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贾元春对贾宝玉最可怕的控制,直到入住几年后才发现真相贾政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在对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给出点评后,就带队来到了怡红院。

怡红院的点睛之笔,是院子里有几本芭蕉和一棵西府海棠,自然要以此为题,出一个好“对额”。

怡红院作为未来贾宝玉的住处,根据曹雪芹一贯伏笔的特点,必然对他要有强烈隐喻。

之前在潇湘馆、稻香村和蘅芜苑,都是借“题对额”隐喻未来主人林黛玉、李纨和薛宝钗,侧面表现贾政对三个“儿媳妇”的评价,引出他对钗黛之争的立场。

怡红院题对额,也肯定与贾宝玉姻缘有关。

那么,贾宝玉的题额,和贾政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第十七回)宝玉道:“此处短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贾政摇头道:“不好,不好!”

贾宝玉在论述怡红院的匾额时,提到芭蕉和西府海棠要兼而有之才妙。

芭蕉倒没什么特别,但西府海棠很有意思。

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

贾宝玉更进一步解释其“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才有女儿国野史之说。

“红香”二字,就是指西府海棠源于“女儿国之棠”的说法。

“红香”二字不是孤证。第二十八回,蒋玉菡将北静王送他的茜香罗汗巾转赠给贾宝玉,提起来历也说“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

所谓“茜香”就是“红香”。

西府海棠野史传说是女儿国传入。

茜香罗汗巾则就是茜香女国传入。

二者前后呼应,明显意有所指,就看是指向了谁。

蒋玉菡给了贾宝玉茜香罗汗巾,贾宝玉则用袭人的松花绿汗巾互换。

红与绿,是红男绿女姻缘之谶。

果然,当晚茜香罗汗巾就被贾宝玉给了花袭人。预示袭人将外嫁蒋玉菡的事实。

袭人尽管被脂砚斋评作“袭为钗副”,实际她与林黛玉都是二月初二花朝节生日,姓花又都是草木人,更都曾“板上钉钉”与贾宝玉姻缘,却又都不得成功外嫁,都不是贾府“咱家人”。

茜香罗汗巾之于袭人,预示她外嫁。

红香之于林黛玉,也预示她外嫁。

此时的袭人是林黛玉之影,而不是薛宝钗的影。

袭人与秦可卿一样身兼“钗黛”属性。

袭人被外嫁给蒋玉菡。实际是宝黛二人姻缘的另一种呈现。蒋玉菡就是将玉含,“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但袭人事与愿违没能给贾宝玉做妾,就是她与贾宝玉以茜香罗汗巾为谶隐喻有缘无分。

林黛玉外号潇湘妃子,姻缘伏笔的芙蓉花签又是昭君出塞故事,预示她将与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

由茜香罗汗巾隐喻袭人,再到西府海棠隐喻林黛玉,二者都出自“女儿国”,就注定无论“红香”还是“茜香”,都与贾宝玉“无关”,林黛玉会离他而去。

至于“绿玉”二字更明确,就是指黛玉,且与贾探春的关系密切。

黛者,“西方有石名黛,可作画眉之墨”。林黛玉前世西来,今生也要西去。

黛,指青近乎黑色。

山青为黛,就是绿到极致的黑。

古人形容的“六宫粉黛”,就是“红与绿”。黛眉绿鬓,也是形容女儿毛发健康的黑色光泽。

西府海棠的“红香”是黛玉,芭蕉的“绿玉”也是黛玉。

贾宝玉题“红香绿玉”,则是作者借以隐喻他希望与林黛玉长相厮守的未来姻缘结局。

绿玉,被用来形容芭蕉最是贴切。

只可惜,芭蕉与西府海棠放在一起,由袭人外嫁,注定林黛玉离去,与贾宝玉有缘无分。

其实,不光西府海棠借茜香罗汗巾的袭人外嫁故事,隐喻林黛玉外嫁。芭蕉同样借贾探春外嫁海外异国为王妃,隐喻林黛玉外嫁。

第三十七回,贾探春说她最喜欢芭蕉,给自己取名叫“蕉下客”,是借“蕉叶覆鹿”隐喻未来嫁去海外为王妃。

林黛玉调侃贾探春是鹿,被探春回敬以潇湘妃子的名号。

也因此,芭蕉林黛玉就与蕉下客的贾探春产生密切关联。

探春有多喜欢芭蕉?秋爽斋有一座晓翠堂,正她欣赏芭蕉的地方。

探春的杏花签,是远嫁异国为王妃之谶。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也是远嫁异国为王妃之谶。

