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导读练习题汇总鲁迅生活

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

五猖会

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

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

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

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后记

一、填空。

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

2.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

3.《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

4.《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5.《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6.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的照片上的人是藤野先生。

7.《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和衍太太。

8. 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文章是《无常》。

9.“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10.《藤野先生》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11.《琐记》一文中写了几件事,表达了对衍太太的不满。三件

12.《朝花夕拾》中,阿长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哪一个不是阿长的性格特点:A.迷信B.不拘小节C.马虎D.朴实

13.陈莲河给鲁迅的父亲看病时所开的药引是:一对蟋蟀

14. 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哪篇文章中提及。《琐记》

15.《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16.《朝花夕拾》中记叙鲁迅为了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是:《琐记》

17.鲁迅早年留学学习医学的国家是:日本

18.范爱农和鲁迅初次相识的地点是:横滨

19.下列民间故事不是《二十四孝图》范畴的是:A.卧冰求鲤B.郭巨埋儿C.闻鸡起舞D.老莱娱亲

20.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B.《二十四孝图》C.《五猖会》D.《琐记》

2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段文字描写的是:范爱农

22.《朝花夕拾》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 件事。

23.《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两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儿时保姆长妈妈“谋害”隐鼠一事,说明了对阿长的怀恋。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的题材是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于1927年出版。共收入10篇作品。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对朝花夕拾书名进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24.《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长妈妈、恩师藤野先生、朋友范爱民、父亲。《朝花夕拾》的作者的其他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25.有关《朝花夕拾》的对联:独酌花酒释胸竹,寒衣不胜暑,朝花夕拾谁归属,甜酸咸辣苦。

26.《朝花夕拾》的思想: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27.《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8.鲁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

29.“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琐记》)篇。

30.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乌烟瘴气)”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31.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空闲,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32. 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33.下面这副挽联是国际友人斯诺悼念鲁迅先生而写的,请将上联补充完整。泽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判断题

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

2.《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作品,记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

3.《父亲的病》中为父亲看病的第二个医生是叶天士。(×)陈莲河先生

4.鲁迅不喜欢《天演论》(×)

5.藤野先生是一个有偏见的人(×)

6.藤野先生为人诚恳公正;(√)

7.藤野先生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

8.藤野先生对学术有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9.藤野先生向鲁迅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是对中国人的轻视。(×)

10.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

11.范爱农常常从乡下搭船进城,是因为他向往城市生活;(×)

12.范爱农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

13.范爱农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受到重视和重用。(×)

14.《琐记》中有“肚子疼”绰号的是衍太太。(×)沈四太太

15.陈莲河是《琐记》中的人物。(×)《父亲的病》

16.《无常》是对保姆阿长的回忆。(×)

17.鲁迅是借《猫·狗·鼠》一文来表明他为什么那么讨厌猫的。(×)

简答题。

1.《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答: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营人命的实质。

2.鲁迅所收得的最先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是哪来的?

答:一位长辈的赠品。

3. 作者为什么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答: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4. 起初鲁迅认为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答:非常冷漠,十分胆小,对师长无情,与人背道而驰。

5.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答: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6.《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些难于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7.目录:小引 ①狗·猫·鼠②阿长和山海经③二十四孝图④五猖会⑤无常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⑦父亲的病⑧琐记⑨藤野先生⑩范爱农 后记

8.1-7篇作品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后面的8-10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了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9.简介

《猫·狗·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噑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琐记》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名为雷电学校)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10.鲁迅回忆藤野先生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藤野先生高尚的品格中吸取力量,来继续与“正人君子”们作斗争。

11.鲁迅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答:“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12.范爱农是怎样一个人?

答:他生性孤傲耿直,落落寡欢,最后穷困潦倒,溺水而死。

13.鲁迅为什么对范爱农是失足落水还是投水自杀表示怀疑?

答: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4.《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62年所作的回忆性(叙事)散文(体裁)集,书中着墨较多的人物是谁?

答: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

15.在鲁迅《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是写“宠物”的,你知道是哪一篇吗?

答:《狗•猫•鼠》

16.写出《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篇目名称(两个)

答:《藤野先生》《狗·猫·鼠》

17.我得到《二十四孝图》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高兴的是:鬼少人多②归我一人独有③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④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的讲出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8为什么作者反感“老莱娱亲”的故事?

招致他反感的便是老莱“诈跌”,作婴儿啼,以娱亲意,作者认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换言之,不愿装假,这违背了儿童的心理。

19.《父亲的病》中屡次提及庸医误人的种种荒诞行为,试举一例:如陈莲河用药中要求“蟋蟀一对”,且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等。

20.《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衍太太。

21.《五猖会》中回忆童年往事,含蓄地表达了对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的无奈与厌烦,这件事是:当作者兴高采烈地计划前往看五猖会时,却突然被父亲叫住要求他背书。

22.《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文中的s城是?即指绍兴城。

23.《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这一事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4.简析狗和猫成了仇家的原因?答: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25.《朝花夕拾》中引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是哪一句?答:《琐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26.《猫•狗•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答、《八戒招赘》、《老鼠成亲》

27.作者是如何认识隐鼠的?

