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真正的原创作者是谁

​出一道文学知识填空,问《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您多半会填“施耐庵”。严格地讲,这是不准确的。可您马上找来一本《水浒》,拍打着封面指给我看:书上印的,还有错?——别急,您听我说。

那么,早期的百回本又是如何署名的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百回本,是明万历三十年前后的杭州“容与堂”刊本,书名题为《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可我们从头翻到尾,竟找不到作者的名字!

“脂研斋”不是作者,是评点者的笔名。作者是谁,书中始终没交代。只说书稿是由空空道人在一块大石头上抄来的,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整理而成。尽管读者大都认可曹雪芹的作者身份,可书中到底没把这个名分正式授给他!

说起来,古今小说家的待遇真有天壤之差!今天某作家出了两本畅销书,把大名堂而皇之地印在封面上,不但版税滚滚而来,还要四处签名售书、接受鼓掌与鲜花,可谓名利双收!古代情况则大不相同。

自古文坛只重诗词曲赋、唐宋八家,小说是上不得台盘的。文人雅士但凡有点“能水”的,谁不去攻《四书》、考科举?只有那些没出息、少抱负的落魄者,才窝在家里写小说、混饭吃。他们把书稿卖给书商时,大概还要叮咛嘱咐:千万不要透露我的姓名,这是辱没祖宗的事,丢不起那个人!

作者不争取自己的署名权,书商乐得消停。不过他要卖书,就不能不做营销推广,而通常的做法便是请名人来做点评、站台面、撑场子。前面提到的李卓吾、钟伯敬、陈眉公这一干人,都是当时的学界大腕、社会名流。——这做法有点像今天出书时在封面或腰封印上几句推荐语,发言者都是名气大得吓人的权威、专家,道理是一样的。

李卓吾真的为《水浒传》写过序言。不过据考,容与堂《水浒传》中的评点文字却是一个叫叶昼的落魄文人所写,托名李卓吾而已。叶昼是个酒徒,常在酒店赊账饮酒,酒醒了便写些评点文字,交给书商换钱还酒账。不过他的文采的确不错,带酒写下的文字常有灵光闪现,模仿李卓吾口吻,倒也颇能乱真!——容与堂本有了李卓吾这杆大旗做号召,作者是谁还重要吗?

不过话说回来,《水浒传》并非真个是“没娘的孩子”。在明代藏书家高儒的文献目录《百川书志》中,就记录了《水浒传》及其作者的信息:

《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高儒收藏、著录的这部《水浒传》,至少应刊于嘉靖十九年之前,因为《百川书志》便成书于这一年(1540)。这部《水浒传》署了两人的名字:施耐庵和罗贯中。——我们只知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原来他也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这里所谓“的(音地)本”,即真本之意;而“编次”则可理解为编辑整理。即是说,施耐庵是小说原作者,书稿又经罗贯中整理润色。——可惜这部比容与堂本更早的刻本,我们无缘得见。

其实为《水浒传》写过序言的李卓吾以及假托李卓吾评点《水浒》的叶昼也都知道《水浒传》作者是谁,因为在他们的文字里,都不约而同提到“施、罗二公”。

至明末崇祯年间,金圣叹“腰斩”《水浒》,制造了七十回本,谎称是施耐庵原本,并说七十回以后部分是罗贯中“狗尾续貂”,所以砍去。既然如此,这个版本也只能署施耐庵一人名字了。

严格说来,一部作品的署名依据,应当是未经增删的原始版本。面对“《水浒传》作者是谁”这样的填空题,正确答案应是:施耐庵、罗贯中。——眼下中学课本所选《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片断,都节自七十回本,因此在注释中说到作者,也只提施耐庵一人,这不能算错。只希望语文老师讲课时再多啰唆两句,不要埋没罗贯中的功绩。

至于有些知识,老师自己知道就行了,不必告诉学生:即无论施耐庵还是罗贯中,恐怕都不是《水浒传》的最后写定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应当比他更早;而据学者推断,今天我们读到的百回本,是在明嘉靖年间才最后写定完成的。这位写定者应当是位文学奇才,他使《水浒传》在思想、艺术上都提高了一大截、从而成为不朽的经典——可惜他的大名已无从知晓,我们只好把对他的崇敬,寄托在施耐庵、罗贯中身上!

