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予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定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同时,我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文言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数目,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写尽了“若有所失”的寥落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桌上看到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译文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人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作者在识字不久就开始读书,七岁开始自己读《 》,同时作者还读了《 》;接着又读了《 》,《 》;到作者十一岁时,又读了《 》;作者十二三岁时,又读了《 》。

(2)有一些读书内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它们是岳飞的古诗词《 》,李易安(李清照)的《 》,还有小说《 》。

读《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红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茶花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意探究: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想联翩:读了本文后,你想到你读过的哪些书,体会是什么?请举两例。(4分)

(1)

(2)

答案:

(1)作者在识字不久就开始读书,七岁开始自己读《 三国演义 》,同时作者还读了《 聊斋志异 》;接着又读了《 水浒传 》,《 荡寇志 》;到作者十一岁时,又读了《 茶花女遗事 》;作者十二三岁时,又读了《 红楼梦 》。

(2)有一些读书内容作者没有直接说出来,它们是岳飞的古诗词《 满江红 》,李易安(李清照)的《 声声慢》,还有小说《 荡寇志 》。

读《水浒传》 感受到一百零八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极其生动 。

读《红楼梦》 刚开始厌烦,后来品尝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

读《茶花女》 知道了许多外国人的人情世故 。

文意探究: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因为作者从读书中他学到了许多知识,还得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他感到读书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忆读书

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本文选用时有删节)

1、“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两句中任选一句,品析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1)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

(2)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

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

不喜欢的作品: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

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6、“略”。(有见解、有新意即可)

《忆读书》导学案

晋江二中初一集备组

课前引读:书,是知识的海洋,是精神的粮食,是人类灵魂的彼岸,是人类进步的台阶。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多彩世界,在这里我们读懂了喜怒哀乐!在这里我们跨越时空,触摸历史沧桑……每一次读书,我们都心存一份感动;每一次读书,我们的心灵都得到一次净化。

2、 逐渐学会平时在读书中多思考,善体会。

3、在老师的指导下,拟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并将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与同学交流。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

一.走进冰心 (请利用图书网络等工具收集信息,完成下面填空题)

二.读准(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写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老师预留的横线处将这些字词字音用正楷抄写一遍吧)下列字词,并在组内过关。 天罡( ) 悬念( ) 笸箩( ) 岳武穆( ) 烦琐( ) 消遣( ) 堆砌( ) 聊斋( ) 地煞( ) 水浒( )

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

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风花雪月:

你认为文中还有那些成语或四字词语是需要注意的?请写下来。(不少于三个哦!)

四、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以选材的,课文2-10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从文中七岁时、 十一岁时、十二三岁时 这些词句中看出来的。作者在文中回忆回

课堂互动探究题:

(基础题)一、用1-2句话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二、“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久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作者认为读书有什么好处呢?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读书好”的体会。

读书好① 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好书的标准: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当堂拓展,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

在人生的海洋里,它载着我,驶向许多奇妙的港口、岛屿,甚至是险峻的礁岩。

无论在丽日还是有风的天气里,我和它一起,在碧波或恶浪中进行。仿佛有只看不见得手,指点着那些像海市蜃楼一样的风光和人物,仿佛有张神奇的嘴,发出船底和波浪日夜荡出的水声,不停地给你讲生活中的哲理,幻想各种各样的现实。

这是一只不会沉的船,风浪不会把它吞没,大火也不能把它烧光,这是一只不知疲倦的船,它一直航行下去,不寻求任何栖息的港湾。在这只船上,我变得越来越清醒,也变得越来越充实,而且和它一样,祈求更远更险的航行。

读书使我认识人生的意义,创造美好的生活。促使我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爱书吧,它将引领你创造绚丽的'人生。(节选自刘湛秋的散文诗《书》)

(1)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写对读书的感受?请举例来分析。

(3)根据例句进行仿写。 例句:书是我的一只美丽的小船,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畅游。

仿句: ,

作业布置: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知识积累】:

一、文体知识: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和写作方法灵活多变;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的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本文属于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二、记忆关于“书”和“读书”的名言(选两条背下来哦!)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内容 课题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 忆读书 第一课时

设计者 周节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目标设定

2、通过默读、速读,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冰心资料 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学)

教师导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导语:

【板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语言,去结识一下这位爱读书的女子吧!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

二次备课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字典,正音、释义。

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导。

课前观看学案,总结、发现、梳理问题。

合作交流:(互学)

