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解读:唐僧师徒取经路线的时间和方向分析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唐僧师徒的取经路线并没有一直在一个方向上。用现代科学的术语来讲,没有一直在同一个纬度上,而是根据目的地的需要,不断地修改方向,然后通过调整,再回到规定的纬度上。有几条路线甚至很诡异,体现如来不可告人的秘密。

1,贞观十三年九月十二日,唐僧从长安出发;

2,唐僧到达荆棘岭时的年龄为40岁;

3,唐僧到达天竺国时的年龄是45岁,取经路上所花的时间为14年,这时候是贞观二十七年。

根据原文描述,可以确定以下内容:

1,贞观十三年,唐僧31岁,从长安出发;

2,贞观二十二年,到达荆棘岭;

3,贞观二十七年正月,到达天竺国金平府;

4,金平府之前是灭法国,唐僧到达灭法国是夏季,可以倒推为贞观二十六年的夏天;

5,灭法国之前是老鼠精的故事,老鼠精的故事发生在四月份,到底是哪一年呢?老鼠精和孙悟空交战时,文中提到玉兔精还在广寒宫里工作(原著第81回:玉兔团团找药盆)。

贞观二十七年二月初,唐僧遇到了天竺国的真公主,据说是去年今日被风刮到寺里的。说明玉兔精在贞观二十六年二月初已经下界。所以老鼠精的故事只能发生在贞观二十五年的四月,而不是贞观二十六年的四月。

根据前文几个确定的时间段,再参照唐僧师徒在路上的春夏秋冬季节,推算他们的取经主要阶段的时间,包括取经路线及方向。详细如下:

贞观十三年:

九月十二日,唐僧从长安出发——行走数日后到达福源寺(大唐行政边界)——九月底到达双叉岭,遇到野牛精、熊罴精和老虎精这三个妖怪——唐僧被太白金星所救后,在双叉岭遇到猎户刘伯钦——唐僧到达两界山(大唐国土边界)收孙悟空——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在寒冬腊月时到达鹰愁涧收小白龙。

贞观十四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早春二月,到达观音禅院,观音菩萨收黑熊精——西行五七日后到达高老庄,唐僧收猪八戒——唐僧师徒西行一个月后,到达浮屠山遇到乌巢禅师——继续西行,六月左右至黄风岭,灵吉菩萨收貂鼠精(黄风怪)。

贞观十五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在七月份到达流沙河,收沙僧——西行,进入了西牛贺洲的境内,在九月的深秋,四圣试禅心。因为沙僧说加入取经队伍不到两个月,所以倒推唐僧在流沙河的时间为七月份。

因为从黄风岭出来后,唐僧师徒“历夏经秋”,已经经过了一个秋天,所以推断7月份到达流沙河是在贞观十五年。

贞观十六年:

唐僧师徒继续赶路,方向不明,在三月份到达五庄观,遇到镇元大仙——继续行走五六日后,到达白虎岭,遇到白骨精,唐僧赶走孙悟空——西行数日后,唐僧到达碗子山遇到黄袍怪(奎木狼)。

贞观十七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三月份至平顶山,遇到金角、银角大王——九月底,西行到达乌鸡国——继续行走半个月,方向不明,十月中下旬,唐僧师徒到达号山,遇到红孩儿(圣婴大王)——西行一个多月后,十一月底至黑水河,遇到鼍龙怪。

贞观十八年:

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行走了一年,跨过春秋及冬季。

贞观十九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早春二月至车迟国——继续赶路,行走的方向不明。在八月份连夜赶到通天河边的陈家庄,陈家庄距离东土大唐有五万四千里的路程。遇到了金鱼精(灵感大王),观音收走了金鱼精。——继续西行,在严冬时节,到达金兜山遇到了青牛精。

贞观二十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在春天时节至西梁女国,遇到女王和蝎子精——继续西行,夏季时在西凉国境内,发生了真假美猴王的事件——继续西行,在九月份到达火焰山,唐僧师徒出火焰山时,已经是秋末冬初。

贞观二十一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在四月左右(文中提到落花满地)到达祭赛国。

贞观二十二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在二月的时候到达八百里荆棘岭。此时唐僧已经40岁。唐僧师徒继续西行,熬过了冬天。

