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谁他是山西太原人还是山东东平人罗本就是罗贯中吗施彦端水浒传山东省五虎上将中国古文献阿尔扬·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电视剧

在明清小说诞生以前,宋元话本是最初的小说雏形。话本就是说话的本子,也就是说书。《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大字不识一个,却也博古通今,就是在扬州市井听说书的结果。由于明清小说脱胎于宋元话本,所以一些说书的痕迹都被保留在后世的小说里,比如“话分两头,各表一枝”、“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小说遗传的母体痕迹。

那么,中国第一本小说是哪一部呢?大家一致公认,从话本变成小说,迈出第一步的是《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小说。

有人统计过1949年至1966年印刷的中国古典文学,《三国演义》的印刷数最高,群众最为喜爱,当时达到了646万册,且供不应求。截止到今天,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三国演义》总销量达到了5000多万册。

在今天,《三国演义》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小说,在日韩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中国小说。

相比较《水浒传》繁杂的版本,《三国演义》的版本少多了,只有嘉靖壬午本和毛宗岗的评点本。

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关于作者罗贯中的研究却一直是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此人是谁?他的籍贯又是哪里?

古代的很多作家,都不习惯署名,因为小说不受上流社会重视,小说家社会地位低微,而且某些作家写的也是见不得人的小说。所以说,很遗憾,我们对于很多伟大小说的作者,知道得并不多。

现存最早的《三国志演义》刻本是嘉靖年间的,令人惊异的是,这本书居然前面有署名!这个作者居然不再匿名!在它的上面,明确地写着“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个作者叫做罗本,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

好了,本文完结。

毕竟一开始的刊刻本上都写着作者了,白纸黑字,罗本贯中,这不就是作者了吗?

慢着,没那么简单。

那么,罗贯中是何许人也呢?一直以来,中国考据学家胡适也无法得知罗贯中的生平资料。

一次偶然的机会,1930年,郑振铎、马廉和赵斐云三位学者访书于宁波,听说宁波天一阁举世闻名,看看能不能进去看书,找到一些孤本,得到允许进入后,发现了天一阁旧藏明蓝格抄本《录鬼簿续编》,其中有罗贯中小传: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由此胡适知道了,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杂曲作家。胡适说,这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并且写在他的《三国演义考证》一文中。

只是很多人有疑问,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可是,《三国演义》最早出现却是在150年之后弘治年间的事情,倘若这本书明初就写成了,为什么一直湮灭不闻?连一部不是什么精品的《剪灯新话》都在民间流传甚广,没理由这本书在那100年间神秘地消失吧。如果这本书是明初写成的,那这100多年间,却无人知道有这部书,真是奇哉怪哉了!

《三国志通俗演义》题 “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卷开头有蒋大器的序言,当时浙江金华一个叫做蒋大器的人写了一个序言,蒋大器号庸愚子,后来在最早刊刻的嘉靖版中,卷首所载的也是这篇序言,这篇序言是我们研究三国演义的重要资料,他写道:

弘治甲寅 (1494年) 仲春序: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

蒋大器说,宋元的一些话本,言辞鄙谬,不堪入目,很多士人都厌恶那些评书。可是山东东原一个叫做罗贯中的人,根据《三国志》写作了一个《三国志通俗演义》,语言通俗而且不鄙陋,书成以后,士大夫都争着看,一时间引发极大轰动。

蒋大器的序文告诉我们如下几个问题,宋元话本比较粗鄙,士人们不喜欢看。山东东原人罗贯中写了一本《三国演义》,大家却都很喜欢看,争相传抄,以便于更多人阅读。

根据蒋大器的序文,这个罗贯中是山东东原人,与前面记载的罗贯中山西太原人并不一致。

东原又叫做东平,是今天山东泰安市的一个县。

更巧合的是,这里就是宋代的梁山泊所在地,不管怎么说,罗贯中是编纂还是整理师傅施耐庵的书,都和《水浒传》有关联,他的老家就在梁山泊。

这里梳理下,我们发现了两条互相矛盾的线索。

1、嘉靖本刊刻的《三国演义》上写着作者叫做“罗本贯中”,《录鬼簿续编》记载了,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杂曲作家。

2、嘉靖本刊刻的《三国演义》前面有蒋大器的序言,上面说此书的作者是山东东原人罗贯中。

问题来了,这两个都是最早的资料,都写到一个叫做罗贯中的人,却写到了两个籍贯:山西太原和山东东原,哪个是对的呢?