小组长检查,汇报学案的内容。 展示点评:(群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阅读后完成: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思考:

三、 学生展示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题目中思师归纳讲解。 考)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或她 对我们少年儿童的读书有怎样的建议?)课文重点写了这句话的哪个内容? 明确:

2、冰心奶奶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觉得怎么样?(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 学习内容

课题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 忆读书 第二课时

设计者 周节

1、通过朗读美文,了解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品味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目标设定

2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交流读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1. 重点:品味本文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 难点:通过与冰心的“对话”,体会读书的好处。 课件

教师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朗读。 2.提问: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前面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怎样做到多读书,读好书? 互学:

1、通读全文回答: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

有哪些好处呢?请你试着概括。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明确:

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 明确:

3、细读12-13段回答: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作者

作者说要“读书好”,那怎样才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能得到一本好书? 明确:

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一……就……”好处:

比较之后,作者喜欢读哪一类的悲惨。) 书?(请从原文中找句子来朗6.指导朗读 读)

总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书呢? 明确:

1、请你搜集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2、迁移活动:有感情地齐读、享受冰心的美文。 冰心妙语录一: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的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季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也不是悲凉。――冰心

语录二: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板 书 设 计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 学 随 笔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6分)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落笔点题,统领全文,突出爱读书的感情基调。

2、突出表现对《三国演义》(或自选读物)的喜爱。

3、①表达出渴望和眷念之情。②形象地表现了决心之大。

4、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5、喜欢的作品:《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满江红》、《声声慢》、《茶花女逸事》、《红楼梦》;不喜欢的作用:国文教科书、《荡寇志》、《精忠说岳》。喜欢的理由是人物个性鲜明、故事情节感人;不喜欢的理由是没有人物个性。

6.(1.)读书益处多。

(2).读书范围广。

(3).要读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书。

前些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冰心奶奶写的文章《忆读书》,让我印象深刻,读《忆读书》有感。 起初,我对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兴趣,但当我细细一看,马上被它吸引住了。它写了冰心奶奶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文言文的《三国演义》,看书很投入,与书中人物融合在一起,冰心奶奶很会读书,会挑选着、比较着读书,这是我们很少能做到的呀!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太震撼了,不是因为文章写的多好,内容多么丰富,而是冰心奶奶“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格言让我震撼。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却喜欢漫画四格这样无用的书。“读好书”我没有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虽然勉强做到了,但却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因为“读书好”,让我老找借口看漫画,“多读书”更别提了。直到读了《忆读书》这篇课文,我才知道一本书,哪怕只有一本好书,也会让人受益不荆何况爸爸妈妈又给我买了许多好书,许多精华书呢?从此以后,我把哪些漫画书都通通“关”起来。把作文书、名著等有关学习书经常放在枕边,写完作业看一看,睡觉之前看一看,边看边学习冰心奶奶的方法。记录下并学习好词好句。在文章结尾写出心得。每当这时,我总会发现读书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大家觉得呢?

《忆读书》这篇课文主要讲冰心在年少时代读了许多书,如《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荡寇志》、《精忠岳飞》、《满江红》、《声声慢》、《红楼梦》等。作者从书中还得到了做人处事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作者说自己永远感到读书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说明她热爱读书,并从中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许多读书的好处,如: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我还知道了读书的方法:读书要挑着读,选着读,要比着读,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读“读好书”。我还知道了,正是由于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了许多书,才为好的文学创作打下了优良的基础,后来才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成为一个中外驰名的作家,我以后也要多读书,读一些好书,为我的写作打基础,长大成为像冰心奶奶一样伟大的作家。

读了冰心奶奶的《忆读书》,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也是一名爱读书的人,借此机会,我就来谈论一下自己的读书经历。

(1)读书好

说起读书的好处,我可就一时半会说不尽了。

记的有一次,班里开辩论会,我是正方的一辩,所持的观点是:读古典诗词比读现在诗词好。辩论时,我时时压着对方,占优势,有时对方被我说的无法还口,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那时年龄还小,都不读书,可我却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看《小学生优秀作文》.《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因此我的资料收集的很全.文章中写古典好或现代诗太朦胧的句子我都记下来了,到辩论时,对方不会收集资料.整理语言,还有最重要的就是低估了我,不知道我有秘密武器---书,读后感《读《忆读书》有感》。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取胜了!

