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 中国大陆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刚刚诞生。
图源: 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可其中一部海外热剧播了没几集,就引来了国内观众们的一片骂声——
整个剧情看起来不伦不类。
又比如,他路遇嫦娥仙子起了色心,反倒是天蓬元帅成了护花使者……
图源:日版《西游记》
观众们生气,文艺部门和电视台也开始思考:
“与其让别人瞎搞,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拍?”
这一拍,拍出了一部当之无愧的「国剧顶流」——86版《西游记》(亦称82/88版)。
它火到什么程度?
在1988年的今天(2月1日),这一版《西游记》全集拍摄完成,走上电视屏。
当年89.4%的收视总额已算超神,而在不识字或者少识字人群中占有的收视总额更是达到了100%。
图源:82、86、88版、老版《西游记》都是指它
它在不同的电视台重播了超过4000次,可依然是常看常新。
有些细节,年少时不曾知; 有些故事,年少时不曾懂; 有些情感,到如今不想忘。
为何?
答案全藏在那漫漫西游路上。
这部戏,戏里戏外皆是难。
从头讲。
西游的开始在1981年年末的那场会议上,时任文艺部主任的洪民生点将、发话:
「杨洁,给你《西游记》,你敢不敢拍?」
不问能不能,只讲敢不敢。
差别在哪? 乍一看接拍《西游记》是个光荣的任务,可实际上这份光荣也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图源: 《西游记》
彼时的杨洁呆在文艺部的戏曲组,但她想当电视剧导演。
她自己试着拍摄了一些作品,内容又不受认可,已经准备打报告走人了。
会上听见领导的问话时,她既意外又欣喜,几乎是脱口而出:
「有钱就敢拍,有什么不敢的?」
图源: 《口述》
等到任务真到了手里,冷静下来,开始建组筹备,方才真切地感受到:
原来戏里戏外皆是难。
其一,难在硬件。
全组上下,拍摄必备的摄影机只有一台,升降机更是一台都没有。
想要再租借或者买台新的,可算一算拍摄期间的其它花销,根本挤不出多余的闲钱来。
紧巴到什么程度?
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86版《西游记》原定要拍摄30集,可剧拍了没一半,钱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央视不再投钱,是多目怪的扮演者李鸿昌老师跑遍了能跑的单位,才艰难地从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拉来了一笔资金。
可仍然不够用。
杨洁导演又忍痛砍掉了5集,才算把这版《西游记》拍摄“完成”。
片尾联合录制单位名单(下)
更难,还在“软件”。
晚一年筹备开拍的《红楼梦》要讲几大家族的兴衰覆灭,展现大观园里的富丽堂皇,至少能往中国古典园林里找景拍摄。
可《西游记》是神魔小说,人、仙、妖怪齐上阵,又有除魔斗法……
总不能将演员们拘在一处大房子里,不见腾云驾雾,空做地面的武打动作,那样拍哪里还有半点神异世界的影子呢?
图源: 《西游记》
又是去寻去找,才听说港台有剧组在拍摄时吊起了「威亚」。
追去学,可当地的剧组把它当成半机密,稍稍给讲了一两句,没人来手把手教怎么用,只能自己悄悄在旁边偷师。
等回了西游剧组,再一边摸索着一边拍。
当年的安全技术还不完善,怕穿帮,吊威亚的绳索不能过粗,可绳索细了,人又会往下掉。
拍摄过程里,师徒五人几乎每一个都摔过、磕过、碰过。
尤其是需要不停降妖、搬救兵的大师兄,第一次“上天”就从将近3米高的地方,摔了下来。
与之相比,为了给西游记选景而跑了全国20多个省份和地区、后期制作时用一寸寸抠像换来人物放大缩小的变化……都已经算是小搓小磨了。
图源: 《西游记》
杨洁导演后来在书里写到:
“现在的事物变化太大,大得我都觉得跟不上它了。电视特技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电视剧的资金投入,成千上万元。
在如今一些人们的眼里,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也许都是‘傻帽’。”
但,就是这群“傻帽”,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花了6年的时间,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用一台摄影机,拍出了天庭、佛宫、妖洞、人间;
拍出了那个文字勾勒、存在于无数读者幻想中的瑰丽世界,带给了几代人童年。
精妙之处皆是「敢」。
这样难拍的西游,不仅拍成了、拍好了。
甚至到如今,台前幕后、细枝末节拎出来都能吊打一众国产剧。
最直观的,造型。
随便翻一翻现如今的国产古装剧,打着古装的名号,却处处也寻不得“古”——
夸张的美瞳、熟悉的韩式大平眉,再加上如出一辙的调色。
看起来技术是进步了,也下了功夫(磨皮),但费力地堆砌仍掩饰不了内里的空洞无神。
反观《西游记》。
当年只顾着看泼猴,错过了这么多绝色美人。
图源: 《西游记》
它美在造型时的精心。
负责造型的王希钟老师曾经开玩笑,因为当年技术、资金不够,又要将人、仙、妖的形象区分开,缺少造型参照,所以他时常是“瞎来”。
说是“瞎来”,但也有准则:
「不能(在镜头里显得)拍俗了、拍脏了、拍闹了。不管什么精,都要是美的,所以看到哪个都不害怕。」
过程里,去试、去调、推倒重来是常事:
在倒模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的当年,只是粘头套的胶就尝试了很多次。
时而出现的薄纱、露肩、露脐的装扮,放在那个更偏保守的年代,更是不可谓不大胆。
图源: 《西游记》
它也美在造型的精细。
同是摘桃的仙娥,用服装颜色作区分是基本操作,头上的发髻、髻上配的发饰也皆是不同。
图源: 《西游记》
你再拉出三界的女子们一起看,妆容服饰几乎无一人不妥帖,无一人不美。
仙子,清新灵动。
图源:《西游记》嫦娥仙子
精怪,妖媚狠戾。
人间美人,端庄雅致。
风格各异,却不流俗,辨识度极高。
《西游记》的精妙,不仅在造型,还在音乐。
有网友曾经把《西游记》的音乐部分统计了一下,作曲那一栏几乎写满了一个人的名字——许镜清。
图源:网络
作品好到什么程度,几乎不用多说。
如《西游记序曲(云宫迅音)》,多少观众们哪怕只看着画面,都能自动在脑海中回想出那道声响。
图源: 《西游记》片头
可很多人不知道,许镜清已经是剧组找的第8位作曲家了。
之前交到剧组的曲子,或古典、或庄重、或大气,能听,不错。
唯独有一点:
「四平八稳的,你说它哪点像西游记?」
图源: 《西游记》试播集主题曲
许镜清的曲子一出,只是一个一分钟的小段,杨洁便拍板定了人。
灵魂一般的电音合成器的使用,放在当年是独一份的新颖和亮眼,恰恰映衬着那个神异莫测的西游世界。
可随着《西游记》边拍边播,这曲子在音乐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为什么?