●《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施耐庵,还是罗贯中?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现在流行的说法,作者是施耐庵。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这部著作的作者是罗贯中。那么,究竟是谁呢?

究竟有没有施耐庵这个人?很多学者也是存疑的。有人认为,施耐庵是如果反过来读,就是“俺乃是”,可能是罗贯中的笔名。从经历上来看,施耐庵和罗贯中都曾是元末军阀帐下的军师,两人在此相识,并且成为师徒关系。

但是,查阅史料,每日汉字编辑认为,施耐庵这个人还是存在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著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通过这些史料的记载,能够知道施耐庵是真实存在的,和罗贯中不是一个人。

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参与策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基等大为失望,相继离去。施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

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徒弟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

除套曲《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

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文昱(述元)家道炽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水浒传至今还代代流传!

有人认为,《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其理由有三:

1、明代代嘉靖年间还没有公开在小说卷首署上作者真名的惯例,所以《水浒传》上所署的施耐庵也并非真实姓名。

2、《水浒传》中的不少地名都是明朝的建制,这是元末明初人不可能写出来的。可见,《水浒传》不是元末人施耐庵的所品。

3、有人查了《施氏长门谱》,序言说中说自明迄清所传族谱已消亡,此谱系“访诸老,考诸各家实录”修辑而成。有人经仔细辨认,行外旁注“字耐庵”三字笔迹墨色与他字有异,可能是抄录后增添的。又根据此谱体例讳(名)、字排列分明的特点,原文应为“讳彦端,字耐庵”,而不会写成“彦端公,字耐庵”。 可见,施彦端实在是有“名”无“字”,后人窜入之“字耐庵”三字,实与施彦端无关。

那么,不是施耐庵会是谁呢?有学者就认为应该是罗贯中,鲁迅、俞平伯也是这种看法。但是,又有人提出疑问。罗贯中是《三国志演义》的作者,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争议。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完全不同。前者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后者却出之以通俗的白话。说它们出于同一作者笔下,实在很难叫人认同。此外,两本书的写作水平也不在一个档次。惠康野叟在《识馀》中说:“二书深浅工拙,如天壤之悬,讵有出一手之理?”

那么,水浒传应该是谁写的呢?有人说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和写的,但是人们发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战争场面十分生动,地理位置也大都与实际相符,而《水浒传》则不然,地理位置错误百出。作为合写的罗贯中,肯定会改正地理位置混乱的错误。

当然,也有人认为是集体创作,因为水浒故事流传依旧,可能是几个人分别写几段,之后汇集到了一起。因为该书, 真正精彩的篇章,都集中在前四十回的几个主要人物,如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人身上。这四十回,无论是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乃至语言风格,都是一个整体,是《水浒传》不断发展的核心。其后的许多情节、人物,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赘加而成,显示出松散零乱,不断地拉长、拼凑的特点。

最后,这些片段经过出版商、文化人,如施耐庵、罗贯中、金圣叹等编纂出版。当然,《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水浒传》真正的原创作者是谁?

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先生在评点众多名著后说过的话。金老先生为何会这么说呢?因为《水浒》中的人物都注重人和人之间的情义,人在年少轻狂时,都喜欢讲兄弟情义,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一意孤行,缺乏理智,喜欢拉帮结派,所以看了《水浒》一书将会使年轻人失去理智而误入歧途。《三国》一书主要以蜀、魏、吴三个军事大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为主,将兵法三十六计惟肖惟妙的融入此书,不但增加了故事情节的可读性,还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真实感。这会让许多年纪稍长的人读后以身效仿,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界防,失去彼此的信任,相互之间为了个人利益而勾心斗角,工于心计。由此可以看出,金老先生无论是评书还是看事、看人,都有着独到的观点。

