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真人秀《新游记》官宣。
不论何种误会,这节目明明白白蹭了《西游记》的漆。
这里又挑起了话题:
那么《西游记》可否重拍呢?
新西游记要重拍,就要完全忘掉老西游记,不能把它作为比较对象玩什么超越。
新西游记重拍得换道超车,而不是弯道超车。
要独辟蹊径,在创新上下功夫。
新西游记要把住“新”字,搞清楚什么是新?怎么新?
要把现代科技巧妙地运用足了,把特效做好;然后在忠于原著基础上,加入更多情感渲染,丰富人物表演;可对一些配角进行深加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著精神。
更不可以戏说和戏谑调侃。
对妖怪的刻画可更加突出魔幻色彩,使其人妖两兼,利用妖怪加大对人性的揭露。
经典是创造出来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经典;央视版唐僧师徒四人并非不可逾越的经典,要勇于干翻固有印象,塑造新的经典。
如马克思就如何快速学好外语支招:要学外语就要完全忘掉本族语。
有珠玉在前,重拍《西游记》虽然难度很大,但有了现代科技支撑,和已经成熟的影视制作团队和技术,超越当年以人工为主,特效落后简陋的“草台班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另外要舍得投入,在用人和拍摄技术上、后期制作上要舍得下血本,要把钱都花到刀刃上。
不要求快求长,要细工精雕;要有从此霸屏20年,成为暑寒假必播剧的高度和魄力。
就算在认可度,受欢迎程度上与央视版并驾齐驱,也算是成功了。
央视老版《西游记》之所以至今为人们所喜爱,皆因它是第一次。
许多人是第一次看长版真人神话电视剧,而且是根据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所改编。
在那个电视机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大家扎堆看黑白电视,那是最高级的娱乐方式。
如同一堆人抢吃一锅饭,分外香,氛围感十足。
长期干涸而缺少娱乐的精神世界获得极大满足,那印记能不深吗?
放现在是不可能有那种饥渴至极而突然被满足的愉悦感的。
贫乏之下,记忆更真,饿急之下,吃啥都香,其味其香更易扎根记忆,沉浸内心。
那时电视节目比较单一,没现在这么丰富,也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样的娱乐载体;全国各台都在播放《西游记》,没有啥比这好看的。
往往是看了这个台又看那个台。
一部《西游记》看遍,滚瓜烂熟,哪个能有这般走心、嵌入心底的?
当然,央视版《西游记》情节严格忠于原著,人物造型个个无限接近原著描写,符合大众预期,老少咸宜。
当时因条件所限,所呈现出来的特效今天看来很拧巴很小儿科,但是这版电视剧拍摄周期很长,拍得能认真,诚意十足;演员挑选讲究,个个表演出色;就算是打酱油的烧火童子,今天看来都是演技派。
还有他的台词,句句精彩,几无废话。
尤其让经典永流传的,是那些贯穿全剧的优美音乐旋律。
与《云宫迅音》并驾齐驱的就是《猪八戒背媳妇》。
《猪八戒背媳妇》与《云宫迅音》的雄浑激越截然不同,它灰谐欢快,风趣逗人,至今听来让人忍俊不禁。
现在不少普通人婚礼现场都以这首曲子来活跃气氛,此曲真正做到了流芳后世,融入寻常百姓家。
还有《敢问路在何方》《五百年沧海桑田》《大圣歌》《快乐花果》《大闹蟠桃会》《女儿情》《天竺少女》《风雨行路难》《相见时难别亦难》《逍遥自在孙大圣》等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传唱几十年而不衰的经典。
它承载的是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情怀,是无法替代和复制,也是无法重来的。
所以现在若要重西游记,一定要在“新”上求突破。
摆脱央视版《西游记》的影子是很难的,但是你想重拍,想拍成功,就得有创新和翻山越岭的勇气。
比如动画片《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古典神话IP创新创作的成功之作。
两届奥运会我们都获得了创新创意的胜利,那么,再创新创意出一版新的、好看的、经典的《西游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