仍是因为用了电音合成器。
「太洋了,民乐少,没有时代感、地域感。传统的四大名著,就不能用西洋乐器,(所以)作曲要换掉。」
杨洁听完,急到放了狠话:
“如果《西游记》让我来负责,你们就不要管了。如果说你们不让我负责,那我拍完之后,全都交给你们,你们弄吧。”
图源: b站@西游记作曲许镜清
话里话外,只为一个纯纯粹粹的《西游记》。
而今的一些古偶仙侠剧,空抱着个大IP,可再难见这样的胆识和用心。
从1982年试播到如今,这版《西游记》已经火了整整40年。
有人在采访里问导演杨洁,《西游记》到底为什么能这样一直火?
她只回了一句话:
“电视剧,一个是故事一个是情,这个不够电视剧就完了。”
图源: 《非常记忆》
年少时不懂,最爱看降妖除魔,爱看令人眼花缭乱的法术,只知道师徒几人一路求佛取经……
回看时才知道,「情」之一字几乎烙在了每一步取经路上。
《西游记》讲师徒情、兄弟情、家国情。
也讲儿女之情。
原著中,「女儿国」这回不仅谈不上美好,还多少有些赤裸和黑暗。
而改编后的86版《西游记》,则摆脱了原著单纯的唐僧此关只为渡情劫的设定。
唐僧即便为奉旨去西天取经的圣僧,却也并非木石。
女儿国国王邀他夜鉴国宝,唐僧嘴上说着“佛性四大皆空,贫僧尘念已绝”,额头却早已渗出汗水。
女王一句话,更是说破了他的内心:
你说四大皆空
却紧闭双眼
要是你睁开眼睛看看我
我不信你两眼空空
原来,眼波流转之间,看似坚定的圣僧,内心也起了波澜。
“眼里眉间都是浓情,一举一动皆是厚意。”
但即便如此,早已许下誓愿的唐僧,依然为了取经大业,斩断了情丝,骑上白马西去。
“哥哥,难道你真的不喜欢我吗?”
“我在长安也发过誓愿,见庙烧香,见塔扫塔。来世若有缘分……”
这是改编时杨洁导演的刻意为之。
虽然结果与原著无异,都是成功通关。
但幕后主创接受采访时说道:
“要的就是那么一点点动心,要的就是两个人对看的时候,那一下子。”
而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下,成就了一段经典,成了多少观众心中「未完的人间佳话」。
让不少观众在二十年后,依然会因为女儿国国王节目上一句话湿了眼眶:
“自女儿国一别,至今已经二十载,御弟哥哥别来无恙。”
图源: 《艺术人生》
无他,这一下,成了赋予唐僧「人性」的点睛之笔。
唐僧,因着这一下,是僧,更是人。
而这一关,是劫,也是缘。
比起原著《西游记》的瑰丽、诡谲、奇幻、浪漫、狂天啸地…… 86版的《西游记》在这之中,更多了一分人性和温情。
类似的改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处——
在万寿山五庄观,悟空毁了人参果树。
闯了祸的猴子,被镇元大仙要求他限期而回,医活宝树。
一路过关斩将的悟空,自觉不是难事。
上了天庭,寻了神仙,却发现神仙们这次也毫无办法。
再次驾云而起,虽有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却不知该去往何方。
茫茫然,落在了一处府地: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那是五百余年前,他撑着木筏,漂洋过海,向菩提祖师学道的地方。
图源: 《西游记》
而今再回来,已然物是人非。
他跪落在地,喊了数声师父,不见回响。
才发现当日一别之后,祖师果然依言不再见他。
悟空在门口呆滞了半天,渐渐伏低了身子,蜷缩在地。
像个受了伤的小孩一般,全然不见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圣的影子。
一阵沉默后,祖师终是于心不忍,出了声:“悟空,你知错了没?”
然后,还是心软为悟空指了条医树的路。
图源: 《西游记》
这一段,原著里本没有,是西游剧组在拍摄时自行加上的。
它像是那个降妖世界里,保有的一丝温情底色,又像是在提醒着剧外的我们:
你看,戏中人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终将取得真经。
你看,戏外人为戏承受了百般磨难,成就了一段伴我们走过四十年的经典。
一切既不可逆,你且带着西游里的这些光亮,去闯那前方的九九八十一难吧。
不论境遇如何,不论踩入了何种荆棘迷雾,如歌中唱的一样:
路在脚下。
@如果你竟然看到了这里,希望能点个“ 在看 ”,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END-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