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伟平

编者按:编者按:《小说林》是清末四大小说杂志之一,小说林社是清末重要的小说出版机构。栾伟平博士在这篇细密的考证文字中,利用多种史料,考辨小说林社的创始人、主编、编辑、译员等具体成员的情况,以及小说林社内部的人事组织和运作机制,澄清了学界有关小说林社的一些流行的说法,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实基础。

清末小说林社成员考

栾伟平

摘要:主要活动于1904—1908年的小说林社,是晚清著名的出版机构,然而学界对于该社成员组成的问题上,还多有混淆。据笔者考证,该社的创办者是曾朴、丁祖荫、朱积熙,由曾朴任总理。小说林社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除以上三位外,还有张继良、嵇芩孙等人。邹仲宽是经理。还有一位王梦良,可能负责具体业务。总编辑是徐念慈,编辑有包天笑、归炳勋等人。专任译员先后有吴步云和包天笑。《小说林》杂志的主编是徐念慈,最后一期(第12期)的主编很可能是陈鸿璧。黄人虽然不是《小说林》杂志的主编,但他是小说林社的核心成员和理论灵魂。

小说林社是我国近代第一家以经营新小说(尤其是翻译小说)为主的出版机构,主要活动于1904—1908年间。作为晚清著名的出版机构,学界对于其成员的认识不够清楚,在许多问题上多有混淆。笔者此文,意图厘清小说林社的创始人、股东、经理、办事员、编辑、译员、《小说林》杂志的主编等问题,以促进对晚清出版界的研究。

一、小说林社的创始人

小说林社的创始人为常熟曾朴、丁祖荫和朱积熙三人。小说林社登记版权时,注明负责人为孟芝熙,实系三人合名(曾朴字孟朴;丁祖荫字芝孙,一字芝荪)。学界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朱积熙是徐念慈化名[[1]],误。朱积熙实有其人,为常熟人,常熟斆学同盟会会员,常昭教育会会员,常熟竞化女学经费捐助人之一,海虞图书馆投资人之一。

总理:徐念慈;副总理:曾朴;常议员:丁祖荫、殷崇亮、朱积熙、张鸿;干事员:蒋武森、季亮时、王兆麟、沈同午、宋麟;会员:丁国钧、蒋绍伊、庞树敷、徐宗鉴、陈元纶、邹义、毛渐、余振元、王锜、殷湛、赵仲峻、蔡炯光、吕跃龙、杨祥麐、萧则林、孙同潞、钱鸣宸、钱启承、周冕、顾鸿、张杰、胡文藻、金保熙、曹慰宗、蒋凤梧、曹楝、徐鸿遇、钱汉阳、周宗炜、邱秉德、王国勋、邱观成、陈徐鹤、陶冕、郑侠傅、郑庚螽。

1904年,常熟竞化女学成立,朱积熙是认捐者之一。据《竞化女校章程》:“本校为教育事务所中之一部,由教育会员所组织,开办经费及常年经费,即由会员中有力者认捐。认捐姓氏:丁初我、朱积熙、蒋凤梧、屈如幹、徐念慈。”[[2]]在上面的两个名单中,徐念慈和朱积熙均同时出现,可见不是同一人。

二、小说林社的股东

小说林初开时规模很小,发行所设在上海四马路望平街口,于光绪三十年八月初十(1904 年9 月19 日)正式办理对外发行业务,见该日的《时报》广告《小说林新书出版》:

本社专译东西洋小说出售。兹先出书四种,以后逐月递印。本月初十日为发行第一日,让价二日。门市概售九折,目录列左:《哑旅行》定价大洋四角五分,《秘密使者》五角,《新舞台》五角,《大复仇》三角。总发行所在上海四马路望平街口。小说林启。

广告中提到的四种书均出版于甲辰六月(1904 年7—8 月)。所以,小说林社在正式发行前,还有个筹办的阶段。筹办事务主要包括:筹集资金,征集稿件,聘请编辑、译员、办事员等。

小说林社的组成方式为股份制,曾朴、丁祖荫、朱积熙,应是最大的三位股东,其余常熟同乡亦踊跃参与。《丁祖荫日记》“光绪三十三年常用日记补遗”部分有这样的记载[[4]]:

二月二十 嵇洛如 一百元(七月十五期,小说林存款)

十月初八 张双南 三百元(明年十月期,小说林息款)

可见,小说林社既给股东息款,又能吸收存款。清末,股份公司盛行官利制,不论企业盈亏状况如何,每年均须以固定利率(一般是八厘)支付给股东利息。股份制企业年终结账,须先派官利,然后结算营业利益。不足,即谓之亏损;有余,则再分红利。因此,上面提到的“小说林息款”,即指股东张双南从小说林社得到的该年官利。至于吸收存款,则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晚清民国时“普通之公司商号皆自行吸收存款,以为资金之调节。其历史悠久基础厚实者,存款在运用资金中所占之地位亦更见重要”。[[5]]以轮船招商局为例,晚清时期通过各种方式吸收的私人存款就始终占轮船招商局营运资本的四成以上。 [[6]]小说林社亦如此。

