不时拿出来翻翻,觉得挺好玩。中华读书报:马瑞芳老师称您是“豪侠”,称您为“苗大侠”。为什么?您喜欢这个称呼吗?是马老师“专利”,还是您给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如此?苗怀明:叫我苗大侠的人还真不少,但叫豪侠的大概就马老师一个人。大家之所以这样叫,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这个人性格比较直爽,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二是比较乐于助人吧,人家找我帮忙,只要能帮上的,都会尽心去做。我还比较喜欢这个称呼,这是对我的肯定。除了苗大侠外,别人还喜欢叫我苗大嘴、苗一刀、大王。叫我苗大嘴的多是我的同事和朋友,因为我喜欢说真话,有时候口无遮拦,不怕得罪人,当然也惹了不少祸。我曾在古代小说网刊出过一个系列,叫大嘴说红学,将来可能会用这个为书名出本谈红学的书。叫我苗一刀的主要是学生。因为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对他们作业或论文存在的问题往往直言不讳,答辩的时候提问题也比较尖锐,对不合格的论文直接投反对票。叫大王的也是我的学生,我平时喜欢叫他们小妖,他们就叫我大王。从这两个反差很大的绰号可以看出我和学生的关系,平时可以开玩笑,但写论文的时候必须严肃,这就是当下所说的互爱互伤吧。苗怀明新书《风起红楼》(增订本),凤凰出版社2021年1月版中华读书报:您会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吗?苗怀明:有自己的读书计划,这些计划都和自己的研究有关,每当要做新的研究课题,就要看一大批相关的书。另外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也时常发现自己的短板,有些书看得不多,就有意想弥补。但书实在是太多了,计划看的书也太多,估计这辈子都完不成计划。我专门弄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放书,如今已经爆满,地上堆得都是。这辈子能把自己书房里的书看完就不错了。中华读书报:如果您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在世的或已故的,您想见到谁?苗怀明:如果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的话,我第一个想见的就是曹雪芹。有关《红楼梦》的谜团实在太多了,他是谁的儿子?小说写完了吗?后四十回里有没有他的稿子?小说里面的人物如林黛玉、薛宝钗等有没有原型?脂砚斋是谁?研究《红楼梦》,不知道的问题比知道的还多。如果有幸见到曹雪芹,肯定不会放过他,估计能问上一天。中华读书报:如果您可以带三本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苗怀明:如果要带三本书到无人岛的话,我会选《红楼梦》《新华字典》和《辞海》,原因很简单,这些书耐看,也能反复看,可以有效消除孤独和寂寞,看一辈子都没问题。中华读书报:假设您正在策划一场宴会,可以邀请在世或已故作家学者出席,您会邀请谁?苗怀明:想请的作家学者很多,如果有机会,我会优先邀请胡适、鲁迅和陈独秀。这三位我都非常敬仰,无论是学问、才气还是人品,很希望能有当面请教的机会。(栏目主持人:宋庄)

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读书报:您出版过《红楼梦》的相关著作,如《风起红楼》《曹雪芹》《话说红楼梦》《红楼二十讲》等,《话说红楼梦》还有韩文译本。能否谈谈,您所理解的《红楼梦》在众多红学家中有何独特性?您研究《红楼梦》更看重什么?

苗怀明:和其他红学研究者相比,我对《红楼梦》的理解如果说还有点独特性的话,那就是我更强调作者创作的心态和动机,更注重贴近文本,不主题先行,不套搬理论。我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忏悔录,作者出于忏悔和怀念的心态来创作小说,忏悔主要指向家族,怀念则主要指向女性,因此解读《红楼梦》有四个关键词,那就是家族、爱情、青春和生命。这基本上代表了我目前对这部作品的认识。

我研究《红楼梦》更看重其文学性,主张通过文本的细细品鉴,领略作品的文学之美、才情之美和语言之美。

中华读书报:作为古代小说网创办人及主持人,您愿意简单概括下古代小说网的创办及发展吗?现在情况如何?