蕉叶覆鹿是两个人得“富贵”。

潇湘妃子也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为王妃。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就看见贾母院子里放着一座紫檀大理石插屏。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看见探春房间里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

贾府其他人处,再无“大理石”描写。

是以,“石呆子失扇子”故事,才会以石呆子影射的贾宝玉。他失去的扇子恰好就是“湘妃(潇湘妃子)、棕竹(踪迹)、麋鹿(蕉下客)、玉竹(玉卒)”。

贾宝玉同时与林黛玉和贾探春失散,源于二女“离石(理石)而去”。

潇湘馆后院更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预示芭蕉会离去。与贾宝玉生离死别。

当然,此时故事刚开始,怡红院中的芭蕉和西府海棠作为林黛玉的象征。贾宝玉题“红香绿玉”,是想要两全其妙拥有“林黛玉”。

贾政问他“依你如何”,既是问此处题额,也是作者隐喻父亲问儿子的姻缘。

贾宝玉回复“依我题‘红香绿玉’才两全其妙”,既是说红棠绿蕉最合适。也是作者隐喻未来贾宝玉最想娶林黛玉,称心如意两全其妙。

贾政嘴里说着“不好,不好”却默认了。

结合他对潇湘馆的高评价,说“若能月下在此窗下读书,不枉虚此一生”,就可知他支持宝黛姻缘,欣赏林黛玉的立场。

但是,贾政同意,贾宝玉认可也没用。

芭蕉和女儿棠的隐喻是“离石而去”,让贾宝玉得不到。

就像薛姨妈对林黛玉说姻缘:“凭你两家隔着海,隔着国,有世仇的,也终久有机会作了夫妇。这一件事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

造成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的原因,是元春省亲回家当晚,修改的两处贾宝玉的题额,

一处是“花溆即可,何必蓼汀”,去掉了“蓼溆”。

一处是“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去掉了香玉、绿玉。

绿玉,是林黛玉。

香玉,也是林黛玉。

元春省亲后,作者就通过贾宝玉之口,讲述了“小耗子偷香芋”故事。“盐科林老爷家的千金才是真香玉”,香玉当然就是林黛玉。

而贾元春去掉“绿玉和香玉”,已经明确她不喜欢林黛玉,不支持宝黛姻缘的立场。且未来林黛玉和贾探春远嫁异国为王妃,也只可能与贾元春背后的皇权有关。

“怡红快绿”代表的是贾元春的喜好,否定了贾宝玉的“两全其妙”,他肯定不喜欢。

于是,在“怡红快绿”这首诗中,他再次坚持用了“绿玉春犹卷”,以维护“绿玉”。不想薛宝钗看见后,又劝他改掉:

“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改了罢。”

贾宝玉听从薛宝钗的建议,最终舍弃“绿玉”改成了“绿蜡春犹卷”。也就从此顺从的住进了怡红院中。

绿玉春犹卷,形容芭蕉非常贴切。

绿蜡春犹卷,形容芭蕉也很好。

但绿玉就是绿玉,品质如何是绿蜡可比?

绿玉是林黛玉。

绿蜡是薛宝钗。

舍了“绿玉”选择“绿蜡”,小耗子说:“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鼠目寸光,不就是“有眼不识真香玉”!

怡红快绿,本不是贾宝玉所愿,怡红院这三个字,肯定也不是贾宝玉的“两全其妙”。

奈何他胳膊拗不过大腿,只能妥协。

随后的三五年间,他住在怡红院,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绿玉”离他而去。

“大株梨花兼着芭蕉”,“紫檀大理石插屏”,“花梨大理石大案”三个伏笔,结合“石呆子失扇子”故事,预告了林黛玉和贾探春效仿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离石而去的事实。