上面提到的嵇洛如、张双南都是常熟人。张继良(1871—?),字南陔,又字南祴,号兰思、双南、敷生。1895 年进士,任刑部主事,山西河津县知事。入民国,任江苏省公署秘书,河南督理军务署顾问。[[7]]张继良1906年4 月经黄人介绍,任东吴大学堂国文正教习,在此期间,和黄人、孙景贤一起编辑《雁来红丛报》。他编有丛书《佚丛甲集》,主要辑录常熟先贤著作,1907 年出版铅印本,由小说林寄售。[[8]]嵇洛如是曾朴的妹夫。嵇芩孙(1884—1944),字洛如,早年毕业于南洋公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以官费游美,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习商业。光绪三十二年(1905),入斯坦福大学,习商法。光绪三十三年(1907),得学士学位,回国,任外交部主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充随使美国参赞。宣统元年(1909),任度支部评议员。宣统三年(1911),任苏州关监督。著有《银行论》一书。[[9]]他娶了曾朴三妹曾季肃,后离婚。入民国,历任北京大学法律讲师,京汉、京绥铁路局材料处处长等职。[[10]]

综上可见,小说林社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分股集资、吸收存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股东除曾朴、丁祖荫、朱积熙外,还有常熟同乡,如张继良、嵇芩孙等人。这一性质,决定了并非曾朴一个人做主,重大决策需要开股东大会来表决。《丁祖荫日记》“丁未年九月二十四日(1907 年10 月30 日)”条载:“小说林在一品香开股东会。”

三、小说林社的办事人员

据曾虚白《曾孟朴先生年谱》(未定稿):“(小说林社)初开时规模很小,先生自任总理,由徐念慈任编辑。”[[11]]可见,小说林社的总理是曾朴,但经理和办事员均另有其人。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清朝书业公所同业挂号原函汇存簿》(档号S313-1-76),收录了1906 年上海市部分书局与书庄在上海书业公所登记的原始材料,其中,小说林社经理登记为邹仲宽。[[12]]1906 年7 月6 日,上海书业商会主办的《图书月报》出版。陆费逵主编。共出三期。第2 期载有当年入会会员22 家,邹仲宽是小说林社的代表。[[13]]因此,邹仲宽为小说林社经理,应无疑问。他至迟自1906 年始任此职务,也不排除自小说林社初开时任职的可能性。笔者认为,曾朴是小说林社的创办者和主持者(即“总理”),而邹仲宽是具体事务的负责人。邹仲宽,籍贯、生平不详,《丁祖荫日记》“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四日(1907 年3 月27 日)”条目下,有与其通信的记录。

小说林社还有一名成员王梦良。徐兆玮《丁未日记》“丁未年九月三十日(1907 年11 月5 日)”条载:“与王梦良一书,言前日还款七十五元,寄存小说林发行所事”。“丁未年十一月初八日(1907 年12 月12 日)”条载:“王梦良十月廿九日函云:小说林前月开周年会,统核亏耗四五千,颇有来日大难之势。”《戊申日记》“四月初八日(1908 年5 月7 日)”条载:“下午晤王梦良于小说林编辑所,曾孟朴亦在。又携梦良至图书公司编辑所”。可见,王梦良是小说林社成员,或许负责一些具体业务,他是常熟人,生平不详。

四、小说林社的编辑

小说林社的总编辑是徐念慈。此外,其余编辑可考的还有包天笑、归炳勋等。

包天笑(1876—1973),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孙,笔名天笑、钏影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著名报人,小说家。1948年,移居香港,发表《且楼随笔》、《钏影楼回忆录》等。1900 年,包天笑和朋友集资百元,在苏州开设东来书庄,出售新书新报,就在那时,认识了曾朴:“我在东来书庄,认识了许多朋友,如住在常熟的曾孟朴,初见面时,便是吴讷士(湖帆的父亲)陪他到东来书庄访我的”。[[14]]1904 年,包天笑任青州府中学堂监督,时曾朴筹建小说林社,写信给他,征求小说稿。[[15]]1906 年初,包天笑定居上海,担任时报馆编辑,也应曾朴和徐念慈邀请,兼任小说林社编辑。据包天笑回忆:

刚到上海,住在旅馆里,曾孟朴就托徐念慈来访问我了,便是商量请我到“小说林编译所”去。单写小说,便不必一定要到编译所去,当时已流行了计字数酬稿费的风气了。但是他们还要我去帮助他们看稿子与改稿子,那就非去不可了。因为小说林登报征求来的稿子,非常之多,长篇短篇,译本创作,文言白话,种种不一,都要从头至尾,一一看过,然后决定收受,那是很费工夫的事。还有一种送来的小说,它的情节、意旨、结构、描写都很好,而文笔不佳,词不达意,那也就有删改润色的必要了。[[16]]

至于具体时间与报酬:“我们规定上午九点钟至十二点钟,星期休假(报馆是星期不休假的),他们每月送我四十元”。[[17]]除审稿外,包天笑仍继续为小说林社译著小说,稿费另算,千字两元。

