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罗贯中和施耐庵啥关系

《水浒传》从故事的流传到最后成书,大约经历了四百年。作者到底是谁,从明朝到现在众说纷纭,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

这种说法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一些文人的笔记里都提到过,也是最早的一种说法。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即载:“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里宋江等事。”此外,明代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中也持此论。

第二种说法,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作编写的。

这种说法支持者最多,也是明代人的观点。它不但见于明人的笔记,而且在一些明刊本上都是这么写的。明人高儒的《百川书志》记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个“的本”是什么意思呢?“的”就是的的确确,是真的,不是假的。“罗贯中编次”,编次的意思就是编辑、整理。因此从这个记录来看,《水浒传》应该是施耐庵写出后,罗贯中帮他整理、编辑而成的,所以说,如果是有两个作者的话,那主要的是施耐庵,次要的是罗贯中。

第三种说法,认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

这种说法最早由明代人提出,但是时间比较晚。金圣叹的本子流行以后,在前边加了一个冒充的施耐庵的序,和施耐庵没有关系,不过此事还是增加了大家对“作者是施耐庵”这一观点的认可度。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可以印古典小说,因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典小说《水浒传》时,作者就署着施耐庵的大名,所以通常认定《水浒传》的作者就是施耐庵。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传到他时已十五世。少年施耐庵因一篇颇具才气的祭文,被季秀才带到浒墅关就读。

三十六岁那年,施耐庵上京应试,得中辛未榜进士,赴钱塘担任县尹。不久,因不愿昧心事权贵,愤然辞官,开馆授徒。于是,满怀抱负的施耐庵,决定以梁山泊宋江等一百零八人的故事为基础,写一部《江湖豪客传》。

当时,施耐庵的处境相当凄惨:父亲和元配夫人季氏相继病逝。所幸他不久续娶了申氏,申氏家境不错,非常支持其写书,花重金聘请画家临摹宋末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让施耐庵挂在房里作参考。经数载写作、增删,定稿时施耐庵觉得书名不够含蓄,罗贯中向老师建议改名叫《水浒传》。施耐庵突然想起一个诗经典故:“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于是《江湖豪客传》变成了《水浒传》。

《水浒传》抄本传到皇宫后,朱元璋秘密派人将施耐庵抓起来,关进了刑部天牢。施耐庵依刘伯温之计,表示愿将宋江等人写成像张士诚那样接受元朝招安。得到刑部的允许后,他就在天牢里,以张士诚降元为背景,将《水浒传》续写下去。完稿后送呈朱元璋阅览,加上刘伯温从中帮忙,施耐庵终于以“年老有病,交保就医”的名义被释放了。

因牢狱之灾的摧残,出狱不久,施耐庵于淮安病故。

学生罗贯中将施耐庵留下的书稿整理后,前往当时的刻印中心——福建建阳,准备把《水浒传》刻印出来。可是,所有的书坊,没有一家敢承印。直到再过一百五十年,《水浒传》终于得以刻印出版。

水浒传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共同创作的,经后人多次续本合订,才有了今天的版本,他们二人半师半友关系。

其实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是按照通史和民间故事整理而成的。这方面罗贯中深受施耐庵的影响。而水浒传最牛的地方就是全篇白话文,不但让现代读者轻松阅读,还能感受到明朝人的口语习惯。

因为施耐庵曾经参加过农民起义,因此对起义军里的故事驾轻就熟,最终编纂出水浒传。而水浒传在施耐庵之后,依旧有很多人续写了内容,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浒传是以施耐庵的创作为蓝本,罗贯中在施耐庵死后,在书中添加了很多内容诗词,而后依旧有人续本,因此有百回本和百一十回本等多个版本。

其实二人半师半友的关系,二人都是在张士诚的起义军里效力,也都拒绝投诚朱元璋,同时施耐庵因年岁较大,需要罗贯中帮其校对文稿,直到死后,罗贯中也一直继续完成水浒传的编纂校对工作。因此这部水浒传是他二人共同创作的。另外也有说,三国演义也是在施耐庵的协助下完成的,无论如何,他二人算是半师半友的关系吧。

施耐庵(1296年-137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带,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罗贯中(1330年?-1400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并被认为是《水浒传》后三十回的作者。