结果就有一个奇观,今天两地都把罗贯中当成自己的名人,都建造了纪念馆。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罗贯中纪念馆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罗贯中纪念馆

居然山东山西各有一个纪念馆,谁也不让着谁。

有人说,不会是笔误写错了吧,问题是“太”和“东”自行差异很大,为何会写错?而且山西和山东南辕北辙,也断不可能写错的。

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小问题,历史学掀起了数次大的争论。

为了破解这个谜,我们首先回顾历史,了解清楚一个问题:罗贯中是谁?谁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到了他。

罗贯中是谁?

我们就好比进入了一个迷宫,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再往前走了,而是退回到原点。

我们不去找《三国演义》的线索了,而是找罗贯中的,谁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到了他。

在解读《水浒传》之谜的时候,我说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有一个大藏书家郎瑛,因为身体残疾,没办法劳动,加上家里有钱,天天在家读书,保留了很多珍贵的资料。

郎瑛那段文字,我在水浒的时候也引用过:

“《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云:‘钱塘施耐庵的本。’昨于旧书肆中得抄本《录鬼簿》,乃元大梁钟继先作。载宋、元传记之名,而于二书之事尤多。据此,见原亦有迹,因而增益编成之耳。”

这里提到了杭人罗本贯中,和钱塘施耐庵一样,估计这两个人都长居杭州过。

在郎瑛之后的胡应麟,曾在《少窒山房笔丛》卷四十一 “庄岳委谈”(下) 记载了一条史料:“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传奇杂剧下。然元人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率以其凿空无据,要不尽尔也,余偶阅一小说叙,称施某尝入市肆,细阅故书,于敝楮中得宋张叔夜禽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 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这里所说的施某,是指的施耐庵;这里所说的罗本,就是罗贯中。胡应麟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这一说法最近就是源自这里。

那么,他们是历史上最早提到罗贯中的吗?未必,随着更多史料的挖掘,我们得出了更多线索。

1959年,在上海发现了元代理学家赵偕的《赵宝峰先生集》,卷首是一篇《门人祭宝峰先生文》,其中列举了31个门人的名字。

向寿

乌斯道

罗本

王真

顾宁

问题来了,罗本?不就是那个罗本贯中?

这篇《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立马引发了历史学家极大的兴趣,因为这篇真实存在的文章,极有可能就是破解罗本之谜的关键,所以说,历史总会留下蛛丝马迹,而痕迹只需要一篇文章的记载就够了。

这篇文章作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这篇祭文中所列“门人”,是以年龄为序的,罗本的名字排列在向寿、乌斯道之后,向寿、乌斯道这两个人元史都有记载,向寿生于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乌斯道生于元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因此,我们断定,罗本应该生于1314年左右。

至于什么时候去世,假如他能活70岁,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么,罗本的生卒年就是1314年-1384年,正好是元末明初。

我们考据出的施耐庵生平,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正好比罗本大18岁,符合施耐庵是罗贯中师父这么设定。

可前面也说了,胡适考证出罗贯中的《录鬼簿续编》,作于明永乐二十二年 (公元1424年),里面记载道: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公元1364年)复会。别后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

贾仲明曾在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为钟嗣成《录鬼簿》 题跋,自署“八十云水翁”,以此推断,他约生于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贾仲明和罗贯中结成忘年交,大约在元至正十七年以后,当时罗贯中四十多岁,在张士诚幕中作客,贾仲明只有十七、八岁,结交地点在苏州。这两条史料说明,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约生于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殁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

这条记载和《门人祭宝峰先生文》的记载并不冲突,极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我们归纳下:

