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村是《红楼梦》原作者考辨

揭秘尘封三百多年的一桩文化公案

吴称谋

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如按朝代划分可以有:周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如果进行上述划分,那么不同朝代的文学特点,可以概括为:周颂优雅,汉赋豪迈,唐诗恢弘,宋词悲壮婉约,元曲哀伤落寞,明清小说隐晦宣泄。元曲之所以表现的哀伤落寞,是由于当时元朝汉人的社会比较低造成的。明清小说为何会隐晦宣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皇权专制愈发走向极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多次融会,使得汉文化逐渐失去了以往的从容高雅,流氓文化逐渐兴起,文字狱开始肆虐泛滥。

明清两代主要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方面,古典四大名著及其他小说作品大多都是在那段历史时期问世的。为了避免遭到文字狱的迫害,《红楼梦》作者的真实姓名隐晦不清,再加上成书时间比较长,民间隐秘手抄版本众多,故而对真实作者的考证,从《红楼梦》流传问世开始,至今争论不休,一直难以平息。笔者陆续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考证,比较分析,推理论证, 认为吴梅村是《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程伟元、高鹗三人是主要编修者,此外曹雪芹亦可能只是化名。今将论证过程和辨析理由综述如下:

一、明清文字狱的历史背景

二、为何吴梅村是《石头记》的原作者

为了论证清楚上述问题,就必须要弄清楚《红楼梦》中以下几个人物究竟是谁:

首先,“空空道人”是谁?《石头记》的第一回藏有玄机。1754年乾隆19年成书的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其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段话成为曹雪芹是编修者的第一铁证。另外,也说明曹雪芹并没有抄袭冒功之嫌。《石头记》最初由空空道人抄录,而吴梅村自称大云道人。大云,就有空的意思,署名空空道人,其实应该就是大云道人。空空道人是一个凭空出现的人物,毫无生平,也无作品,更不知其抄自何处,明显是作者捏造的。作者为了躲避文字狱之祸,只言“抄录”,而不敢言原创。

其二,“空空道人”为何易名“情僧”?第一回中“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与吴梅村的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于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终生为情所困的吴梅村,自称道人,却嘱咐死后下葬敛“僧蓑”,亦僧亦道。作为儒生出身,在崇祯朝中会元的吴梅村,其言行举止甚为怪异,且不伦不类。为何如此,因为情人卞玉京最后是穿着道袍见的他,为此严重影响了他的余生。为了与之道袍相配,于是他嘱咐死后下葬敛“僧蓑”。僧道同时多次出现在小说中,也出现在生活和遗言中,这难道是巧合吗?吴梅村与著名“秦淮八艳”之一卞玉京有过一段刻骨铭心而至死未了的感情。由此可以推断《石头记》改名《情僧录》是吴梅村为了纪念思恋情人卞玉京。“墓前立一圆石”亦有《石头记》的寓意。期待将来能昭告天下,《石头记》的原作者就是此墓主人。

其三, “甄士隐”有何寓意?“甄士隐”是一个贯穿整部小说的关键神秘人物。“甄士隐”谐音为“真士隐”,亦寓意为“贞士隐”。明亡清兴,作为明朝曾经名声赫赫的遗老官员,吴梅村长期闭门隐居于故里苏州。由于当年崇祯帝在其考卷上御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才平息考试舞弊之嫌,因此吴梅村应该对崇祯帝怀有一种刻骨铭心、皇恩浩大的知遇之恩。正是曾经的特殊人生经历,在满清入主中原后,形成了他内心坚守大明真贞名节的情感基础,以及山河破碎而遁世隐居的悲苦心境。网上有刻薄文痞污蔑吴梅村是汉奸,如果按此小人的划分标准,清代岂不满天下都是汉奸?