苗怀明:说起古代小说网的创办,已经有将近十五年的时间了,坚持了这么多年,还真是不容易,其中的甘苦一言难尽。最早是2006年创办古代小说网网站,后来于2016年创办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创办古代小说网的初衷是利用现代科技为学术研究和普及服务。我对其定位是新型网络学术杂志,本着学术、原创、公益的原则,刊发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说唱及文史哲方面的文章和信息。公众号每天更新,推出一篇具有原创性的文章,其中有很多是其他报刊、网站上没有发过的文章。所提供的学术信息也往往是最新的、第一手的。古代小说网创办以来得到海内外学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订阅人数将近七万五千人,在学术自媒体里算是比较大的。

中华读书报:《红楼梦》是您读得最多的书吗?苗怀明:就目前而言,《红楼梦》还真是我读得最多的书了。这主要与我承担的课程有关。我每个学期都要开一门红楼梦阅读课,每年秋季那个学期还要再开一门红楼梦研究课。课程一直开,年年如此,我就要一直读《红楼梦》,乃至干脆和同学们一起背回目。除了我本人的红学专著外,光同学们的课程作业我都已经出版了两本,即《寻梦金陵话红楼》和《南京大学的红学课》。我本人又从2017年起担任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要做很多和《红楼梦》有关的事情。所以《红楼梦》不仅是我读得最多的书,现在也已经成为我最熟悉的书了,真是欲罢不能,可谓一入红门深似海,从此人生不太平。

中华读书报:您的枕边书有哪些?这些书为什么会成为您的枕边书?

苗怀明:我的枕边书有《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红楼梦》等。这些书成为枕边书主要是因为自己真心喜欢,虽然这些书看过多次,还是想不时看看,每次看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时候临睡前也会翻翻刚出版的杂志比如《文史知识》《古典文学知识》等。这些杂志内容丰富,品位高,且文章篇幅不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术动态。

中华读书报:能否具体谈谈,您眼下读枕边书的感受?苗怀明:在我看来,看枕边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享受,比临睡前看手机要好。枕边书不必按照先后顺序读,很随机地翻到其中一篇或一页就看,完全是看故事、看热闹、没心没肺的那种,也不存一定要读出什么的心思,读得很开心,然后埋头就睡。

中华读书报:您喜欢什么样的枕边书?苗怀明:我喜欢那种篇幅不长、读起来轻松、内容及语言都爽心悦目的枕边书,比如文言笔记、随笔小品之类。这几年因眼睛不太好,枕边书看得少了,主要改为听书,临睡前开一会收音机,半睡半醒地听评书,听田连元的《水浒传》、单田芳的《白眉大侠徐良》、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等,也听过《鬼吹灯》《话说明朝那些事》之类。

中华读书报:您常常重温读过的书吗?反复重读的书有哪些?苗怀明:由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一些比较经典的书常常要重温,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之类,学术著作比如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等,说起来数量还不少,都是时不时就要重读。

中华读书报:在成长的过程中,您有被推荐过的“必读书”吗?您会给学生开书单吗?如果有书单,是哪些?苗怀明: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没有多少书可读,基本上是抓到什么书都看,从连环画到政治宣传小册子,从日历到旧报纸,没有被推荐过什么必读书。如果课本算的话,那就是当时的必读书。因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我每一门课程都会给学生开书单,开的量非常大,有课程总书单,也有每次课的书单。以红楼梦研究课程来说,总的课程书单是除了三种作品整理本、三种资料集外,要看三部研究著作,即刘梦溪等几位名家的红学著作《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红楼启示录》《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上课的时候,讲到《红楼梦》的版本就推荐版本研究方面的书,讲到《红楼梦》的评点就推荐评点研究方面的书。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推荐的书总有好几十本。

中华读书报:您读过最有意思的书是哪一本?苗怀明:应该是《西游记》吧,小的时候就非常爱读,家里没几本书,反复读了好多遍,甚至去背诵里面的诗词。到现在也爱读,虽然已经相当熟悉了,但还是不时拿出来翻翻,觉得挺好玩。