包天笑共为小说林社翻译有下列书籍:[[18]]

《秘密使者》,二册,法国迦尔威尼著,吴门天笑生译述,上卷甲辰六月初版,下卷甲辰八月初版。

《无名之英雄》,三册,法国迦尔威尼原著,吴门天笑生译述,上卷甲辰八月初版,中卷乙巳三月初版,下卷乙巳六月初版。

《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吴门天笑生译述,和徐念慈创作的《新法螺先生谭》合订一册。

《侠奴血》,一册,法国嚣俄著,吴门天笑生译述,乙巳十一月初版。

《一捻红》,一册,吴门天笑生译述,丙午正月初版。

《身毒叛乱记》(一名《印度魂》),二册,英国麦度克著,磻溪子、天笑生译,上卷丙午四月初版,中卷丙午闰四月初版。

他的译作数量既多,文笔亦好,在当时风行一时。徐兆玮很称赞包天笑的译笔,认为包氏所译《秘密使者》上卷“译笔颇佳,可与《茶花女》抗衡。中原余子碌碌,等诸自郐以下”[19]寅半生(钟骏文)赞扬包天笑所译《无名之英雄》“笔力矫健,令人为国捐躯之念油然而生。腻友绛灵,至性缠绵,尤足令人感泣”。[20]

包天笑为小说林社撰有下列两种小说:短篇小说《三勇士》(署名“天笑”),载《小说林》杂志第4期。社会小说《碧血幕》(吴门天笑生编述,一至四回,未完),载《小说林》杂志6—9期。

由上可见包天笑一身兼三职:既是小说林社的编辑,又是译员和作者。据其自述,小说林社还未结业,他已经离开了:“这时他们又搞什么宏文馆,编什么《博物大辞典》,那时我已不在小说林了。”[21]他最后一次在小说林社发表作品,是戊申正月(1908年2—3月)出版的《碧血幕》第四回,刊于《小说林》第9期,因此笔者推算他大约在1907年下半年离开小说林社。离开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他担任了《月月小说》的总译述。秦琴《〈月月小说报〉祝词》提到,《月月小说》自第1卷第10期起易主,从而“冷泉伏民总司编辑,复延冷血、天笑分任著译”。[22]

小说林社还有一位编辑归炳勋,字舜丞,江苏常熟人,协助徐念慈,但无法得知他何时加入小说林社。1934 年8 月11 日的《申报》刊有新闻《佛音电台主任现由归舜丞君代理》:“归君系文艺界前辈,二十年前欧美译本小说风行沪上时,归君曾于小说林及宏文书局内,担任编辑,与文坛耆宿东亚病夫曾君孟朴,及东海觉我徐君念慈,共事甚久,其时佛后居士(笔名铁汉)亦为小说林特约编撰,归君后在南北警政、海军、教育各界任事,离沪有年,今者游倦归来。”其中明确点明,归炳勋曾在小说林社担任编辑。另外,徐念慈去世后,归炳勋撰写挽联“累年撰席相随,诱掖劝奖,亲炙堪同私淑;三日沉疴不起,热忱毅力,伤心从此长沦”。[23]也可以看出,归炳勋曾经和徐念慈共事,且把徐念慈当作老师。归炳勋是宏文馆出版的《博物大辞典》编辑之一,还在宏文馆出版有译作《地文学》,均署名“归舜丞”。因《博物大辞典》与《地文学》均出版于1907 年,所以他最迟于1907 年进入小说林社。

归炳勋1912 年任吴淞商船学校监学兼庶务员,时二十七岁,可知他生于1886 年。[[24]]1912 年起,任督办京沪警察行署秘书,1914 年,上司萨镇冰为其请求勋章,《政府公报》第886 号(1914 年10月23 日)刊有《海军上将统率处办事员萨镇冰呈前充督办淞沪水陆警察署秘书归舜丞才识稳练劳绩卓著恳请奖给勋章以示奖励文并批令》,提到“该员新旧学问俱有根柢……于上海任编辑及教育职务,著译甚多”。《正志》杂志第1卷第1期(1915 年4 月30 日)登出其照片。1923 年任烟台警察厅警正,1924 年离职[[25]]。后辗转于警政、海军、教育各界,并于1934 年任上海佛音电台主任。

前面所引的《申报》新闻《佛音电台主任现由归舜丞君代理》提到“佛后居士(笔名铁汉)亦为小说林特约编撰”。“佛后居士”即李承翼,字茀侯,1884年生[26],浙江省杭县人,约1903—1904年就读于上海格致书院,与后来名重一时的小说家陆士谔是同学[27]。李承翼后历任广九铁路局局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驻沪办事处主任、交通银行常务董事等职。[28]李承翼在《小说林》杂志上发表了著作《临镜妆》(铁汉杜撰、可庵加评,第一至八回,未完),载《小说林》9—12期;另外和黼臣合译《好男儿》(黼臣译意,铁汉演义),载《小说林》第9 期。《小说林》第11期还刊出了他上海格致书院的同学罗人骥的译作《外交秘钥》(仅《伪电案》一篇)。李承翼确实在小说林社刊行过译著作品,至于他是否是小说林社的编辑,笔者认为可能性很大,但因证据不足,不敢擅定,姑且存疑。

