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中国的动画片已经诞生100年了。这100年来,中国动画片经历了无数风雨,却始终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故事。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
自从电影诞生后,人们的“梦境”就得到了极大的延伸,我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别人的梦,看到自己在梦中都见不到的景观——当卢米埃尔兄弟在银幕上放映《火车进站》影像的时候,那些被吓坏了的观众大概在梦中都不曾见过火车向自己呼啸而来的场景吧。如果不是观看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记》,又有几人曾想过月球旅行是种怎样的体验呢?
1900年,当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诞生之后,人类的造梦舞台被大大拓宽了。从此,电影可以不用局限于真人的表演,艺术家可以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画出来,再通过电影让绘画动起来。
上海动漫博物馆
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拍出了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的想象力被更加自如地挥洒在银幕上。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视和电脑的普及,动画片已经在国人童年里不可或缺。我们在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画面中做着属于自己的梦,梦见自己成为孙悟空、哪吒、葫芦娃、黑猫警长……
转眼间,中国动画已经诞生100年了。这100年来,中国动画经历了无数风雨,却始终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故事。
中国动画在“画室”中诞生
早在1905年,中国就诞生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此时,动画片也在国外诞生了。过了20年,1926年,万氏兄弟拍了一部名为《大闹画室》的动画片,一般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剧情动画片。如果把动画片的概念放宽一些的话,万氏兄弟于1922年为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的“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广告片,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
《大闹画室》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想象力丰富、剧情幽默,而且是动画和真人结合拍摄,这在中国也是第一次。而在《大闹画室》上映两年后,著名的迪士尼动画形象“米老鼠”才诞生。
中国动画片的诞生,似乎绕不过“万氏兄弟”这个称呼——无论是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还是第一部动画剧情片,都与其有关。事实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万氏兄弟都是中国动画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中国动画的奠基人——万氏兄弟
万氏兄弟是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兄弟四人的合称。他们在拍摄完“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广告片之后,创作了一系列动画广告片,直到1926年创作了原创动画故事片《大闹画室》,真正奠定了中国动画片的基础。此后,他们又创作了《国人速醒》《龟兔竞走》等动画短片。1935年,万氏兄弟再次创造了中国动画片的里程碑式事件——他们创作的《骆驼献舞》成为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骆驼献舞》是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
1941年,不断突破自我的万氏兄弟又创作了中国动画史上第一部长片《铁扇公主》。这部电影除借鉴了美国动画片中的一些元素外,还大胆尝试将中国古典绘画和中国山水画的风格运用到该片中,在人物设计和动画打斗的场面汇入了大量中国古老戏剧元素,吸收了中国戏曲造型艺术的特点,使人物更加生动。
《铁扇公主》将中国山水画搬上银幕,第一次让静止的山水动起来,颇具民族特色。这部影片在当时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巅峰,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顶尖的存在,其艺术和技术水准可以媲美当时美国的动画长片《白雪公主》。
抗日战争时期,万氏兄弟制作了《抗战标语卡通》《抗战歌辑》等动画片,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志气。
1957年,新中国成立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海美影厂)。在此之前,中国拍摄了几部质量不错的动画电影,其中就有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上海美影厂成立后,拍摄了著名的水墨风格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而上海美影厂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大闹天宫》也在1964年拍摄完毕,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万籁鸣和唐澄。万氏兄弟中的万籁鸣、万古蟾和万超尘兄弟三人都是上海美影厂的创始人员,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帮助新中国的动画电影快速成长。
水墨动画《牧笛》
可以说,万氏兄弟和上海美影厂是中国动画片历史之树上的重要枝干,他们帮助中国动画片结出了累累硕果、延续了中国动画的历史传承。改革开放之后,上海美影厂再次辉煌,拍摄了《哪吒闹海》《阿凡提的故事》《九色鹿》《雪孩子》《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动画片,给一代人的童年留下了快乐的记忆。
《舒克和贝塔》
当然,讲述中国动画的历史也不能落下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数不清的电视动画片,其自制的《西游记》堪称电视动画中的精品。2007年,中央电视台成立央视动漫集团有限公司,专注于动画原创生产、动画版权管理与开发等业务,制作了《哪吒传奇》《小鲤鱼历险记》《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作品,反响都不错。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上海美影厂制作了《宝莲灯》,让中国动画电影走进了“大片”时代。
