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

前不久(注:此处指的是2000年初),《茅山道院》报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信中对《茅山道院》报上曾有人撰文称《西游记》的作者“可能不是吴承恩”之说,提出了批评,认为此说“颇为武断和荒谬,并无可信之处”。

其实,《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从古至今一直都无绝对定论。近十来年,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了这一学术争论。

当今的教科书上虽然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西游记》一书乃出自明代文人吴承恩先生之手,但您不一定知道,这只是一种学术上的推断,其主要根据只有某清人所撰的一本《淮贤书目》,因为谁也没有真正发现过吴承恩所撰写的《西游记》手稿。肯定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学者们认为,吴承恩的文笔很好,著述颇多,而《西游记》中又多使用了吴承恩家乡的淮言,因此《淮贤书目》是比较可信的。更为重要的是,民国时期的文学巨擘鲁迅先生和胡适之先生也先后认同了此说,因此此说就演变成了当今的定论。

至今仍存于世的《西游记》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的“壬辰年”。就这一“壬辰年”,也存在两种争议,有人认为当指嘉靖十一年(1532年),也有人认为当指万历二十年(1592年)。该书出版商的商号为“世德堂”,堂主名叫唐光禄。该书明确写道,校者为“华阳洞天主人”,书中还有一序,写序者为陈元之。不过该书偏偏没有作者的名字,陈元之在序中说:“《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

唐光禄、“华阳洞天主人”、陈元之,他们究竟是三个人呢,还是两个人?对此,学术界亦争论不休。著名学者郑振铎认为,“华阳洞天主人”即唐光禄,另一著名学者孙楷第则认为,唐光禄即陈元之。可惜他们都因所掌握的史料不足,并未能就此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1990年,有位叫陈君谋的学者在《苏州大学学报》上撰文,认为“华阳洞天主人”并不是句容籍状元李春芳,而是隐居在茅山的一个姓陈的道家。他认为,李春芳病逝于万历十二年,不可能在几年后还继续“校”《西游记》。他还认为,古时的“元”字同“玄”,“元之”即“玄之”,故这可能是陈先生的道名,其名乃出自《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句。

陈君谋先生进一步推断说,陈元之既是序文与作品的作者,也是校者。他认为,“校”的字义,古今有异。今人所谓的“校”,是“校对”,而古人所谓的“校”是“订校”,“华阳洞天主人”对该书的“校”,是分卷次、立回目的“订校”。而这原本就是作者自己的工作,并不可能另委他人,故“校”者在此可理解为整理者和创作者。

1997年,另一位名叫张锦池的学者在《西游记考论》一书中也认为,因为陈元之的序“深得作品之三昧,故疑校者、序者为同一人”。

然而,陈元之是否与“华阳洞天主人”同为一人,这也只是一个大胆的推论,这一推论如果想得到世人的认可,还必须拿出翔实的史料。

2002年,学者沈承庆先生在《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中,则一口认定《西游记》就是句容籍的状元李春芳。他的论点有三:一、《西游记》是在几代民间话本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其不称“著”而称“校”,此“校”即“编撰”之谓。“华阳洞天主人”在此应理解为“编撰人”,他认为这是一个“铁证”。二、吴承恩有赠李春芳的诗,从此诗中,可以推断出李春芳即“华阳洞天主人”。他提出,李春芳确曾在茅山修炼过,这既有家庭根据,也有历史根据,相当可信。三、他还“考证”出《西游记》第95回中,有“怪诗”一首,内隐有“李春芳长者留迹”一词。“留迹”者,留笔也。此乃“钢证”。

现将那首“怪诗”录之于后:

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披样。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利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

沈承庆先生写道,此诗原为天竺国国王以布金古寺而作,故事情节中既无“长”,描写的又是眼前情景,文中突然冒出“古来长者留遗迹”这么句诗来,实在蹊跷。文中何处可寻找“遗迹”?而且那“遗迹”还是个“长者”所留,因此让读者百思不解。再看第四句里,有个“春”字;第六句里,有个“芳”字;第五句“草木沾恩添秀色”中,"'木'字偏旁稍'添'而迁'秀’,则'拆白道字”,组成个'李’字。"(笔者注:此话原文如此,本人不太好理解,只好照抄)。沈承庆先生接着写道,第七句中的“长者”可以认为是编撰者的自称,“留遗迹”是编撰者的自白。合看第四五六七四句,内中恰隐有“李春芳老人留迹”第七字。沈承庆又列举出四个史证、五个旁证,确证李春芳是《西游记》的作者,因这些史证和旁证过于学术化,一般的读者不易读懂,恕我就不一一罗列了。