五、小说林社的译员

小说林社的编辑和译员有所交叉。徐念慈、包天笑都是编辑兼译员兼作者。至于小说林社的专任译员,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有吴步云与陈鸿璧两人。

小说林社最早聘请的专任译员是吴步云。1904 年7 月,曾朴托蒋维乔代请英文译员,蒋维乔推荐了吴步云。据蒋维乔《鹪居日记》“甲辰年五月廿五日(1904年7 月8 日)”条:“曾君孟朴来函,托代请小说林英文译员,已荐吴君步云。”同年的8 月26 日,小说林社聘请吴步云为英文翻译,于本日订聘约。见蒋维乔《鹪居日记》“甲辰年七月十六日(1904 年8 月26 日)”条:“常熟曾君孟朴、丁君芝孙创办小说林社,委为代聘英文翻译,余荐吴君步云,于是日订聘约。”

吴继杲(1882—?)[[29]],字步云,江苏吴县人,南洋公学毕业。曾是蒋维乔的英文教师,后经蒋介绍给曾朴,入小说林社担任英文译员。他为小说林社翻译了侦探小说《一封书》(上卷甲辰十一月、下卷乙巳二月)、《彼得警长》(上中卷丙午正月,下卷丙午四月),艳情小说《女魔力》(上卷乙巳五月、中卷乙巳六月、下卷丙午二月)、《万里鸳》(上卷乙巳六月、中下卷乙巳十一月),共四种11 册。吴为小说林社翻译的最后一本小说是丙午年四月(1906 年5—6 月)的《彼得警长》下卷,同年夏,他的职位被陈鸿璧接替。吴步云后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担任《英文杂志》主编,因患肺结核去世。[[30]]他还是商务《辞源》和《英华日用字典》的编者之一。吴步云共翻译了四部小说,两部言情小说,两部侦探小说,都是当时的热门题材,未免有趋时之感。而且他的翻译风格稍嫌平庸,四部书中,有三部书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白话章回体,文笔也一般。很可能是出于此原因,他的职位由陈鸿璧接替。

陈鸿璧(1884—1966),本名陈碧珍,女,广东新会人,少年时就读于上海中西女塾。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上海女子中学和育贤女学校任教。辛亥革命时期,任《神州日报》主编,后任《大汉日报》编辑。陈鸿璧一生热心教育事业,民国元年(1912),在上海创办旅沪广东幼稚园(后改小学),1926年,更名为广东公学。1930年,又定名为私立广东中小学并附设幼稚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仍担任广东中小学校长。1953年,因年迈多病辞去校长职务,在家休养。

陈鸿璧于丙午年七月(1906年8 月)在小说林社出版《苏格兰独立记》卷一,约在此前后,始担任小说林社专任译员。她共为小说林社翻译过四种小说:英国佳汉的科学小说《电冠》、法国加宝耳奥的侦探小说《第一百十三案》、佚名的历史小说《苏格兰独立记》、英国维多夫人的侦探小说《印雪簃译丛》。只有《印雪簃译丛》、《苏格兰独立记》在小说林社出过单行本。

陈鸿璧家族中的长辈大多是洋务出身,懂外语,且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陈鸿璧的祖父陈猷、伯祖父陈言、父亲陈兆桐均任招商局要职。伯祖父陈言是香港《华字日报》的创办者,曾任清廷驻古巴领事。父亲陈兆桐曾作为英语翻译,随李鸿章出使欧美;还编译有《万国舆图》,有光绪十二年(1886)同文书局石印本。由于家庭影响,陈鸿璧的外语程度高出同侪不少,且对西方知识亦有较深的理解。陈鸿璧家境优裕,亦使得她译书不为稻粱谋,翻译质量较高。[[31]]

《小说林》杂志总共刊载过九部长篇翻译小说,陈鸿璧译作占三分之一;小说林编辑部主任徐念慈很赞赏陈鸿璧,在陈鸿璧的每部译作后都详加评点,还请黄人写了一副对联表扬她的翻译才能:“锦心巧织梵苍文,便教跨虎沦凡,当夸眎西山写韵;僲爪穷锼欧墨影,雅拟骑麟晋谒,试纵谭东海扬尘。”该对联现存黄人后代黄钧达处,略残。

陈鸿璧用文言翻译,译笔极为生动流畅。她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常先熟原文,乃竟操笔自作,故所述无失,而绝无结涩之病。”[[32]]她在翻译中还采用了西方小说的结构方式:《第一百十三案》《电冠》属于西方的分章体,《印雪簃译丛》虽然分为五回,但每一回是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且无回目,实际上还是分章体。《苏格兰独立记》虽是章回体,但没有“且听下回分解”等套话。