关于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关系:极有可能是师徒关系。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大致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全书皆由罗贯中所著。

这种说法早于明朝已经有人提出。一些支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施耐庵是捏造出来的人,真实中并不存在。

观点二:由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合写。持第二种观点的人之间亦有以下两种意见:

学界中则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与罗中共同创作而成,全书一共有一百个回章节。其中前七十回章节为施耐庵所著,后三十回章节为罗中所补写,也就是说是两个人一起整理、共同创作而成的。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极为有影响力。

观点三:整部小说完全由施耐庵一个人写。这种观点是大家最为熟知的。

水浒传明显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至少两个人甚至更多,我个人也倾向于施耐庵罗贯中合作,但是我觉得他们不是合作关系,而是施耐庵原著成书之后,罗贯中续写了田虎王庆两个段落,理由如下,书中宋江得三卷天书一节有一首偈语,其中两句是,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意思是说梁山人马招安之后,打过两次战役,破辽国和征方腊,但没有田虎王庆两节,而书中的这两个段落也很奇怪,两处的降将到了征方腊的时候又完全消失了,一个都没留下,这显然是续书者不愿意改动原文的无奈之举,导致情节人物无法与后文对接,其次我们看写作风格,百回本的水浒中对人物武艺的描写很细致,基本梁山战将职务的分配就是按照武艺高低来安排的,偶尔小有差异,争论也不大,但是到了田虎王庆的段落,人物武艺高低就开始出现散乱,武艺忽高忽低,很没有层次感,性格描写大致抄袭前文,比如王庆的老婆明显就是复制了一个顾大嫂,排兵布阵的安排也都是挪用前文,这个写作风格很符合罗贯中的风格,三国演义中的武打描写就有同样的弊病,层次不清,比如徐晃被颜良秒败,却能和关羽打平等等,人物凭空消失的弊病在三国演义中也很常见,这些特征跟符合水浒传中田虎王庆两节的风格,所以本人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原著,之后罗贯中续写了田虎王庆的段落。

最近古代文学课刚刚讲了《水浒传》所以来回答一下: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明代有四种说法:一、嘉靖年间最早著录此书的高儒《百川书志》提作“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的编次”。同时代郎瑛的《七修类稿》有类似的记载。二、稍后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王圻《稗史汇编》等都认为是罗贯中作。三、万历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则又说是施耐庵所作。四、明末清初金圣叹的《第五才子水浒传》又提出了施作罗续说,即“施耐庵《水浒正传》七十卷”后30回事“罗贯中”《续水浒传》之恶札也“。

目前一般学者从第一说,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所作,其门人罗贯中在其”的本“(即真本)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加工。

但现代学者中也有人认为施、罗两人均系托名而实无其人。

所以,关于《水浒传》的作者问题 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一切还有待考证。

至于二人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其中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就是二人是师生关系:这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王道生说:“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 客传》。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 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 《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 也。” 尽管由于历史资料较少,但从施耐庵长罗贯中二三十岁,且都在元末明初,又由于苏北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作为同乡的施耐庵曾经参加了张士诚起义,罗贯中“有志图王者”,也先后参加了张士诚的起 义,但谏阻张士诚称王、招安等不成而出走。 据《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可见《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 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 所以说,大家认为施耐庵与罗贯中是师生关系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文学史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有关罗贯中的生平,目前所知甚少,而有关施耐庵的事迹更属渺茫,甚至关于二人的出生地,所处时代都有争议,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怀疑那些书籍的真实性,其中可能有些夸大其词或者后人伪托。所以,关于二人的关系问题 我们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一切还有待考证。

对于历史我们应该保持尊重的态度,用事实说话,不可在没有认证的基础上随意传播,影响大家的认知。同时,大家也应该擦亮眼睛,有自己的判断力。

从《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写作手法来看,完全不同。本人更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所写,而罗贯中以校对为主。而《三国演义》应为罗贯中所写。其实,《水浒传》读来更给人一种愉悦、亢奋、平易的感觉,更接地气。另外,说一亲身感受,每次读《水浒传》都有饥饿的感觉,总想吃的什么,呵呵。而《三国演义》给我的感觉有些厚重,语言虽很华丽,但并不接地气,感觉越往后读越想它早点儿结束。总之,这两部著作绝不是一人所写,手法完全不一样。