贞观二十三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在三月时到达小雷音寺,遇到了黄眉怪——唐僧师徒继续赶路,方向不明。在三月底到达八百里的七绝山,遇到了蟒蛇精——唐僧师徒继续赶路,方向不明,在炎热的夏天到达朱紫国。

贞观二十四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在春天时节到达盘丝洞——西行半日,到达黄花观,遇到蜈蚣精——继续西行,在七月时到达八百里的狮驼岭——通过狮驼岭的狮驼国时,继续西行,在冬天的时候到达比丘国。

贞观二十五年:

唐僧师徒继续赶路,方向不明(应该是西北方向,偏离了取经路线),四月初到了黑松林中的镇海禅林寺——四天后,老鼠精把唐僧绑架到南方一千里外的无底洞,同时也回到取经路线上。

贞观二十六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六月,到达灭法国——继续西行,遇到隐雾山的豹子精——数日后到达天竺国外郡凤仙郡——在九月底到达天竺国下郡玉华县,遇到黄狮精和九灵元圣。

贞观二十七年: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在正月时到达金平府,遇到三个犀牛精——继续行走了半个多月,在二月初到达天竺国,遇到最后一个妖精“玉兔精”——继续西行,在夏初,唐僧师徒遇到了寇员外——唐僧师徒继续赶路,六七日后遇到了金顶大仙,在这里他们完成登记注册,成为有编制的佛仙——继续行走约五六里路后到达凌云渡,唐僧在这里脱去了凡胎——唐僧师徒上灵山大雷音寺求得真经——唐僧师徒回东土大唐,随后返回灵山,中间花去八天时间。

三、取经路线的方向分析:

取经团队在某地完成任务后,一般都有什么“继续西行”“径往西投”等说明,但有时候并没有指明下一段的行路方向。

通天河为什么八月份下雪?好像没有人在乎这个,神话小说嘛,有必要计较吗?

唐僧师徒出了车迟国,没有说明行走的方向。原文如下:

这一去,只为殷勤经三藏,努力修持光一元。晓行夜住,渴饮饥餐,不觉的春尽夏残,又是秋光天气。

没有表明行进方向,却强调了晓行夜住。可是在到达通天河的那天,他们破天荒在晚上继续赶路。

如果说唐僧西行之路是固定在北纬30 度的话,通天河的陈家庄可能在北纬40度的地方,因为只有这个地方清楚地写着八月份会下雪。

通天河是南北走向,汇入南海,够长,挡住了唐僧西去的道路。沿途有很多人家,不只是一个陈家庄。

唐僧师徒如果继续按照西行的方向行走,可能他们会在北纬30 度位置的李家庄渡河。那里的八月肯定和黑水河一样,不会下雪,也不会结冰。

结果他们跑到了北纬40度的陈家庄,而且是连夜赶到,而且当晚金鱼精要吃童男童女,而且金鱼精每年只吃一次......就是这么凑巧。

取经路上大部分的地方在八月份都没有下雪的现象,说明陈家庄不在原定的取经路线上。

部分取经线路示意图

唐僧师徒在通过通天河时,孙悟空应该修正了方向,到达岸边时,他们又回到了去西天的路线上。

唐僧师徒离开狮驼国后,一路西行到了比丘国,出了比丘国,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比丘国君臣黎庶,送唐僧四众出城,有二十里之远,还不肯舍。三藏勉强下辇,乘马辞别而行,目送者直至望不见踪影方回。四众行彀多时,又过了冬残春尽,看不了野花山树,景物芳菲,前面又见一座高山峻岭。

无底洞在镇海禅林寺正南方向一千里的位置,唐僧师徒离开无底洞后,没有回到寺院,而是直接西行。后面也是一直西行,直到灵山。

说明‬无底洞‬和‬灵山是‬在‬同‬一个‬纬度‬上‬,而‬镇海‬禅林寺‬在‬这条‬纬度‬线‬北面‬一‬千‬里的‬地方‬。无底洞才是位于取经路上的地点之一,而不是镇海禅林寺。

很明显,是孙悟空故意偏离方向,把唐僧带到镇海禅林寺去的。

用现代地理知识来形容:无底洞大约位于孟加拉国与缅甸交界的位置,正是在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比丘国大约在缅甸境内以东。

离开比丘国后,如果取经团队往西直走,有可能直接到达无底洞。而孙悟空向西北出发,把唐僧带到了北面的西藏,镇海禅林寺大概在林芝地区,所以他们见到寺里的和尚都是喇嘛僧。