其四,为何第一场景是“姑苏城”?且看第一回中:“《石头记》缘起既明,正不知那石头上面记着何人何事? 看官请听。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有个姑苏城,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文中提及的姑苏城就位于苏州,因此原作者应该与苏州有很深关联或有故土之情,而吴梅村的隐居之地正是在苏州的某一村落。在古代家族本位社会中,人们对故土有一种特别的眷恋情感。文学创作自然而然会以作者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相似的社会环境作为创作背景。

其五,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究竟隐含什么寓意?如果《石头记》只是随意凭空创作的小说,作者不会有此深意的诗句,更不会发出如此诡异的质问。正因为,小说内容牵涉到了明末清初复杂的历史背景,蕴含隐晦的政治寓意和深刻的社会批判,作者才可能有此表述。在作者眼里,蚁贼造反迫使先帝自溢,山河破碎缘于红颜祸水,小说正是以这些历史作为创作背景,因此是“满纸荒唐言”。不仅如此,作者经历了满清入主中原的沧桑巨变,其官宦生涯因此跌宕起伏,昔日莺歌燕舞的奢华生活消逝不再,后亲家翁陈之遴遭抄家流放,自家受连累亦接近破产,于是有了“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阅读小说的人都以为作者写的是街坊琐事,庭院家事,男女情事,闺房性事的情痴;“谁解其中味”,有谁能解读出其中蕴藏的深刻寓意呢?再者,从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也可以得到印证。

其六,“吴玉峰”,“孔梅溪”究竟是谁? 吴玉峰将《石头记》题记为《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乃其弟棠村序也。吴玉峰其名似乎又与小说中第一回“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通灵石头存有某种隐喻关联。另外,“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青”谐音“清”,“青埂峰”隐射的是清廷,其寓意是作者隐居在满清政权下。吴梅村祖籍昆山后移居太仓,昆山西北有一峰独秀,因山洁白如玉而得名“玉峰山”。“东鲁孔梅溪”,可能暗指东南儒仕;“孔梅溪”谐音:“恐霉熙”,意为“忧惧倒霉的康熙”。所以,可以推断吴玉峰、孔梅溪就是吴梅村本人。

其七,“贾雨村”,“棠村”又会是谁? 江南多梅雨,故而“梅村”与“雨村”又暗相关联。小说内容再次印证原作者极可能是江南人。小说中的人物“贾雨村”的谐音是“假喻村”,应该是暗指吴梅村。“甄士隐”又是“真事隐”,“贾雨村”是“假语存”的谐音,因此《红楼梦》假小说情感故事批判现实腐败堕落,其修辞手法非常隐晦含蓄。“棠村”谐音“堂村”,其指高堂之上的吴梅村。

贾雨村又是一个贯穿整个小说的关键人物,但小说描写贾雨村的形象并不好,例如: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那是因为作者对明末官场腐败的失望与批判,还有作者是为了掩盖其明朝遗老官员的身份而故意贬损之,似乎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小说第一回以僧道出场,最后一回又以僧道结束,而且两个贯穿始终的人物,甄士隐在家,贾雨村出家。故而在《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中,作者再次暗示:“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 小说中出现的众多人物:空空道人,情僧,吴玉峰,棠村,孔梅溪,甄士隐,贾雨村、其实就是一个人。 但作者内心认为,一般小说读者很可能会误认为是不同人物,故小说最后自嘲道: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其八、为何小说书名几经更改?

作者为何将小说书名从《石头记》改为《情僧录》,那是吴梅村为了纪念思恋的情人卞玉京。再从《石头记》题曰《红楼梦》,或许作者为了更加符合小说内容的主旨与寓意,增加了政治寓意在其中。“红”,有火之意,大明为火;“红楼”有前朝宫殿之意;“红楼梦”有思忆怀念明朝之意。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雕阑玉砌”,借代为曾经的南朝政权。吴梅村写过一首诗《破砚》,第一句就是“一掷南唐恨”。

为何将《红楼梦》又题为《风月宝鉴》呢?可能作者囿于康熙朝爆发了“庄廷珑明史案”。在当权者的淫威高压下,为了降低小说的敏感性,作者不得已再次改名,故以“风月”取代为题。然而,“风”与“讽”谐音;“月”,含于清字之中;“宝鉴”,有镜子之意;结合起来就是“讽刺清廷的史镜”。如果简单从字面来看,《红楼梦》只是一部描写风花雪月的红尘小说。尽管如此,《红楼梦》在清代还是被列为小说禁书的榜首。

总之,吴梅村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大才子,擅长诗词歌赋,应该特别善于运用比拟、借代、比喻(暗喻、借喻、譬喻、引喻、隐喻等)等修辞手法。不管用多个化名也好,还是多次更改书名也罢,都不可能随意而为,必有其深层寓意。“吴玉峰”,“孔梅溪”,“贾雨村”,“棠村” 四个名字组合起来,就是《红楼梦》原作者吴梅村。如果进一步将《红楼梦》第一回中出现的关键信息串联起来,那么小说成书时间,写作地点,作者人物介绍就全齐了:康熙年间,东南姑苏城外玉峰山,儒仕大云道人,吴梅村著。

三、为何曹雪芹只是《红楼梦》的编修者?