《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也不是罗贯中

对于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人人都耳熟能详,但对于水浒传作者是谁,虽然书上印的是施耐庵,但根据史料和传说都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如有人认为《水浒传》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写的,但又有人认为施耐庵、罗是江浙人,而《水浒传》中满是山东、河南方言,江浙人施耐庵和罗贯中不可能写出如此地道的山东腔,所以二人都不是作者。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不过我们还是先抛开抬杠,以事实为主。

先来看看施、罗的生平。

施耐庵或者罗贯中历史资料,少得简直如凤毛麟角,许多专家考证,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参加进来发掘,所得到的资料,有的模棱两可,有的被批驳者所否定。目前一般的说法是:施耐庵,名子安,号耐庵,原籍钱塘(浙江杭州)人或苏州人,后来迁居江苏兴化或淮安,元代至顺二年(1331年),与刘基同榜中进士,并与刘基结识,曾在钱塘当官两年,后来退出官场,终生不再仕,立志著书。大约在1296—1370年间去世,著书的时间共有三十多年。终年七十五岁。著书的地点,传说是在江苏兴化的白驹场。有一种说法: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冬,朱元璋与张士诚交战,施耐庵为避战乱,迁来白驹场西定居,此地现名施家桥。

张士诚是元末泰州白驹人,施耐庵后来定居白驹,与张士诚可以说是小同乡。许多有关施耐庵的文章都提到张士诚和朱元璋都想请施耐庵出仕,即便不是事实,至少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还有人说施耐庵曾经当过张士诚的军师,可惜张士诚目光短浅,不听施耐庵的良策,于是施耐庵离开了张士诚,张士诚也终于被朱元璋打败。张士诚的失败,施耐庵一直耿耿于怀,觉得自己也有一分责任,所以他在《水浒传》中特地把梁山军师智多星吴加亮改名为“吴(无)用”,意思就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帮助张士诚平定天下——是军师无用啊。

白驹场现在有不少与施耐庵有关的遗迹,如施耐庵陵园,还有施耐庵在白驹镇写作《水浒传》的书斋。清咸丰五年(1855年),施耐庵的十四代孙施涔将此斋加以修建,改成了“施氏宗祠”,供有第十五世始祖施耐庵的牌位。

据称当地施氏宗谱卷末有《施耐庵传》残页,为淮安人王道生作,其中提到施耐庵著有《江湖豪客传》,即《水浒》等多部著作,每一部著作完成都要仔细校对,其中得到弟子罗贯中的帮助最多。从文字看,作者王道生比施耐庵小七十来岁,比罗贯中小三十多岁,而且与罗贯中在福建见过面,所讲的事迹,应该可信。但是据《水浒》研究者及考古学家们的考证,此文仅见于清代的施氏族谱,不是明代的版本,也没有旁证,有伪造的嫌疑。

后来又陆续发现各种有关施耐庵的资料,如清咸丰年间的《施氏族谱》、施家桥出土的《施让地券》《施氏家簿谱》等文物,民间也有各种传说。整合这些资料后,可以大致勾勒出施耐庵的生平: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名子安,又名肇端,字彦端,耐庵是他的又字或者别号。祖居扬州兴化,后来迁居海陵白驹,至顺间“乡贡进士”,流寓钱塘,曾入张士诚幕,张败后隐居白驹著书,后因躲避朱元璋的征召而去淮安,死后骨殖迁葬白驹施家桥。

关于以上的诸多推测,学术界尚有争议。因为这些资料都是在施耐庵死去几百年了,《水浒传》广泛流传之后才出现的,不是第一手材料,可信度不免要大打折扣。因为中国非常善于或喜好美化某些名人或事迹,比如对三国的关羽和诸葛亮的神话等等,常常为了使一个人达到自己渴望的理想效果,就不择手段的虚构许多事迹加诸其身。所以施耐庵的情况也存在此类问题。