1、《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头写着罗本贯中编次,这个人叫做罗本,字贯中。

2、《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出现了一个门生罗本,生卒年大约是1314年-1384年。

3、《录鬼簿续编》中记载了一个散曲家罗贯中(不清楚这是名还是字),说他是山西太原人,推断出他的生卒年是1317年-1387年。

我们知道三段论。

1、a=b

2、b=c

3、所以a=c

所以,我们得出3个线索

1、三国演义作者是罗本贯中。

2、罗本,约1314-1384

3、罗贯中,1317-1387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本,字贯中,生卒年是1317-1387。

而他的籍贯,则是《录鬼簿续编》中记载的山西太原人。

可以发现所有证据链都是齐全的。只有一个问题,这个罗贯中是一个散曲家,而且《录鬼簿续编》记载的都是散曲家,从没说过他会写小说啊。

但大家觉得这就是定论了。

山西太原派胜出,至于山东东原派,则被称之为笔误。

要知道,《录鬼簿续编》是胡适在1930年代才找出来的,在此之前的数百年间,压根没人在意这本书,也没人说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统一说是山东东原人。

1、《三国志史传》,嘉靖二十七年(1548 年) 序,万历年叶逢春刊本,题:“东原罗本罗贯中编次”。

2、百十五回本《水浒传》 署 “东原罗贯中编辑“ 。

3、百十四回本《水浒传》署 “东原罗贯中参订 ”。

2、《三遂平妖传》万历年间王慎修刊本,题“东原罗贯中编次”。

3、《隋唐两朝志传》(一名《隋唐志传》) 明万历己未(1619年) 姑苏龚绍山刻本题“东原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

明清时代,多种刻本一直说他是山东东原人,四部典籍都是如此,怎么到了现代就摇身一变呢,而且东原派指出:《录鬼簿续编》是记录散曲家的文献,里面没有说过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只是说他是个散曲家,不能作为证据。

相反弘治年间蒋大器的序言,明确说,三国演义,是东原罗贯中编次,这才是更加明显的证据。

虽然《录鬼簿续编》是珍贵史料,但是有更第一手的资料,那就是现存的《三国演义》明代刊本,大多署名“东原罗贯中”,作品的署名,应该更有权威性。

也就是说,自己作品上面的署名,当然更权威。如果这个不能相信,还有什么能相信呢?你写一本书,署名叫做“姑苏第一才子”,结果别人都说另一本笔记上你是杭州人,你不觉得奇怪吗?

只不过东原派还缺少更多的证据加持,东原派果然找出了更多的证据。

《关于罗贯中原籍东平说的研究和调查》记载,元代延祐五年 (1318) 状元霍希贤的后代霍树元 、霍衍皆介绍:“霍希贤和罗贯中是同时代人,他有位好友叫罗本 ,就是三国演义的罗贯 中 ”,“罗在宿城罗庄住,也是个大家庭 。我祖上为了与他相处,即把他的府第建在了宿城 ,府府相邻 ”“我们霍状元曾和罗贯中是很好的把兄弟,两人的关系亲如手足 ”,这些都记载在自家家谱中。

一般来说,家谱不能作为资料,不过施耐庵的真身也是从家谱中考证而来。假定霍希贤于1318 年中状元时为三十五岁,生于1283 年,罗贯中小他三岁,那么 ,小说家罗贯中的生年应该约为1280年,即生于元至元庚辰年左右 。如果他活了七十岁,那么生卒年应该约是1280年-1350年,这比散曲家罗贯中要大了40岁,更和施耐庵的年龄差不多,甚至比施耐庵要大。

著名历史学家王利器先生认为:大多数明刻本《三国》都 “认定罗贯中是东原人”。“所谓杭人,亦即钱塘人,是新著户籍,东原,才是本籍”。他又说: “我之认定罗贯中必是东平人,还是从《水浒全传》中得到一些消息的。《水浒全传》有一个东平太守陈文昭,是这个话本中唯一精心描写的好官。把这个好官陈文昭说成是东平太守,我看也是出于罗贯中精心安排的。

不过,这也只是一家之言,无凭无据。不过这并不影响施罗的师徒之情,谁说师傅就必须比徒弟年长很多?也有可能是同龄人。

那么,罗贯中和《水浒传》究竟什么关系呢?为何明朝刊刻本中除了施耐庵,还会出现罗贯中的名字?

