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中,对于《三国演义》的改编不胜枚举,从电视剧到大荧幕,三国的故事也是影视从业者乐此不疲的拍摄素材。
在各个三国的版本和三国的故事中,曹操这一角色的份量尤其重要,可以说是三国剧的灵魂。
历史中的曹操自古就评说不一,有人认为曹操是奸雄,有人说曹操是奸佞,有人说曹操是英雄,也有人说曹操是小人。
而电视剧中,不同演员饰演的曹操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精彩。
你最喜欢哪位演员饰演的曹操?
复杂的曹操
曹操本身亦正亦邪,有英雄胆识,帝王谋略,又谨小慎微,放荡不羁;
一会儿用人不疑,一会儿又生性多疑;礼贤下士,又功高震主;胸怀高义,又睚眦必较;风流多情,又薄情寡义;
可以说这个人的性格色彩极其丰富,你觉得他心思单纯,很容易看穿,但是又觉得这人远在天边难以摸透。
再看看曹操波澜壮阔的一生,本来与他无关,却挺身而出要刺杀董卓,失败后开始流亡生涯。
在拨乱反正中开始不断壮大,据兖州,迎天子,伐袁术,擒吕布,降张绣,战袁绍。
有官渡之战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也有被火烧赤壁的著名背景板,一统北方又过不了长江,晚年壮心不已,却又面临一个个曾经的盟友至交纷纷离去,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此丰富的一个人物,影视剧纷纷追逐塑造,在剧中扮演过曹操的不下十余人,比如周润发在电影《铜雀台》中饰演过曹操,姜文在《关云长》中饰演过曹操。
虽然都有鲜明的特色,但是这两个影视故事相对单薄,没有在观众中掀起多大的浪花。
濮存昕、赵立新、刘松仁也都饰演过曹操,但是估计观众差不多没什么印象了,还不如郭德纲饰演的“香艳”版的曹操,不管观众是喷饭也好,吐槽也好,津津乐道。
有四个版本的曹操,是观众比较熟悉,也是相对认可度最高的,一直是大家用来比较的对象,我们不妨也来看看这四位曹操哪一个是你心中的曹操。
四大曹操演员
首先,《赤壁》中张丰毅饰演的曹操,《赤壁》这部电影主要戏份是围绕瑜亮来刻画,张丰毅本身的硬汉形象显得曹操刚正不阿,虽有帝王风范,但是显不出复杂的人物性格。
在三方博弈中,瑜亮的交锋更加突出,可能也是导演有意要塑造和给观众重点呈现的画面,曹操更像是辅佐瑜亮交锋的配角,成就其二人丰功伟绩的背景板。
张丰毅老师本身的外在形象,和电影剧本侧重点的不同,感觉留给他发挥的空间不大。
当然我们也知道,很多小角色哪怕很少的一两个镜头都能让角色深入人心,不过这些要需要剧本导演演员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促成,哪怕一闪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大家熟知的历史人物身上,在剧本的框架内展现出演员自己的解读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所以张丰毅版的曹操中规中矩,按部就班,没什么差池,但也算不上亮点。
新版《三国演义》中陈建斌饰演的曹操。
笔者觉得陈建斌的外貌是最贴合曹操的,三国志描述曹操的外貌很简短,“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我们常常说七尺男儿,按照现在三尺一米来算,七尺有两米多高了,这当然不切实际。
按照当时的度量来推算,身长七尺应该是不到1.7米,1.68米吧,这个身高可算高,刘备身长七尺五寸,诸葛亮身长八尺,关羽身长九尺,都比曹操高大。
所以曹操总体算不得英俊,英武之势是有的。
于和伟版的曹操过帅了,张丰毅版过于刚正了,鲍国安版英武略有不足,陈建斌版的外形感觉更为贴合。
陈建斌老师可以说是最“痞”的曹操。
曹操确实自幼生性顽劣,说他痞也不为过。