金圣叹先生一生主要的成就就是对《水浒传》和《西厢记》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在评点《水浒传》时指出,《水浒传》后50回系罗贯中“横添狗尾”,故尽行砍去,自称得“贯华堂古本”无续作,又伪造施耐庵序于前。遂成今传的70回本。又断言《西厢记》第五本非出王实甫之手,也是“恶札”,故截去而以《惊梦》收尾。但凡读过《水浒》的人,都会对此书的作者,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施耐庵这个人,古来《水浒》署名施耐庵著,是后人假托他人之名。胡适先生说 “乌有先生”,是明代中叶一位文学大家的假名。此话出自《中国章回小说考证》。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水浒》原为简本,明代有人演绎为繁本,遂托名施耐庵。谁托名?似乎喜好水浒的朋友都会去思考。而世间还传言,《水浒》一书为施耐庵与罗贯中合著,这一说法,正是迎合了金老先生“横添狗尾”的分析。

实事求是地讲,我是十岁看《隋唐演义》,十一岁看《薛刚反唐》,十二岁看《水浒》,但我并没有上梁山,也没有拉帮结派,更没有去想过此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少年时期,曾经也幻想当一回英雄,上一次梁山,可世道不乱,英雄难出啊。后来只好把心目中梁山好汉的形象屈死在少年时代。有一次在翻阅金老先生对《水浒》的点评时,让我重拾水浒少年的梦想。108位好汉,被作者刻画的有形有色,生动而个性十足。对于梁山英雄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金圣叹先生在研究《水浒》的原创作者是谁时,是从《水浒》与《三国》两部小说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创作风格上似有相识之处而得出是二人合著的说法。1982年罗尔纲先生在《水浒真义考》一文中提出了另一种新见解:《水浒》的原创作者是罗贯中而不是施耐庵。又有人将《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比研究,认为刘备像宋江、张飞像李逵、诸葛亮像吴用等等,故此二书同出一人之笔。另有观点称《水浒》作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著。这是因为现存古本《水浒》的作者大都是这样写的:“钱塘施耐庵本、罗贯中编次”。还有一种说法是前七十回为施耐庵所写,后五十回为罗贯中续作。中和上述这些观点,我个人认为大家和金圣叹先生的说法都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只是凭借民间的传说来判定《水浒》的作者是二人合著,似乎有些轻率,如果说仅仅只是凭借传言可以来作为证据,那么我也可以拿出一些传言来证实,《水浒》的原创作者就是施耐庵。

施耐庵曾经坐过牢,有些人或许知道,或许从未耳闻,那么他入狱,跟《水浒》和罗贯中又有神马关联呢?话说施耐庵是苏州人,孔子弟子施之常的后裔,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36中辛未榜进士,并结识同榜刘伯温,两人相处投契。后来刘伯温当了朱元璋的军师,多次邀请施耐庵出来协助朱元璋。施耐庵不愿意昧心权贵,两年后愤然辞官,回到故里开学馆教书,并开始创作梁山故事。元至正二十八年,施耐庵著成《江湖豪客传》一书被传抄到社会上。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抄本传到朱元璋手中。朱元璋因多次邀请施耐庵出山不从,看了《江湖豪客传》后很生气,当即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贻患”。施耐庵因而被捕入狱。由于刘伯温多方周旋,施耐庵才免于一死。而施耐庵是如何逃过牢狱之灾的?罗贯中又是怎样让恩师免遭此劫的?这在史记与许多文学著作中都没有记载。

有一天偶尔在一家小店午餐,座上有一份国家级报纸,出乎意料的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施耐庵著有手抄本《江湖豪客传》一书,但未完稿,已颇受当时社会上年轻人的喜爱,后传至朱元璋之手,遭来牢狱之灾,有求于学生罗贯中,罗贯中磨不开师生情面,心生一计,让施耐庵答应自己续写《江湖豪客传》,施耐庵不解,罗贯中说只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做,可以保证老师相安无事,只要将原来的书名改为《忠义水浒传》,让宋江带梁山一百零八将归顺大宋,便可脱险。无奈,施耐庵为了顾及生命,将原著的书名和原意按照罗贯中的意思继续写完。写完之后,罗贯中将此书介绍给朱元璋,说,此书乃当下一书生所著,值得一读。朱元璋读罢,拍手称绝。后由罗贯中说出实情,保住了施耐庵。此后,《水浒》一书便署名施耐庵、罗贯中。

当我们在翻阅《水浒》这部书时,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此书,最初的思路就是利用小说中的人物,表述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抱怨,按照常规,结局应该是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起义得天下,号召天下子民推翻宋朝政权的统治,这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和意图,可为什么到写到第五十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改变了全书的风格呢?这让很多读者疑惑不解,出乎意料。既然是小说,不是史记,不应该违背作品的整体构建美,因为许多的读者,真的非常非常希望看到《水浒》的结局,推翻旧社会,迎接新政权,也是符合读者的心声的,但为什么却是诏安抚顺的结局呢?