中华读书报:马瑞芳老师称您是“豪侠”,称您为“苗大侠”。为什么?您喜欢这个称呼吗?是马老师“专利”,还是您给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如此?苗怀明:叫我苗大侠的人还真不少,但叫豪侠的大概就马老师一个人。大家之所以这样叫,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这个人性格比较直爽,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二是比较乐于助人吧,人家找我帮忙,只要能帮上的,都会尽心去做。我还比较喜欢这个称呼,这是对我的肯定。除了苗大侠外,别人还喜欢叫我苗大嘴、苗一刀、大王。叫我苗大嘴的多是我的同事和朋友,因为我喜欢说真话,有时候口无遮拦,不怕得罪人,当然也惹了不少祸。我曾在古代小说网刊出过一个系列,叫大嘴说红学,将来可能会用这个为书名出本谈红学的书。叫我苗一刀的主要是学生。因为我对学生要求很严,对他们作业或论文存在的问题往往直言不讳,答辩的时候提问题也比较尖锐,对不合格的论文直接投反对票。叫大王的也是我的学生,我平时喜欢叫他们小妖,他们就叫我大王。从这两个反差很大的绰号可以看出我和学生的关系,平时可以开玩笑,但写论文的时候必须严肃,这就是当下所说的互爱互伤吧。

苗怀明新书《风起红楼》(增订本),凤凰出版社2021年1月版

中华读书报:您会有自己的读书计划吗?苗怀明:有自己的读书计划,这些计划都和自己的研究有关,每当要做新的研究课题,就要看一大批相关的书。另外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也时常发现自己的短板,有些书看得不多,就有意想弥补。但书实在是太多了,计划看的书也太多,估计这辈子都完不成计划。我专门弄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放书,如今已经爆满,地上堆得都是。这辈子能把自己书房里的书看完就不错了。

中华读书报:如果您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在世的或已故的,您想见到谁?苗怀明:如果有机会见到一位作家的话,我第一个想见的就是曹雪芹。有关《红楼梦》的谜团实在太多了,他是谁的儿子?小说写完了吗?后四十回里有没有他的稿子?小说里面的人物如林黛玉、薛宝钗等有没有原型?脂砚斋是谁?研究《红楼梦》,不知道的问题比知道的还多。如果有幸见到曹雪芹,肯定不会放过他,估计能问上一天。

中华读书报:如果您可以带三本书到无人岛,您会选哪三本?苗怀明:如果要带三本书到无人岛的话,我会选《红楼梦》《新华字典》和《辞海》,原因很简单,这些书耐看,也能反复看,可以有效消除孤独和寂寞,看一辈子都没问题。

中华读书报:假设您正在策划一场宴会,可以邀请在世或已故作家学者出席,您会邀请谁?苗怀明:想请的作家学者很多,如果有机会,我会优先邀请胡适、鲁迅和陈独秀。这三位我都非常敬仰,无论是学问、才气还是人品,很希望能有当面请教的机会。