(2)多读书

从二年级起,爸爸给我买故事书开始,我就坚持每天读书。因为我觉得书比电视好得多,可以随时拿起放下。

在我的书柜上,有满满的两排书,这两排书是我最爱看的。种类很多,有作文书,参考书,奥林匹克数学书,散文书,小说,名著……等等。另外,一些不是很好的书,我都放在一个箱子里,加上以前的教科书,足足有7箱子呢!因为书多,我受到的教育方面也很多,从作文书中我欣赏了别人的优秀的佳作,从而提高了写作水平:奥林匹克数学书使我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挖掘了潜力。总之,书读的多,有益而无一害。

(3)读好书

书读多了,自然也学会了挑选与比较。

被我称为“上等书”的`都是一些对我有好处.内容健康的书。“中等书”就是那些内容健康,但对我影响不是很大的书,像《安徒生童话》.《少年文艺 》等。而那些被我狠心评为“下等书”的,就是内容不健康或只会搞笑的书,比如《漫画大王 》.《沙僧日记 》.《少男少女》之类的。我把我的书等级分的很明显,只差在书上贴上标签,写上“上.中.下”等级了。只因为让自己不乱读书,多读好书,接受好的教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爱读书,爱读好书,从中也得到快乐,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希望大家也能好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好!

这篇课文介绍了冰心奶奶小时就很爱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的事情.这使我懂得了以后不能光想着玩,应该学习冰心奶奶用心读书,读好书的精神.

让我最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四岁的时候就写字认字,而我四岁的时候那可不得了啊,在幼儿园里就只知道活蹦乱跳,没有一点儿纪律,回到家后,便更放松了,不要人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一次,妈妈想教我练几个字,可我却一点儿也不愿意,还和几个小伙伴跳到外面去了,最后让爸爸妈妈在全城里找来找去的,等我们自己玩累了回了家,被爸爸妈妈好好教训了一顿.这时候一想起来,我真感到小时候好幼稚而又好无知啊!和冰心奶奶相比,真的像是一个天才,一个笨蛋啊!

其次让我受启发的是,冰心奶奶能在7岁的时候,看懂文言文的<<三国演义>>我更是佩服不已了.因为联想到我的现实生活,可能在我7岁的时候,我还刚刚开始写字呢,当时我连一首简单的古诗<<草>>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学习,还不时的被大人们批评.而你们看,冰心奶奶能自觉的读书,还能看懂<<三国演绎>>,真是我的学习榜样啊!从此以后,也让我知道了,我们应该向冰心奶奶学习,从小就热爱读书,长大了才能象她一样成为一个文学家.

【设计理念】

《忆读书》是初中的第一篇课文,作者冰心回忆了幼年、少年时读书的经历,总结了多年读书的经验,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娓娓道来,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准确无误、流畅地朗读课文。

2.透彻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尝试运用,学习制作读书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及两个“好”字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冰心的《忆读书》。大家先把这个课文齐读一遍。(提示字词)

(PPT展示)我是校园小记者

做人物专访的过程:

首先,了解人物,他是谁?做什么?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影响?

接着,确定主题,我们想从他那里知道什么

然后,设计采访提纲,围绕我们想要知道的问题,详细地设计问题

最后,采访,并把采访到的材料写成稿子

被采访时你需要准备些什么

第一,知道对方要采访的是什么

第三,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第四,针对这件事情,可以给别人一些什么(比如经验)

(这个尤其是被采访的准备并不是非常科学,只是为了学生们准备活动针对这节课设计的,但至少是不错的)

师: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我是校园小记者。教室南侧的小组做小记者,教室北侧的小组做冰心,针对“读书”这个主题,做一个采访。现在大家准备五分钟。

(此时走下讲台,回答学生的疑问,并做提示,如何设计问题,如何从课本所给的材料中准备回答的内容。发现做的好的小组,等下作为示范。)

师:大家都准备差不多了吧?现在“小记者”们和“冰心”们分别推举一个代表出来。(估计会比较乱,可老师指定,也可以一个一个自由发问,对方自由回答,可由其他人补充。也可以教师充当记者或者老师出一部分问题,标上序号,交给小组提问。)回答问题不能使用课本上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有点苛刻,看情况)

师:(提问小记者)对冰心有哪些了解?

生:(PPT展示)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师:好。现在开始采访。

(模拟采访——

1、你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第二自然段)

如果不算国文课本的`话,是七岁开始看的。

2、你记忆中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第二自然段)

《三国演义》。

3、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第三四自然段)

我舅父给我们讲,讲得太慢,就自己读。

4、那时候的你上几年级?能读下来吗?