进入21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似乎进入了转型的阵痛期。前十年的时间里,除了几部以电视动画IP改编的动画电影外,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出现。到了第二个十年,以追光动画为代表的民营工作室开始发力动画电影,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原创作品,如《小门神》《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风语咒》《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雄狮少年》等。
这些动画作品在精神上传承了中国动画的百年传统,在技术和艺术上又开拓了新的疆域。
新片佳作迭出
中国文化与“中国动画学派”
回顾中国百年动画,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动画似乎与孙悟空这个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部具有世界先进水准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取材自古典名著《西游记》,自然少不了孙悟空的参与;上海美影厂的经典之作《大闹天宫》几乎成为中国动画的标志性符号,其主角当然是孙悟空;同样是上海美影厂的大片,《宝莲灯》里面仍然有孙悟空;近10年来的优秀动画作品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主角还是孙悟空……
《大闹天宫》4K修复版
孙悟空是典型的中国神话形象,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神话人物。孙悟空之所以如此受欢迎,大概和他勇于反抗的精神有关——从某种程度上说,孙悟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反抗精神的形象代言人。另一方面,孙悟空作为神话人物,其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本领,可以让电影创作者更好地在银幕上发挥艺术想象力、展现技术水准。
在孙悟空的“个人动画史”中,万氏兄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名字,他们在创作了《铁扇公主》之后,又在1960年参与了《大闹天宫》的创作,万籁鸣是这部电影的绘画设计和编导。《大闹天宫》后来的成就举世皆知,这部富于民族色彩、场面宏大、色彩缤纷的影片,多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代表作。
孙悟空这个形象已经成为中国动画最大的IP
可以说,孙悟空这个形象已经成为中国动画最大的IP,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动画人还没有打造IP的意识。而如今,已经有很多动画人、动画机构在有意识地打造IP,比如上海美影厂就已经把其历史作品中的孙悟空形象做了梳理。新锐的动画人更是把打造大动画IP作为突破口,哪吒、白娘子、姜子牙、杨戬等中国神话人物都有了其各自专属的“电影宇宙”。
利用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打造电影IP是中国动画电影寻求突破的一个必然途径,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国动画成长的沃土,重视中国文化是中国动画人的自觉之举。
万氏兄弟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曾绘制了近20部动画短片,这些短片的造型、动作,大都模仿美国形式,洋味很浓。万古蟾曾写过一篇《闲话卡通》的文章,检讨了这个缺点,他写道:“中国的活动漫画应有中国的人物形态,绝对与别国不同,要含着中国幽默性的笑料和中国人物习惯的形态,方是‘准’中国式的‘活动漫画’呢。”
其后,以特伟为代表的第一代上海美影人提出了“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的创作思想,从此上海美影厂开始立志创作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动画,建立起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动画学派”。木偶动画作品《神笔》(1955年)与《骄傲的将军》(1956年)被认为是中国动画学派起步的两部代表性作品,此后上海美影厂佳作频出,中国动画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神笔》
“中国动画学派”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流派,但其强调内容的健康性、形式上的不拘一格以及坚持民族美术传统等思想,一直到现在仍在影响着中国动画。
技术变革与新时代中国动画
很多热爱动画的中国人都曾经有过“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在十年前,我们看到国外动画,尤其是美国皮克斯公司作品的技术水平如此之高,而国内的动画却普遍停留在儿童向的低幼水平上,从内容和技术上都和国外先进水平有很大距离。
而近十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动画奋起直追的勇气,也看到了令人惊喜的成就。动画人的努力,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票房就是最直观的证明。2019年的爆款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终票房突破了50亿元,甚至超越了当年一度站上票房冠军位置的《流浪地球》,位居产业化以来中国电影单片票房第二名。而且,《哪吒之魔童降世》甚至超过《超人总动员2》在北美地区创下的6亿美元纪录,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哪吒之魔童降世》超过《超人总动员2》在北美地区创下的6亿美元纪录,成为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在从二维动画向三维动画转变的技术变革进程中,中国动画虽然慢了半拍,但是及时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回顾中国动画史乃至电影史,中国电影人对新技术从来都虚怀若谷,并且可以用新技术来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
可以相信,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展望未来,中国动画人可以创作出更优秀的动画作品。
编校:苑宝平, 审读:郭丽、管文明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