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雄心壮志,才略过人间。”
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史学家一直褒贬不一。
但就他的文才武略,说他是当年枭雄之首也不为过。
作为将帅,他雄才大略,在军事场上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作为臣子,他却是试图“篡夺皇位”的大逆不道之人。
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曹操自始至终是“不怒自威”的人物形象。
而在拍摄与三国有关的影视作品之时,更是有多位实力派演员出演过“曹操”。
有的演员为此饱受争议,而有的演员却被褒扬为“真曹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
陈建斌在娱乐圈中一直是一位“低调”的实力派演员。
不管是《乔家大院》中造就传奇的晋商乔致庸;
还是《甄嬛传》中敏感多疑的“四大爷”雍正,陈建斌都能够信手拈来,叫人念念不忘。
早在2010年,陈建斌就曾出演过历史剧《三国》中的“曹操”一角。
但原定计划中,“曹操”这一角色的演员另有其人。
但是陈建斌在看过剧本后,就找到导演毛遂自荐;
甚至还推掉了几部戏,苦等三年,就为了演“曹操”。
单看陈建斌的样貌出演“曹操”无可厚非,而剧组也进行了新一番的角色更换。
还好最后如愿开机,陈建斌也能够得偿所愿。
由于曹操本身就是一个豪迈洒脱的人。
陈建斌为了将曹操的气度塑造得更威武,他在剧中都是沙哑低沉的语气讲话。
冷笑、喊叫、扔东西更是一个不落。
在这版《三国》播出之后,陈建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非议”。
有的网友称他演的根本就不是“曹操”,而是他自己。
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陈建斌饰演的“曹操”很好,奸诈和多疑他诠释得极其到位。
这样的两极分化,导致了这部剧的评分急转直下,热度也萎靡不振。
抛开陈建斌本身的“过度演绎”,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源于剧本本身。
剧中对于“曹操”的描写就不够完整,导致陈建斌在塑造上也不够立体。
事件“起起伏伏”,人物情绪“大起大落”,看起来就不协调、不合理。
陈建斌在某些情节的处理上也有些“过”,咬字用力过度,情绪更是夸张至极。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不明所以。
电视剧《军师联盟》中,于和伟也曾扮演过“曹操”一角。
虽然他戏份不多,但却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对于陈建斌版的曹操,于和伟版的评价会好一些。
就连研究历史的易中天教授看了于和伟版的“曹操”之后,也称“这是最贴合历史的曹操”。
在这部戏中,于和伟侧重的是演出曹操的雄才大略。
曹操在三国中虽然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他身上更有时代枭雄的气度。
如果只表现他的“奸诈”,那是完全割裂了他的两面性。
遗憾的是,于和伟的“曹操”戏份太少,塑造的这一形象仍不够全面。
可即便如此,他这一版“曹操”也备受好评。
垂暮之年的他精神矍铄,面对乌泱泱的臣子和将士依旧热血澎湃。
他那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让他足以睥睨天下。
老年的他身上多了一丝从容,一杯酒之后,曹操不禁开始回忆从前潇洒肆意的军马生活。
想到曾经一起“打天下”的朋友们已经一一离去,不可一世的曹操也不由得感慨。
正是这样的“有血有肉”的曹操,才能成为一代枭雄。
要说起哪一版的“曹操”是最经典的,当属1994版《三国演义》。
这一版的“曹操”之所以被誉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源于扮演者鲍国安的精彩演绎。
鲍国安“不怒自威”的形象,让观众们认为“他不是在演曹操,而他就是曹操。”
鲍国安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从小就受到文艺氛围的熏陶,因为他的父母都是舞台剧演员。
长大之后的鲍国安也走上了文艺之路,在文工团当演员,还兼任着歌舞团的导演。
随着时代的变革,1978年鲍国安考上中戏,由于优异的表现,毕业之后他就留校任教了。
1982年,鲍国安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也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在剧中他扮演的就是男主角“及时雨”宋江。
之后他开始陆续出演众多角色人物,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曹操”。
这部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连续电视剧;
汇集了当时众多演员,总投资更达到了亿元之多。
1990年央视开始筹拍《三国演义》,而鲍国安就是导演钦定的“曹操”人选。
已经有多年表演经验是表演老师的鲍国安,在得知要演“曹操”时,仍旧对此感到焦虑。
更是愁得好几晚都睡不好觉,生怕自己演不好,搞砸了这部大制作。
曹操作为这部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在他身上要呈现的东西非常多。
而且他这个人物又是很复杂的,具有多面性,对于鲍国安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央视导演钦定的信任,让鲍国安下定决心要演好这一角色;
决不能辜负导演对自己的重托。
为了揣摩好这个角色,他收集了有关于描写“曹操”的所有的资料。
而这部剧主要表现的是曹操从40岁到60岁这个阶段的变化。
这也要求扮演的演员要将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特点以及情绪情感表现出来。
“曹操”这个人物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成长起来的。
每一件大事的发生都会催生出新的人物特点,而“曹操”更是反复无常、变化无常。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也是鲍国安在演绎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经过三年多的拍摄,1994版《三国演义》终于在中央台与观众们见面。
一经播出,观众们就看到了一个饱满丰富的“一代奸雄”曹操。
在鲍国安的演绎下,曹操那睥睨天下的英姿在观众面前完美呈现。
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是如此的自然,仿佛就是书中走出来的。
年少时的意气风发;中年时的傲慢乐观;晚年时拍着摸不透。
整个过程没有“生搬硬套”,强行演绎,甚至没有一点的表演痕迹。
作为一名在演艺之路上钻研了几十年的艺术家,他用多种方式将“曹操”演活了。
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最经典,没有之一的“曹操”。
凭借这部剧的精彩表现,鲍国安还获得了两大奖项,实在是实至名归。
“曹操”是一个双面人。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的确是一个很难演绎的角色。
鲍国安老师的表演之所以为人赞誉,甚至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待角色的认真,以及炉火纯青地演绎。
鲍国安老师将“曹操”研究得十分透彻,看过他的人生之后,鲍国安将自己也代入进去。
只有真正地将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才能毫无痕迹地演绎出来,打动人心。