六、《小说林》杂志的主编

《小说林》杂志的主编是徐念慈。1958年,阿英在《晚清文学期刊述略》中指出,《小说林》由黄人主编[[33]];1980年上海书店影印《小说林》时,仍沿袭阿英之说。但还有另一种说法:1915年,新廔称《小说林》由“东海觉我编辑”。[[34]]1922年陶报癖撰文称,《小说林》“发起者曾孟朴,编辑徐彦士,徐病故后,由陈鸿璧女士继续”。[[35]]东海觉我、徐彦士都指徐念慈,因徐念慈字彦士,号东海觉我。新廔发表文章的时候,离小说林社结束不到十年,他的话应比较可信;陶报癖是《小说林》的作者,曾在第6期发表短篇小说《警察之结果》,他的话也很可信赖。另外,《小说林》第12期《徐念慈先生遗影》的附言云:“先生常谓小说足以启牖民智,故不殚竭力提倡之。斯报为先生手创,月出一册,选稿维严。讵料第十一册甫发行,而先生竟长辞人世。”此语也证明徐念慈才是《小说林》杂志的主编。

此外,还有一个证据,也为徐念慈是主编的说法提供了支持:小说林社专任译员陈鸿璧的译作《第一百十三案》曾在《小说林》连载,因杂志结束而中断;日后陈鸿璧将此书译完,改题《一百十三案》,1909年在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蛰竞在为此书所撰《弁言》中称:

《一百一十三案》,侦探小说也。译者陈女士鸿璧,尝任《小说林》月报社译员。是书之前半,昔尝载入月报中。彼时主任编辑月报者,惟徐君觉我,不才忝襄助之。……月报刊行至十一期,而徐君遽辞人世,不才续刊一期,以足一年之数。从此而后,遂成广陵绝响矣。

可见,徐念慈是《小说林》杂志一至十一期的主编,而由于徐的去世,最后一期才改由蛰竞续编。陈鸿璧的《第一百十三案》在《小说林》杂志前十一期刊载时,都有“觉我赘语”,到第十二期改成了“蛰竞赘语”。另外,第十二期《小说林》中,蛰竞还为张瑛的《黑蛇奇谈》润词,以前这都是徐念慈的工作。因此,徐念慈去世后,蛰竞续编《小说林》的说法应为事实。前引陶报癖之说称:徐念慈病故后,由陈鸿璧编辑《小说林》杂志第十二期。而“蛰竞”又说徐念慈去世后,由他续编一期《小说林》杂志。综上,陈鸿璧很可能就是“蛰竞”。

她化名“蛰竞”续编《小说林》,又以同一化名为自己的书做序。可能由于黄人写了《〈小说林〉发刊词》,并在杂志上连载影响很大的《小说小话》的缘故,阿英和后来的学者才误认他为《小说林》杂志主编。

七、黄人与小说林社

黄人虽然不是《小说林》杂志的主编,但他在小说林社具有崇高的地位:他是小说林社核心成员,是小说林社的理论灵魂。小说林社刚成立时,共出版四种小说:《哑旅行》、《秘密使者》、《新舞台》、《大复仇》,其中,《哑旅行》由黄人译述,《大复仇》奚若译,黄人润辞,与黄人有关的小说即占一半。《小说林》杂志创刊,他写了《〈小说林〉发刊词》,倡导“小说者,文学之倾于美的方面之一种也”。他的《中国文学史》始撰于1904年,最早用作东吴大学堂的讲义,1907年完成。他在《中国文学史》中认为:“人生有三大目的:曰真、曰善、曰美”。什么是真呢?“真也者,求宇宙最大之公理,如科学、哲学等。”什么是善呢?“善也者,谋人生最高之幸福,如教育学、政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而文学“则属于美之一部分”,但文学也离不开“真”和“善”:“远乎真者,其文学必颇”;“反乎善者,其文学必亵”。1927年,曾朴父子在上海开设真美善书店,倡导“真美善”作为文学的标准,与黄人的观点虽非完全相同,但仍然是一以贯之。[[36]]黄人关于小说审美性的观点,也影响了徐念慈,徐念慈在《余之小说观》中认为“小说者,文学中之以娱乐的,促社会之发展,深性情之刺戟者也”。黄人《小说小话》的某些观点还影响了同在《小说林》杂志上连载的《觚庵漫笔》。[[37]]徐念慈在《〈小说林〉缘起》一文中,运用德国美学知识来讨论小说流行的原因,认为,“则所谓小说者,殆合理想美学、感情美学,而居其最上乘者乎!试以美学最发达之德意志征之。”据笔者考证,他的德国古典美学知识来自于日本高山林次郎的《近世美学》。徐念慈是怎样看到这本书呢?很可能与黄人有关。1906年,黄人编有《雁来红丛刊》,共出十期,第六期后登有广告《〈雁来红丛报〉书目略》,分“甲种学术类”、“乙种稗史类”、“丙种传奇杂剧类”、“丙种丛录”、“附录新编小说”,下面各列有若干种单行本书籍。《近世美学》即列于“甲种学术类”。[[38]]