我想,也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部作品的前五十回,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人物的思想上,应该是给当时的政权带来巨大的威胁,这样的威胁,一定会给原创作者带来人身以及性命的危险,才让《水浒》一书在引人深思且具悲剧性的氛围中结束。如果是这样,那么,《水浒传》一书的真正原创作者就很有可能是施耐庵而不是罗贯中。

附简介:

施耐庵(1296年~1371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

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是罗贯中的老师。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水浒传》中谁的原型才是作者自己

喜欢《水浒传》的读者都知道,林冲曾是80万禁军教头,而且是在高太尉手下任职。但是,细心的读者也一定知道,林冲并非是高太尉手下第一任80万禁军教头,也非高太尉手下最后一任80万禁军教头,因为在《水浒传》中至少介绍了四个80万禁军教头和一个80万禁军副教头,他们分别是王进、林冲、邱岳、王文斌、周昂(副教头),其中在林冲之前的禁军教头应该是王进,而且王进是《水浒传》80万禁军教头中除林冲之外介绍最详细的好汉。

然而,关于王进,他既不是《水浒传》中108条好汉之一,也不是梁山好汉的敌人,相反,他与梁山好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梁山重量级人物史进的师傅,而且在《水浒传》中开始的第二回就出现了,并且引出了梁山中难得的真正好汉鲁智深。然而,王进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是虎头蛇尾,开始对他有详细的介绍,介绍了他与高俅的恩怨,也介绍了他因此逃离的行踪,而且其行踪正如后来介绍的梁山好汉在上梁山前是如出一辙,带着老母去延安府投靠老种经略公,在途中夜宿史进家,因此引来史进拜王进学艺的故事,而史进的功夫在梁山好汉中属于上乘,曾与鲁智深相斗也不占下风,可见,王进的武艺应该不在林冲之下。后来,引出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三名好汉,史进因此与他们结缘上了少华山,然后史进寻师不着,遇到鲁智深,接着演绎出鲁智深一系列故事,直到遇到林冲,这样开始了好汉啸聚梁山的故事。所以,在《水浒传》中,王进一位穿针引线的重量级人物,然而,在故事的后来,王进再未出现,即使史进百般寻找,也未见其踪迹,从此再也没有王进的任何消息。

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王进非梁山好汉的主要人物,那为何作者要写王进这样一个人物呢?而且在故事的第二回其实也是故事的最开始就写他(第一回只是故事的引子),并且有相当详细的介绍,但后来竟然不再写他,而且他最终也没有上梁山。作者写王进的用意是什么呢?而且王进的原型到底是谁呢?仔细阅读《水浒传》,仔细思考《水浒传》,笔者认为,作者之所以写王进这样一个人物,主要用意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启整个梁山故事,寓意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整个梁山故事其实从王进开始,而梁山好汉啸聚梁山的故事过程虽然轰轰烈烈,但故事的结局却是异想不到的悲惨,108条好汉最终能够得已保全的没有几人,而最好的结局人物往往都是最终退出官场,退隐江湖,从此不知去向,王进的经历其实正是整个故事的开头和结束,中间的过程无论多么精彩,但结局早就注定,而且只有这样的结局,对于底层老百姓和底层官员来说才是最好的。所以,整部《水浒传》作者虽然写了120回,其故事情节虽然精彩绝伦,但结局在开始就通过王进作了铺垫,点出了梁山好汉的最好结局。所以,作者在开始就写王进这样一个有头无尾的人物,其实就是为了开启梁山故事,寓意梁山好汉最终的结局。

二是意在突出梁山好汉官逼民反的真正原因。梁山好汉之所以啸聚梁山,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最开始的原因是官逼民反,尤其对于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林冲来说是如此,因为林冲是在高俅手下办事,而高俅是何许人,先通过王进的遭遇将这个人的德性介绍给大家,这样,为以后林冲的遭遇作铺垫,就不难理解林冲遭受报复的原因了,也不难理解林冲最终被逼上梁山的原因了,总之,一切罪过都在高俅,所以,作者写王进这样一个人物,意在突出高俅的阴险和睚眦必报,而高俅正作为当时整个官场的象征,这样突出整个梁山好汉啸聚梁山最深层的根源,突出了当时社会的整个特征。