答:有一回作者听到一间空屋里有“老鼠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看见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隐鼠竟醒过来了,渐渐的复了原,但不逃走。于是隐鼠就成了作者的玩伴。

28.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踩死了。

29.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答: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30.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中,“长毛”指的是?

答:洪秀全军和后来一切土匪强盗。

31.对长妈妈的“特别的敬意”是因何而生?又是何时消失?

答:因为她经常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某种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所以就有了“特别的敬意”。在知道是长妈妈谋害了自己的隐鼠之后,这种敬意就完全消失了。

32.《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指的是什么故事?

答:刑天舞干戚。

33.《阿长与〈山海经〉》中,所说的“三脚的鸟”指的是什么?

答:三足金乌,即太阳。

34.长妈妈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什么?

答:《山海经》。

35.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答:“仁厚黑暗的地母呵,原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36.长妈妈教给我的“元旦的古怪仪式”是什么?

答: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要说:“阿妈,恭喜恭喜!”说过之后,还要吃一点福橘(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37.《无常》中写无常的用意是什么?

答:是说明人间没有公证,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嘲讽。

38.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答: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39.三味书屋的游戏有哪些?

答:爬上花坛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用“荆川纸”描绣像。)

40.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什么?

答: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鼓励小孩子打旋;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41.作者在东京与范爱农发生的最大冲突是什么?

答: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因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杀后,范爱农因为对鲁迅有偏见,故意反对鲁迅提议的“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在众人的压力下屈服后,又故意针对鲁迅要求主张发电的人拟电稿。鲁迅主张“这一篇悲壮的文章必须深知烈士生平的人来作”,要求范爱农写,两人因此而发生冲突。

42.鲁迅本人说《范爱农》一篇写法较差,是不是较差?差在哪里?

答:鲁迅先生自己认为《范爱农》一篇写法比较差,这是有道理的。这一篇虚构过多,结构有点松散,因此他本人不大满意。

43.“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出自《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44.“我”平时怎样叫保姆长妈妈?什么时候叫她“阿长”的?有时候“我”为什么“实在不大佩服她”?“一时”“我”又为什么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甚至于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呢?

答:“我”平时叫保姆长妈妈“阿妈”。叫她“阿长”是在“憎恶她的时候”,这个称呼不大客气,平时只有年辈最大的祖母才这样叫她。

“实在不大佩服她”的原因是她“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又不许“我”走动,并动辄以告状相威协;睡觉的姿态不好,占了过多的地方;满肚子麻烦的礼节,等等。

“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是因为她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某些情况表明她似乎有“伟大的神力”,于是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后来因为她给“我”弄到了绘图的《山海经》,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又使“我”对她发生了“新的敬意”。

阅读

(一)阅读《五猖会》片段,回答问题。

⑴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⑵“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⑶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⑷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⑸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⑹“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⑺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⑻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⑼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⑽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⑾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类似即可。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1)段文字选自《猫·狗·鼠》。《狗猫鼠》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描写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共十篇。

(2)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五、 艺术手法

1、 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猫•狗•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4、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5、 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猫·狗·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学习经典知识,成就大好人生!

二十年专注文言,读经典,学文言!

