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图书馆

于连,英俊非凡又聪慧过人。他出身低微却野心勃勃,一心想冲上战场建功立业,显赫扬名。视拿破仑为偶像的他,在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只能选择当教士以提升社会地位。命运让他爱上小城市长夫人,又把他带到了巴黎侯爵之女身边。《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主人公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毛姆认为《红与黑》是真正的杰作的文学书。悦听图说·对话经典(第十三期)分享的图书是《红与黑》。

作者:邱蕊蕊     主播:君君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所写的经典著作,《红与黑》刚出版就遭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抨击,而司汤达却非常坚信“我在1880年为世人所理解”。该部作品写于1829年至1830年之间,反映了七月革命前夕法国的政治形势,而作者司汤达出生于非富贵的家庭,经历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全过程。司汤达创作《红与黑》时,拿破仑领导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已经失败,他想用自己的笔去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他要通过《红与黑》再现拿破仑的伟大,鞭挞复辟王朝的黑暗。

《红与黑》作者 司汤达

他的经历与小说主人公于连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父亲脾气暴躁和作者本人与当时中下层阶级的年轻人一样,为革命而热血沸腾;为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而叫好;为雅各宾派激进的言论而欢呼鼓掌。而后,司汤达更是跟随拿破仑帝国的鹰徽横扫欧洲各国的封建王朝,其对拿破仑的崇拜在主人公于连的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文中写于连经过小河时,“他悲伤的看了一眼,刚才他的书就掉到这条小河里,正是他最心爱的那本《圣赫勒拿岛回忆录》。”而《圣赫勒拿岛回忆录》便是记录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上的生活与言行。更有于连把拿破仑的画像藏于盒子中,以换得精神上的反抗与自由。

从《红与黑》书名中,我们便有着无数的解释,有人说红象征着反抗与不屈,黑象征着黑暗势力与贵族阶级;有人则说红是指红色的军装,而黑是指教士的黑袍;而有人更将其理解为红为炙热的爱情,黑为阴暗的个性。

小说中虽讲述主人公于连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出色的外貌,在借由家庭教师的身份与市长夫人勾搭,到后面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后经院长推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秘书。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小说从主人公的两段感情线出发,但小说却不是一部爱情小说。《红与黑》中于连对德雷纳夫人的爱始于对拿破仑的崇拜,男人对女人的生活欲望,是由于德雷纳夫人开始没有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于连,是以贵族夫人的身份,而对德雷纳夫人的征服无疑地反映了底层人民对贵族的抗争;再从于连对侯爵女儿的爱,更是无法无从谈起,是由于野心飞黄腾达,从感情上的俘获满足其虚荣心,他报复贵族们对他的蔑视,如“我要当着他的人的面,占有他的妻子的手,对我一定这样做,谁叫他趾高气昂来着”。

《红与黑》的副标题《1830年纪事》指出,该书从小说的形式通过于连与命运做艰苦奋斗的短短一生,从不同的角度淋漓尽致的反映复辟时期的阶级斗争,所以感情并不是主线,而当时除了环境中阶级的对立,还有一个人与整个社会的对立,是一种默默无闻却掷地有声,以平民阶层对抗封建势力,以低位出生对抗高贵权胄。小说通过人物内心的挣扎来表现一个完整的人,他骄傲,“生来不是个下跪之人”,他拥有才华,他有责任感与自尊心,但同时恃才傲物,从于连一面信奉教会,一面内心遵从拿破仑;一面口头表达对德雷纳夫人的爱意,另一面又将对德雷纳夫人的征服看作一场战争,跌宕的情节与细致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于连这一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人又是一类复辟时期出生小资产阶级受过良好教育而又不安现状企图出人头地的青年一族。

《红与黑》从书名到线索,从人物到故事,无处不充满着各种对立:贫穷与富有、低贱与高贵、红军装与黑教会。于连从红色的对拿破仑的崇拜到成为黑色的教会教士,都因为他拥有一颗野心勃勃的向上的心,即使生活想要撕碎他,但他仍奋不顾身并保持自尊心,他拒绝别人的施舍与帮助,拒绝对死的赦免,拒绝同情与怜悯,其倔强与高傲,无不映射着当代为理想而奋斗的青年投身社会熔炉,用狡诈心计和虚伪面具作为谋生的手段和工具。于连的形象不仅对当时法国的现实社会有着重大的影响,并且对当时的年青年人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所以“红与黑”不仅仅是两种颜色,更是世间百态的正义与黑暗,在“红与黑”之间彷徨徘徊的必然结果,必是于连的死亡,也是其必然的归宿。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19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红与黑》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法国有专门研究司汤达和《红与黑》的学问——“司汤达学”和“红学”,还有专门研究该书的“司汤达俱乐部”。可见,《红与黑》影响之大。