其次,从曹家历史和人物来分析。曹雪芹(1715~1763)终年48岁,祖上已有过被抄家的凄惨经历。此名应该也是化名,查阅曹家族谱并无真名曹雪芹,但应该曹氏家族的人。据其好友张宜泉、敦敏、敦诚等人记载,曹雪芹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嗜酒狂狷,对黑暗社会抱傲岸的态度。然而《石头记》的内容敏感,一般大家族的读书子弟不敢放肆抄录传阅,更别说编修了。只有家境已经穷酸,个性比较孤傲的书生才敢碰触这类禁书。依照曹雪芹的人生经历,尽管曹雪芹不太可能独自创作完成《石头记》,但他有胆量敢去接触阅读编修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家道衰落,曹雪芹才更容易形成狂傲不羁的性情,这就完全符合他个性成长的心路历程。

其三,从《红楼梦》的内容来判断。《红楼梦》前八十回约有61万字,全书近79万字,书稿超巨,文字优雅,诗词甚多,描写细腻,造诣精湛。曹雪芹20岁左右才迁居北京。小说中明确记载:“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他未完成就过世了。如此推算,曹雪芹是在38岁左右才开始增删书稿。如果他是原作者,那么在他38岁前要完成整部初稿,以他的人生阅历根本做不到。对于穷困潦倒又嗜酒狂狷,文献资料严重匮乏,缺乏贵族生活经历,毫无风月场合体会的曹雪芹来说,那是无法独立创作的宏伟巨著。唯一的可能就是,在前人撰写书稿的基础上做些增删修饰。

另外,关于梦稿本,作家张爱玲评其 “吴语特多”,盖有“江南第一风流公子”的印章,该本是完整的120回。程高二人得到后立刻排版印刷了程乙本,该本的后四十回与梦稿本一模一样。因此,原作者应该江南吴地人。如果曹頫是作者,他必定还应该有其他作品存留,但是丝毫没有,这不符合常识。历史上没有任何作品能证明曹頫是个文人,更别说他是江南第一风流公子了,这就排除了曹頫是作者,也排除了曹家其他人是原作者的可能。如果是曹雪芹写的,应该整部作品有京腔的味道。“江南第一风流公子”不可能是曹雪芹,更不可能是曹雪芹的叔父曹頫,而只有风流倜傥的大才子吴梅村当之无愧。

其四,从小说内容与曹家遭遇来推论。曹雪芹少年时期有过江南风土人情的人生阅历,成年后一直生活在北京皇城根下,因受家族衰落而颠沛流离的情感必然感同身受,记忆深刻。小说内容的风格与曹雪芹的家族遭遇和人生经历相似,又是民间无名氏作的秘传手抄稿,故而极大吸引并激起了他的增删编修热情。

其五,从《红楼梦》的深刻隐喻来推断。小说隐喻之深是不可辩驳的。曹雪芹完全没有山河破碎,改朝换代的人生经历,他是写不出那种深刻寓意和复杂意境的内容的。

四、《红楼梦》的编辑、刻印与通行

其一,程伟元与高鹗的参与。程伟元(18世纪-1818年),高鹗(1758年-1815年,别号红楼外史)。程伟元与高鹗曾在京师相识,程伟元自述曾以数年时间广泛收集曹雪芹《石头记》原著前八十回抄本,并陆续购得后四十回续稿残抄本,并和高鹗共同编修。以活字印刷本发行了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有别于此前八十回的《红楼梦》,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由此证明,《红楼梦》非一人一时之作品。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情节内容,有些地方看似有矛盾之处,也是缘于非一人增删编修的缘故。

程伟元在《红楼梦》的编辑刻印、出版流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依据程伟元的记载,同样印证了曹雪芹不是原作者,而只是编修者。