没认识多少字,只能读个一知半解。

4、这本书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三、五自然段,三次哭)

我妈赶着我睡觉,哭过一次。后来看书的时候,关羽死了,哭了一次;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次。

5、你为什么哭呢?(教师可以在旁点拨)

想知道下边都发生了啥事儿,老妈催我睡,不高兴。后来是自己喜欢的人死了,伤心。

6、你还看过其他的书吗?

嗯。《聊斋志异》。还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精忠说岳》。

THE END
0.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现代文学|作家|鲁迅|沉钟|散文|文学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迦因小传》,译笔哀感顽艳,《黑奴吁天录》《块肉余生述》等译笔质朴古劲。因其早而开风气,对世界小说的大量输入,而引发读者对中国小说正宗地位的首肯。中国现代小说家先通过“林译小说”来了解世界,为20世纪中国小说的创造准备了作家,准备了读者,功不可没。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705/13/39708469_985210066.shtml
1.外国经典文学启蒙的版本选择(二)王振孙,1933年出生,专攻法语作品翻译,有大量的翻译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王振孙译本流畅生动,是一个很好的译本。中国的第一个中译本是19世纪末翻译家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这个译本有很大的影响力,现在在图书馆还能找到,但由于是用文言文翻译的,所以不建议读这个译本。 https://www.jianshu.com/p/2d830e41a711
2.《忆读书》教案《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1222024_120040.html
3.冰心《忆读书》原文及读后感“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叙述“我”对外国小说的阅读兴趣,迫切了解外国的人情世故。从《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作者从读书中获得了最大的受益,最大的快乐。https://m.ruiwen.com/wenxue/bingxin/56272.html
4.五年级语文教案可下载优秀5篇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https://www.xuexila.com/yu/jiaoan/c1987160.html
5.忆读书教案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an/107761.html
6.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5篇(1)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简单介绍这些作品,可组织讨论。) https://www.51test.net/show/10730606.html
7.语文版语文教学案例8篇(全文)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重点思考: 1鼻胙生综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上一节课的课后小结,概括归纳“读书好”的体会。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85bnx30.html
8.天演论·茶花女遗事(豆瓣)所以,商务印书馆在“双甲子”的节庆日前夕,决定重印《天演论》和《茶花女遗事》特藏纪念版,以纪念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 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29903/
9.自由作家日记范例8篇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大量的外国文学名著被译介到中国,无论思想内容还是创作形式,给我国小说作者和读者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而林纾以其高雅的古文翻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这部女性血泪史,改变了白话小说粗俗文体的形象,把小说从文学结构的边缘推向了中心。根据阿英的《晚清戏曲小说目》可知,1875年至1911年翻译小说有https://www.baywatch.cn/ziyouzuojiariji/
10.#漫步福州#三坊七巷(中)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祖父自己写的横联更是到处都有”。而她看过的书当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清朝袁枚的笔记小说《子不语》,还有林纾翻译的线装的法国名著《茶花女遗事》,这里是她以后竭力搜求“林译小说”的开始,也可以说是她追求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的滥觞。https://www.jianshu.com/p/5533205918d4
11.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诗词全集【作者原注】:《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也。今年丙午在津门作。 二十八(醉时) 醉时歌器醒时迷,甚矣吾衰慨凤兮。 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 空梁落月窥华发,无主行人唱大堤。 梦里家山渺何处,沈沈风雨暮天西。 二十九(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 东邻有女背佝偻,西邻有女犹含羞。 蟪蛄宁识春与秋,金莲鞋子玉搔头。 拆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 孟 https://www.jianshu.com/p/02b90f78973b
12.昨日国家机构传来新变化,轻抖下载助力创作者,开启全新内容分享时代!商务印书馆不仅是我国最早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社,出版了广为人知的《茶花女》(《巴黎茶花女遗事》)、《鲁滨逊漂流记》(《黑奴吁天录》)、《堂吉诃德》(《魔侠传》)等作品,还引领潮流地刊行过茅盾和郑振铎先后任主编的《小说月报》等多种旨在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杂志,出版的“说部丛书”“林译小说”等世界文学http://m.mmjrh.cn/post/20250708/RvvbalALjO7x3u.html