三是意在对比林冲对官场的迷恋是多么的失败。林冲之所以最终被逼得与妻子离婚,并且被判充军,最终走投无路而投奔梁山,根本原因是林冲一直迷恋官场,对官场始终抱有某种希望,这也是林冲后来火并王伦,先后投靠晁盖、宋江,并支持招安,而且面对被俘的高俅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的根本原因,这是林冲最大的悲剧,也是林冲越来越不受人尊敬的根本原因,最终无人成为他的朋友,所以,武艺高强的林冲是梁山好汉中活得最窝囊最憋屈的人。而王进,同样作为80万禁军教头,他的结局应该算是好的,根本原因是他早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所以,他最终不知所踪,应该也是在老种经略公那里也受到了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最终看穿官场而退隐江湖,在民间求得生存而逍遥自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王进是作者饱含深情的,王进这个人物既在水浒故事之内,又在水浒故事之外,他从来就没有真正离开梁山好汉,只不过他一直在一边关注着梁山好汉,所以,王进的原型不是别人,正是作者自己。因为作者施耐庵曾经是元末明初的起义首领之一张士诚的部下,他后来因为看透了张士诚的无能而气愤的离开了他而退隐江湖,从此,江湖再无施耐庵,所以,很少有人从此能够找到他,而他在干什么呢?他在写《水浒传》。这也是《水浒传》中王进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最终不知所踪的根本原因,而且从目前我们得知作者施耐庵的资料来看,他不但武功极高,而且《水浒传》中许多典型的故事都与他亲身经历有关,许多人物的原型其实就是他曾经经历的人物。