《西游记》一书的作者之争,目前已涉及到包括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丘处机在内的九位古人,惟一无争的,就是那位曾经“校”过它的“华阳洞天主人”。

“华阳洞天主人”究竟是谁?是陈元之?是李春芳?还是另有其人?估计这已经是千古之谜,后人将越来越难搞得清楚。不过无论此人是谁,作为茅山地方志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很有必要深入其中,帮助挖掘。因为《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弄清其作者与茅山的关系,在中国的文学史和宗教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此,敝人也斗胆建议茅山的有关管理部门,能尽快在华阳洞口立个碑,将《西游记》作者之争的这一悬案昭示游人,相信这定会激发游人对茅山的更大兴趣,也定会激发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进行探讨。

(笔者注:本文系根据吴圣昔先生《(西游记〉作者诸说追踪和述录》一文,于2000年初进行的整理和改写,该文涉及到的其他几位古人,因与茅山无甚关连,故已略去。)

THE END
0.西游记的作者是–快看漫画问答西游记的作者是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河下(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明代文学家。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迁居南京,卖文为生。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任浙江长兴县丞,不久辞官归 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98558
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西游记主要内容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西游记主要内容 西游记的作者就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它和《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全书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西游记》的作者介绍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http://www.chusan.com/zhongkao/236340.html
2.吴承恩署名引争议,《西游记》作者究竟是谁摘要: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吗?邱处机是谁? 《西游记》作者问题,是400年来旷日持久的一桩公案,谜底至今未解。现在多说为吴承恩,其实并非定论。明代嘉万年间《西游记》问世之际,即告作者佚名。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当时小说为不登大雅之堂的稗官野史,作者不愿署名;二是《西游记》内容广袤,“其有殷鉴存焉”,其中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7164
3.《西游记》的谜团:为何曾有人说作者不是吴承恩?新闻频道不过,历史上《西游记》的作者是谁曾引起过一番争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公案。 “令人遗憾的是,《西游记》未能在吴承恩有生之年出版问世。这部书稿还要雪藏十二年,直到明代金陵世德堂刊印《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很快引发了轰动。”徐海蛟说。 https://news.cctv.com/2023/08/15/ARTIPFyIay7mnDI4qxz8sT69230815.shtml
4.《西游记》是怎么写成的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你要了解作家之后,才会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于《西游记》的作者定位,是我们打开《西游记》这个小说的一本钥匙。 《西游记》最早刊本是明代万历年间金陵世德堂刊本,最早的明代百回本《西游记》没有作者,就是佚名,不知道作者是谁。 (一)邱处机说 邱处机是我们元代道教领袖人物,他曾经被成吉思汗封为国 https://www.henanlib.com/webs/show/notice/624/6909.html
5.小学生发现《西游记》漏洞?学者揭开真相关于这一点,李天飞写文解释过:《西游记》的作者不一定是吴承恩,不过肯定有一个最终定稿人,但他也不一定真的创作了多少。 在现存最早的明朝中晚期《西游记》版本中,是没有“吴承恩”署名的,只有一个“华阳洞天主人校”,但是这个人究竟是谁,为《西游记》做了什么,至今都是未知数。 https://www.cnr.cn/sxpd/ws/20181206/t20181206_524442314.shtml
6.西游记的作者是谁主要内容是什么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主要内容是什么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举为岁贡生。 吴承恩简介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http://www.chusan.com/zhongkao/132089.html
7.《西游记》曲作者许镜清:中央音乐学院没考“登登等灯”文化而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独家采访时,86版《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的曲作者、74岁的许镜清表示,其实中央音乐学院根本没有这样一道题,因而也没有正确答案。 31年前,能在《西游记》片头融合电子乐、民乐、管弦乐等今日看来依旧如此时髦的声音,实属前卫。甚至有网友称《云宫迅音》是电子声在中国的第一次普及演出http://culture.people.com.cn/n1/2017/0125/c172318-29047694.html
8.《西游记》:中国神话文化的大器晚成文史古人揣测,施耐庵作《水浒》,悬挂一百单八将的画像以日夕揣摩其神情;类似的揣测移于《西游记》的作者,也许更合情理:《西游记》作者对佛教和道教的寺观塑像和仙佛画卷,应当是非常熟悉的;而他在逼视这类塑像画卷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某种神魔幻觉和晕眩,从仙佛的侍从、法宝和坐骑中幻见隐显闪烁的魔影。比如,从“善财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19/0626/c404064-31195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