综上,小说林社的创办者是曾朴、丁祖荫、朱积熙,由曾朴任总理。小说林社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除以上三位外,还有张继良、嵇芩孙等人。邹仲宽是经理。还有一位王梦良,可能负责具体业务。总编辑是徐念慈,编辑有包天笑、归炳勋等人。专任译员先后有吴步云和陈鸿璧。《小说林》杂志的主编是徐念慈,最后一期(第12期)的主编很可能是陈鸿璧。黄人虽然不是《小说林》杂志的主编,但他是小说林社的核心成员和理论灵魂。

注释:

[[1]]例如,时萌《徐念慈年谱》云:“小说林社登记时负责人孟芝熙,实乃曾孟朴、丁芝孙、朱积熙三人合名;朱积熙,即谱主之化名也。”参见时萌《中国近代文学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254—255页。

[[2]]《竞化女校章程》,《女子世界》第9期,1904年9月。

[[4]]丁祖荫日记,手稿本,存上海图书馆。

[[5]]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数据》第四辑《中国工业的特点、资本、结构和工业中各行业概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1 年,52 页。

[[6]]朱荫贵《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的特点──以资金运行为中心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参见张耘田,陈巍主编《苏州民国艺文志》(上册),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380 页。

[[8]]参见栾伟平《小说林社研究》(下册)附录四《徐兆玮日记中的近代小说与出版史料──以小说林社为中心》,台湾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佚丛甲集》子目为:(一)吾炙集,钱谦益著。(二)素兰集,翁孺安著。(三)龙川先生诗钞,李光炘著。(四)牧斋集外诗,钱谦益著。(五)柳如是诗,柳如是著。

[[9]]据《游美同学录》“嵇芩孙”条。《游美同学录》,北京清华学校编,民国六年(1917),转引自《近代史资料》总124号,李学通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37—138页。

[[10]]嵇同耀《常熟第一位美国留学生》,《常熟文史》第22 辑,常熟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94 年,内部发行。

[[11]]《宇宙风》第3期,1935 年10 月16 日。

[[12]]参见潘建国《档案所见1906 年上海地区的书局与书庄》,《档案与史学》2001年06 期。

[[1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之《东来书庄》。《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165页。

[[1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之《移居上海之始》:“我在青州府中学堂的时候,和上海的诸友好,频通音问……我在青州时,孟朴也曾写信给我,征求小说稿”,见该书的312页。

[[16]]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之《在小说林》,见该书的323—324页。

[[17]]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之《在小说林》,见该书的325页。“星期休假”,指的是星期日休假,参见湛晓白《星期制:工作与休闲》,载氏著《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近代中国时间制度与观念变迁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217—230页。

[[18]]下面所列的出版日期都是按照农历计算。甲辰,一九〇四年;乙巳,一九〇五年;丙午,一九〇六年。

[[20]]寅半生《小说闲评》,转引自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489页。

[[2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之《在小说林》,见该书第327页。

[[23]]《小说林》第12期,1908年10月。

[[24]]参见《1912 年吴淞商船学校教职员名单一览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史略》(1909—1953),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 年,76 页。

[[25]]《政府公报》2629 号(1923 年7 月8 日)刊有消息:“内务总长高陵霨呈准山东省长熊炳琦咨请任命归舜丞、虞朝宗为烟台警察厅警正。”《政府公报》2880 号(1924 年3 月28 日)刊有消息:“内务总长程克呈准山东省长熊炳奇咨:烟台警察厅警正石如璧、朱绍雍、归舜丞先后离职,请免去本职,照准,此令。”

[28]厂民编《当代中国人物志》334页,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五十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77年。

[[29]]据《立达学社社员名单》载:吴继杲,字步云,时在商务印书馆,三十一岁。因该名单中,立达学社创立者胡敦复(1886—1978)二十七岁,因此推断出吴继杲生于1882 年。《立达学社社员名单》,载《爱国办学的范例──立达学社与大同大学附中一院史料实录》,王仁中,王槐昌,徐志雄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2 页。

[[30]]  1915 年入商务的周越然在《我与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2 年,171 页)说到当时编译所英文部中有吴步云:“当时英文部中,除部长邝君外,有同事徐闰全、甘永龙、吴步云、张叔良、邱培枝等君。”唐锦泉《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函授学校》(《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657 页)提到:“英文部尚有徐润全、甘作霖、吴继杲、张叔良(世鎏)、周越然等。徐润全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甘作霖、吴继杲、张叔良三人均毕业于南洋公学(交大前身)。吴继杲主编《英文杂志》……吴继杲患肺结核去世,后又聘请大同大学教授平海润到编译所英文部主编《英文杂志》(后由胡哲谋主编)”。

[[31]]关于陈鸿璧的家世,详见栾伟平《清末民初女翻译家陈鸿璧的家世》,“秋瑾、徐自华、吴芝瑛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会议论文,2015年10月。