THE END
0.水浒传作者是谁在明代《水浒传》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的,而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和明万历三十年(1602)堂刻本《水浒传》署名都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但2006年又有专家提出“罗贯中说”他们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即罗贯中化名“施耐庵”他们还根据山东口音 https://edu.iask.sina.com.cn/jy/jFdPR0dr4f.html
1.揭秘《水浒传》的作者之谜?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此外,《水浒传》在明清两代多次受到禁毁,被视为违法的“教诱犯法”之书,导致任何有关作者的正面材料都无法合法记录。因此,《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依然是一个未解之谜。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FUB8G0553BXCE.html
2.吴梅村是《石头记》的原创作者探析笔者陆续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考证,比较分析,推理论证, 认为吴梅村是《红楼梦》的原作者,曹雪芹、程伟元、高鹗三人是主要编修者,此外曹雪芹亦可能是化名。今将论证过程和辨析理由综述如下: 一、明清文字狱的历史背景 首先,文字狱早有先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据史料记载,在著作成书之后,争https://www.meipian.cn/57xxdwdn
3.得来全不费功夫,《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身世之谜被轻松破解说起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大家都知道,施耐庵! 可不是?在我国中小学教材中,《水浒传》的作者之名一律冠以“施耐庵”! 然而,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施耐庵这人,还真不好说。即使真有这么个人,但这个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是个谜。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1QP68TG0525A3QD.html
4.水浒传作者资料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浒传作者资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作者对于人们已经谈了千言万语的《水浒传》来源问题,没有知难而退。如将南宋龚开对宋江三十六人的咏赞,从以绰号字面解释的,分为伦理类、性情类、才能类;由绰号入赞带出情节的,https://www.gwyoo.com/haowen/53404.html
5.水浒传的作者是()?属于哪个朝代()?变更索赔事项“一步一奖”是指项目部变更索赔过程考核按照关键节点对具体业务人员予以一定比例额度的奖励,即以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为依据,以实现各关键环节工作目标为标准,根据变更索赔事项不同额度明确小额考核奖罚标准,实施“一步一奖”,考核对象为项目部直接参与变更索赔的工作人员和节点目标责任人。https://www.shuashuati.com/ti/1385c681f1a94ac7b1256dcf34053b66.html?fm=bdf3c5c63d1682beee075cc631d7344dd2
6.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读研党看了要落泪节录《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施耐庵,《水浒传》作者,生平不详。据明人郎瑛《七修类稿》高儒《百川书志》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记载,施耐庵为钱塘或武林(今杭州)人。《百川书志》著录《水浒传》,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现存《水浒传》明嘉靖刊本及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均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系元末明初人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7331024/
7.《水浒传》宋江的原型到底是谁?《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江苏兴化人。 红巾军彭莹玉1338年起兵,他见证了;韩山童1351年颍州起义,群雄四起,他也见证了。他亲身经历了元朝的政治腐败,亲眼目睹了民不聊生。 在各路农民起义军中,施耐庵最熟悉的就是张士诚。一是住得近,比邻而居。施家在兴化白驹镇,距离张士诚驻地很近。https://guoxue.ifeng.com/c/7mPHs1CAXKq
8.于文史纂籀中剖解奇书的文化内核——评《〈水浒传〉通识》如关于《水浒传》的作者疑云,通过史料推断出罗贯中首先将说话、戏剧中的水浒故事进行综合“编次”,至施耐庵则在这种本子上加以提高完善,最后写定。而关于《水浒传》的版本,《通识》首先介绍了繁、简两个版本系统,在16种简本中,重点介绍了《京本忠义传》《水浒志传评林》《鼎镌全像水浒忠义志传》,以及三者之间的https://wenyi.gmw.cn/2024-07/14/content_37438301.htm
9.近十年来《水浒传》作者成书与版本研究述要【摘要】:20世纪关于《水浒传》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资料与见解。对近10年的有关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WCZ201011004.htm
10.王丽娟王齐洲|《词品》和《水浒传》所载宋江词辨析余氏虽在《瓮天脞语》的作者方面考证失误,但他推断【念奴娇】一词既非杨慎伪撰,又非明代人附托,更非宋江所作,当为宋、元间人所拟作,还是极为可信的。其实,通过上文考察可知,此词虽见于《水浒传》和《词品》,却出自宋末元初童瓮天《瓮天脞语》,且《瓮天脞语》中确实载有一首99字的《念奴娇》,那么,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0041_861555754.html
11.施耐庵(明朝初年小说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子安,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关于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https://www.yuanzaiyu.com/mcrw/6328.html
12.四大名著原来可以这样读《水浒传》既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又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长篇侠义小说之祖。作者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林冲、武松、鲁智深等好汉打抱不平、聚义梁山的故事。 原著共计一百回,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七十一回,主要写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等好汉落草、上梁山的故事;第二部分第七十二至第八十二回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110/15/5436656_85476641.shtml