贾宝玉的人生和未来,也至此结束。

“怡红快绿”看似由心而发,赏心悦目,却根本没有形容和发现芭蕉和海棠的真面目和好处。就是鼠目寸光,有眼不识真香玉。

贾元春和王夫人看似“爱”贾宝玉至深,实际一直在“毁人不倦”,反害了他一生。

就像将他放在怡红院,才有后来抄检大观园,整顿怡红院的后文。

怡红二字,是贾宝玉一生的总结,却是对专情林黛玉的最大讽刺。

“怡红快绿”,沉湎儿女之情,也注定不能专一于林黛玉。

可见,一切皆有注定。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电影版《红楼梦》要上映了,那我揭露几个87版《红楼梦》洗脑包真相87版的黛玉太刻板印象了,看原著会发现黛玉活泼调皮很多 赞(33) 回复 樱桃小丸子 2024-07-23 09:03:15 安徽 删减了前80回很多关于宝钗这个人物的重要桥段 宝玉被打袭人提了她哥一嘴 她马上替她哥说话一句话都没拍出来而且87版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是真的立志把红楼梦搞成双女主。。剧组里脂批派拥护者只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308962997/
1.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红楼梦细思恐极的细节(细思极恐《红楼梦本文解答了关于《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红楼梦细思恐极的细节》相关内容,同时关于1、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视频,2、红楼梦真实结局知乎,3、红楼梦的真实结局可能是什么,4、细思极恐《红楼梦》真相大揭秘,5、红楼梦真相,的相关问答本篇文章福途教育网小编也整理了进来,希望对您有帮助。 http://www.designclub.com.cn/224632.html
2.唐高宗真相(9)托孤之谜CCTV节目官网CCTV10唐高宗真相(9)托孤之谜 来源:央视网2010年03月10日 17:46 分享到:手机观看 点赞收藏评论客户端看 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10年03月10日 17:46 视频简介:本期介绍了唐高宗废王立武事件之后,终于摆脱了受制于人的状态,打击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反对派。曾经权倾朝野的长孙无忌,最后被逼自杀,http://tv.cntv.cn/video/C10361/fa5905bfe7cb47e84e856d911dfdce08
3.红楼梦天香楼真相:贾珍行不轨,秦可卿愤而自尽副标题:红楼梦中秦可卿死前天香楼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 秦可卿和贾珍是通奸还是强奸,这是个基本的问题。直接关乎秦可卿的死因。无论是通行本《红楼梦》还是八十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秦可卿都与贾珍毫无关系,是病死的。不过因为脂砚斋批语以及秦可卿判词前后文的蛛丝马迹都可以看出秦可卿之死是非正常死亡。判https://www.jianshu.com/p/3caa86765558
4.红楼梦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到底有什么隐情?丫头瑞珠的死揭示秦可卿在《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以探轶的方式,回归到作者的原型中找到一些可寻的依据,也符合目前《石头记》中删除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后秦可卿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从曹雪芹删除后的版本来看,整个贾家对秦可卿是没有不满意的,她也是一个像薛宝钗一样圆满之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秦可卿与公公有染是不可能之事。 https://www.jianshu.com/p/ec961b0f636c
5.红楼梦:瑞珠为何触柱身亡?因她意外看到了天香楼发生的秘密《红楼梦》是一本为人处世的教科书,让我们在对《红楼梦》的解读中找到人生真谛、处世智慧。 红楼梦里有一个很普通的丫鬟,出场次数很少很短暂,堪称红楼梦里消失得最快的小角色,虽然此女极不起眼,但因为她一出场,曹公就让她像流星划过,触柱而亡,这样的死,死得特别神秘也特别惨烈,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https://www.jianshu.com/p/19ec23cebc62
6.《西湖》杂志社那天几个人围坐着泡茶,有个写小说的小姑娘出了道谜让众人猜——“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大多数人猜是《红楼梦》里的妙玉,那边秋千荡板上正好也放着一套脂批《红楼梦》呢。可是,小姑娘却说谜底是眼前的画家斯卫·R。请看他——扎着马尾辫子,又留大胡子,女不女,男不男嘛;身着全真教道袍,https://www.xihuwenxue.com/article_show.asp?id=509
7.红楼梦里最诡异的人恐怖至极真相简直太诡异了红楼梦为什么从香菱开始? 之一,香菱是金陵副册之首,而且还是地方乡绅之女,用她来开篇正合适不过,由小及大。第二,红楼梦主要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跌宕,为什么先说甄家呢,因为甄谐音真,之一回把神话真相隐去,好写些假的东西,为的是照应甄士隐看到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第三,如果直接写https://www.tjjntw.org.cn/news/7653.html
8.87版《红楼梦》顾问团的真相1986年的11月下旬,87版红楼梦已经关机,剧组也解散了,正在做后期。导演王扶林对拍出的连续剧心中无底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864810/discussion/614923562/?autho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