各年级学习资料分享“微信”群上线,请添加微信:xuziyue0007 (陈老师),备注申请:“姓名+年级+地区”,邀您入群。

THE END
0.《假如爱有来生》《假如爱有来生》 文/匆匆那年 假如爱有来生 我一定不会让你一个人傻等 万水千山的距离 我也要踏上征程 去有你的地方 一起看最美的风景 一起度过最美好的人生 假如爱有来生 我便不会在乎世俗人的眼睛 跟相爱的人一起 哪怕是背叛整个世界 也不会辜负你的深情 https://www.meipian.cn/1o1lshce
1.教育理论丨《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P1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P2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P2 https://www.jianshu.com/p/5a09e8a9fd65
2.岳上风2018年诗歌精选37首一位老人走过来 放下手中农具 把菩萨抱起 挪回到 庙里阴冷灰暗的 供台上 《那时我小,刚刚记事》 出了大队部的门 拐过墙角 她的坏腿就好了 走得飞快 她只是想赶紧回家 但这次不行了 治安员陈红星追上来 将她一脚踹倒: 我早就注意你了 你个地主婆子 https://www.meipian.cn/1u9sqntf
3.《十五从军征》教案(通用10篇)(师做副板书。)通过昨天预习,你在文中读懂了黑板上哪些问题?(谁?一位现年80岁的老兵,从哪里知道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对于其他问题,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没有)那主要写的是这位80岁老兵的一件什么事呢?(一生交流,)它通过写老兵回乡的经历是想告诉我们有关战争的哪一方面呢?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an/353849.html
4.天津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必考题型之名著常识练习题(一)4.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5.简述孙悟空学艺和名字的由来。 6.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7.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一回写得最为精彩,为什么? 答案:天津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必考题型之名著常识练习题(一)答案 下载高清试卷有答案解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018年天津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汇总 语文 数学 英语 http://tj.zhongkao.com/e/20121225/50d92512c7cc6.shtml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桥》教学设计(通用6篇)(2)你认为这横线上要填一个什么词?把你的想法跟小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3)请同学上台写出答案。(写在黑板的左边,回位后再将自己所写的词写在发给的小卡片上备用) (拥戴威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办事果断无私无畏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爱民胜子心系群众等) https://mip.oh100.com/peixun/xiaoxue/138889.html
6.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题,试题可以帮助参考者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1 一、按要求完成字词句练习(27分) https://3g.yjbys.com/xuexi/shujiazuoye/3358809.html
7.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12套)不同点:(1)《孙权劝学》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伤仲永》写仲永童年聪明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内容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 (2)两文写法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文叙议结合,借事说理。https://www.oh100.com/kaoshi/yuwenshiti/214299.html
8.课外阅读自测《西游记》专题25.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6.你认为《西游记》中哪一回写得最为精彩,为什么? 三打白骨精等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18/22/4526637_426257290.shtml
9.绿叶书苑第233期一株狗尾巴草 永远的《龙船调》 组诗 大梦人生 一 阳雀子又叫了 阳雀子一叫 灯红酒绿的都市 就在我眼前一起坍塌 八百里的巴山楚水 都跳起摆手舞来 二 (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 好醇好冽的乡音 扯起个喉咙 喊醒了满山的杜鹃花 你那缠头长丝帕 https://www.meipian.cn/1iot054b
10.《消失的十一层》总编剧谈锐十一问Q:男一的扮演者,写的时候就对标演员潘粤明吗? 您认为他和剧本角色最贴合的地方是哪儿? 最惊喜的表演再创作是什么? A:剧中男一号曲江河的人物原型很多就是原小说中武局的原型参照,武局身上除了一名睿智老公安该有的一切气质,更有着他独有的文人气质和敏锐的洞察。 https://www.brtv.org.cn/2023-07/24/cms1405312article.shtml
11.四年级语文《牛和鹅》教案(通用10篇)2、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 3、出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2)、找出文中写得精彩的部分,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二、交流释疑,细读感悟。 (一)、自学指导 画出作者怕鹅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作者害怕的心情,想想作者是怎样表达害怕的心情的? 1、生自学 2、小 http://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231106123034_7704357.html
12.电子邮件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邮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电子邮件的使用与―般书面文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2009年7月,成都某法院审理了一起罕见的网络借款案,判定当事人的借贷关系成立,被告应该根据网上写的借条归还借款。 https://www.gwyoo.com/haowen/63633.html
13.杨显惠的夹边沟:一辈子写不完的往事——中新网因为当年工农兵学员都是推荐上大学,僧多粥少,肯定会有人认为推荐不公平。系党支部要核实这些举报信的情况,就派我和这个同学去基层调查,我们跑了两次,一次去武威,一次去定西。 那是我第一次到定西地区,我同学家在定西的通渭县,1975年的那天,在县城里,他说我们工作做得差不多了,你跟我回趟家吧。我们就往他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10/05-19/2291606.shtml
14.独家专访|九连真人,打进中国最牛摇滚圈的小镇青年另一边毕业于湛江的岭南师范学院的阿麦毕业后不适应留在大城市里教管乐团也回了老家,当上了曾经“并不想当”的音乐老师。 # 阿麦在给学生上课 他们曾与《莫欺少年穷》主角阿民一样斗志满满,“阿哥,出门寻钱赚”,但最后又回到了山路十八弯的“九连山”。 https://www.douban.com/note/726285169/
15.曹操《观沧海》优秀教案设计(通用14篇)3、哪些诗句是描写的想象之景?你认为诗中哪些诗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4、诗歌的抒情方式大致有三种:写景抒情、叙事抒情、议论抒情。本诗属于哪一种抒情方式? 5、你认为这首诗歌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七〉朗读背诵。 1、个性朗读。自由选用速读、变换节奏读、方言读、唱读等方式进行特色朗读。(目的是多角度识记诗词https://m.yuwenmi.com/jiaoan/jiunianji/322895.html?new=Math.random()
16.阅读。修鞋姑娘王境华ㅤㅤ①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4)你认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写什么?(5)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6)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7)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 会说: (8)写法学习指导与运用。课文中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请你也试着对自己进行一段语言https://www.jyeoo.com/shiti/492e7109-15fb-15e1-5bfb-9977bd16525e
17.小学语文四大名著考点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 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 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 回是(高鄂) http://www.zhihuishan.com/weixinview-view-13323.html
18.朱自清《春》教案(精选12篇)(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https://mip.ruiwen.com/wenxue/zhuziqing/91642.html
19.初中语文四大名著超全练习题常识100题7、“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山上有一仙石,受日月精华,遂有灵通之意。内遇仙胎,一日迸裂,……”这段名著出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是:___。 《西游记》、大闹天宫等 8、《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09/02/1087858553_10878585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