再来看罗贯中。

通常的看法是,罗贯中(约1330—1400年),名本,一说名贯,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人或庐陵(江西吉安)人,终年七十一岁。也就是说,罗贯中比施耐庵小三十五岁,施耐庵中进士的那一年,罗贯中刚出生;施耐庵死的那一年,罗贯中四十一岁。罗贯中的著作比施耐庵多,除《三国演义》外,还有《三遂平妖传》《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共几十种。但是从这些作品的文字水平看,比《三国》相差太远,不大可能出于同一人之手,很有可能是罗氏的早期作品或后人伪托。

有人从语言方面分析,认为《水浒传》中使用了大量山东、河南方言,据此认为《水浒传》不可能是身居钱塘的施耐庵或罗贯中编写。其实《水浒传》中同时也使用了大量江浙方言如“稿荐、桶盘、做人家、做羹饭”之类。再说,水浒故事的来源是宋元话本,而话本的主要流行地区是河南、河北、山东,话本所使用的文学语言是当时的“官话”,即首都开封方言。因此,《水浒传》中出现许多河南、山东方言语词,很可能施耐庵就是直接照抄话本底稿的。因此,认为施、罗都与《水浒》无关的说法不可用。只是,到底谁是真正的作者,至今仍是个谜。

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以前中央一台播放过。施耐庵指点罗贯中说事件可以写的精彩,但历史事实不能改变,不能因为你喜欢诸葛亮写成的结果是诸葛亮把魏给灭了。电视剧名字好像叫罗贯中 ,很久以前看的,现在忘的差不多了。