13.水浒传梁山好汉秦明(下)秦明出场,没有太详细的交代,尤其是年龄没有明确的说明,按照秦明的经历和职务来看,秦明出场的时候,年龄应该在三十五岁以上,使一条狼牙棒,这种武器一般在中原地带很少有人用,能用这种兵器的人一般都是力大无穷的主儿,可见秦明力大无穷,水浒传描述他的军队时的词语是:那边秦列列旌旗似火,森森戈戟如麻。阵分八卦摆长蛇,委实神惊鬼怕。枪晃绿沉紫焰,旗飘绣带红 https://www.jianshu.com/p/134d0be3e476
14.水浒传人物之许贯忠百度里还说他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各国语文,水浒传中没有找到这样的描述,应该是依照燕青会说各地方言推断出来的。 许贯忠是水浒传作者隐喻的人物,应该就是罗贯中本人的化身,许贯忠,虚贯中,实乃俺,罗贯中。和燕青的本事几乎一样,两人合体,就应该是罗贯中本人了,这大概就是水浒传很突兀出现的人物许贯忠的https://www.jianshu.com/p/0eb9fb4c18ee
15.一场大梦谁先觉:《水浒传》梦境叙事解析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赵小昭 "晁盖七人以梦始,宋江、卢俊义一百八人以梦终,皆极大章法。"——《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 梦境叙事是中国古典小说常见的叙事方法。《水浒传》里写了二十多个梦,这些梦境(幻境)对于突出主题、推动故事发展,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等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9KLGC44052384UI.html
16.《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谁文史今年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红楼梦》(珍藏版)甫一问世,扉页上作者署名“(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一项,刹那间被细心的读者捕捉到一点点变化。随后,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到底是谁”的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8/0710/c404063-30136971.html
17.《水浒》里的小山头(11):独龙岗祝家庄栾廷玉往北边而去,偏偏作者写明了东西南三个方向拦阻的梁山将领,唯独北边不写。栾廷玉被何人所杀,怎么死的,没有一点可以推断的地方。我读《水浒》数十遍,也总耿耿于怀于此。后来读金圣叹批本,金圣叹的评论有的地方私货太多,偏这里评得极好: 宋江军马四面齐起,而不书正北,当是为廷玉讳也。盖为书之则必详https://www.jianshu.com/p/0f90a491f1ff
18.梁山十大小矮人:谁是水浒传中108将里最矮的?宋江身高梁山特别是徐宁,作为陪王伴驾、肩负扬我大宋雄风之责的仪仗人员居然只有六尺五六的身高,这在八尺为普遍,九尺一丈不在少数的水浒世界里当真是矮得惊人。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残酷,容不得我们有半点质疑,因为书中已毫无遮拦地给出了两人身高:徐宁:“众人看徐宁时,果是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http://k.sina.com.cn/article_6332149474_1796ceee200100u92h.html
19.古本水浒传水浒故事的各种形态 水浒故事的历史真相 小结 3后50回目录 4新增的三十六天罡 5词条图册 1简介 编辑 《古本水浒传》于1985年第一次面世,有学者在该版前言中表示该书的作者为施耐庵,这引起了《水浒》研究界的轩然大波,批评的声音显然超过了赞扬的声音。 https://baike.sogou.com/v8074863.htm
20.交融与排异:《水浒传》人物的文化“基因图谱”光明日报作为小说中的首脑人物,不同作者不约而同都想把他们写成道德上的完人,但是这种捏合从创作结果来看是比较困难的,比较而言其中效果最差的就是《水浒传》。这并非批评《水浒传》文学水平差,而是《水浒传》作者在塑造宋江形象时,从不同地方汲取了不同基因,在整合基因时遭遇了排斥现象,导致宋江这个文学形象自创造伊始就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4-03/23/nw.D110000gmrb_20240323_1-10.htm
21.目前公认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是谁?短篇小说《绮霞》的作者是( )。 A. 苏青 B. 凌叔华 C. 陈衡哲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包豪斯是由谁创办的一所设计学府?() A. 格罗皮乌斯 B. 伊顿 C. 蒙德里安 D. 康定斯基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铁路箱凭( )进站。 A. 运单 B. 过磅单 C. 进货通知、纸质运单需求联或需求号 D.https://www.shuashuati.com/ti/00aa62127d724c6387b986c48d91f10f.html
22.《水浒传》究竟成书于何时?作者具体考察了“江西信州”“临淮州”“蒲州”“东昌府”“登州府”“青州府”“莱州府”及“太原府指挥使司”等地名,“这表明《水浒传》的作者确实是按明代的政区制度择用了一些地理名称”。由此认为《水浒传》写作于元代的说法不能成立,“最后成书必定是在明代”。作者又从“南京建康府”这一出现在明洪武十 http://epaper.ahwang.cn/xawb/20230507/html/content_20230507004001.htm
23.《水浒传》作者和朝代是()《水浒传》作者和朝代是()A.施耐庵 元末明初B.施耐庵 明代C.曹雪芹 清代D.罗贯中 明代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654a4095f7ee4fa4bb360aa827afa92e.html
24.2022年上海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0629.docx(3)(谁?)风雪山神庙奋起反抗图三吴用智取生辰纲(4)21.小语所在班级就图(三)的故事内容,围绕“失纲原因”展开讨论,请你根据相关情节内容,分析杨志失纲的原因。(3分) 22.晚明小说美学家叶昼在谈及《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特点时指出:“《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请结合下列回目内容,分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79019102.html
25.潘金莲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差异而正因为如此, 《水浒传》里在交代完潘金莲的出身后, 接下来很快就给了潘金莲直接定性为“他倒无般不好, 为头的爱偷汉子。”这样的定性实在是和小说前面交代的那个拒绝大户的“知廉耻”的潘金莲不甚合拍。所以我们可推断出《金瓶梅》的改写更为合理。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1/07/37581541_11209927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