五、吴梅村的作品比较分析

其一、长篇叙事诗《圆圆曲》的佐证。吴梅村的代表作《圆圆曲》描写的是明朝末将领吴三桂与名妓陈圆圆之间的爱情故事。吴三桂驻守山海关,因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宗敏抢占,家父族人被杀与李自成结下恩怨。国恨家仇交加,自身安危难保,遂打开城门引清兵入关剿杀蚁贼。此举使得吴三桂成为后世有争议的人物,有着民族大义和家国情怀的吴梅村自然也是难以理解,才有《圆圆曲》中“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的怨恨诗句。

其二、《圆圆曲》人物卒年的佐证。在第一回中,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此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家又将造劫历世,但不知起于何处,落于何方?”此处指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这桩风流公案。吴梅村逝世于1672年,而吴三桂起兵反清是1673年,死于1678年,陈圆圆则死于1695年。吴梅村至死都不能理解吴三桂开城门引清兵入关的行为,于是在小说中才有“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的叙述。

其三、《破砚》诗句的佐证

在吴梅村的诗作中,有可以证明其为《红楼梦》作者的诗句。如《破砚》:“一掷南唐恨,抛残剩石头。江山形半截,宝玉气全收。” 简单解诗:“破砚”,砚台破碎有文化受到摧残之意;“南唐恨”,将南唐比喻大明,伤感大明灭亡。南唐的首都在金陵南京,明朝的第一个首都也是在南京,故有此暗喻;“抛残剩石头”指的明朝遗臣降将纷纷投靠满清,只剩下坚贞不渝,坚如磐石的他,故比喻成通灵宝玉。这应该就是小说《石头记》书名的由来;“江山形半截”,指山河已破碎;“宝玉气全收”指的是大明气数已尽,辉煌瑞气不再了。或许也是小说主人翁“贾宝玉”名字的由来。

其四、长诗《偕穆苑先孙浣心叶子闻允文游石公山盘龙石梁寂光归云诸胜》的佐证

比如其中的“再拜告石公,相逢慰饥渴。既从人间世,忍再洪波没。志怪作大言,嗜奇私神物。肯学扬马镌,愿受壶公诀。”此诗又提到了“石头”,还涉及到了石头的来历,将要发生的经历。“志怪作大言”阐明了著作小说的缘起等。“后代文字衰,致起龙蛇孽。我有琅玕管,上洒湘娥血。”提到了文字狱泛滥和满清政权的罪恶。“琅玕管”指的是小说《红楼梦》 ;“湘娥”是楚国大夫屈原笔下的人物,暗示出了作者的亡国之恨。“隐从烟霞闭,出供时世阅。刻之藏书岩,千载应不灭。”“烟霞闭”喻世风暴戾暂时隐闭,等待时机供出给世人阅读。将书稿抄录藏之高阁,千百年都不会失传。

其五、《秣陵春》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

一、“秣陵”指的是南京,南京古称石头城。《秣陵春》就是《石头春》;二、两书都以“真”“假”做为人物姓氏。《红楼梦》中有“甄宝玉”、“贾宝玉”,《秣陵春》中有“真大爷”、“贾姐姐”;三、两书都以“曹”姓人物做起始。《秣陵春》以曹善才弹琵琶怀念旧主开头,又以曹善才弹琵琶迎送旧主亡灵为结束。四、两书都以“镜子”和“玉”做为贯穿全书的线索。《秣陵春》中有旧主所赐的“宜光宝镜”,《红楼梦》中有太虚幻境警幻仙子的“风月宝鉴”。“鉴”就是“镜子”,隐言“史鉴”,即明亡清兴的史鉴。《秣陵春》中展娘有“玉杯”,《红楼梦》中宝玉有“宝玉”,皆以“玉”为线索。

六、破除诸多谬传与质疑

这桩文化历史公案由来已久,笔者就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辨析。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元妃的仪仗中有“一把曲柄七凤 金黄伞”。在乾隆10年(1745)以前,皇贵妃、贵妃的曲柄七凤伞均用红缎。 乾隆10年(1745)谕旨:嗣后皇贵妃、贵妃仪仗内 红缎曲柄伞改为金黄色缎,之下用红缎曲柄伞。

第九十五回“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贾雨村补授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协理军机,实为历史上 雍正10年(1732)设立军机处的相关职务。