三国志就讲曹操“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曹操年少时曾经跟袁绍是好哥们,纨绔子弟,桀骜不羁,在街上看到别人家娶亲,于是就商量去抢人家的新娘。
抢了新娘之后被人追赶,于是曹操和袁绍就躲到草丛里,眼看人家追近了,曹操站起来指着袁绍大喊:“抢新娘的贼人在此”,喊完撒腿就跑,吓得袁绍也跟逃命似的疯跑。
还有一次曹操对他们的叔叔不满,于是有一次看到叔叔到他家来的时候,迎上去在叔叔面前突然倒地不起,浑身抽搐,口吐白沫,眼看要不行的样子。
叔叔吓得急忙跑到曹操家中告诉他的父亲说曹操快不行了,曹嵩急忙跑出去查看,发现曹操气定神闲,丝毫没有生病的样子。
于是就问他说刚才你叔叔看到你倒地不起快要不行的样子,曹操说“叔叔对我不满,背后说我坏话”,于是曹嵩也开始对自己弟弟心怀不满。
陈建斌可以说在外形和痞性上是演绎的最生动的,在剧中曹操的放浪形骸,不注重德行的细节表现比比皆是,也是最接地气的曹操。
但在曹操的英武伟略,韬光养晦方面表现得还是稍弱了一些。
陈建斌版的曹操特点非常突出,但是不足也较为明显,特别一口新疆口音还时不时有出戏的感觉。
鲍国安老师的曹操一度也被人称道为最经典的曹操,的确,80年代对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几乎部部是经典。
虽然在拍摄技术上肯定不能跟现在的水平相媲美,但那时候电视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对原著的尊重也是最值得敬佩的。
在克服万千困难后磨砺出来的成果当然能让广大观众看到那时候电视人的心血。
那时候拍摄技术水平落后,也突出使得演员的表现成为电视剧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鲍国安老师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鲍国安老师塑造的曹操,成就了一代人心中曹操的形象。
而且鲍国安老师的曹操深入人心,他曾说在以后的很多年,当记者采访他时还是都会提到曹操这个角色。
鲍国安老师还塑造过《水浒传》中宋江的角色,同样是名著中的主角,观众记住更多的还是鲍国安老师的曹操。
他把曹操的层次表现得非常恰当,曹操一个人身具多重性格甚至人格,他表面一个人,实则内心像多个人,这也是他又朴实又多疑的矛盾性格。
这个层次感把握起来确实很有难度,而鲍国安老师把这多重性格完美的融合在曹操身上,而且让观众没有跳进跳出,感觉演员就是曹操,浑然为一体。
这也是《三国演义》播出之后,鲍国安老师好几年没有接戏,不是他不想接,而且从观众甚至到剧组都把他还当做曹操,生怕他演别的角色还被观众当作曹操。
可见这个角色当时深入人心的程度。
于和伟老师的曹操,说实话是笔者最喜欢的曹操。
并不是于和伟老师的曹操是最帅气的曹操,是在于和伟版的曹操身上有一种共情。
在看于和伟版曹操的时候跟着剧情进展,跟随角色有很强的代入感,你会跟着去猜测曹操每一步棋的真实意思,会去猜测下一步会如何对待司马懿,会如何对待杨修。
你会跟着他对曹冲的死悲恸不已,看着暮年曹操壮怀激烈的场景会心生一丝怜惜,可以说于和伟版的曹操最为传神。
在试探司马懿鹰眼狼顾的那一场戏,真是分外经典,曹操扔出棋子,司马懿回首,曹操屏息观察。
这一幕一句台词没有,但是似有万千的语言交锋在其中,这种无声胜有声的巧妙,让观众玩味在不言中,然而又紧紧的为两个角色的命运捏着一把汗。
于和伟版的曹操是不是最成功的曹操自留待观众评说,但是成为一版经典的曹操形象一点不为过。
结语
不可否认每一位演员为了塑造曹操肯定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为观众呈现出了丰富的视听盛宴。
每个观众心中自然也有自己认为最经典的曹操形象,你说就喜欢郭德纲版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