关于这个,胡适和鲁迅观点不同:

1、胡适认为,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甚至施耐庵是罗贯中的化名(这个证明不对),创作了繁本《水浒传》,后来在明朝中期,书商对其删减,成为了简本《水浒传》,简本作者不明,先有繁后有简。

2、鲁迅认为,罗贯中不一定和施耐庵有关,他创作了简本《水浒传》,施耐庵对其润色,改成了繁本《水浒传》,施耐庵可能是明朝中期的人,先有简再有繁。

这两种观点目前都有人相信。

而关于罗贯中的籍贯,太原说和东原说各有拥护者,在80年代和2000年代先后两次大论战,但现有的可资依据的材料实在太少,而权威的、无可辩驳的材料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无法给出更多的佐证。

针对太原派和东原派的不可调和,出现了一些偏门,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说,罗贯中是东原人,只是贾仲明在《录鬼簿续编》中笔误了,写成了“太”,这个不太可信,字形完全不同。

还有人说,东原其实是东太原,借助了兰陵笑笑生可能是兰陵人,可能是南兰陵人的灵感,说南北朝时期侨置了一个东太原,在今天的济南市,区别于泰安市的东平,这个也被人认为是不可能,因为东太原早在北齐年间就废除了,断无可能用这个废弃千年的古称。

还有人说,罗贯中祖籍太原,生于东原。总之出现了各种争论的观点,在80年代那样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委实给全民科普了一把。

两个罗贯中

直到近十年,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陈辽写了一篇论文,总结归纳后提出,应该有两个罗贯中。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之前也有人怀疑过,但没有深入研究。

我们归纳下此前的线索

1、《三国志通俗演义》开头写着罗本贯中编次,这个人叫做罗本,字贯中。

2、《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出现了一个门生罗本,生卒年大约是1314年-1384年。

3、《录鬼簿续编》中记载了一个散曲家罗贯中(不清楚这是名还是字),说他是山西太原人,推断出他的生卒年是1317年-1387年。

4、《三国志通俗演义》篇首的序言中写着东原罗贯中。

5、多种明清刻本上都写着“东原罗贯中”。

6、霍希贤的家谱记载的罗贯中生卒年约为1280年-1350年。

好了,就这么多线索,当成是一次侦探游戏,什么样的人能够符合这些特征呢?

就像侦探游戏谜底常常是双胞胎一样,罗本这个名字也存在双胞胎。

如果有两个罗贯中,那么问题就全解决了。

1、小说家罗贯中 (约1280-约1350) ,姓罗,名本,字贯中,山东东原人,霍希贤的好友。

2、散曲家罗贯中 (约1317-约1387) , 姓罗,名贯中,山西太原人,贾仲明的忘年交。

这两个人不仅籍贯不同,而且年龄差别很大,小说家罗贯中比散曲家罗贯中大约年长四十几岁 。

赵宝峰的门人罗本应该只是同名同姓,和他们没关系。

这样,基本上上面的问题都能解决了。

其实问题在于,《录鬼簿续编》中只说了罗贯中,并没说这是他的字,既然书中其他人都是称呼名,没理由称呼罗贯中是字。

所以说,我们被混淆了。

古人的姓名=姓+名,还有字。

假设姓是X,名是Y,字是Z。

那么

1、小说家罗贯中 (约1280-约1350) ,姓罗,名本,字贯中,X=罗,Y=本,Z=贯中。

2、散曲家罗贯中 (约1317-约1387) , 姓罗,名贯中,X=罗,Y=贯中,Z不详。

所以说,我们把这两个人混淆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误会,其实不怪别人,只能怪我们自己,因为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中只提到了罗贯中,却没有提到他叫“罗本”!我们想当然把罗本贯中也代入这里了。