[[32]]蛰竞《〈一百十三案〉序》,《一百十三案》,法国嘉宝耳著,新会陈鸿璧译,新民社,1915年。

[[33]]阿英《晚清文学期刊述略》,载氏著《晚清文艺报刊述略》,28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黄人(1866—1913),本名振元,字慕庵(一作慕韩),中年改名黄人,字摩西。江苏昭文县(今常熟)人。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学者,南社早期社员、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首任国文总教习,以及小说林社的核心成员。黄人的著作甚多,其诗词集存留于世的有《石陶梨烟室诗存》、《非想非非想天中人语》、《摩西词》等。其文在生前并未结集。关于黄人作品,目前收集最为完备的是江庆柏、曹培根整理的《黄人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另外,黄人《中国文学史》,杨旭辉点校,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年。

[[34]]新廔《月刊小说平议》,《小说新报》第一卷第五期,1915年。转引自陈平原、夏晓虹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52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35]]陶报癖《前清的小说杂志》,《游戏世界》十八期,1922年11月。

[[36]]参见栾伟平《小说林社研究》(上),245—247页。

[[37]]参见栾伟平《小说林社研究》(上),126—133页。

[[38]]参见栾伟平《小说林社研究》(下),122—125页。《觚庵漫笔》刊于《小说林》第5、7、10、11期,未署名。笔者认为,《觚庵漫笔》的作者是徐念慈,参见栾伟平《〈觚庵漫笔〉作者考》,《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13 年第1 期。