第七、红学研究的几个流派

第一、自传派。其代表为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刘心武等红学家属。 他们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而且写的是自家历史和自己故事。即“石头”=“石兄”=“宝玉”=“玉兄”=“作者”= 贾宝玉= 曹雪芹。这种越来越经不起推敲的观点,早已被人们否定了。

第二、想象派。以当下红学会成员为主,他们认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没有原型。曹雪芹根据家族历史为创作基础,凭天才的想象力写成的。这种解释近乎痴人说梦,天荒夜谭,看似较为认可和接受,毕竟没有编造史实,但经不起基本常识的拷问,自然也就没有说服力了。

归纳总结:

《红楼梦》分抄本和刻本两个系统。不同来源的手抄本《红楼梦》在曹雪芹开始增删编修前早就已经隐秘流行了。抄本中又包括脂砚斋的批语本,脂砚斋评本有四:“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戚序本”。早期流通的刻本《红楼梦》是以一百二十回程高本为底本,其中又以“程甲本”居多。《石头记》原稿,故事应该已经完整,情节通畅,章节清晰。应该说,再完整的故事情节,再叹为观止的文字,都会有增删的空间及修饰的余地。正因为是无名氏手稿,不同抄阅的人根据各自的理解和看法,在抄阅的过程中就顺手做了编修。正如西方的一句名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总之,因为增删编修的缘故,《石头记》原稿的内容和结构与后世流传的版本应该存在一定的差异。

流通的刻本《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编修的;后四十回是程伟元与高鹗共同编修的。同时,程伟元与高鹗还是整部《红楼梦》的编辑刻印出版者,即刻本的流通者。他们三人编修的原稿应该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笔,那就是吴梅村一百二十回的《石头记》原稿。 《石头记》经过多人长时间的增删编修,终于从最初的一块通灵石头雕琢修饰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块璀璨夺目的瑰宝。

这些历史现象都是明清两代大兴文字狱造成的结果。探寻、索隐、考辨《红楼梦》历史文化公案,且有趣又无奈,既扼腕又叹息。随着当下资讯的愈加健全,历史资料的不断丰富,当代红学研究已经有了新突破。在小说隐秘问世三百年后,应该是时候给《红楼梦》原作者吴梅村正名了。

应该说,拨云见日,去伪存真,还原作者一个公道,还历史一个真相,是不同时期参与红学研究考辨的诸位专家学者的基本诉求。本文只是一家之言,引证可能挂一漏万,结论可能有待商榷。供广大红学爱好者、研究者们参阅,讨论。