《红与黑》较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打破了学院古典主义因循守旧,向中世纪和古希腊、古罗马取材的清规戒律,把当代社会现实生活引入小说,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并创了先河。书中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它时刻将主人公的心理与情节相紧扣,表现了于连的形象。正如美国教授费迪曼评价:“司汤达的《红与黑》已显示了20世纪小说的方向,进入这本书中,就会感受到只有第一流的心理小说家才能给予的震撼,因为它带给人们的是更富真实感的精神内涵。”

总之,《红与黑》一书的精彩不仅仅在于小说的阅读性和启示性,更在于小说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它代表着渴望出人头地的青年一族。透过于连,现代青年可从中寻找自我并发现自我具有较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值得共同回味和探索……

图书简介

书名:《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 (法国)

译者:汪慧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图书所在馆:肇图流通馆

索书号:I565.44/S703

图书内容简介

于连,英俊非凡又聪慧过人。他出身低微却野心勃勃,一心想冲上战场建功立业,显赫扬名。视拿破仑为偶像的他,在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只能选择当教士以提升社会地位。命运让他爱上小城市长夫人,又把他带到了巴黎侯爵之女身边。

作者简介

司汤达(1783年-1842年)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巴马修道院》(1839)

“悦听图说 · 对话经典”栏目持续征稿,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分享经典图书,共筑书香之城!