这样一来,就很好解释了,散曲家罗贯中著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杂剧,行文和三国完全不同,应该不是小说家。

小说家罗贯中,则写了最初版本的《三国演义》,并把署名“东原罗贯中”写在了书的开头,所以后世刊刻本才会这么写。

所以,太原说和东原说争论了这么久,其实是混淆在线索中了。

有人说,研究罗贯中的籍贯有什么意义呢?事实上,当然有意义,这说明了散曲家罗贯中和写三国的罗贯中并不是一个人,而晚明那些署名罗贯中的《残唐五代史演义》等也并非罗贯中原著,这些在《三国演义》研究中都应该去伪存真,大胆去除。

参考文献

1、沈伯俊.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 [J] .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2).

2、张志和.罗贯中籍贯生平考异 [J] .许昌师专学报,1990, (1).

3、 刘世德.罗贯中籍贯考辨 [J] .文学遗产,1992, (4).

4、刘世德.东平人说罗贯中籍贯考辨 [J] .海南大学学报,1992, (4).

5、杨海中.罗贯中的籍贯应为山东太原 [J] .东岳论丛,1995, (4).

6、石昌渝.《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续考-答张培锋先生 [J] .文学遗产,2005, (10).

7、李孟儒.《录鬼簿续编》所载“罗贯中”写不出《三国》《水浒》 [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1, (9).

8、刘洪强.太原罗贯中与东平罗贯中为同一人考论 [J]唐山学院学报,2016, (9).