THE END
0.水浒传作者是谁在明代《水浒传》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的,而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和明万历三十年(1602)堂刻本《水浒传》署名都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但2006年又有专家提出“罗贯中说”他们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即罗贯中化名“施耐庵”他们还根据山东口音 https://edu.iask.sina.com.cn/jy/jFdPR0dr4f.html
1.揭秘《水浒传》的作者之谜?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此外,《水浒传》在明清两代多次受到禁毁,被视为违法的“教诱犯法”之书,导致任何有关作者的正面材料都无法合法记录。因此,《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FUB8G0553BXCE.html
2.吴梅村是《石头记》的原创作者探析笔者陆续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考证,比较分析,推理论证, 认为吴梅村是《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程伟元、高鹗三人是主要编修者,此外曹雪芹亦可能是化名。今将论证过程和辨析理由综述如下: 一、明清文字狱的历史背景 首先,文字狱早有先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据史料记载,在著作成书之后,争https://www.meipian.cn/57xxdwdn
3.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身世之谜被轻松破解说起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施耐庵! 可不是?在我国中小学教材中,《水浒传》的作者之名一律冠以“施耐庵”! 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施耐庵这人,还真不好说。即使真有这么个人,但这个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个谜。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1QP68TG0525A3QD.html
4.水浒传作者资料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浒传作者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作者对于人们已经谈了千言万语的《水浒传》来源问题,没有知难而退。如将南宋龚开对宋江三十六人的咏赞,从以绰号字面解释的,分为伦理类、性情类、才能类;由绰号入赞带出情节的,https://www.gwyoo.com/haowen/53404.html
5.水浒传的作者是()?属于哪个朝代()?变更索赔事项“一步一奖”是指项目部变更索赔过程考核按照关键节点对具体业务人员予以一定比例额度的奖励,即以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为依据,以实现各关键环节工作目标为标准,根据变更索赔事项不同额度明确小额考核奖罚标准,实施“一步一奖”,考核对象为项目部直接参与变更索赔的工作人员和节点目标责任人。https://www.shuashuati.com/ti/1385c681f1a94ac7b1256dcf34053b66.html?fm=bdf3c5c63d1682beee075cc631d7344dd2
6.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读研党看了要落泪节录《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施耐庵,《水浒传》作者,生平不详。据明人郎瑛《七修类稿》高儒《百川书志》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记载,施耐庵为钱塘或武林(今杭州)人。《百川书志》著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现存《水浒传》明嘉靖刊本及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均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系元末明初人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7331024/
7.《水浒传》宋江的原型到底是谁?《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江苏兴化人。 红巾军彭莹玉1338年起兵,他见证了;韩山童1351年颍州起义,群雄四起,他也见证了。他亲身经历了元朝的政治腐败,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 在各路农民起义军中,施耐庵最熟悉的就是张士诚。一是住得近,比邻而居。施家在兴化白驹镇,距离张士诚驻地很近。https://guoxue.ifeng.com/c/7mPHs1CAXKq
8.于文史纂籀中剖解奇书的文化内核——评《〈水浒传〉通识》如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云,通过史料推断出罗贯中首先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进行综合“编次”,至施耐庵则在这种本子上加以提高完善,最后写定。而关于《水浒传》的版本,《通识》首先介绍了繁、简两个版本系统,在16种简本中,重点介绍了《京本忠义传》《水浒志传评林》《鼎镌全像水浒忠义志传》,以及三者之间的https://wenyi.gmw.cn/2024-07/14/content_37438301.htm
9.近十年来《水浒传》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摘要】:20世纪关于《水浒传》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资料与见解。对近10年的有关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CZ201011004.htm
10.王丽娟王齐洲|《词品》和《水浒传》所载宋江词辨析余氏虽在《瓮天脞语》的作者方面考证失误,但他推断【念奴娇】一词既非杨慎伪撰,又非明代人附托,更非宋江所作,当为宋、元间人所拟作,还是极为可信的。其实,通过上文考察可知,此词虽见于《水浒传》和《词品》,却出自宋末元初童瓮天《瓮天脞语》,且《瓮天脞语》中确实载有一首99字的《念奴娇》,那么,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0041_861555754.html
11.施耐庵(明朝初年小说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子安,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关于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https://www.yuanzaiyu.com/mcrw/6328.html
12.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水浒传》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之祖。作者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林冲、武松、鲁智深等好汉打抱不平、聚义梁山的故事。 原著共计一百回,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七十一回,主要写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等好汉落草、上梁山的故事;第二部分第七十二至第八十二回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10/15/5436656_85476641.shtml