THE END
0.《红楼梦》“平儿”原型人物考《红楼梦》中的平儿与历史人物原型宦官汪直的相互呼应: 1.平儿之“平”,寓意功过两平,有过也有功,平儿虽然是是王熙凤“心腹通房大丫头,但并非同王熙凤那样心狠手辣、贪婪残忍,而是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些行善积德之事的,例如照顾尤二姐,私藏多姑娘头发智护琏,巧寻 虾须镯保护了丫头坠儿,行权断案,解决了玫瑰露偷盗事https://www.jianshu.com/p/f3b969276c5e
1.当前对《红楼梦》的错误解读五花八门唐宇红,山西黎城人,198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文秘专业,业余时间喜欢研读 《红楼梦》,多次在士君读书会、大唐诗社、山西大学、山西工程职业学院等场所作专题讲座,多篇研红文章发表于 《黄河》杂志、 《山西日报》 《山西市场导报》,并著有《我眼中的红楼梦》一书。 http://www.sxgrw.com/2024/03/15/9973231.html
2.细了解才发现非说红楼梦作者是明遗民有多搞笑。曹雪芹是红楼梦他们也不可能料到后世在这吵红楼梦的作者提前写这些诗。原来怡亲王弘晓也帮忙印发了红楼梦的最初的传抄本。原来红楼梦第一批读者就是满族贵族子弟。我特么的。雍正也确实没有对曹家赶尽杀绝,回到北京变底层旗人了而已。曹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还能在宗室子弟学校上学。所以曹雪芹朋友圈还比较多宗室子弟。 赞(1101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1097992/
3.克勤郡王府曾留曹雪芹足迹或被写入《红楼梦》文化一部分红学家认为,新文化街东的克勤郡王府和街西的诺尼府是荣宁二府的原型。据一些红学家推断,《红楼梦》中北静王的原型即是平郡王福彭。那么平郡王府自然就是北静王府了。福彭与曹雪芹是姑表亲,康熙四十五年,康熙皇帝指婚平郡王讷尔苏与曹寅之女为配,曹寅之女曹佳氏即是曹雪芹的姑姑。曹佳氏婚后生有四子,长子是福彭,如此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1018/c172318-23251557.html
4.《红楼梦》人物王熙凤的原型是谁?在《红楼梦》里,王熙凤是荣国府长房的媳妇,长相俊,嘴巴巧,有心机,好嫉妒,识字不多,但办事利索,八面玲珑,不仅帮忙把荣国府二房的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还跟大观园里舞文弄墨的姑娘们相处融洽,确实是个厉害人物。王熙凤这个小说人物的原型是谁?平西王吴三桂是也。 首先,来看《红楼梦》作者如何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原文https://m.douban.com/note/731712875/
5.红楼梦人物原型大揭秘(上)部分网友让我作个红楼梦人物与原型对照表,方便阅读理解,好吧,抽空总结一下。 解读第一回时我就说了,我对红楼梦兴趣不大,迫于无法发表自己喜欢的思想理论,只好解读红楼梦了。 我还说过解读红楼梦的原因是看过一些索隐派的文章,感觉不过瘾,就自己买书研究上了。很多人看了我的解读就说我是索隐,我标题都写了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508/22/5186857_1079816021.shtml
6.《红楼梦》人物原型与康熙的关系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小学,已经没什么印象了。第二次看是中学,最深刻的印象是林黛玉死那段我哭的稀里哗啦的,妈妈看我桌子上立着课本人在哭,还说了一句“看把孩子累得”。 后来多年接触的书籍中也有一些提到红楼梦原型曹家。今天看书评,看到有人在讨论红楼梦的背景是明朝不是清朝……,或又分不清是康熙还是https://m.douban.com/note/737848133/
7.《红楼梦》说的正是南明史!(转)我们都知道,明代是华夏复国后的文艺大复兴时代,中国四大奇书全部成书于明朝。作为奇书《金瓶梅》的后来者《红楼梦》,说的到底是清代的事还是明代的事呢? 《红楼梦》人物背景考证 《红楼梦》书中描写了二百多个人物,这些人物绝大多数都栩栩如生,性格特点十分鲜明。《红楼梦》是原创型小说,同《水浒传》、《三国演义https://m.douban.com/note/348214199/
8.民间研究:曹雪芹非红楼第一作者脂砚斋是临朐人我是一个临朐人,一个正在潜心编写《临朐马氏状元家族史话》的马家后人。一年前,我在整理临朐马氏族谱第四卷8-9页时,突然发现“畸笏”和“梅溪”四字,他们分别是明朝马愉状元的第10代孙马大观和第11代孙马益著的字号。 这四个字对于一位红学爱好者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红楼梦》手抄稿里经常出现“畸笏叟”“东鲁孔梅溪”。我当时就非常激动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8/11-11/1445433.shtml
9.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 红楼梦中时代背景是明末时期,证据极多,列举几个最为典型的吧。 首先,红楼梦里曾反复谈到末世,并在书中核心内容里对“末世”景象有大量描写。 红楼梦中,最关键的内容,莫过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判曲,其中王熙凤和探春判词中,都明确点明了红楼书中“末世”的时代背景。https://www.55xw.net/show-426371.html
10.学者:《红楼梦》中怀古诗述及曹雪芹祖先曹操王熙凤原型是曹雪芹嗣父? 通过对《红楼梦》文本的解读,康栋东、曹祖义二人发现,所谓的“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嗣父曹頫,而小说中的人物王熙凤,其原型就是曹頫,而王熙凤的丫鬟平儿,就暗指脂砚斋的嗣父评论嗣子的作品,平儿实为评儿。 在进行深入索隐之后,康栋东二人感到,作者曹雪芹暗示他们家族并不是单纯的一脉相承,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4/2014-11-06/223882.html
11.红楼梦说的是哪个朝代《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朝代的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说的是哪个朝代 清朝、明朝等。 ①原因及分析: 当时正是大兴文字狱的时期。有人就猜想,为了保护生命安全,曹雪芹就把一些容易被他人视为敏感内容的人和事,都选用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这或许是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38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