9、陈辽.两个罗贯中 [J].江苏社会科学,2017, (5).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水浒传作者是谁在明代《水浒传》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的,而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和明万历三十年(1602)堂刻本《水浒传》署名都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但2006年又有专家提出“罗贯中说”他们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即罗贯中化名“施耐庵”他们还根据山东口音 https://edu.iask.sina.com.cn/jy/jFdPR0dr4f.html
1.揭秘《水浒传》的作者之谜?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此外,《水浒传》在明清两代多次受到禁毁,被视为违法的“教诱犯法”之书,导致任何有关作者的正面材料都无法合法记录。因此,《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FUB8G0553BXCE.html
2.吴梅村是《石头记》的原创作者探析笔者陆续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考证,比较分析,推理论证, 认为吴梅村是《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程伟元、高鹗三人是主要编修者,此外曹雪芹亦可能是化名。今将论证过程和辨析理由综述如下: 一、明清文字狱的历史背景 首先,文字狱早有先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据史料记载,在著作成书之后,争https://www.meipian.cn/57xxdwdn
3.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身世之谜被轻松破解说起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施耐庵! 可不是?在我国中小学教材中,《水浒传》的作者之名一律冠以“施耐庵”! 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施耐庵这人,还真不好说。即使真有这么个人,但这个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个谜。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1QP68TG0525A3QD.html
4.水浒传作者资料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浒传作者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作者对于人们已经谈了千言万语的《水浒传》来源问题,没有知难而退。如将南宋龚开对宋江三十六人的咏赞,从以绰号字面解释的,分为伦理类、性情类、才能类;由绰号入赞带出情节的,https://www.gwyoo.com/haowen/53404.html
5.水浒传的作者是()?属于哪个朝代()?变更索赔事项“一步一奖”是指项目部变更索赔过程考核按照关键节点对具体业务人员予以一定比例额度的奖励,即以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为依据,以实现各关键环节工作目标为标准,根据变更索赔事项不同额度明确小额考核奖罚标准,实施“一步一奖”,考核对象为项目部直接参与变更索赔的工作人员和节点目标责任人。https://www.shuashuati.com/ti/1385c681f1a94ac7b1256dcf34053b66.html?fm=bdf3c5c63d1682beee075cc631d7344dd2
6.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读研党看了要落泪节录《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施耐庵,《水浒传》作者,生平不详。据明人郎瑛《七修类稿》高儒《百川书志》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记载,施耐庵为钱塘或武林(今杭州)人。《百川书志》著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现存《水浒传》明嘉靖刊本及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均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系元末明初人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7331024/
7.《水浒传》宋江的原型到底是谁?《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江苏兴化人。 红巾军彭莹玉1338年起兵,他见证了;韩山童1351年颍州起义,群雄四起,他也见证了。他亲身经历了元朝的政治腐败,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 在各路农民起义军中,施耐庵最熟悉的就是张士诚。一是住得近,比邻而居。施家在兴化白驹镇,距离张士诚驻地很近。https://guoxue.ifeng.com/c/7mPHs1CAXKq
8.于文史纂籀中剖解奇书的文化内核——评《〈水浒传〉通识》如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云,通过史料推断出罗贯中首先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进行综合“编次”,至施耐庵则在这种本子上加以提高完善,最后写定。而关于《水浒传》的版本,《通识》首先介绍了繁、简两个版本系统,在16种简本中,重点介绍了《京本忠义传》《水浒志传评林》《鼎镌全像水浒忠义志传》,以及三者之间的https://wenyi.gmw.cn/2024-07/14/content_37438301.htm
9.近十年来《水浒传》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摘要】:20世纪关于《水浒传》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资料与见解。对近10年的有关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CZ201011004.htm
10.王丽娟王齐洲|《词品》和《水浒传》所载宋江词辨析余氏虽在《瓮天脞语》的作者方面考证失误,但他推断【念奴娇】一词既非杨慎伪撰,又非明代人附托,更非宋江所作,当为宋、元间人所拟作,还是极为可信的。其实,通过上文考察可知,此词虽见于《水浒传》和《词品》,却出自宋末元初童瓮天《瓮天脞语》,且《瓮天脞语》中确实载有一首99字的《念奴娇》,那么,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0041_861555754.html
11.施耐庵(明朝初年小说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子安,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关于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https://www.yuanzaiyu.com/mcrw/6328.html
12.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水浒传》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之祖。作者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林冲、武松、鲁智深等好汉打抱不平、聚义梁山的故事。 原著共计一百回,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七十一回,主要写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等好汉落草、上梁山的故事;第二部分第七十二至第八十二回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10/15/5436656_85476641.shtml