13.水浒传梁山好汉秦明(下)秦明出场,没有太详细的交代,尤其是年龄没有明确的说明,按照秦明的经历和职务来看,秦明出场的时候,年龄应该在三十五岁以上,使一条狼牙棒,这种武器一般在中原地带很少有人用,能用这种兵器的人一般都是力大无穷的主儿,可见秦明力大无穷,水浒传描述他的军队时的词语是:那边秦列列旌旗似火,森森戈戟如麻。阵分八卦摆长蛇,委实神惊鬼怕。枪晃绿沉紫焰,旗飘绣带红 https://www.jianshu.com/p/134d0be3e476
14.水浒传人物之许贯忠百度里还说他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各国语文,水浒传中没有找到这样的描述,应该是依照燕青会说各地方言推断出来的。 许贯忠是水浒传作者隐喻的人物,应该就是罗贯中本人的化身,许贯忠,虚贯中,实乃俺,罗贯中。和燕青的本事几乎一样,两人合体,就应该是罗贯中本人了,这大概就是水浒传很突兀出现的人物许贯忠的https://www.jianshu.com/p/0eb9fb4c18ee
15.一场大梦谁先觉:《水浒传》梦境叙事解析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赵小昭 "晁盖七人以梦始,宋江、卢俊义一百八人以梦终,皆极大章法。"——《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梦境叙事是中国古典小说常见的叙事方法。《水浒传》里写了二十多个梦,这些梦境(幻境)对于突出主题、推动故事发展,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等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9KLGC44052384UI.html
16.《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谁文史今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珍藏版)甫一问世,扉页上作者署名“(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一项,刹那间被细心的读者捕捉到一点点变化。随后,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到底是谁”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710/c404063-30136971.html
17.《水浒》里的小山头(11):独龙岗祝家庄栾廷玉往北边而去,偏偏作者写明了东西南三个方向拦阻的梁山将领,唯独北边不写。栾廷玉被何人所杀,怎么死的,没有一点可以推断的地方。我读《水浒》数十遍,也总耿耿于怀于此。后来读金圣叹批本,金圣叹的评论有的地方私货太多,偏这里评得极好: 宋江军马四面齐起,而不书正北,当是为廷玉讳也。盖为书之则必详https://www.jianshu.com/p/0f90a491f1ff
18.梁山十大小矮人:谁是水浒传中108将里最矮的?宋江身高梁山特别是徐宁,作为陪王伴驾、肩负扬我大宋雄风之责的仪仗人员居然只有六尺五六的身高,这在八尺为普遍,九尺一丈不在少数的水浒世界里当真是矮得惊人。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容不得我们有半点质疑,因为书中已毫无遮拦地给出了两人身高:徐宁:“众人看徐宁时,果是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http://k.sina.com.cn/article_6332149474_1796ceee200100u92h.html
19.古本水浒传水浒故事的各种形态 水浒故事的历史真相 小结 3后50回目录 4新增的三十六天罡 5词条图册 1简介 编辑 《古本水浒传》于1985年第一次面世,有学者在该版前言中表示该书的作者为施耐庵,这引起了《水浒》研究界的轩然大波,批评的声音显然超过了赞扬的声音。 https://baike.sogou.com/v8074863.htm
20.交融与排异:《水浒传》人物的文化“基因图谱”光明日报作为小说中的首脑人物,不同作者不约而同都想把他们写成道德上的完人,但是这种捏合从创作结果来看是比较困难的,比较而言其中效果最差的就是《水浒传》。这并非批评《水浒传》文学水平差,而是《水浒传》作者在塑造宋江形象时,从不同地方汲取了不同基因,在整合基因时遭遇了排斥现象,导致宋江这个文学形象自创造伊始就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3/23/nw.D110000gmrb_20240323_1-10.htm
21.目前公认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是谁?短篇小说《绮霞》的作者是( )。 A. 苏青 B. 凌叔华 C. 陈衡哲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包豪斯是由谁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 A. 格罗皮乌斯 B. 伊顿 C. 蒙德里安 D. 康定斯基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铁路箱凭( )进站。 A. 运单 B. 过磅单 C. 进货通知、纸质运单需求联或需求号 D.https://www.shuashuati.com/ti/00aa62127d724c6387b986c48d91f10f.html
22.《水浒传》究竟成书于何时?作者具体考察了“江西信州”“临淮州”“蒲州”“东昌府”“登州府”“青州府”“莱州府”及“太原府指挥使司”等地名,“这表明《水浒传》的作者确实是按明代的政区制度择用了一些地理名称”。由此认为《水浒传》写作于元代的说法不能成立,“最后成书必定是在明代”。作者又从“南京建康府”这一出现在明洪武十 http://epaper.ahwang.cn/xawb/20230507/html/content_20230507004001.htm
23.《水浒传》作者和朝代是()《水浒传》作者和朝代是()A.施耐庵 元末明初B.施耐庵 明代C.曹雪芹 清代D.罗贯中 明代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654a4095f7ee4fa4bb360aa827afa92e.html
24.2022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0629.docx(3)(谁?)风雪山神庙奋起反抗图三吴用智取生辰纲(4)21.小语所在班级就图(三)的故事内容,围绕“失纲原因”展开讨论,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内容,分析杨志失纲的原因。(3分) 22.晚明小说美学家叶昼在谈及《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时指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请结合下列回目内容,分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79019102.html
25.潘金莲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差异而正因为如此, 《水浒传》里在交代完潘金莲的出身后, 接下来很快就给了潘金莲直接定性为“他倒无般不好, 为头的爱偷汉子。”这样的定性实在是和小说前面交代的那个拒绝大户的“知廉耻”的潘金莲不甚合拍。所以我们可推断出《金瓶梅》的改写更为合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1/07/37581541_11209927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