THE END
0.水浒传是谁写的作者是谁水浒传是谁写的作者是谁轻舞飞扬 精选回答 一般认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也有的学者认为是施耐庵与罗贯中合著。其中注为“施耐庵撰”的最早的两种版本出现于明末崇祯年间;注为“施耐庵、罗贯中合撰”的版本最早出现于明代的嘉靖、万历年间。 《水浒传》以发生在北宋宣和年间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结合发生在水泊梁山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英雄事迹,反映出当 https://edu.iask.sina.com.cn/jy/m2uPyDxqBj.html
1.智伴机器人1S售后注意事项及点播指南月季花是什么花/ 鸡蛋有营养吗/不刷牙会怎么样 人物问答 诸葛亮是谁/请介绍一下马云/我想知道李白是谁? 体育问答 马拉松是什么/奥运会是什么/你知道跳远比赛吗? 历史问答 四大名著是什么/旗袍是什么/你知道工业革命吗? 文化问答 五四运动是什么?为什么有儿童节?/水浒传是谁写的?https://www.meipian.cn/1w1p2m31
2.水浒传是谁写的水浒传是谁写的红袖添香 小学教育 精选回答 1、《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 2、《水浒传》又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全传》,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为施耐庵,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3、施耐庵生平经历: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https://edu.iask.sina.com.cn/jy/2xlqPv3WQq7.html
3.水浒传到底是谁写的,读研党看了要落泪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弟子,文学史上的说法是前几十话是施耐庵写的,后几十话是罗贯中续写 赞(8) 回复 99 2023-11-06 12:18:51 湖北 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历史老师跟我们讲过,如果别人问你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你要说可能是曹雪芹,水浒传可能是施耐庵之类的哈哈哈哈哈。 赞(10) 回复 在看 2023-11-06 12:33: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97331024/
4.水浒传是谁写的水浒传是谁写的生命要继续 精选回答 《水浒传》是施耐庵写的,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它讲述的是北宋末年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齐聚梁山,并且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https://edu.iask.sina.com.cn/jy/3krLxGgDgx9.html
5.施耐庵写《水浒传》的动机《水浒传》第三十四回写到“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里面写宋江到清风山清风寨花荣那里投奔。宋江救了一个妇人一命,可是妇人的老公跟花荣却不对付;最后妇人还反咬了宋江一口,宋江也差点因此丧命。 清风寨有文武两官员一同把守,文官刘高和花荣不对付,宋江应该是被连累的;刘高的老婆忘恩负义,宋江和花https://www.jianshu.com/p/d4423b54f793
6.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写的水浒传作者简介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写的 水浒传作者简介缘来如此 精选回答 1、《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2、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https://edu.iask.sina.com.cn/jy/1vdBk5tdSl.html
7.名著导读《水浒传》教案设计(精选10篇)阅读《水浒传》,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再精读有关的章节,然后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这位人物的看法。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水浒传》这部文学名著充满兴趣,调动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这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但课后我也在反思,在教学欣赏精彩片段《鲁提辖三打镇https://www.oh100.com/kaoshi/jiaoan/559311.html
8.水浒写的是哪个朝代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那是小说家的虚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等人“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以使小说更添传奇色彩以迎合百姓喜好,琅琅上口,便于流传。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读者不可将它当成真实的历史。http://www.unjs.com/w/104847.html
9.水浒传是写哪个朝代的水浒传是写哪个朝代的 《水浒传》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是哪个朝代? 《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 https://m.yuwenmi.com/baike/915744.html
10.泰安市档案馆史海钩沉文学巨匠罗贯中(二)写定水浒罗贯中写定的《水浒传》,不仅增补了前十三回,深化了主题,而且调整、理顺、完善了整体结构,使之谋篇布局更加合理,文本构成更具文学意义。至于罗贯中对老师施耐庵原本《水浒传》的表现形式作了多大程度的修订,已经无从考证,只能通过与原始素材的比较,管窥百回本《水浒传》创作者施耐庵与写定者罗贯中的奇思妙想和非凡手https://dag.taian.cn/art/2017/9/25/art_70238_5236370.html
11.《水浒传》写的根本不是农民起义,梁山好汉中只有他一个是农民家中拥有这份财力,显然不应将宋清划定为农民。 综上所述,《水浒传》这部号称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所写的梁山好汉中,真正的农民所占比例实际上只有0.91%!https://www.cqcb.com/wenshi/2018-11-12/1225332_pc.html
12.3位“神秘考生”写高考作文,谁写得最好?南方+例如,《水浒传》中的林冲、鲁智深等人,他们身上的英雄气概和悲剧色彩,使我们在阅读时体验到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激发了我们对于正义和公正的追求。这些故事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07/c7765489.html
13.《李有才板话》:对人民有益受群众欢迎赵树理对我国民族民间文艺,尤其是对农村中长期流传、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和戏曲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以《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和同名的说书、大鼓作比较,阐发二者的密切关系和曲艺艺术成就,希望我们的新文艺更好地与我国民族民间文艺的优良传统衔接起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144318233241990292
14.这里,有一块草根文学的土新闻李艳娟没有其他的书看。她搬出了一本带注解版的《水浒传》、两本《中小学优秀作文》,这都是孩子上学用过的课外读物,现在归她了。书里干干净净,一个折角都没有,她格外爱惜。 这是家里全部的书。 两个儿子面临盖房娶媳妇,她和老伴打工挣的钱,没有多余的用来在这上面支出。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0/1203/c403994-31953369.html
15.《金瓶梅》:晚明世情的斑斓画卷光明日报此跋评价《金瓶梅》直面人生、描绘世态人情的写实成就,称赞作品是“稗官之上乘”,作者是“炉锤之妙手”,塑造人物具有肖貌传神,形神兼备特点,艺术成就超过《水浒传》,因为《水浒传》写人物走的是老路,人物情节前后有重复之处,而《金瓶梅》写人物则各有各的面貌,“聚有自来,散有自去,读者意想不到”。 谢肇淛珍藏《金瓶梅》抄本,潜心细读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1-05/09/nw.D110000gmrb_20110509_1-05.htm
16.中国的“神逻辑”我这部书的写作肯定会受到《史记》的影响,因为《史记》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这是中国的表现手法,我们的传统是写人写得特别好。也会借鉴《水浒传》的写法,一个人物勾出一个人物,最后把人物全部勾连起来。目前我完成了《诸神的踪迹》,正在写《春秋》,以春秋霸主为主要描写对象。霸主与霸主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do?id=70686
17.施耐庵简介施耐庵一边讲学一边写书。一天,他写到《水浒传》中石秀智杀裴如海,头陀敲木鱼这一段,突然想到东林庵珍藏的木鱼木槌,心中疑惑不解,便向徐麒问:你这庵里的木鱼木槌,为何像宝贝一样珍藏呢?徐麒说:这庵里原先住着一位老和尚,他念经拜佛用心极诚,一边念经一边敲木鱼。说着他用手指着木鱼的凹陷说:你看,想让他们 https://m.gushiwen.cn/authorv_1858f0d1e0e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