1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2篇)喜爱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茶花女遗事》、《精忠说岳》、《封神榜》 4、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呢? 作者认为:故事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活,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的书就是好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知道的内容。 http://www.unjs.com/jiaoan/yuwen/xiaoxueyuwenjiaoan/20230207112214_6391994.html
14.《兰亭集序》中作者的感情由悲到喜B. 《巴黎茶花女遗事》 C. 《法意》 D. 《原富》 E. 《汤姆叔叔的小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按规定,经批准设立的互联网出版机构,还应持出版许可证到()办理互联网接入服务等相关手续。 A. 国家电信管理机构 B. 国家邮政总局 C. 省级电信管理机构 D. 省级邮政局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六段https://www.shuashuati.com/ti/ac17e9c6dbde4b38a3e38cc2889f9a89.html
15.我成了全横滨唯一的Alpha作者茶小猫茶小猫预收综咒回病系男子图鉴主综咒回文野,主5t5夏油杰夹心和宿傩大爷,全员病娇注意,些许猎奇病症注意。推朋友预收综不当偶像的afia不是好咒术师。by菜菜是颗花椰菜。礼绪奈偶然间得到了一本书,鬼使神https://bylwen.com/to/4452678.html
16.五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精品(精选19篇)(1)《三国演义》:这是作者七岁时读得第一本书,所以记忆犹新,写得最详细。 (2)《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3)《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4)《精忠说岳》:并没有留下太大的印象。 (5)《满江红》《声声慢》:十分动人, (6)《茶花女遗事》:知道了许多外国https://m.diyifanwen.com/fanwen/jiaoxuegongzuojihua/8586156.html
17.《忆读书》——文章回忆了作者幼时读书的哪些具体事例?请用简洁的①由一知半解到越来越读懂,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 ②读文言小说《聊斋志异》及其对作文的帮助 ③爱读《水浒传》并与《荡寇志》作了比较 ④酷爱古典诗词 ⑤由读《茶花女遗事》进而对外国小说产生兴趣 ⑥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不同的感受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ab4cf6a0b41bb926a018fdf8825b735.html
18.温县智慧教育云平台(6)《茶花女遗事》: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7)《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 (8) 《西游记》 很精彩《封神榜》烦琐 《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4、课件出示这些句子,以各种方式读出对书的喜爱之情。(男生读、女生读……) https://www.wxeduyun.cn/space/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5b29ff5c00c311ebaec23a4e7034ded1&id=51060
19.读书的范文范文11篇(全文)《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天系大势”。 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历史。 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yipqntk.html
20.民国新文学前译本《茶花女遗事》作者:法国小仲马著 晓斋主人 冷红生(林纾)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23-12-00 印刷时间:1924-10-00 版次:1 ,购买民国新文学前译本- 《茶花女遗事》-法国小仲马著 晓斋主人 冷红生(林纾)译-小说-商务印书馆1923年12月初版1924年10月再版等民国旧书相关商品,欢https://book.kongfz.com/825031/7302285591
21.茶花女的作者是谁–快看漫画问答茶花女的作者是谁 小说《茶花女》的作者是亚历山大·小仲马。 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著名文学作家、小说家,因与其父大仲马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 其代表作《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这种思想感情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105207
22.林纾:评传·作品选作者简介 暂缺《林纾:评传·作品选》作者简介图书目录 目录 评传 人格的魅力与历史的悲剧 作品选 翻译小说 巴黎茶花女遗事(节选) 黑奴吁天录(节选) 海外轩渠录(节选) 创作小说 剑腥录(节选) 吴生 柏梵娘 荆生 文选 冷红生传 先妣事略 苍霞精舍后轩记 湖心泛月记 原谤 游玉泉山记 《黑奴吁天录》跋 《https://www.dushu.com/book/10002230/
23.外国文学史范文12.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的作者是 A.冈察洛夫 B.奥斯特洛夫斯基 C.涅克拉索夫 D.车尔尼雪夫斯基 13.斯丹达尔的第一部小说是 A.《红与黑》 B.《巴马修道院》 C.《阿尔芒斯》 D.《意大利遗事》 14.《双城记》中的“双城”指的是 A.伦敦和巴黎 B.伦敦和柏林 https://www.gwyoo.com/haowen/65897.html
24.五年级语文忆读书教案(通用3篇)2、课文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选材、组材,请学生说出作者都读了哪些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聊斋志异》《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 这些内容体现了___哪一中心思想?多读书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在文中圈画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yuwenjiaoan/770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