13.水浒传梁山好汉秦明(下)秦明出场,没有太详细的交代,尤其是年龄没有明确的说明,按照秦明的经历和职务来看,秦明出场的时候,年龄应该在三十五岁以上,使一条狼牙棒,这种武器一般在中原地带很少有人用,能用这种兵器的人一般都是力大无穷的主儿,可见秦明力大无穷,水浒传描述他的军队时的词语是:那边秦列列旌旗似火,森森戈戟如麻。阵分八卦摆长蛇,委实神惊鬼怕。枪晃绿沉紫焰,旗飘绣带红 https://www.jianshu.com/p/134d0be3e476
14.水浒传人物之许贯忠百度里还说他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各国语文,水浒传中没有找到这样的描述,应该是依照燕青会说各地方言推断出来的。 许贯忠是水浒传作者隐喻的人物,应该就是罗贯中本人的化身,许贯忠,虚贯中,实乃俺,罗贯中。和燕青的本事几乎一样,两人合体,就应该是罗贯中本人了,这大概就是水浒传很突兀出现的人物许贯忠的https://www.jianshu.com/p/0eb9fb4c18ee
15.一场大梦谁先觉:《水浒传》梦境叙事解析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赵小昭 "晁盖七人以梦始,宋江、卢俊义一百八人以梦终,皆极大章法。"——《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梦境叙事是中国古典小说常见的叙事方法。《水浒传》里写了二十多个梦,这些梦境(幻境)对于突出主题、推动故事发展,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等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9KLGC44052384UI.html
16.《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谁文史今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珍藏版)甫一问世,扉页上作者署名“(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一项,刹那间被细心的读者捕捉到一点点变化。随后,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到底是谁”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710/c404063-30136971.html
17.《水浒》里的小山头(11):独龙岗祝家庄栾廷玉往北边而去,偏偏作者写明了东西南三个方向拦阻的梁山将领,唯独北边不写。栾廷玉被何人所杀,怎么死的,没有一点可以推断的地方。我读《水浒》数十遍,也总耿耿于怀于此。后来读金圣叹批本,金圣叹的评论有的地方私货太多,偏这里评得极好: 宋江军马四面齐起,而不书正北,当是为廷玉讳也。盖为书之则必详https://www.jianshu.com/p/0f90a491f1ff
18.梁山十大小矮人:谁是水浒传中108将里最矮的?宋江身高梁山特别是徐宁,作为陪王伴驾、肩负扬我大宋雄风之责的仪仗人员居然只有六尺五六的身高,这在八尺为普遍,九尺一丈不在少数的水浒世界里当真是矮得惊人。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容不得我们有半点质疑,因为书中已毫无遮拦地给出了两人身高:徐宁:“众人看徐宁时,果是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http://k.sina.com.cn/article_6332149474_1796ceee200100u92h.html
19.古本水浒传水浒故事的各种形态 水浒故事的历史真相 小结 3后50回目录 4新增的三十六天罡 5词条图册 1简介 编辑 《古本水浒传》于1985年第一次面世,有学者在该版前言中表示该书的作者为施耐庵,这引起了《水浒》研究界的轩然大波,批评的声音显然超过了赞扬的声音。 https://baike.sogou.com/v8074863.htm
20.交融与排异:《水浒传》人物的文化“基因图谱”光明日报作为小说中的首脑人物,不同作者不约而同都想把他们写成道德上的完人,但是这种捏合从创作结果来看是比较困难的,比较而言其中效果最差的就是《水浒传》。这并非批评《水浒传》文学水平差,而是《水浒传》作者在塑造宋江形象时,从不同地方汲取了不同基因,在整合基因时遭遇了排斥现象,导致宋江这个文学形象自创造伊始就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3/23/nw.D110000gmrb_20240323_1-10.htm
21.目前公认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是谁?短篇小说《绮霞》的作者是( )。 A. 苏青 B. 凌叔华 C. 陈衡哲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包豪斯是由谁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 A. 格罗皮乌斯 B. 伊顿 C. 蒙德里安 D. 康定斯基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铁路箱凭( )进站。 A. 运单 B. 过磅单 C. 进货通知、纸质运单需求联或需求号 D.https://www.shuashuati.com/ti/00aa62127d724c6387b986c48d91f10f.html
22.《水浒传》究竟成书于何时?作者具体考察了“江西信州”“临淮州”“蒲州”“东昌府”“登州府”“青州府”“莱州府”及“太原府指挥使司”等地名,“这表明《水浒传》的作者确实是按明代的政区制度择用了一些地理名称”。由此认为《水浒传》写作于元代的说法不能成立,“最后成书必定是在明代”。作者又从“南京建康府”这一出现在明洪武十 http://epaper.ahwang.cn/xawb/20230507/html/content_20230507004001.htm
23.《水浒传》作者和朝代是()《水浒传》作者和朝代是()A.施耐庵 元末明初B.施耐庵 明代C.曹雪芹 清代D.罗贯中 明代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654a4095f7ee4fa4bb360aa827afa92e.html
24.2022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0629.docx(3)(谁?)风雪山神庙奋起反抗图三吴用智取生辰纲(4)21.小语所在班级就图(三)的故事内容,围绕“失纲原因”展开讨论,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内容,分析杨志失纲的原因。(3分) 22.晚明小说美学家叶昼在谈及《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时指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请结合下列回目内容,分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79019102.html
25.潘金莲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差异而正因为如此, 《水浒传》里在交代完潘金莲的出身后, 接下来很快就给了潘金莲直接定性为“他倒无般不好, 为头的爱偷汉子。”这样的定性实在是和小说前面交代的那个拒绝大户的“知廉耻”的潘金莲不甚合拍。所以我们可推断出《金瓶梅》的改写更为合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1/07/37581541_11209927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