部分取经线路示意图

镇海禅林寺是如来制造的陷阱。唐僧在寺里昏睡了三天,为老鼠精提供了“表演”的机会。如来让唐僧(实际上是金蝉子)见证了他昔日的情侣,是如何瞒着他干着见不得人的事情,让唐僧在到达无底洞之前,彻底断了对老鼠精的念头。

陈家庄和镇海禅林寺明显偏离了取经路线的正常方向,这是如来故意安排的。

唐僧师徒去五庄观、白虎岭、碗子山、号山、七绝山和朱紫国时,也没有标明准确的行进方向。这些地点可能都不在取经路线的直线上,而是如来或者观音安排取经团队特意到达这个地点的。

也就是说,白骨精、黄袍怪、红孩儿和金毛吼这几个妖怪,有可能是如来和观音故意安排给唐僧师徒的。

唐僧师徒的任务完成后,孙悟空通过山路和水路调整方向,然后重新回到取经的正确路线上来。

THE END
0.周星驰另类解读《西游伏妖篇》——《西游记》原著中的黑暗面儿时看了老版本的《西游记》连续剧,异常喜欢。相信是我们这一代人都非常热爱的西游记版本。在兴趣的驱动下,借助字典,(笔者当时正在上初中)囫囵吞枣的读完《西游记》原著。连续剧改编的种种疑问也早早在心中埋下。恰逢徐克和周星驰的 《西游伏妖篇》上映,谈谈我对电影和原著的看法。 https://www.jianshu.com/p/926bcd6b4c8b
1.烧脑瞎猜:《西游记》的隐性主线一、《心经》是整部《西游记》的隐隐的主线。原著第十九回是“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心经》在适当的时间、地点进入了著作当中。当时唐僧还不想收,是孙悟空劝说之下才收的,授得《心经》后,便一路修习一路西去,不论是在被妖怪抓去要蒸要刮、还是女儿国女王要嫁等紧要关头,唐僧念的都是《心https://www.meipian.cn/4znq8vns
2.《西游记》原著中的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至于《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等作品对于孙悟空的演绎,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演绎得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各人理解不同,没必要争个你高我低。事实上,到了今天,《西游记》原著本身也成了再创作的素材,出现一些新的解读未尝不是好事。https://www.jianshu.com/p/0547472eea4d
3.人民日报读书管见:《西游记》之西游观点该译本1942年在纽约出版,书前还译有胡适关于《西游记》的考证。在序言中,韦利以西方人的视角解读了这个“中国寓言”,指出唐三藏代表“普通人”,孙悟空代表“天才”,猪八戒代表“肉体的欲望”,沙僧则代表“诚”——这些论述至今在西方还颇有影响。 不过他的版本对原著进行了大量的删节和改写,凡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216/c1003-28127638.html
4.看懂了《西游记》,也明白了佛学——《西游记》 “你挑着胆儿,我牵着马儿。。。”大师兄孙悟空、二师兄猪八戒和三师兄沙僧帮助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去往西天的路上,唐僧等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也修得了正果。 那么这个故事也有另外一种解读,且听我给您道来。 一个一心向佛的人,要想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需要借助三种力量的帮助,然后再人世间经历各种磨难,最 https://www.jianshu.com/p/21e70be90ddd
5.人类高质量解读《西游记》:书中的恐怖真相,悟空竟然被杀了三次你说够不够狠?不过至于这道绝世神功,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咱们暂且先不说,给大家留个悬念,最后再揭晓答案。咱们现在来看一下西游记这本书最残忍的地方究竟体现在哪里? 孙悟空的第一次灭亡,其实就是在原著的第一章当中。因为这张开篇介绍的第一主角其实并不是孙悟空,而是生长在花果山山顶上的九窍奇石。 https://www.jianshu.com/p/169e7932dca3
6.《西游记》的漫漫“西游”路洛阳日报洛阳晚报《西游记》这部充满文学想象力的伟大作品,自明代面世至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一个瑰宝。梳理《西游记》数百年间的传播历史,有两条不同的轨迹:一条是在中国周边地区的传播,基本上是伴随着华人的脚步走向海外,最初是以汉文原著阅读、接受,再到以当地语言文字改写、翻译、改编的传播路径;另一条则是通过来华https://lyrb.lyd.com.cn/html2/2016-05/23/content_69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