THE END
0.96岁翻译大家圈粉无数网友因那岁月困不住的人生如今已是96岁高龄的老先生,但在谈论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时依旧滔滔不绝,说到动情时刻依旧是热泪盈眶,每一个眼神中都流淌出智慧的光辉。 他究竟是谁?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https://www.163.com/dy/article/DRJF7PKU05412DN2.html
1.越剧还原《茶花女》翻译史90后主演《枫落寒江》《枫落寒江》为2015年福建芳华越剧团新排剧目,在2015年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上获得剧目二等奖。该剧由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副团长徐建莉导演,以福州籍著名翻译家、福建工程学院创始人林纾和谢蝶仙的爱情悲剧为背景,意在还原林纾翻译法国名著《茶花女》的历史过程。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6/04-28/7852691.shtml
2.林纾:“不懂外语的翻译家”文史拗不过“海龟”的盛情力邀,林纾半开玩笑地说:“须请我游石鼓山河。”一场旅游,说走就走,在石鼓山游船时,朋友口译了几段《茶花女》,林纾听了精神为之一振,随即以文言文记述下来……就这样,中国人翻译的第一部西洋小说新鲜出炉,为国人见所未见,迅速风靡晚清阅读界。受到激励,林纾译笔不辍,一发而不可收,应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305/c404063-30958412.html
3.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诗句。 2、有疑问之处圈点勾画出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 3、解释加点词语。 结庐在人境 盖房子 人世间 而无车马喧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自称 这样,如此 悠然见南山 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日夕佳 气象,景色 接近黄昏的时候 飞鸟相与还 一起 https://mip.ruiwen.com/jiaoxuesheji/2450755.html
4.听福州丨因为福州人“h、f”不分,才有了福尔摩斯?《北京晚报》对福尔摩斯名字的来源作了详细解释。真相是,林纾不是第一个将Holmes翻译成“福尔摩斯”的人,而且也不是翻译“福尔摩斯”最多的人。 1852年林纾在福州出生,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他并不懂外文,但能根据别人口译,以古文笔法描摹成篇。 1897年,他与精通法文的海归友人王寿昌合译了第一本翻译小说《巴黎茶花女遗 https://share.fznews.com.cn/pub/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59/363384.html?isShare=true
5.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去世曾翻译《茶花女》等名著国际丨多角度瞬间:美国一购物中心突发火灾爆炸 00:30 世面 四川森林消防全力投入城市排涝救援 00:59 政务+ 一落马财政局局长任职前曾3次犯罪 官场人士:有人帮他改年龄 04:33 紧急呼叫 贝壳财经早报|国家医保局公布八起典型欺诈骗保案例 09:31 财经看见 1小时前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http://m.bjnews.com.cn/detail/160065398515978.html
6.翻译家林纾不通外文靠人口译翻译《茶花女》文化频道翻译家林纾不通外文 靠人口译翻译《茶花女》 多才多艺 除翻译外国名著外,林纾还精通文学写作和绘画。辛亥革命后,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书中虽以恋爱故事为主干,但它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描写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后来,他又陆续写了《金陵秋》、http://culture.ifeng.com/3/detail_2012_06/08/15147559_1.shtml
7.生物学家译的《茶花女》,风行台湾半世纪我尤其不喜欢他把夏康农“一个娼家姑娘的房子”直接改成“妓院”。茶花女当然是卖身的,但妓院也未免太贬低她的身份了,她至少也算是个体户吧。 ———\ 哈哈 引自 生物学家译的《茶花女》,风行台湾半世纪 90人阅读 赞 >妖殇|谈恋爱又不是特异功能的所有笔记(194篇) 说明·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28893293/
8.口译一部茶花女造就一个翻译家——记被遗忘的翻译家王寿昌提起法国小仲马名著《茶花女》,许多人都知道它的第一位中文译者——大翻译家林纾。但遗憾的是,对他的合作者王寿昌人们却知之甚少。林纾因不懂外文,必须依靠合作者们口述才能进行翻译,而王寿昌,他的第一位合作者,口译《茶花女》的第一人,在大翻译家林纾声名远播 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ZGFY200304013.html
9.20世纪中国最受欢迎的十本外国文学译作(含原版下载)这可能是本世纪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西洋小说,文言和白话的版本,不下五六种,甚至有人(如程小青)改写福尔摩斯和亚森罗苹斗智的小说,惟妙惟肖。 二、《巴黎茶花女遗事》(流传最广泛的译名《茶花女》)【下载此书】 这本林琴南翻译的小仲马小说,最早出版于1899年,可谓整整影响了半个世纪,我幼时读此小说,对其古文不甚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25/17/18339917_640063242.shtml
10.外国文学社版茶花女(著名翻译大家王振孙翻译,32开本,简装本)儒教门人 联系 离线留言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 商品详情 店铺评价 手机购买 微信扫码访问 商品分类: 文学 本店专题 红色收藏文献 相似商品 茶花女(外国文学版) 小仲马 著 ¥5.20 茶花女(外国文学版) 小仲马 著 ¥5.10 茶花女(外国文学版) 【法】小仲马 https://book.kongfz.com/6414/1043929086/
11.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著名翻译家林纾与船政教师()合作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轰动一时。A.王寿昌B.王强C.张为昌D.林之昌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1ffc29b66d6047bda9154cd376fd9947.html
12.与林纾一起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是()A、王寿昌B、严复C、高梦旦D与林纾一起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是()A、王寿昌B、严复C、高梦旦D、魏瀚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在线练习 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在C语言的赋值表达式中,赋值号左边必须是( )。 答案: 变量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手机看题 问答题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 答案: 正确答案:上星期你干什么了? 点击查看答案&解https://www.ppkao.com/wangke/daan/a8a91ed558524de6944e3797c66fc94f
13.新女性的“对照镜”——从胡缨《翻译的传说:中国新女性的形成该书选取的主要材料是清末以来的流行通俗读物——小说,并重点聚焦于四部作品:《孽海花》《巴黎茶花女遗事》《东欧女豪杰》《黄绣球》。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四位新女性:傅彩云、“茶花女”、苏菲亚和罗兰夫人。有趣的是,尽管“翻译”是该书另一个重要关键词,但在以上四种小说中,除了林纾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外http://literature.cssn.cn/ztzl/mkszywyllypp/202308/t20230830_5682309.shtml
14.浅析林纾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摘要:作为我国第三次翻译高潮的代表人物,林纾秉持的独特翻译原则――创造性叛逆结合了古今因子,糅合了汉欧元素;不但给读者带去审美怡情的享受,而且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wenxue/640526.html
15.译者译书之乱七八糟的整理。。。曹雅学先生《伟大的书》韩少功先生《惶然录》刘珠还先生《诺斯托罗莫》叶汝琏、孟明先生所译法国大诗人佩斯的诗歌李野光先生所译的希腊大诗人埃利蒂斯、塞菲里斯的诗歌卞之琳先生翻译的瓦雷里诗歌邓正来先生翻译的哈耶克作品(崔卫平的好)。叶维之(一级棒),<狄更斯文集>好多人翻的,一比就知道了. 黄素封译的<亚瑟王之死>https://www.douban.com/note/32574558/
16.近代文学家林纾生平简介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从国外带回来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后来人们所知道的《茶花女》,他的朋友将这个故事讲给他听之后他非常的感动,于是他决定将这个故事传播到中国。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他的朋友负责口头叙述,而林纾负责记载,说到小说高潮的时候两个人经常因为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抱头痛哭,他们两个人就这样翻译了《茶花女》这部小说,翻译了这部小说https://www.xuexila.com/lishi/bk/zhishi/54704.html
17.《饮酒》教学设计(精选10篇)2、根据注释,翻译全诗 (1)补充《饮酒》的注释。 结庐:构筑房舍。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尔:代词,这样。 偏:偏远,偏僻。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山中景色。气:气象,景致。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2)分小组翻译全诗 https://mip.ruiwen.com/jiaoxuesheji/3757519.html
18.【图】林纾文言文翻译的茶花女魔侠传(堂吉诃德,民国书)等10册【孔夫子拍卖网】拍品图片:林纾文言文翻译的 茶花女 魔侠传(堂吉诃德,民国书)等10册合拍 一版一印和民国旧译等,提供网上拍卖信息、拍卖出价记录、拍卖图片、拍卖交易平台;孔网是国内最权威的艺术品收藏品拍卖网站,为收藏品爱好者提供便捷的网上拍卖交易平台以及拍http://www.kongfz.cn/item_pic_930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