THE END
0.17司汤达《红与黑》(节选)导读1830年出版的著名长篇小说《红与黑》,被称为法国乃至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三十年代后,司汤达曾任驻外领事,形同流放。晚年相继创作了长篇小说《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未完成)、《巴马修道院》以及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逸事》等。歌德赞美司汤达对生活具有“周密的观察和对心理方面的深刻见解”。他的小说,大多取 https://www.jianshu.com/p/0029c6eed778
1.我和谁同桌吃饭?——从《光渊》周振川看《红与黑》于连·索雷尔二刷《红与黑》后,我更想谈谈对于连的认识。《红与黑》的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这部文学作品讲述的是那个时期下法国青年的矛盾现状,1789年法国大革命,1804年拿破仑带领法国征战欧洲成为第一大帝国,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1821年病逝。借用这个时间点被创作出的还有爱德蒙,一部复仇小说。拿破仑的十年,是无数人所梦想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998070/
2.2022年自考考试外国文学史真题分享!17.以“一个纯洁的女人”为副标题的作品是 A.《名利场》 B.《德伯家的苔丝》 C.《简●爱》 D.《安娜●卡列尼娜》 18.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作家是 A.易卜生 B.布莱希特 C.果戈理 D.奧斯特洛夫斯基 19.采用神话模式进行创作的诗歌是 https://www.eol.cn/baokao/zk-wyw/2023051793345.html
3.于连·索雷尔:一个穷小子的愤怒与算计一一司汤达《红与黑》阅读笔记《红与黑》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那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资产阶级取代贵族。但于连没有等到这天,即使等到,木匠之家的他又能获得多少机会?司汤达冷眼旁观,没有煽情批判,只是呈现。这种冷静让《红与黑》超越简单野心家故事,成为照出人性与时代真相的镜子。 https://www.jianshu.com/p/fdf82c2df85a
4.《红与黑》1997,好得多这也使得画面呈现的内容大为丰富,"1930年纪事"的副标题被顾及,法国上层阶级对于下层人的排斥,森严的等级,以及造成贫寒子弟壮志难酬的窒息的社会环境都有涉及。反观1954年版本,场景很多是在摄影棚中拍摄,局限的环境直接导致对时代大环境的交代不清,整个主题的表现也便显得狭隘。https://www.jianshu.com/p/7ae8ba59e7b3
5.红与黑司汤达在线阅读《红与黑》的副标题《一八三○年纪事》明白无误地指出,该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于连与命运作艰苦奋斗的短短一生,从不同的角度,淋漓尽致地反映复辟时期的阶级斗争。 《红与黑》不是历史,但胜于历史,它以感人的形象,跌宕起伏的还必情节,再出了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百态。 《红与黑》的情节围绕于连这个主主公展开,书中人物虽https://www.99csw.com/book/2103/index.htm
6.红与黑《红与黑》的副标题《一八三○年纪事》明白无误地指出,该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于连与命运作艰苦奋斗的短短一生,从不同的角度,淋漓尽致地反映复辟时期的阶级斗争。《红与黑》不是历史,但胜于历史,它以感人的形象,跌宕起伏的还必情节,再出了复辟时期法国的社会百态。《红与黑》的情节围绕于连这个主主公展开,书中人物https://www.dushu.com/book/11324990/
7.《红与黑》经典中外文学.pdf② 据斯汤达专家考证:起意写作《红与黑》,当在1829年10月25—26 日之夜;全书,至少是上卷,完稿于1830年5月初。之所以说“写于1827 年”,是表示与时政无涉,但小说副标题又作“1830年纪事”,无异掩耳盗铃。 ·6 · 译书识语 罗新璋 名著须名译。名译者,名家所译也。对广大受众,本书译者愧 非名家;只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05/126092564.shtm
8.天津日报《红与黑》的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在此之前从没有一部欧洲小说将目光聚焦在同时代的人物和事件之上,当时流行的若不是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就是些奇思妙想的浪漫传奇了。司汤达将正在发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迁,凝聚在个人身上,去描绘“当代的历史肖像”。因此,这部戏在孟氏的戏剧中意义独特。因为如果他不相信当代http://epaper.tianjinwe.com/tjrb/h5/html5/2023-11/14/content_162_8535450.htm
9.浅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及其意义(人教版高三选修)作者毫不隐讳这部小说的政治倾向,他在论《红与黑》的文章里表明。他要认真地描写十九世纪最初三十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带来的社会风气。并在作品中以插话的形式声称要冒极大的风险保留保王党人秘密黑会的章节。以实践他“小说是一面镜子”的现实主义观点。《红与黑》的副标题是“一八三O年纪事’’。作者在https://wap.ruiwen.com/60003.xhtml
10.红与黑全部书评{"entityMap":{},"blocks":[{"key":"bk8vs","text":"在翻开《红与黑》之前,我满心以为,会看到一个脚踏两只船、靠女人上位的渣男,是如何翻船受死的大快人心的故事。","type":"unstyled","depth":0,"inlineStyleRanges":[],"entityRanges":[],"data":{}},{"key":"bssb0","t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5446437/reviews
11.《司汤达与红与黑》课件20240217.pptx上传人:降*** IP属地:四川上传时间:2024-02-17格式:PPTX页数:34大小:777.11KB积分:15版权申诉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司汤达与红与黑汇报人:PPT目录添加目录文本壹司汤达的生平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1956710.html
12.【共赏百本好书】六神磊磊|一起聊聊《红与黑》很高兴参加“共赏百本好书”活动,和大家一起聊《红与黑》。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著名小说,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生前并不广为人知的司汤达,身后却因为这部著作而不朽。 《红与黑》还有一个副标题,叫“1830年纪事”,一望即知是描写1830年前后的法国。那时拿破仑已告失败,数年前已亡于圣赫勒拿岛https://wap.cqrb.cn/xcq/NewsDetail?classId=976&newsId=1197982
13.《红与黑》:献给少数幸福的人那么我们究竟在《红与黑》中看到什么? 【《红与黑》的研究】 有人说这部书写了历史的真实,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展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从外省生活、巴黎贵族社会生活、神学院的勾心斗角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自己说 “这部小说并非小说…….而是认认真真地描写19世纪30年代压在法国人民头上地历届政府所带https://www.douban.com/note/756950703/
14.红与黑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2篇)《红与黑》起初的标题为《于连》,1830年定名为《红与黑》,并有副标题“1830年纪事”。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是因为它最早体现了这一流派的基本特征。小说直接吸取现实题材,反映现实斗争。 1827年的《法院公报》上登载一个27岁的青年家庭教师枪杀了自己的女主人的案例,启发了司汤达,但小说的故事已与生活中的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dushuxindetihui/15843472.html
15.红与黑精装全译本红与黑 精装全译本 红与黑 精装全译本副标题:无作者:司汤达 分类号:ISBN:9787541146695收录 收藏 (0) 评论 纠错 分享 微博 人人网 QQ 豆瓣 简介 简介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木匠的儿子,他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时与市长夫人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https://discx.yuntu.io/book/8564977146193
16.红与黑55000]《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这一部经典的批判现实主义著作的副标题“1830 年纪事”,符合司汤达对于“小说是人们在路边来回移动的一面镜子”的创作风格。司汤达将政治和爱情分别作为小说的经线和纬线,整部小说的起伏跟随主人公于连的起伏而定,伴随着于连的得意与失落,整个当时的社会背景展现在https://www.fx361.com/tags/a/9/8edd2cdfc2aba65a/2936458.html
17.《红与黑》范文12篇(全文)《红与黑》原名叫《于连》, 改后的名字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红”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力量, 而黑则指封建社会力量。这是两大阵营之间的冲突;斯汤达把“1830年历史纪实”作为小说的副标题, 旨在突出小说的时代精神。小说围绕着于连短暂的一生, 从外省小城到首都巴黎, 从神学院到保王党集团, 从爱情生活到秘密政治活https://www.99xueshu.com/w/ikey7n9bymn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